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業設計產業發展比較與對策:基于廣東省與江蘇省的調研

2023-07-25 07:06徐驥李頑強
包裝工程 2023年14期
關鍵詞:廣東省江蘇省制造業

徐驥,李頑強

【特別策劃】

工業設計產業發展比較與對策:基于廣東省與江蘇省的調研

徐驥1,李頑強2

(1.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北京 100846; 2.廣東工業大學 藝術與設計學院,廣州 510000)

基于廣東省與江蘇省工業設計產業發展的實踐現狀,以提升工業設計產業發展競爭力,提出未來發展應對對策。通過實地考察、桌面研究與訪談法等,從政策、經濟兩個維度對廣東省與江蘇省的工業設計產業發展現狀實施調研、數據收集;借助比較法,比較了兩省出臺工業設計產業發展政策內容的共性與異性,還比較了兩省工業設計產業發展經濟GDP指數、產業結構與產業基礎。結合兩省工業設計產業發展的政策與經濟現狀,提出了相應策略:在政策層面,引導企業科學理解并采納設計全生命周期管理作為發展戰略,注重打造“設計+”產業鏈供應鏈,充分發揮各類平臺的服務作用;在經濟層面,應聚焦工業設計為產業集群賦能,不斷擴大產業規模,將原創力、設計力和創新驅動力轉化為企業的競爭力,同時打造新的服務和伙伴關系。

工業設計產業;政策;經濟;產業結構;產業基礎

工業設計產業發展自2006年首次被寫入國家五年發展規劃以來,受到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在“十二五”“十三五”“十四五”等歷次五年規劃綱要中不斷明確與細化支持。國家部委也相繼出臺了工業設計專門政策,如2010年工業和信息化部、教育部、科學技術部等十一部委聯合出臺了《關于促進工業設計發展的若干指導意見》[1](工信部聯產業〔2010〕390號),2019年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教育部等十三部委出臺了《制造業設計能力提升專項行動計劃(2019—2022年)》[2](工信部聯產業〔2019〕218號),強化了工業設計產業發展的意義,提出工業設計產業發展的行動計劃與具體措施。

工業設計產業作為國民經濟的先導產業,已成為全球知識密集型和服務型產業中發展最快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位于珠三角地區的廣東省和長三角地區的江蘇省,擁有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和強大的制造業需求與市場環境,是國內工業設計產業發展最發達的代表性地區,具備完整的產業鏈和較大產業規模,受到省級政府部門的高度重視。在此背景下,深入研究廣東省與江蘇省工業設計產業發展,對我國工業設計產業發展具有一定推動作用,并對其他地區的發展具有借鑒價值。

目前關于兩省的工業設計產業發展研究,已有一部分學者對獨立省份展開探索。針對廣東省工業設計產業發展的策略研究、融合路徑、競爭力模型等方面,曹小琴等[3]從工業設計產業鏈的視角分析了珠三角地區目前存在的問題,并從政府、企業與創新主體三個層面提出了相關策略。此外,戴佳蔚等[4]以“世界工廠”之稱的東莞作為考察對象,分析該地區工業設計產業發展現狀、問題與不足,并提出相應建議,探尋設計創新驅動中國新制造的東莞方案。在江蘇省,工業設計產業研究主要集中在與制造業的關系和發展模式等方面。如張錫[5]探索江蘇工業設計在我國制造業發展的態勢與現狀,并建立了工業設計產業化對江蘇省制造業影響的研究框架。目前還沒有針對兩省的工業設計產業發展現狀進行比較分析。因此,本文旨在探索廣東省與江蘇省在工業設計產業發展方面的對比,以了解兩省在實踐工業設計產業發展方面的現狀,并探討它們之間的共性、差異性及針對現狀提出相應的轉型升級對策。

1 工業設計產業發展文獻研究與PE分析框架

1.1 工業設計產業發展文獻研究

工業設計產業的范疇依賴于工業設計活動,而工業設計活動處于不斷動態變化中,其定義也隨之變化。因此,對工業設計產業的描述也會隨著這些變化而變化。黃雪飛[6]認為工業設計產業由全部設計創新企業和其他形式的創新主體所構成。目前對工業設計產業發展的研究已經有一定基礎。例如,柳冠中先生[7]對中國工業設計產業的結構和機制進行了思考,認為工業設計是產業結構創新的機制,能夠創造新的物種和新的方式。侯茂章等[8]研究了我國工業設計創新現狀、存在問題與對策,依據工業設計產業發展現狀提出了我國工業設計創新的對策。張立[9]從文化創意產業研究了工業設計發展的緊迫性與策略。徐明亮[10]研究了工業設計產業與制造業互動機制、互動現狀以及不足,并從政策、成果轉化、人才培養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議。王聞道等[11]從工業設計產業集群視角,針對雄安新區特征提出了“區域融合+技術創新”的集群模式,并采用SWOT方法分析了該模式的優劣勢和發展建議。黃雪飛[12]基于產業生態系統視角提出了工業設計產業競爭力模型。徐冰等[13]從產業融合理論上總結了工業設計與制造業的產業特征,構建了工業設計產業與制造業融合的影響因素指標體系。王曉紅[14]認為產業政策支持是工業設計產業發展的制度保障,包括稅收優惠、專項基金、融資與信貸支持、市場準入機制。工業設計產業化具備商品性、實用性、組織性的基本特點。

