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園林為依托的老年康養游學可行性研究

2023-07-24 16:04胡思原王華張永芳
經濟研究導刊 2023年11期
關鍵詞:老年教育現實意義課程建設

胡思原 王華 張永芳

摘? ?要:隨著健康養老、終身學習的不斷發展,老年人的健康養生與教育問題逐漸引發關注。我國園林具有顯著的養生功能和豐富的文化內涵?;诖?,分析以園林為背景進行康養游學的優勢與意義,探討老年康養游學項目的發展策略,并對具體課程建設模式進行展望,以期為養老、教育、旅游等行業提供新的發展思路。

關鍵詞:老年教育;園林康養游學;優勢;現實意義;發展策略;課程建設

中圖分類號:F59?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23)11-0122-03

引言

園林康養是在園林城市背景下誕生的新型康養模式,以自然要素為主體,以不同空間尺度、不同功能用途的園林為場景,通過環境和空間的體驗,在生理、心理、精神、社會方面發揮療愈與健康養生功能[1]。隨著產業融合,交叉行業帶來的經濟效益日漸顯現,康養保健旅游、生態健康旅游逐漸成為發展熱點。2022年5月,《康養旅游機構服務指南(征求意見稿)》發布并公開征求意見,標志著康養旅游行業將進一步得到發展和規范。園林康養旅游有望與研學旅游進一步融合,為有時間、有能力、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新的康養路徑。

一、我國園林康養游學的優勢

(一)自然優勢

在我國的健康養生領域中“天人合一”“天人相應”“形神合一”等傳統理念處于核心地位,其中蘊含著對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追求,意欲營造自然和諧、環境優美、協調平衡的自然或者居住環境,并以此形成由外而內、潛移默化的影響,實現人體內部的和諧平衡可持續發展,達到健康養生的目的[2]。而園林自出現起,不論是“模范山水”的師法自然,還是“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融于自然,都體現了在形式和功能上的補償性質。甚至有理論提出,園林是為了補償人與大自然環境相對隔離開來的狀態,用園林的環境來替代大自然的環境狀態,以此滿足人們的生理方面和心理方面的需求,是人為創造和設計出來的“第二自然”[3]。

(二)造園優勢

園林在建設和營造過程中,充分考慮選址、要素利用、建筑構建、景觀營造等環節對居者的積極影響。唐代孫思邈在《千金翼方》中提道:“山林深遠,固是佳景……地勢好,亦居者安,非他望也?!泵鞔嫵稍凇秷@冶》中提出“林皋延竚,相緣竹樹蕭森;城市喧卑,必擇居鄰閑逸”。清代康熙在《芝徑云堤》中也提到:“草木茂,絕蚊蝎,泉水佳,人少疾?!笨梢?,充足的日照、舒適的溫度、宜人的濕度、清潔的水源、良好的空氣質量、旺盛的花草樹木、優美的景觀環境等等,都能對人們的健康舒適生活起到優化和保障的作用[2]。

園林植物具備強烈的植物屬性,適時而生,季相變化,造型優美,氣味芬芳,可以營造自然園林小氣候,提高園林含氧量,隔絕噪音和污染,提供適宜人類養生居住的環境。許多園林植物具有很強的藥用價值。比如,廣玉蘭對高血壓、偏頭痛有療效,香樟樹的揮發物在祛風濕、止痛等方面也有效用[4]。

(三)文化優勢

園林作為人造空間,包含了造園者的設計理念和所處時代環境的歷史文化,更有在文學影響、藝術陶冶和美學享受等方面的顯著特征,對弘揚中國文化,涵養文化自信方面具有獨特優勢,既有利于心理方面的健康療養,也有利于文化知識和素養的提升。特別是對于現存的中國古典園林,它們或屬皇家、或歸私家、或服務于宗教,盡管性質不同,但都是為了營造詩意棲居之所、理想康養之處而建造的。其中,不論是“一池三山”所體現出的對飄逸神仙生活的向往,還是“聞木樨香”所體現出的禪宗意境,抑或體現在謀篇布局和楹聯牌匾上的詩畫意境,都是寄情山水,感悟自然,享受生活的具體寫照,體現了“從具體生活場景到對多維度生命質量的追求,從實際的感官體驗到對靈魂意境的關照,從現實的勞形與社交到對康養生活的升華與創造”[5]。

