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常態下區域經濟發展的戰略思維分析

2023-07-24 14:58王新彥
經濟研究導刊 2023年11期
關鍵詞:戰略思維區域經濟發展策略

王新彥

摘? ?要:在新的經濟形勢下,必須明確區域經濟發展的戰略走向,從產業結構、人口、土地資源等方面進行戰略性布局,既是當前社會關注的焦點,也是地方經濟決勝的關鍵。戰略思維需要從長遠的角度出發,把所有對地區經濟發展產生影響的因素都納入進來,把重點放在發展當地的特色工業上,把弱小的經濟結構層拉起來,形成一個系統的經濟發展循環。從戰略思維視角,對影響區域經濟發展因素進行分析,就如何建立協調發展戰略,打造地方特色產業結構鏈,大力扶持地方新興產業,優化經濟保障制度等提出建議,以期為我國的區域的經濟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新常態;區域經濟;戰略思維;產業構建;發展策略

中圖分類號:F124? ?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23)11-0044-03

“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為各地經濟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農業、數字經濟等領域也得到廣泛關注。從總體上看,我國經濟已步入穩步發展的軌道,但同時也存在著諸多不良因素對我國經濟產生影響。當前,各地經濟建設和研究的重點是在新的經濟形勢下,如何加速地區經濟發展。在這一背景下,文章宏觀分析我國新常態下的區域經濟發展狀況,發現一些困難,并運用戰略思維對其進行深入剖析,目的在于推動區域經濟發展的空間優化,提高區域經濟發展的質量。

一、區域經濟發展戰略思想

區域經濟發展戰略的基本思路是以戰略眼光來統籌區域經濟發展,規劃區域經濟發展空間。用科學的眼光去審視區域經濟發展狀況,找到區域經濟發展的優勢與不足。新常態背景下,就應該采用當前區域經濟發展的先進理論指導戰略實施,以鞏固區域內的經濟戰略具有科學性。

此外,“十四五”規劃也明確提出,要尊重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加快區域合作是實現區域經濟發展的基礎。雖然我國近年來一直在積極推進“西部大開發”戰略,但由于諸多地源性和歷史累積起來的制約因素,我國西部的發展速度仍然很慢。東部地區已經形成自身的原始積累,自身發展能力已經很強大,又吸收了大量外來資本、私人資本,因此快速地進行了產業結構升級,制造業、服務業和外貿已經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西部地區的經濟發展,以基礎設施的投入為主。主要是因為西部欠發達的原始根基所在。因此國有資本仍然占據著主導地位,外資和民間資本不足,制造業和服務業發展緩慢,投資效率低下。東西部經濟總量、經濟增長速度和居民收入等方面的差異還在不斷拉大。

二、新常態下我國區域經濟整體發展情況

(一)各個區域經濟發展質量不協調

從總體上看,東部地區發展速度較快,西部發展相對較慢,中部地區發展呈現多樣化。不同地區的經濟發展狀況存在很大差別。例如,東部地區上海、廣東、福建、江蘇,這些地區的經濟發展總體上都有很大增長,主要是因為當地經濟環境基礎較好,在歷史背景和經濟背景下形成穩定增長的趨勢。當前各行業都在向信息化轉變,東部地區的經濟依靠信息技術逐漸實現了產業升級,諸如旅游、農業以及物流等企業的信息化轉型,為當地經濟質量提升作出了貢獻。而甘肅、青海、西藏、內蒙古、新疆,這些地區的工業結構比較單一,要想在新常態、信息時代下,依靠傳統經濟獲取較大的區域經濟優化有一定困難。此外,我國各省區的經濟發展水平存在差異。以河南、河北、山東、湖北、安徽為代表,各省市的經濟發展受到地方政策和地理環境的影響較大。在城市經濟發展水平普遍偏低的條件下,城市與省區之間的差距更為明顯。要加速區域發展,必須從區域發展的不平衡和不協調入手,加速區域的融合和對接,實現區域的優勢互補,縮小區域間的經濟差距。

(二)面臨著國內、國際經濟環境雙重挑戰

新常態發展下,一國經濟發展受到國際國內環境的雙重影響不可避免。當前對經濟環境正常運轉產生不利因素的原因有兩個:一是客觀不可抗力因素影響。自然災害、戰爭、疫情都會不同程度擾亂正常經濟秩序的運行,必然會給社會工作和經濟發展帶來巨大影響。并且在一定時期內對商業、地產、餐飲、文化都造成巨大沖擊。對我國來說,尤其是三年的新冠疫情給經濟發展造成巨大影響。疫情結束之后,各地區政府爭相競技,

為經濟復蘇都做了很多努力。有些行業已經開始恢復,商業活動頻繁活躍起來,經濟發展勢頭逐漸恢復常態。二是國際環境影響。自2001年加入世貿組織以來,我們的經濟實力日益增強,已逐步躍居全球第二大經濟體行列,并在WTO中扮演著無可取代的角色。但是某些發達國家制造的貿易摩擦已經嚴重影響了國與國之間正常的經貿合作,對區域經濟的穩定增長也產生了消極影響。局部地區的戰火紛飛,也給世界經濟發展形勢造成一定不利影響。