1.2 工業設計產業發展政策與經濟分析框架

為了更好地挖掘出廣東省與江蘇省工業設計產業發展的現狀,構建了工業設計產業發展研究的政策(Policy)與經濟(Economy)兩個維度的PE分析框架,工業設計產業發展的政策維度包含發文單位、發文數量、發文內容;工業設計產業發展的經濟維度包含GDP指數、產業結構、產業基礎,各指標項的具體描述見表1。

表1 工業設計產業發展政策與經濟分析具體內容

Tab.1 A framework for policy and economic analysis of industrial design industry development

2 廣東省與江蘇省工業設計產業發展現狀

2.1 工業設計產業政策發展現狀

2.1.1 廣東省工業設計產業政策發展現狀

廣東省將加快推進工業設計產業發展,作為改造提升傳統制造業和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要內容,先后出臺了《關于促進我省設計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15](粵府辦〔2012〕89號)、《廣東省工業設計能力提升專項行動計劃(2020—2022年)》(粵工信生產合作函〔2020〕690號)、《工業設計賦能廣東行動方案(2022—2025年)》[16](粵制造強省〔2022〕30號)等政策(見表2),不斷強化廣東省工業設計創新發展的政策措施和目標任務。近年來還出臺了《廣東省省級工業設計研究院建設工作方案》[17](粵工信生產函〔2018〕197號)、《廣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關于省級工業設計中心的管理辦法》[18](粵工信規字〔2020〕6號)、《廣東省工業設計工程技術人才職稱評價標準條件》[19](粵人社規〔2021〕16號)等文件,夯實制度基礎。

表2 廣東省出臺工業設計專門政策情況

Tab.2 Introduction of special policies on industrial design in Guangdong Province

廣東省工業設計產業發展的政策,早期側重設計能力、產業集聚、成果轉化、人才培養、公共服務、國際交流等產業發展基礎條件和環境建設。中期聚焦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注重載體建設、創新能力、產業支撐,通過實施“工程”建設推動政策落地走實。黨的二十大以來,在穩定廣東省工業及保障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新征程上,按照加快產業集群建設,強化工業設計賦能作用的新思路,針對發展的不平衡,部署開展粵東粵西粵北專項行動,打造高地建設實現突破,視野從自身微觀轉向產業宏觀,工作措施更加明確清晰,具有較強的可執行性。

2.1.2 江蘇省工業設計產業政策發展現狀

江蘇省聚焦先進制造業集群和重點產業鏈,先后出臺了《江蘇省關于促進工業設計發展的指導意見》[20](蘇經信運行〔2011〕135號)、《江蘇省工業設計“十三五”發展規劃》[21](蘇經信運行〔2016〕558號)、《江蘇省工業設計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9—2021年)》[22](蘇工信服務〔2019〕577號)等政策,具體內容如表3所示,積極推動工業設計與制造業融合發展,工業設計已成為全省工業經濟提質增效和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近年來,還相繼出臺了一系列培育工業設計主體的政策文件,如《江蘇省工業設計中心和工業設計示范園區認定管理辦法》[23](蘇經信規〔2015〕2號)、《江蘇省重點領域工業設計研究院創建工作方案》[24](蘇工信服務〔2019〕615號)。

表3 江蘇省出臺工業設計專門政策情況

Tab.3 Introduction of special policies on industrial design in Jiangsu Province

江蘇省早期的工業設計政策,通過政策扶持、載體建設、知識產權保護、加強宣傳、人才培養引進等,更多地強調設計普及及產業自身建設?!笆濉睍r期,針對蘇南、蘇中、蘇北發展布局,依托園區、集群建設平臺,堅持先進制造業競爭力提升與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并重,構建企業設計創新體系。近幾年,將工業設計處于產業價值鏈、產品創新鏈中整體統籌,促進產業結構調整與優化升級,打造標桿“行動”,強化公共服務、深耕企業沃土、不斷壯大產業,推動現代服務業和先進制造業深度融合。