二、老年康養游學的現實意義

老年康養游學人群范圍特定,且區別于單功能的康養旅游和終身學習,在多領域的共同作用下,其功能和效益也隨之擴大。

(一)滿足老年人需求方面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身體素質的增強,銀齡人群基數逐漸增大。在“健康中國”“健康養老”的促進下,健康養老產業逐漸激活,配套設施逐步完善,形成標準化規?;a業化老年康養游學項目,可以將老年人的養生需求、學習需求和社交需求相融合,將自我價值的實現和社會價值的創造相結合,在慢節奏的康養游學活動中養生娛樂、豐富生活、交流見聞、學到知識、交到朋友,實現“老有所學、老有所養、老有所樂”。

(二)補充教育環節方面

老年教育作為教育領域的重要組成部分正在快速發展。老年康養游學在模式上作為補充,在行業上形成交叉,將老年教育與老年健康養生、園林旅游相結合,豐富教育形式,有助于打破老師對學生的單向教學、教室或活動中心的單場所教學以及僅一個知識內容的單項教學。實現以課堂為交流渠道,以園林為康養背景、以文化為教學內容,達到以游促學,游學相長。

(三)豐富行業領域方面

隨著老年康養游學的發展和推廣將開拓一個全新的行業領域。不論是項目籌備、管理還是實施,都意味著相關行業的從業人員和配套設施的需求量將相應增加,不僅有利于激發新的經濟增長點,還可以提供數量可觀的就業機會。

(四)獲得專業知識方面

以學為落腳點的老年康養游學在知識傳遞和文化傳播方面效果顯著。以中國古典園林內的康養游學為例,銀齡人群游學其中,可以在輔導老師的引導下充分掌握中國古典園林的歷史文化、造園手法和構景特征,發掘不同類型園林在景觀表現形式和設計理念上的區別,更進一步結合古今園林特點,探索園林設計中的傳承與變革。此外,園林美術、園林攝影等操作性較強的課程也能在游學過程中得到實踐鍛煉。

(五)增強文化自信方面

通過知識內容的學習,感受古代厚重的歷史和匠人的巧思,也可以幫助銀齡人群以史為鑒,建立強大的歷史自信,進一步增強民族自豪感,激發生態保護意識,強化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理念,樹立因地制宜,順應自然、利用自然、保護自然的價值觀,形成傳承歷史、創新發展,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文化自信,養成善于觀察生活、熱愛生活的習慣,做到學悟生活之美,弘揚傳統文化。

三、老年康養游學發展策略

(一)完善項目環節,提升教育質量

老年康養游學屬于將養老、養生、旅游、學習等多個項目交叉融合的綜合性項目,在推廣實施過程中,需要相關領域各個環節的支持、配合與補充協調,最終齊心協力構建統一的游學服務機制,實現康養游學項目的推廣。

在老年康養游學的項目設計方面,需要將游與學相結合,著重考察能夠承辦游學項目機構的業務能力,以《康養旅游機構服務指南(征求意見稿)》為參考,需要規范游學服務機構,有固定的游學路線、學習課程、導游與老師以及后勤保障人員。

第一,需要根據銀齡人群特點和需求,根據時間長短、興趣偏好、經濟能力、環境特點等開發不同的游學線路,明確安排游學線路上所涉及的園區、場館、住所、餐飲、交通服務、醫療保障及其他要素,園區場館的選擇要以環境優美、底蘊濃厚、植被覆蓋率高為宜,學期以周末及節假日等旅游旺季之外的時間為佳,且考慮到舒適性和康養效果,學期時間不宜過短,交通時間不宜過長。

