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Mash-up與AHP的童車產品創新策略研究

2023-07-25 06:45曾力段銳胡康
包裝工程 2023年14期
關鍵詞:童車目標用戶

曾力,段銳,胡康

基于Mash-up與AHP的童車產品創新策略研究

曾力,段銳,胡康

(武漢科技大學 藝術與設計學院,武漢 430070)

為解決現有童車產品路況應變能力和穩定性較差問題,探尋層次分析法(AHP)在童車產品設計思維定性分析流程中的應用路徑,從而設計出在差異化場景下滿足家長和兒童用戶使用需求的童車產品?;谠O計思維理論,通過混搭法(Mash-up)對用戶的主要需求點沿著兩條邏輯主線進行創意的定性發散,并在混搭法末端運用AHP構建體驗層次的數據模型,通過計算進行多特征值比較,篩選出滿足用戶需求的高權重設計方案,以作出創意的收斂。針對復雜路面的戶外場景,產出了具備環境自適應性的童車方案,增強了童車使用體驗的舒適性,最后進行成果的實用新型專利轉化對設計的創新性和合理性加以驗證。以案例實證方式驗證Mash-up與AHP方法相結合的可行性與合理性,為多場景下的童車產品創新完善思路與方向。

設計思維;童車產品;Mash-up;AHP

伴隨中國“三胎”政策的開放,國內童車產品市場規模已達145.0億元人民幣(2021年),比上年增長2.1%。其中,舒適性是消費者購買童車的第一考慮要素?,F有國內童車品牌在往高質量層面發展時,仍面臨諸多困難。包括:與國外相比,國內童車高端品牌較少;童車缺乏基于電動智能等技術性的功能設計;在滿足目標用戶的基本需求的前提下,童車產品的整體質量以及耐久度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而作為能夠指導突破創新瓶頸的設計思維方法,目前被國內外諸多學者所關注。美國創新咨詢公司IDEO成功將設計思維實現了商業化[1],其創始人大衛·凱利(David Kelley)將混搭法(Mash-up)作為產品創新流程中設計思維發散的一種定性研究方法[2],通過產品關聯物有效配對能為設計提供突破式的創新思路。盡管設計思維結合了分析思維與直覺思維[3],綜合了大量的設計方法,是應對“疑難問題”(Wicked Problem)的有效手段[4],但目前有關設計思維的研究案例通常沒有可參照的量化使用標準。根據IBM、蘋果和三星等知名公司使用設計思維的案例發現[5],設計思維在創意發散、收斂乃至全流程中,很少具備定量研究成分。同時,由于設計問題具有復雜性、特殊性等特點,多數方法和方案的選擇仍然基于設計師的主觀判斷。而層次分析法(AHP)可以針對創意收斂過程有效完成多特征值比較問題[6]。因此,本研究將設計思維的Mash-up與AHP方法結合,通過探討用戶對童車產品的實際需求進行設計策略的創新研究,并指導設計實踐,為產品創新提供定性與定量方法相結合的研究路徑,以期帶來改善童車產品使用體驗的新思路。

1 產品創新中的設計思維研究綜述

1.1 文獻綜述

在過去15年間,設計思維的概念引起了越來越多人的興趣。從創新術語轉變為廣泛傳播的實踐方式[7]?!霸O計思維”(Design Thinking)首次被明顯地提及是在哈佛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建筑和城市規劃教授彼得·羅(Peter Rowe)[8]的《設計思維》一書中。目前,這個術語在設計界中的廣泛傳播要歸功于IDEO的創始人大衛·凱利(David Kelley),以及前任首席執行官蒂姆·布朗(Tim Brown)[9]。蒂姆·布朗將設計思維定義為“將設計師的原則、方法和工具用于解決問題”。IDEO的戰略給設計思維帶來了商業上的永續性。設計管理學會(Design Management Institute)的前主席托馬斯·洛克伍德(Thomas Lockwood)更進一步將設計思維定義為:“以人為中心的創新過程,強調觀察、協作、快速學習、想法可視化、概念原型設計和并行商業分析?!盵10]