2.2 工業設計產業經濟發展現狀

2.2.1 廣東省工業設計產業經濟發展現狀

1)廣東省生產總值指數。廣東經濟五年跨過3個萬億元級臺階、年均增長5%(見表4)[25],連續34年居全國首位。市場主體五年凈增608萬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五年凈增2萬戶。2022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4.5萬元,增速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廣東省從2015至2021年間,共安排省級財政專項資金1.6億元用于扶持工業設計項目,拉動制造業企業投資超過30億元建設工業設計項目,推動設計研發創新能力躍升,提高核心競爭力。

2)廣東省產業結構。廣東省三次產業比重為4.2∶41.1∶54.7[26],其中,先進制造業和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分別提高到55%、29.5%,現代服務業增加值占服務業比重達65.9%。廣東省實施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六大工程”,高起點培育20個戰略性產業集群,形成新一代電子信息、綠色石化、智能家電、先進材料、現代輕工紡織、軟件與信息服務、現代農業與食品、汽車等8個萬億元級產業集群;加快推動超高清視頻顯示、生物醫藥與健康、新能源等產業成為新的萬億元級產業集群;加快打造若干個5 000億元級的新興產業集群。在高端電子信息制造業領域,如手機、4K電視機和5G等產品的設計,達到或接近世界先進水平。

表4 廣東省近五年部分經濟指標數據[25]

Tab.4 Selected economic indicators of Guangdong Province in the past five years[25]

3)廣東省工業設計產業基礎。一方面廣東省積極培育壯大各類設計主體,并引導企業重視和加大工業設計投入和建設,積極創建國家級和省級工業設計中心(研究院)、企業等設計載體。目前,廣東省已創建了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37家、省級工業設計中心407家(認定標準見表7)、國家級工業設計研究院(包括培育中的)4家、省級工業設計研究院3家(見表5),涌現出大批設計規模領先且在全國具有影響力的企業,這為培育壯大工業設計主體提供了儲備。此外,廣州、深圳、東莞、佛山、中山、汕頭等市已經開展了地市級工業設計中心認定工作。另一方面廣東省創造了良好的產業發展氛圍,通過對包括工業設計軟件在內,進行全省軟件企業的統計分析和運行監測工作,為設計行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同時,廣東省打造了高層次的綜合服務平臺,成功舉辦十一屆“省長杯”工業設計大賽及廣東設計周活動,推動了廣東省工業設計水平的整體提升,廣東省的獎項具體數據參考表6。

表5 廣東省認定國家級、省級工業設計中心和研究院數據統計

Tab.5 Statistics of national and provincial industrial design centers and research institutes in Guangdong Province

注:根據廣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公開數據整理,數據截至2023年2月底,數據統計含深圳;其中入圍國家級培育名單數字后標注“培”。

表6 廣東省國家級、省級工業設計獎項數據統計

Tab.6 Statistics of national and provincial industrial design awards in Guangdong Province

注:數據統計含深圳。

2.2.2 江蘇省工業設計產業經濟發展現狀

1)江蘇省生產總值指數。江蘇省地區生產總值五年跨越4個萬億元臺階、年均增長5.5%,工業增加值近5萬億(見表8),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量接近6萬家,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五年增長42.3%。2015年,江蘇實現工業設計增加值562.4億,同比增長17.4%。在“十二五”期間,全省工業設計總量年均增長約15%。監測結果顯示,江蘇省省級以上工業設計中心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高于全省規模以上工業約4個百分點,工業設計在推動和賦能制造業發展方面成效顯著;工業設計創新產品收入約占企業主營業務收入的55%,工業設計創新產品的利潤占企業利潤比重接近60%。

2)江蘇省產業結構。江蘇省的三次產業增加值構成比例分別為第一產業4.04%、第二產業45.48%和第三產業50.48%。江蘇省正在加速構建自主可控的現代化產業體系。2022年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指數為89.1,制造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超過37%,在全國居首位。物聯網、新型電力裝備、工程機械、生物醫藥等10個集群獲批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數量居全國第一。加快實施產業基礎再造、重大技術裝備攻關、傳統產業煥新等工程,高標準建好10個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和16個省重點集群,推動新型電力和新能源裝備、生物醫藥、海工裝備等集群,向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躍升。有重點、分梯次地推動生物技術、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融合集群發展。深入實施現代服務業“331”工程,促進現代服務業與先進制造業深度融合。

表7 廣東省省級工業設計中心認定標準

Tab.7 Recognition criteria of Guangdong provincial industrial design centers

表8 江蘇省近五年部分經濟指標數據[27]