第二,需要根據游學路線配套相應學習課程,以開放大學、老年大學、老年開放大學及社區教育等教育資源為支撐,以高等學校教學資源為補充,綜合文學、歷史、園林、生態、環境、設計、藝術等多領域知識內容,戶外體驗與室內學習相結合,理論知識與實操技巧互為補充。

第三,需要配備相應人員,導游之外還需要具有相應專業知識的課業老師、負責學員游學全過程的生活老師(輔導員)以及隨隊能處理緊急病情的醫療人員及后勤人員等。

(二)建立健全保障體系

為了保障老年康養游學項目的普惠性和安全性,相關部門應積極出臺相應的法律法規,對相應的學校、機構、游學場所、人員從業、經費收支要求等進行規范約束,明確安全責任和管理制度,構建健康良好的行業環境[6]。此外,老年康養游學項目具有明顯的領域交叉性。為厘清權責保證管理權力,政府部門也應該積極成立相應的統籌管理機構,在監督的基礎上維護各方權益,確保銀齡人群放心參與,樂在其中,沒有后顧之憂。

(三)廣泛開展宣傳,增強項目的持續性

在全民終身學習的時代背景下,老年康養游學既滿足了銀齡人群的學習需求,又為健康養老提供了全新思路,應該加大宣傳力度,以多媒體渠道向社會宣傳老年康養游學理念和模式,展示參與方式和游學內容,明確官方辦學機構和收費標準,避免新型詐騙漏洞。同時,可以在財政經費提供支持的基礎上,號召相關行業企業貢獻社會力量,提供經費、住所、交通、園區與服務等方面的支持,參與老年康養游學項目的辦學活動中,減輕辦學壓力,延長項目的持續性。

四、老年康養游學課程建設模式展望

老年康養游學課程以幫助銀齡人群實現康養與學習為主要任務和目標,以課程為主要渠道和形式,在建設過程中應充分考慮銀齡人群在自身條件、主要需求、場地限制、康養效益、文化傳承等方面的因素,以課程建設類型來說,可以在室內學習課程、園林體驗課程以及戶外實踐課程三個方面進行建設。

(一)室內學習課程方面

對于室內學習課程,主要通過幫助銀齡人群建立初步的認識,形成具體的學習內容,為后期實地游學建立基礎。這類課程以養心求知為主要目的,是學習的主要渠道和方式。在內容方面可以著重對理論知識以及文化內容進行講解,如某個園林的歷史背景、時代特征、詩畫作品、文化內涵、建設初衷、資源利用以及在植物、地形、空間等方面的設計理念。特別是對于古典園林,要將園林設計中師法自然的設計理念與現代生態原則相結合,在拉近古代與現代距離的同時,增強銀齡人群的文化認同感,進一步增強文化自信。需要注意的是,理論知識相對而言比較枯燥,為了更好地配合康養旅游課程建設,將課程體系融合起來提升學習效果。為進一步提升課程本身的吸引力,對于室內學習課程來說,應以大量的圖片、動畫、視頻等等多媒體技術為途徑,以可視化的形式展示學習內容,用直觀且形象的表述方式方便銀齡人群快速掌握相關知識。此外,考慮到人群特殊,不宜久坐,注意力集中、時間較短、室內環境限制等原因,室內學習占比應較小于其他兩種課程。

