?

中小學生互聯網學習現狀、指數特征分析及對策建議

2023-07-24 01:15孫淑艷高淑印
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 2023年7期
關鍵詞:中小學生對策建議

孫淑艷 高淑印

【摘 要】為了解2020年以來天津市中小學互聯網學習的整體狀況和典型特性,本文對天津市范圍的學生進行在線問卷調查,研究發現:在互聯網學習中,大部分學生主要利用移動設備進行自主學習,但學生設備和軟件操作能力較差,男生的學習能力和應用不如女生;學生主要通過使用搜索引擎獲得學習資源;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可以明顯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效果和學習支持服務水平。為此,建議為學生提供基于網絡自主學習的支持服務,加強網絡監管,推廣混合式教學。

【關鍵詞】互聯網學習;中小學生;指數特征;對策建議

【中圖分類號】G434 ? 【文獻標識碼】A

【論文編號】1671-7384(2023)07-033-03

2020年以來,為應對新冠肺炎疫情,許多學校的課堂教學由線下轉為線上,線上教育迎來爆發式增長[1]。利用互聯網開展教與學成為首選方式[2]。作為一種新型教學方式,大規?;ヂ摼W學習也面臨諸多挑戰。中小學生因為年齡較小,其自我管理和自主學習能力難以適應居家在線教學的需求[3]。在居家學習的環境下,學生缺少了學校正式學習環境的情境影響、教師和同伴的監督,學習的有效性大打折扣。有些學生和家長對疫情期間的互聯網學習持質疑或觀望態度。為此,本研究主要關注以下問題:學生利用互聯網主要進行哪些學習活動?獲得學習資源的網絡平臺、途徑及工具有哪些?參加同步課堂與利用人工智能軟件學習的情況如何?不同性別、區域、學段的學生互聯網學習有哪些特征?

研究設計

本研究采用2021年中國互聯網學習領域發展報告專家團隊編寫的學生調查問卷,共收到了7046份有效問卷。參與調查的學生男女占比分別為47.98%和52.02%。調查涉及學生的背景信息、學習能力、學習應用等指標體系所對應的題項以及互聯網學習開展情況等相關題項,共30個主要問題。調查對象主要是小學階段的學生,其中小學高段(4-6年級)占比44.21%,小學低段(1-3年級)占比24.89%;其次是初中階段的學生,占比21.73%;最后為高中階段的學生,占比9.17%。填寫問卷的學生中有72.57%來自市區學校,15.33%來自縣鎮學校,12.10%來自農村學校。問卷采用問卷星平臺,數據分析借助Excel、SPSS等工具進行。

研究過程與分析

1.學生互聯網學習情況

(1)學生利用互聯網學習基本情況

在被調查學生中,超過五成學生每天上網學習時間控制在0.5-1小時,不到三成學生每天超過1小時;95.46%的學生在家學習,常用設備是手機(69.97%);自主學習是主要形式(56.83%),其次是參與線上線下混合學習(39.81%)和在線教學(36.20%);學習目的為更好理解所學知識(59.65%)、復習鞏固(51.14%)和滿足興趣(44.42%)。

(2)學生利用互聯網進行的主要學習活動

學生利用互聯網進行最多的學習活動是尋求問題解決辦法(61.94%)、搜索學習資源和工具(56%)以及學習在線課程或觀看直播講座(49.39%)。在老師使用互聯網進行教學時,學生的體驗主要包括接收學習任務(71%)、聽老師的線上講課(56.64%)和接受學習指導(42.83%)。

(3)學生獲得學習資源的網絡平臺、途徑及工具

學生獲取學習資源的網絡平臺主要是國家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51.69%)、學校網絡平臺(34.67%)和自己搜索(32.88%)。大多數學生從免費平臺獲取學習資源,只有18.95%的學生從付費平臺獲取資源。學生獲得網絡學習資源的主要途徑為自己搜索(51.56%)、老師通過在線方式提供的教學或輔導(40.85%)和學校推薦或免費提供(38.04%)。

(4)參加同步課堂與利用人工智能軟件學習的情況

51.77%的學生未參加過同步課堂,35.94%的學生喜歡同步課堂,28.88%的學生認為激發學習動力,22.61%的學生認為提高了學習成績。

超過一半的學生(56.49%)利用過人工智能軟件或設備進行學習,36.62%的學生使用人工智能來幫助學習和改善英語發音,33.41%的學生喜歡使用這種學習工具,24.72%的學生使用人工智能進行測試并獲得即時反饋。

2.學生互聯網學習指數特征分析

(1)學生運用互聯網學習整體較好

研究采用“互聯網學習CASE模型”[4]進行分析。該模型包含學習能力、學習應用、學習服務、學習環境等四個一級指標。其中,學習能力包括設備與軟件操作、信息與數據素養、交流合作、內容創造、策略性學習、互聯網安全6個二級指標;學習應用包括應用意愿、應用頻率、應用方式、應用效果4個二級指標;學習服務包括學習策略、學習評價、尋求幫助、動機與情感4個二級指標;學習環境包括資源環境和技術環境2個二級指標。

研究發現,天津市中小學生運用互聯網學習整體達到了較好水平,學生互聯網學習綜合發展指數為3.72(滿分為5分,3.5-4.5分對應“較好”水平)。在各項指數中,學習應用指數水平相對較低(3.65),低于各項平均指數。學生對互聯網學習的效果不算滿意,上網主要是搜索材料,較少參加其他類型的互聯網學習活動,這說明目前學習應用尚未完全滿足學生學習需要,應進一步加強學習應用建設。