Tab.8 Selected economic indicators for Jiangsu Province in the last five years[27]

3)江蘇省工業設計產業基礎。江蘇省是制造業大省,工業經濟基礎雄厚,把發展工業設計作為促進工業轉型升級和引領創新驅動的重要內容?,F已創建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24家、省級工業設計中心505家、省級工業設計示范園區6家,省級重點領域工業設計研究院4家、培育3家,國家級研究院培育1家,具體內容見表9。聚焦工程機械、高端紡織、新型醫療器械、新能源、前沿新材料及日用消費品等先進制造業集群重點領域,大力推進工業設計載體建設。在南京、蘇州、常州、南通、揚州、徐州等地,開展了地市級工業設計中心認定。獲評中國優秀工業設計獎金獎產品8件(全國總數49件),位居全國第一。自2020年起,會同省委宣傳部每年組織“紫金獎·工業設計大賽”,具體內容見表10。

表9 江蘇省認定國家級、省級工業設計中心和研究院數據統計

Tab.9 Statistics of national and provincial industrial design centers and research institutes in Jiangsu Province

注:根據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公開數據整理,數據截至2023年2月底;其中入圍國家級培育名單數字后標注“培”。

表10 江蘇省國家級、省級工業設計獎項數據統計

Tab.10 Statistics of national and provincial industrial design awards in Jiangsu Province

3 廣東省與江蘇省工業設計產業發展比較

3.1 兩省工業設計產業政策發展比較分析

3.1.1 共性

廣東省與江蘇省自黨的十八大以來,接續出臺指導意見、發展規劃、專項行動計劃、行動方案等政策文件,推動工業設計產業發展。2010年至今的歷次省代會,廣東省11次、江蘇省3次將工業設計工作寫入政府工作報告,見圖1。在省級層面,由省工信廳生產服務業部門推動工業設計工作,工作定位相對一致。

比較2011年以來兩省發布的政策文件(見圖2),包括指導思想、基本原則、主要目標、載體建設、能力建設、專項行動、氛圍營造、保障措施等組成部分。對企業主體規模、營收、國家級省級工業設計中心和研究院、從業人員都提出了具體發展目標。開展診斷、對接進企業服務專項行動,舉辦大賽、設計周等設計業界交流活動,提供財政專項經費支持,關注設計與農業、旅游業等相關產業融合發展等。

圖1 工業設計工作寫入省人民政府工作報告情況

3.1.2 異性

因兩省產業結構和重點發展的先進制造業集群各有側重,尤其是在政策制定時,更加凸顯因地制宜。在能力方面:廣東省注重工業設計在價值鏈、產業鏈、供應鏈上的應用和服務能力的延伸;江蘇省則重點關注多層次多類型的產學研合作,進而推動新產品設計研發。在行動方面:具有典型的地方特色和有針對性的行動指南。如廣東省的工業設計粵東粵西粵北行動,重點解決廣東工業設計區域間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江蘇省的“工業設計進千企”行動,重點關注企業現狀需求,打造名企名品。在機制方面:廣東省成立制造強省建設領導小組,統籌協調推進專項資金、金融支持、知識產權保護和監測評價;江蘇省則建立省市縣三級縱貫工業設計工作體系和政企學研聯動機制,通過密切監測分析產業發展狀況,并探索開展工業設計職稱評定。

圖2 廣東江蘇兩省政策對比

3.2 兩省工業設計產業經濟發展比較分析

3.2.1 生產總值指數比較分析

廣東省和江蘇省是我國的傳統經濟大省,近五年的數據比較顯示,這兩個省份的地區生產總值突破了10萬億,也是唯二兩個生產總值超過10萬億的省份,同比每年正以1 000億規??s小差距。在工業增加值方面,江蘇省略高于廣東省。按照2021年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廣東省與江蘇省人口總數比約為3∶2,15~59歲人口比重分別為68.8%和62.95%,江蘇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歷年均高于廣東省。

3.2.2 產業結構比較分析

廣東省和江蘇省第一產業比重相當,第二產業增加值江蘇比重高于廣東4.38個百分點,第三產業比重增加值則低于廣東4.22個百分點。兩省將工業設計產業發展投射在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宏觀背景下,加快產業集群培育和“工程建設”。前者錨定“六大工程”,在戰略性產業萬億級產業集群和新興產業5 000億產業集群發力;后者聚焦國家級、省級先進制造業集群建設和“531”重點產業鏈,實施現代服務業“331”工程,促進兩業深度融合。