(二)園林體驗課程方面

對于園林體驗課程,主要通過帶領銀齡人群進行實地參觀游覽的方式進行現場教學,一方面是對抽象或不易描述的學習內容進行具象,另一方面是激發起園林本身的健康養生功能,特別是自然環境下植物、山水等元素對人心理、生理等方面的正面影響。這類課程以養生怡情為主要目的,是康養、旅游、學習的重要結合點。在內容方面可以著重對方法理念和鑒賞作品等內容進行講解,同時借助實景讓銀齡人群更容易理解所講授內容,在沉浸式的課程體驗中達到學習目的。比如,在了解設計方法之后,通過實地游覽直觀地看到設計者如何將具體的方法體現在園林中,直接感受到構景手法在突破園林邊界、打開視野、拉長景深、豐富景觀效果、擴大園林空間感、增加園林趣味性等方面的作用。再如,園林中的亭臺樓閣、匾額楹聯、空窗花窗、山石鋪地、花草樹木等元素在建筑、書法、美學等不同領域中均有很高的價值,銀齡人群直面藝術作品,更容易加深理解。園林體驗課是康養游學課程體系內的重要內容,應該在安全和體力保障的基礎上充分激發銀齡人群的興趣,動靜結合,將園林清幽的環境、豐富的含氧量、適宜的溫度濕度、優美的景觀等優勢充分利用起來,達到康養目的。

(三)戶外實踐課程方面

對于戶外實踐課程,主要通過幫助銀齡人群進行實際動手操作的方式進行實踐教學,在學習方法技巧的基礎上進一步激發銀齡人群的動手能力,靈活思維,達到健腦養生的目的。這類課程更應以學員為主體,老師作為引導鼓勵學員進行實際操作,給予大量練習的機會。在內容方面可以針對學員需求在書法、繪畫、攝影、插花等方面進行開展。

五、結束語

老年康養游學項目豐富了健康養老的渠道和終身學習的形式,將健康養生、旅游、學習三者合一,滿足銀齡人群對豐富多彩的退休生活和形式多樣的學習內容與方式的需求,也有利于完善現有教育結構,更能激發原有行業的交叉和新行業的出現,促進相關領域經濟的增長。而園林在宜人的養生環境、濃厚的文化內涵、多樣的可學內容、廣泛的分布地點等方面具有明顯優勢,以此為依托開展的老年康養游學有望成為當下和今后健康養老和終身學習的重要發展方向。本研究深入分析以園林為背景的康養游學的優勢與意義,并對開展以園林為依托的老年康養游學項目的發展策略與具體課程建設內容進行展望,期望為相關部門、機構、領域提供發展思路。

“歌酒優游聊卒歲,園林蕭灑可終身?!眻@林城市建設進程不斷加快,老年康養游學將逐漸擴大學習范圍、突破學習內容,若能逐漸探索形成規范化、多樣化、多產業融合、多領域發展的老年康養游學產業,將有望為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提升人民群眾幸福感做出顯著貢獻。

參考文獻:

[1]? ?李樹華.綠色康養[J].西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20,50(6):851.

[2]? ?張一奇,許衛良.中國古典園林的養生方法與思想[J].福建林業科技,2010,37(3):150-153.

[3]? ?周維權.中國古典園林史[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90.

[4]? ?曹鳳鳴.藥用植物在園林景觀中的應用及發展前景[J].花卉,2018(14):2.

[5]? ?李雪飛,李樹華.中國古典私家園林營建中的康養思想研究[J].住區,2021(1):124-131.

[6]? ?李志偉.終身學習視角下老年游學研究:內涵,價值與策略[J].中國成人教育,2022(11):5.

[責任編輯? ?衛? ?星]

猜你喜歡
老年教育現實意義課程建設
村志在鄉村文化承傳中的現實意義
引導社會參與豐富老年教育形式研究
老年教育供給側改革與發展研究
淺談對老年計算機教育的幾點思考
“誤差理論與數據處理”課程建設的實踐與思考
基于卓越計劃的金屬結構材料課程實踐化改革與建設
資源、生態與環境學科群體系下普通地質學課程建設思考
中高職一體化課程體系建設的探索與實踐
葫蘆島市城市人口老年教育問題調查研究及發展規劃
《怦然心動》的情感與現實意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