國內學者對設計思維的定義、類型及特點展開了較為詳細且系統的闡述,李彥[11]指出設計思維是一種以人為本、具備普適性和跨學科的方法,是一種創新解決問題的思維。隨著服務經濟的興起,設計思維與服務營銷理念相交融,從而探討產品與服務之間的關系,設計思維在服務設計中得到持續且充分地發展[12]。在多學科交叉的背景下,設計思維與管理學的聯系也較為緊密,將其作為管理學實踐中的一種創新思維方式,并以“開放式創新設計”激發個體或組織的創造力,增強企業與用戶之間的聯系[13]。

設計學者們撰寫了大量“設計師式思維”相關主題的文獻[14-15],到后來“設計思維”才成為設計學中公認的術語,它主要被視為一種基于設計流程和實踐的創造性解決問題的方法。

依據WoS與CNKI數據中設計思維與產品設計研究的論文年發文量的擬合模型可以發現,WoS中研究論文的年文獻量在2019年達到峰值715篇。國內研究論文始于1988年,2004年發文量突破至四位數,國內關于設計思維與產品設計相關主題的研究正處在不斷的發展過程中,總體趨勢逐年上升(如圖1所示)。

1.2 研究意義

在國外文獻中,設計思維的3種定義具有較高引用量,見表1。相比之下,這些表述雖有不同但都出現了一定程度的共性,這些模型均旨在要理解所需解決的問題,從而在構思、設計的過程中能夠產生相應的解決方案,并都以原型設計和迭代測試結束。綜合不同歷史時期的觀點,主要包括:以用戶為中心的設計迭代過程;解決“疑難”問題(Wicked Problem)的手段。此外,一些基本屬性被普遍認可。例如:設計思維是一種新的創造能力;設計思維是一個創造性解決問題的過程。

注:由于2022年的數據是截至2022年7月,所以2022年的非整年數據不用來預測未來文獻量。

總體而言,隨著設計思維研究的不斷深入以及產品設計的商業發展趨勢,設計思維與產品設計相融合的趨勢已經呈現,并圍繞以用戶為中心的產品設計研究成果轉化。然而,國內設計思維相關理論和實踐上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表現在理論研究的視角,更多的是從設計師的主觀視角出發,而在平衡用戶的真正需求和商業價值之間的研究有待完善。研究實踐的創新成果的產出、比較與評估,多集中于基于頭腦風暴的設計方案的視覺表現與設計師的主觀判斷,而少于通過模型、數據的推導。因此,在傳統設計思維以定性分析為主導的主流研究趨勢之下,如何有效的建立方案比較以及方案評估的客觀量化標準,尚有可以進一步拓展的研究領域。

表1 國外文獻中設計思維相關的高引用定義

Tab.1 Highly cited definitions related to design thinking in foreign literature

2 研究方法與思路

本研究基于設計思維的創新流程,以童車為載體,以提供產品設計創新策略為目標,收集并剖析目標用戶對童車類產品的需求和對戶外出行場景下的使用期待,從場景分析和用戶研究出發制定童車產品的設計策略并指導設計實踐。

2.1 混搭法(Mash-up)

Mash-up是由IDEO公司提出的一種設計思維發散的方法,該方法為產品設計流程提供了更高效的方案產出方式,其流程為:將設計需求點進行發散、聚合搭配后進行初步評價,最后提出設計問題的創新解決思路。該方法的關鍵在于將兩類關聯不大的指標陣列進行隨機組合,以此產生新的設計方案構思。相比較而言,傳統的頭腦風暴會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設計師團隊數量和質量上的生產力。因此,Mash-up可以構建出一條遵循邏輯主線的設計流程,更能激發出創新性的設計方案。

2.2 層次分析法(AHP)