3.2.3 產業基礎比較分析

廣東省和江蘇省開展工業設計工作起步較早,基礎雄厚,生機勃發,各項指標均名列前茅,發展水平和服務能力走在全國前列、引領全國潮流。在工業設計中心認定方面,2015年,兩省同時啟動了省級工業設計中心認定工作,分為企業工業設計中心、工業設計公司、工業設計基地/園區三個方向申報。廣東為隔年認定,省級中心總數少于江蘇20.59%。兩省分別占比全國已開展省級工業設計中心認定數的11.35%和14.25%,總和達到全國1/4,見表11。工業和信息化部自2013年起,共開展5批次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認定工作,廣東省、江蘇省在全國各省排名分列第二和第五位,占比全國已認定數的12.42%和8.05%,總和達到全國總數的1/5,見表12。

表11 兩省省級工業設計中心統計

Tab.11 Statistics on provincial industrial design centers in two provinces

表12 兩省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統計

Tab.12 Statistics on national industrial design centers in two provinces

在國家級獎項方面,中國優秀工業設計獎,是經中央批準,工業和信息化部開展的國家級評獎工作。自2012年以來,開展5次評獎工作,前4次共選出39個金獎,2022年評選出10個金獎、19個銀獎、30個銅獎。已頒發的49個金獎中,廣東省獲得5個、占比10.2%,江蘇省獲得8個、占比16.33%,兩省占全國獲獎數超1/4。2022年,59件獲獎產品中,江蘇省獲得金獎3件、銀獎2件、銅獎1件,當屆金獎數全國第一,成為全國連續五屆均收獲金獎的兩個省份之一,見表13。

表13 兩省獲得中國優秀工業設計獎金獎情況統計

Tab.13 Statistics on two provinces receiving the China Outstanding Industrial Design Award

在省賽活動方面,廣東省“省長杯”工業設計大賽,分為產品設計、概念設計、產業設計三個組別。大賽的前身是1999年設立的“廣東省優良工業設計獎”,是我國首個以省級行政長官名義冠名的工業設計大賽,已持續舉辦十一屆。2020年,江蘇省依托紫金獎平臺,啟動“紫金獎·工業設計大賽”,分為工業設計作品組、工業設計產品組兩個組別。因兩省啟動省賽時間和征集作品總數差距過大,暫無可比性。

3.3 兩省工業設計產業經濟發展綜合分析

廣東省和江蘇省在省級層面接續出臺政策措施,集聚發展要素,強化能力建設,營造良好環境,推動工業設計產業發展。兩省經濟體量龐大,先發優勢明顯。因產業結構有所不同,細分領域產業發展各有側重。產業基礎方面,廣東省因隔年開展認定,其省級工業設計中心數量少于江蘇省,但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數量廣東省排名更靠前。省級設計賽事,廣東開展較早,成績顯著。中國優秀工業設計獎獲獎情況,江蘇省表現更加優異。兩省是我國工業設計產業發展先鋒地區,各類設計資源富集,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為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堅實保障。

4 廣東省與江蘇省工業設計產業發展對策

廣東省應將現行工業設計產業政策積極轉化落地。一是要抓好大產業、大平臺、大項目、大企業、大環境,做大做強工業設計產業;二是要加快建設現代化工業設計產業體系,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設計產業鏈現代化;三是要持續增強企業工業設計創新能力,注重粵東粵西粵北與大灣區工業設計協調均衡發展;四是積極發揮各類主體和平臺服務,以設計驅動產品升級,擦亮“廣東設計”品牌。

江蘇省應盡快制定出臺新一輪工業設計產業發展政策。一是加強企業工業設計全產業鏈安全體系建設,培育引導工業設計鏈主企業;二是推進高端制造、智能制造、服務型制造建立“設計+”價值提升體系,推動工業設計向高端綜合設計服務轉變;三是支持先進制造業集群、重點產業鏈龍頭企業和“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開展工業設計中心建設,鞏固壯大產業主體;四是通過整合供應鏈各方設計力量,強化企業競爭力,打造新型服務和伙伴關系。

5 結語

本文基于廣東省和江蘇省兩省調研,首次從政策、經濟等方面,梳理現有工作。通過具體的數據和文字資料,全面系統地分析比較了工業設計產業發展態勢,提出后續發展建議。工業設計是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最直接有效的手段,“設計驅動型”制造業將成為我國制造業發展的新動能。將“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理念熔鑄到工業設計全過程,催生具有“泥土味”“人民情”和“中國心”的工業產品,實現人民需要、市場認可相向而行,同頻共振。中國式現代化是新時代的必然要求,腳踏實地地探索中國現代工業設計的具體問題,成為塑造現代化總體面貌中不可或缺的一支力量。因工業設計產業數據未能實現全口徑統計,對產業發展監測手段相對不足,是本文的局限之處。希望對后續研究能夠給予一些參考和借鑒。

[1] 工業和信息化部. 關于促進工業設計發展的若干指導意見[EB/OL]. (2010-07-22)[2023-02-10]. http://www. gov.cn/zwgk/2010-08/26/content_1688739.htm. Ministry of Industry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ome guiding opinions on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design [EB/OL]. (2010-07-22) [2023-02-10]. http://www.gov.cn/zwgk/2010-08/26/content_1688739.htm.