(2)不同性別學生互聯網學習指數比較

通過單因素方差分析,不同性別學生互聯網學習各專項指數(表1),即學習能力、學習應用、學習服務以及學習環境指數,女生均顯著地高于男生,這表明教師在以后的互聯網教學中應對男生給予更多關注與支持。

(3)不同區域類別學生互聯網學習指數比較

單因素方差分析顯示,不同區域類別學生互聯網學習各專項指數均存在顯著的差異(表2)。同時在各指數上,農村學校在學習能力、學習應用、學習服務、學習環境指數上顯著地高于市區學校和縣鎮學校。這是因為農村學校存在教師結構性缺編現象,藝術、英語、科學等學科師資不足,為解決由此帶來的部分學科課程開不齊問題,農村學校依托市基礎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基礎教育網絡教研平臺和校際網絡同步教學系統提供優質教育資源,開齊開足開好國家規定課程。而市區學校師資配備比較完善,各學科均以面授為主,利用互聯網學習相對比農村學校要少,因此出現了上述現象。

(4)不同學段學生互聯網學習指數比較

對不同學段學生的各項指數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表3),初中階段指數顯著高于高中階段指數,高中階段指數顯著高于小學高段指數,小學高段指數顯著高于小學低段指數。

這說明初中學生在各方面能力上已經與高中學生相當,初中學生學業壓力相對較小,利用互聯網學習的意愿更加強烈;而高中學生面臨高考的壓力,將更多的時間與精力用于跟考試相關的學科類學習活動中,因此出現了上述現象。

(5)學生互聯網學習指數相關性分析

數據統計結果顯示,互聯網學習各項指數之間均有顯著的正相關關系,相關系數均集中在0.7-1.0之間。其中,學習應用與學習能力之間的相關系數在0.6-0.8之間,呈現出強相關關系;學習支持服務與學習能力、學習支持服務與學習應用之間的相關系數均在0.8-1.0之間,呈現出極強的相關關系,說明提高學習支持服務水平能顯著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及學習應用的效果;學習環境與學習能力、學習環境與學習應用、學習環境與學習支持服務之間的相關系數均在0.8-1.0之間,呈現出極強的相關關系,這說明良好的學習環境能明顯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應用效果與學習支持服務水平。

結論與建議

1.為學生提供基于網絡自主學習的學習支持服務,提升學生的數字素養與技能

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許多學生在家利用移動設備進行自主學習,但部分學生的設備與軟件操作能力較差,尤其是男生。教師應傳授自主學習方法,培養學生自我監控學習意識與能力,設計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學習任務,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學習支持服務;要與家長保持密切聯系,家校協同關注學生發展。這樣,讓所有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潛力。

2.整合現有的學習平臺與資源,加強網絡監管

互聯網學習資源雖然總量充足,但優質資源仍然很少、結構性短缺。此外,各平臺和資源庫之間缺乏協同與共享機制,政府對在線教育平臺和學習資源庫的監管不到位,缺乏審核機制、遴選機制、準入機制和退出機制。教育主管部門、企業和學校應建設更多的優質資源,并整合互聯網學習平臺,限制廣告,杜絕不良信息,保障學生綠色上網。教師也應該提前篩選和過濾網絡信息,將適切的資源推薦給學生。

3.為學生創設多重交互平臺,促進規?;逃c個性化培養有機結合

教師應該設計交互性強的學習任務,為學生創造多重交互平臺,充分利用智能教學平臺的自動化評價與反饋功能,采用嵌入式評價實現教學評一體化,并將評價貫穿于教學的全程。同時,教師還應該開發教育創新應用,使之兼容各類平臺終端,支持開發網絡學習空間的移動應用。借助人工智能中的深度學習算法不斷發現學習中的規律,進行過程性的學習評價與個性化反饋,促進規?;逃c學生個性化培養有機結合。

4.線上教學與線下教學融合的混合式教學將成為未來必然的發展趨勢

基礎教育正在邁入“線上教學與線下教學融合共生”的新階段,OMO(Online-Merge-Offline)教學會成為未來學校教育的新常態。我們要通過技術手段聯通線上和線下學習場景,優化整個教學系統,建設物理空間和網絡空間相融合的新校園,拓展教育新空間,開發智能教學應用,提高教學質量;隨時做好線上教學與線下教學的切換,有助于實現“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的新型教育供給模式。

注:本文系2021年度天津市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基于區域教育均衡的跨校協作同步教學模式研究”(課題批準號:CCE210098)階段性研究成果

宋乃慶,鄭智勇,周圓林翰.西部地區中小學在線教學的現狀及發展研究——基于大數據分析視角[J].教育與教學研究,2021(2):49-61.

余勝泉,王慧敏. 如何在疫情等極端環境下更好地組織在線學習[J]. 中國電化教育,2020(5): 6-14.

梁林梅,蔡建東,耿倩倩. 疫情之下的中小學在線教學:現實、改進策略與未來重構——基于學習視角的分析[J]. 電化教育研究,2020(5):5-11.

教育部管理信息中心,百度文庫. 2020年中國互聯網學習領域發展報告[M]. 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20:6-7.

猜你喜歡
中小學生對策建議
上海市金山區朱涇鎮中小學生視力狀況分析
影響中小學生體質健康的要素庫及權重分析
陪讀現象產生原因及其利弊分析*
淺談涼山彝區中小學“學困生”的轉化
職校學生手機使用狀況調查報告
我國融資租賃業發展現狀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
關于惠城區發展農業的調研報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