三、新常態下區域經濟發展的戰略要素

(一)資源要素

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和質量,通常取決于本地的各種資源。以人力資源為例,目前許多產業依舊沒有實現機械化生產,人工勞動依舊是企業的主要生產力。尤其是海南、四川、山東這些人口眾多的省份,在人才資源方面具有很大優勢。然而在新常態背景下,由于我國的整體薪酬水平和就業渠道等原因,這些區域的人力資源很長一段時間內大量向我國東部和南部地區流動,使得我國其他地區的勞動力資源有所下降。

近年來,隨著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工業生產擺脫了對人力資源的過分依賴,人才因素的影響逐漸發生深刻變化。而人力資本要素包括技術性人才、創新性人才等,這些都是影響地區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例如,新疆的特色地域資源和優勢產業資源,是促使其地區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在全國范圍內推銷大量的優質棉花,成為當地經濟發展的一道安全屏障。再比如,焦作、大同、慶陽、鄂爾多斯這些地區,早在21世紀初期,就是靠著礦產資源迅速發展起來的。然而,近年來隨著礦產資源總體下降,以及新能源的開發和利用,依靠傳統能源生產的企業喪失了優勢,使其在區域經濟轉型過程中遇到嚴峻挑戰。

(二)技術要素

以往我國經濟發展主要是依靠工業、農業以及礦產資源等,消耗性開發不利于資源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技術要素推動了相應產業迅速發展,但一些地方在技術上的投資相對較少。很多區域生產技術要素不足,難以實現區域經濟增長的需求。尤其是在一些不發達地區,生產技術要素缺失,已經嚴重影響到當地工業、農業以及其他行業的創新發展。產業技術要素能夠實現工業的機械化、農業的智慧化、旅游業的綠色化,促進當前區域經濟戰略的高質量發展。如果不重視產業技術要素,將會逐步失去其原有的優勢。新時代社會背景下,很多相關部門已經意識到生產技術要素的重要性,鼓勵當地工業進行科技創新,發展新興工業,整個市場環境和政策都顯示,未來的技術將是決定地區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甚至決定著一個地區的發展。而要推動產業的轉型升級,必須要將傳統產業系統進行創新。例如,將網絡技術與農業、物流、服務業、制造業等產業進行深度整合,形成一個智能農業系統,通過技術改造將各產業進行整合形成產業間的資源互補,從而提高區域經濟的核心競爭力。

(三)文化與地緣因素

文化元素是指北京、南京、西安、洛陽、開封等,依托歷史和文化元素,形成了本地特有的旅游資源和文化體系,促成了區域旅游的重要支柱。地緣因素就是地理位置。例如,河南鄭州、湖北武漢、江蘇徐州,都有很好的區位條件。隨著物流業的發展,這些地區的地理優勢將會越來越突出,從而形成一個重要的支撐因素。部分地區的紅色文化,也是旅游發展的重要內容之一。在愛國情懷的影響下,部分區域的紅色旅游文化,已經成為當地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隨著人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對精神、情懷的追求也越來越高。

四、新常態下區域經濟發展的戰略路徑

(一)加強區域間的經濟合作,構建協同一體化發展戰略

在新常態下,我國經濟面臨著國際和國內環境的雙重壓力。要使地區經濟得到更好發展,最大限度地減少經濟發展的不穩定性,保障地區經濟發展的安全,加強地區間的經濟合作,建立起協調和融合的經濟發展空間。以經濟發展為中心,推動當地城市建設,以龍頭企業帶動其他小企業的可持續發展。促進區域內的醫療、文化、房產、工業等各行業的共同發展。以發展的眼光看待區域間的合作,實現區域經濟的繁榮進步。

建立合作機制,搭建經濟資源合作平臺,促進資源等共建共享。比如,省與地市的人才資源、產業系統、大學、文化產業等方面的直接合作,可以為當地的經濟發展提供優質人才,也可以促進地方人才資源轉換、共享,避免人才資源分散外流,造成某些地區人才資源的短缺。比如,區域可以根據各自的優勢,開發不同的區域,形成不同的產業。有工業資源的區域,可以發展好的工業;而地理位置好的區域,就可以發展物流,這樣兩個城市之間,就可以形成一個產業和經濟的結合。

(二)積極挖掘區域特色資源要素,打造地方特色產業結構鏈

文化是推動經濟發展的主要推力之一,以區域經濟發展為核心的文化建設,是打造地方經濟品牌特色的主要構成元素,是形成區域產業集群的重要基礎。要實現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建設具有鮮明特色的工業集群,必須加強挖掘和利用當地的特色資源。以文化特色資源結合區域經濟發展,實現區域內的城市文化引領,發揮當地的文化優勢,并在一定程度上建立起一條獨特的產業鏈條。

我國部分市縣由于自身的天然優勢、豐富的自然資源、優良的生態環境、復雜的氣候條件,適宜于發展某些特產。所以,我們可以通過種植特色農產品,把種植業和生態產業、旅游業、物流產業相結合,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產業結構。主要包括農業產業開發區、旅游環線產業開發區、新型工業開發區。這樣既能迅速在本地形成具有特色的產業結構,又能幫助當地群眾擺脫貧困,為經濟發展找到新的突破口。