[2] 工業和信息化部. 制造業設計能力提升專項行動計劃(2019—2022年)[EB/OL]. (2019-10-11)[2023-05-10]. https://www.miit.gov.cn/jgsj/zfs/gysj/art/2020/art_10cbbcbeb1564034b90910ae608238f4.html. Ministry of Industry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pecial Action Plan for the Improvement of Manufacturing Design Capability (2019-2022) [EB/OL]. (2019-10-11) [2023-05-10]. https://www.miit.gov.cn/jgsj/zfs/gysj/art/ 2020/art_10cbbcbeb1564034b90910ae608238f4.html.

[3] 曹小琴, 陳茂清. 珠三角地區工業設計產業鏈構建策略[J]. 科技管理研究, 2021, 41(6): 98-104. CAO Xiao-qin, CHEN Mao-qing. Construction Strategy of Industrial Design Industry Chain in Pearl River Delta Region[J].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 Research, 2021, 41(6): 98-104.

[4] 戴佳蔚, 張曉剛, 鐘婕, 等. 助推“中國新制造”:東莞工業設計產業發展的現狀調查與對策研究[J]. 創意設計源, 2022(2): 4-10.DAI Jia-wei, ZHANG Xiao-gang, ZHONG Jie, et al. Boosting "New Manufacturing in China": Survey and Countermeasure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of Dongguan's Industrial Design Industry[J]. Idea & Design, 2022(2): 4-10.

[5] 張錫. 工業設計產業化對江蘇制造業影響的研究框架[J]. 南京藝術學院學報(美術與設計版), 2007(4): 140-141. ZHANG Xi. Research Framework of the Influence of Industrial Design Industrialization on Jiangsu Manufacturing Industry[J]. Journal of Nanjing Art Institute (Fine Arts & Design), 2007(4): 140-141.

[6] 黃雪飛. 工業設計產業競爭力的基本內涵、特征及理論構架[J]. 設計藝術(山東工藝美術學院學報), 2016(1): 42-50. HUANG Xue-fei. The Basic Connot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Industrial Design Industry Competitiveness[J]. Art of Design (Journal of Shandong University of Art and Design), 2016(1): 42-50.

[7] 柳冠中. 中國工業設計產業結構機制思考[J]. 設計, 2010(12): 110-111. LIU Guan-zhong. Thoughts on Industrial Structure Mechanism of Industrial Design in China[J]. Design, 2010(12): 110-111.

[8] 侯茂章, 胡琳娜, 陽志清, 等. 我國工業設計創新現狀、存在問題與對策[J].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4, 8(1): 69-74.HOU Mao-zhang, HU Lin-na, YANG Zhi-qing, et al. Status Quo,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China's Industrial Design Innovation[J].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Forestry &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 2014, 8(1): 69-74.

[9] 張立. 文化創意產業格局下的工業設計思考[J]. 科技進步與對策, 2007, 24(8): 79-81. ZHANG Li. Thoughts on Industrial Design under the Pattern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7, 24(8): 79-81.

[10] 徐明亮. 工業設計產業與制造業互動發展研究[J]. 寧波經濟叢刊, 2012(6): 26-27, 37. XU Ming-liang.Interactive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Design Industry and Manufacturing Industry[J]. Ningbo Economic Series, 2012(6): 26-27.

[11] 王聞道, 宋紅毅, 吳倩, 等. 雄安新區“區域融合+技術創新”工業設計產業集群模式探析[J]. 北華航天工業學院學報, 2020, 30(5): 33-35, 41. WANG Wen-dao, SONG Hong-yi, WU Qian, et al. Exploration of Industry Cluster Mode inIndustrial Design under the Context of Regional Integration+Technology Innovation of Xiongan New Area[J]. Journal of North China Institute of Aerospace Engineering, 2020, 30(5): 33-35, 41.

[12] 黃雪飛, 曹小琴. 工業設計產業競爭力的影響因素解析[J]. 設計藝術研究, 2018, 8(1): 24-31. HUANG Xue-fei, CAO Xiao-qin. On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Industrial Design Industry Competitiveness[J]. Design Research, 2018, 8(1): 24-31.

[13] 徐冰, 孫旭楠, 周超, 等. 工業設計產業與制造業融合的影響因素及實證研究[J]. 現代管理科學, 2019(11): 39-41.XU Bing, SUN Xu-nan, ZHOU Chao, et al.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Empirical Research on the Integration of Industrial Design Industry and Manufacturing Industry[J]. Modern Management Science, 2019(11): 39-41.

[14] 王曉紅. 制約我國工業設計發展的因素及政策建議[J]. 中國經貿, 2010(6): 76-79. WANG Xiao-hong. Factors Restricting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Design in China and Policy Suggestions[J]. China Business Update, 2010(6): 76-79.

[15] 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關于促進我省設計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EB/OL]. (2012-09-02)[2023-02-10]. http:// www.gd.gov.cn/zwgk/gongbao/2012/27/content/post_3363692.html.General Office, The People's Government of Guangdong Province Several Opinions on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Design Industry in Our Province[EB/OL]. (2012-09-02) [2023-02-10]. http://www.gd.gov.cn/zwgk/ gongbao/2012/27/content/post_3363692.html.

[16] 廣東省制造強省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 工業設計賦能廣東行動方案(2022—2025年)[EB/OL]. (2022-08-30) [2023-02-10]. http://gdii.gd.gov.cn/scfw3234/content/post_ 4006512.html. Office of the Leading Group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a Strong Manufacturing Province in Guangdong Province. Action Plan for Industrial Design Empowering Guangdong (2022-2025) [EB/OL]. (2022-08-30) [2023-02-10]. http://gdii.gd.gov.cn/scfw3234/content/post_4006512.html.

[17] 廣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廣東省省級工業設計研究院建設工作方案[EB/OL]. (2018-11-07)[2023-02-10]. http://gdii.gd.gov.cn/scfw3234/content/post_943936.html.Department of Industry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of Guangdong Province. Work Plan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Provincial Industrial Design Institutes in Guangdong Prov-Ince[EB/OL]. (2018-11-07) [2023-02-10]. http:// gdii.gd.gov.cn/scfw3234/content/post_943936.html.

[18] 廣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廣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關于省級工業設計中心的管理辦法[EB/OL]. (2020-11- 26)[2023-02-10]. http://gdii.gd.gov.cn/zwgk/tzgg1011/ content/post_3137754.html.Department of Industry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of Guangdong Province. Management Measures of Guang-dong Province Department of Industry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on Provincial Industrial Design Centers [EB/OL]. (2020-11-26)[2023-02-10]. http://gdii.gd.gov. cn/zwgk/tzgg1011/content/post_3137754.html.

[19] 廣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廣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廣東省工業設計工程技術人才職稱評價標準條件[EB/OL]. (2021-06-22)[2023-02-10]. http://hrss.gd.gov. cn/zwgk/xxgkml/bmwj/gfxwj/content/post_3908260.html.Department of Human Resources and Social Security of Guangdong Province, Department of Industry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of Guangdong Province. Standard conditions for evaluating the titles of industrial design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talents in Guangdong Province [EB/OL]. (2021-06-22) [2023-02-10]. http:// hrss.gd.gov.cn/zwgk/xxgkml/bmwj/gfxwj/content/post_3908260.html.

[20] 江蘇省經信委. 江蘇省關于促進工業設計發展的指導意見[EB/OL]. (2014-08-11)[2023-02-10]. http://www. jsgysj.cn/index.php?a=show&c=index&catid=6&id=12&m=content. Jiangsu Provincial Economic and Information Commission. Jiangsu Province's Guidance on Promoting Industrial Design Development[EB/OL]. (2014-08-11) [2023- 02-10]. http://www.jsgysj.cn/index.php?a=show&c=in-dex&catid=6&id=12&m=content.

[21] 江蘇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 江蘇省工業設計“十三五”發展規劃[EB/OL]. (2016-09-02)[2023-02-10]. http:// gxt.jiangsu.gov.cn/art/2016/9/2/art_83674_9501074.html.Jiangsu Provincial Economic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mission. Jiangsu Province Industrial Design "Thirteenth Five-Year" Development Plan[EB/OL]. (2016-09-02) [2023-02-10]. http://gxt.jiangsu.gov.cn/ art/2016/9/2/art_83674_9501074.html.

[22] 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江蘇省工業設計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9-2021年)[EB/OL]. (2019-09- 26)[2023-02-10]. http://dafeng.yancheng.gov.cn/art/2019/ 10/15/art_24909_3569990.html.Department of Industry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of Jiangsu Province. Three-Year Action Plan for High- Quality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Design in Jiangsu Pro-vince (2019-2021) [EB/OL]. (2019-09-26) [2023-02-10].http://dafeng.yancheng.gov.cn/art/2019/10/15/art_24909_ 3569990. html.