鄭州、武漢、徐州、商丘等地,這些地區自身的區位條件都比較好,要利用好區位因素,把本地的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好,把本地的物流中心建設起來,把它變成國際、國內的物流中心,給當地的工業發展創造機會,同時也能帶動當地就業,形成一個地區的經濟優勢,推動地區產業結構升級。陜西、河北、湖南、福建等省份,也能夠依靠紅色旅游文化,大力發展旅游業。宣傳紅色愛國主義文化,以愛國情懷滲透旅游文化,支撐區域經濟發展。

(三)加大科學技術與基礎設施投入力度,大力扶持地方新興產業

工業技術因素是影響地區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要加強科技投入,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為當地投資創造有利的投資環境,也是支持新興產業、建立新型工業系統的重要保證。增加基礎設施建設,例如鐵路、港口、機場等,改善地區運輸體系,促進地區經濟發展。

鼓勵本地公司開發和應用新技術,發展本地物流。逐步改變過去對某一要素的過度依賴。例如,過度依賴于人力資源,從而減少生產成本,為地區經濟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各地要抓住機遇,提前布局,提前轉型,提前創新,以數字經濟為重點,出臺相應的扶持政策,促進數字經濟、新型產業的發展。

當前區域經濟發展中,還是要結合市場需求和時代背景。電商的發力發展,為區域的農業、工業等線上銷售與物流行業帶來無限的經濟增長可能性。尤其是在多媒體持續發展的今天,短視頻平臺的帶貨渠道,網紅主播的帶貨能力等,都是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之一。因此,要實現區域經濟的穩定發展,要在電商經濟的穩步發展下,大力支持其周邊行業的推進。加快建立網上電商、網上服務等新型商品的市場體系,各地政府持續推出扶持政策,推動“互聯網+”的發展,為數字經濟創造新的優勢。

(四)積極制定當地的經濟發展政策,不斷優化經濟保障制度

經濟制度是促進經濟發展的保障,根據當前市場需求和區域經濟現狀,合理地制定經濟發展政策,以促進區域的高質量進步。從政策、制度、法律法規上入手,確保經濟發展有法可依,保證當地的市場經濟秩序。根據時代發展,重新補充原有的政策空白處,對不符合當前社會發展的政策進行修改,不斷優化經濟保障制度的有效性。

特別是在后新冠疫情時代,當地政府要建立經濟和商業的支持體系,使當地的商業經濟得到有效保護。地方政府要切實履行自己的職責,根據新的經濟形勢,分析未來的經濟走勢,制定相應市場保障措施,以確保本地經濟穩定發展。同時,還應對部分企業和個體商戶進行扶持,實現區域龍頭企業的帶頭模范作用,構建良好的商業氛圍,促進商業競爭的公平公正。優化經濟保障制度,也要落實好各項政策,確保制度的約束性,讓行業內的大小企業都遵守其發展規律,實現區域經濟高效發展。

五、結束語

區域經濟是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新時代背景下區域經濟發展仍然面臨諸多問題。從各地區經濟發展的一般規律來看,資源、技術、文化、地緣等是影響地區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因此,要從戰略的視角來看,必須注重資源要素空間、產業技術空間、地緣戰略空間、文化要素空間等方面的空間流動。要全面了解地方優勢和存在的問題,必須認真落實國家有關經濟政策,合理調整經濟結構,以推動區域經濟健康長遠發展。

參考文獻:

[1]? ?高倫,陸岷峰.基于合作博弈理論下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研究:以長三角區域經濟發展為例[J].北京財貿職業學院學報,2019,35(5):10-17.

[2]? ?霍遠,朱陸露.科技金融、科技創新與區域經濟耦合協調發展研究:以“絲綢之路經濟帶”9省為例[J].武漢金融,2018(9):57-62.

[3]? ?于優娟.絲綢之路經濟帶和歐亞經濟聯盟區域經濟模式下的競合研究:以白俄羅斯為例[J].國別和區域研究,2020,5(3):94-110,168-169.

[4]? ?劉彬.跨境電商產業園助力區域性經濟發展的重要性分析:以太倉市跨境電商產業園為例[J].中國商論,2022(7):4-6.

[5]? ?羅志遠.河南省與中部五省區域經濟綜合競爭力比較研究:以“十三五”數據為例[J].河南財政稅務高等??茖W校學報,2022,36(1):36-40.

[責任編輯? ?立? ?夏]

猜你喜歡
戰略思維區域經濟發展策略
經濟發展新常態下的戰略思維
適應區域經濟發展的產學研用合作模式實踐研究
基于物流經濟的區域經濟增長研究
中國社會信任基礎對區域經濟發展的研究
體育旅游產業的特征及發展策略探討
大湘西地區人口流動對經濟發展的影響研究
在線視頻用戶付費的商業模式研究
形成合作意識,促進學生體育競技能力發展
淺談我國電視真人秀節目存在的問題及發展策略
“四個全面”是辯證統一的戰略思維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