[23] 江蘇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 江蘇省工業設計中心和工業設計示范園區認定管理辦法[EB/OL]. (2015- 11-27)[2023-02-10]. http://jseic.jiangsu.gov.cn/art/2015/ 11/27/art_64776_9500519.html.Jiangsu Provincial Economic and Information Commission. Jiangsu Province Industrial Design Center and Industrial Design Demonstration Park Identification and Management Measures [EB/OL]. (2015-11-27) [2023- 02-10]. http://jseic.jiangsu.gov.cn/art/2015/11/27/art_ 64776_9500519.html.

[24] 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江蘇省重點領域工業設計研究院創建工作方案[EB/OL]. (2019-10-21)[2023-02- 10]. http://gxt.jiangsu.gov.cn/art/2019/10/23/art_6278_ 8742113.html. Department of Industry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of Jiangsu Province. Work plan for creating industrial design institutes in key areas in Jiangsu Province[EB/OL]. (2019-10-21) [2023-02-10]. http://gxt.jiangsu.gov.cn/ art/2019/10/23/art_6278_8742113.html.

[25] 國家統計局. 廣東省分省年度數據[EB/OL]. (2015- 11-27)[2023-02-10]. https://data.stats.gov.cn/easyquery. htm?cn=E0103. National Bureau of Statistics. Annual Data of Guangdong Province by Province[EB/OL]. (2015-11-27 [English added]) [2023-02-10]. https://data.stats.gov.cn/ easyquery.htm?cn=E0103.

[26] 王偉中. 廣東省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作政府工作報告[EB/OL]. (2023-01-12)[2023-02-10]. http://www.gd.gov.cn/gkmlpt/content/4/4083/post_4083230.html#45. Wang Weizhong. Report on the Work of the Government at the First Meeting of the 14th People's Congress of Guang-Dong Province[EB/OL]. (2023-01-12) [2023- 02-10]. http://www.gd.gov.cn/gkmlpt/content/4/4083/post_ 4083230.html#45.

[27] 國家統計局. 江蘇省分省年度數據[EB/OL]. (2015- 11-27)[2023-02-10].https://data.stats.gov.cn/easyquery.htm?cn=E0103. National Bureau of Statistics. Annual Data of Jiangsu Prov-Ince by Province[EB/OL]. (2015-11-27) [2023-02- 10]. https://data.stats.gov.cn/easyquery.htm?cn=E0103.

Industrial Design Industry Development Comparison and Countermeasures:A Survey Based on Guangdong Province and Jiangsu Province

XU Ji1, LI Wan-qiang2

(1.Industrial Culture Development Centre of MIIT, Beijing 100846, China; 2.School of Art and Design,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angzhou 510000, China)

The work aims to examin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industrial design industry development in Guangdong Province and Jiangsu Province, to enhanc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industrial design industry development, and to propose countermeasures for their future development. Through fieldwork, desktop research and interviews, research and data collection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industrial design industry development in Guangdong Province and Jiangsu Province were carried out in two dimensions: policy and economy. With the help of comparative methods, the commonalities and similarities between the two provinces' industrial design industry development policies were compared, and the economic GDP indicators,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industrial foundation of industrial design industry development in the two provinces were also compared. In the light of the current policy and economic situation of industrial design industry development in the two provinces, corresponding strategies are proposed: in terms of policy, it should guide enterprises to scientifically understand and adopt design life cycle management as a development strategy, focus on building of "design +" industry chain and supply chain, and play the role of various platform services; in terms of economy, it should focus on industrial design to empower industrial clusters, and continuously increase the scale of the industry, transform originality, design power and innovation drive into enterprise competitiveness, and create new services and partnerships.

industrial design industry; policy; economy; industrial structure; industrial base

TB472

A

1001-3563(2023)14-0021-11

10.19554/j.cnki.1001-3563.2023.14.002

2023–02–15

徐驥(1985—),男,碩士,主要研究方向為工業設計產業政策。

李頑強(1993—),男,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為服務設計。

責任編輯:陳作

猜你喜歡
廣東省江蘇省制造業
冰雪制造業的魯企擔當
江蘇省交通圖
廣東省鑄造行業協會十周年會慶暨第四屆理事會就職典禮成功舉行
喜看新中國七十年突飛猛進的制造業
江蘇省政區圖
廣東省海域使用統計分析
2014上海民營制造業50強
2014上海制造業50強
江蘇省紀委
江蘇省人大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