AHP是由美國運籌學家托馬斯·薩蒂(Thomas Saaty)提出的一種決策分析方法,是一種對定性問題進行定量分析的簡便、靈活和實用的多特征值比較方法。

2.3 研究思路

1)通過設計思維的觀察法,洞察現有產品的相關痛點,理解用戶、產品與環境3者之間的關系,提煉用戶在場景中的需求點。

2)在此基礎上收集用戶數據,建立用戶畫像,分析用戶同理心圖及用戶旅程圖,并根據目標山丘模型對設計問題進行聚焦。

3)使用Mash-up對圍繞童車產品的焦點問題的解決思路進行發散思維。與傳統的散點式的頭腦風暴方法相比,Mash-up將創意的發散歸納到兩條邏輯的主線上,從而使得到的初步方案更具多樣性和全面性。

4)使用AHP對混搭的分析結果進行多特征值的比較計算,從而使篩選出的高權重方案更具科學性與客觀性。與傳統的設計思維流程以定性分析為主導有所不同,在設計流程末端思維收斂的過程中,融合AHP的定量分析評價,并穿插進設計思維全流程的方法有效地平衡了純粹依靠定性分析方法所帶來的過強主觀性等問題。此外,通過實用新型專利轉化,以此驗證設計結果的創新性與合理性,見圖2。

圖2 技術路線圖

3 場景分析與用戶研究

3.1 場景確定

在《2021中國母嬰消費市場趨勢洞察》報告中統計出,中國母嬰家庭規模達2.78億,其中“90后”父母家庭占比56%,逐漸成為消費群體主力,且2021年中國出生人口為1062萬人。在面臨如此大基數的嬰童人口以及新一代父母更加追求“精細化”的養娃需求中,童車用戶對于出行消費、出行休閑的意愿更為迫切,且近年來政府號召建設兒童友好型城市,隨著城市街道、公共綠地等服務類設施和場地適兒化改造的推進,戶外移動空間將成為家長與兒童相對集中的場景。因此,本文將聚焦出行消費占比較高的餐廳場景以及出行休閑中的戶外移動和戶外休閑場景。為識別和歸納用戶在不同場景下的需求,并提煉童車相關功能,通過田野調查和設計思維的觀察法相結合的方式來獲取用戶在這3類場景下的體驗分析。

通過場景信息的識別和歸納,把用戶在各個場景下的痛點進行梳理和聚類,得到多個方面的問題,見表2。在餐廳場景下,在點餐、等餐和用餐3個環節中會產生童車體積大,占據空間等問題;在戶外移動場景下,主要在經過凹凸路面和上下樓梯或斜坡時會產生行駛不穩定等問題;在戶外休閑場景下,主要存在缺失相應防護措施等問題。

根據市場上現有童車的使用情況進行定性分析,使用設計思維的觀察方法針對戶外出行場景建立用戶旅程圖,見圖3。從使用階段、用戶行為、觸點、用戶情緒體驗和痛點5個維度對用戶使用普通類型童車產品的現狀進行分析。

3.2 用戶分析

通過對家長用戶群體的行為、觸點及情緒觀察分析得出,用戶在拼接、展開童車以及上下樓梯抬舉童車時情緒達到最低點,此時童車產品的易用性、易學性較弱[17],用戶使用童車時為實現相應目標所依賴的產品效力、效率以及滿意度較低,因此用戶對產品的使用態度發生相應變化,見圖4。根據用戶體驗峰終定律,應聚焦這兩個階段行為來進行問題的分析,進而發現用戶痛點的問題根源,減少體驗負峰點,改進用戶體驗。

面向0~3歲兒童的家長群體進行用戶訪談和問卷調研,定義用戶畫像(Persona)和同理心圖(Empathy Map),對用戶信息進行歸納梳理并構建兒童和家長的主要特征,更好地幫助設計師站在用戶視角分析問題。

表2 用戶在3類場景下的體驗分析

Tab.2 Analysis of user experience in 3 types of scenarios

圖3 戶外出行場景用戶旅程圖

通過對用戶畫像和用戶同理心圖的分析得出,家長群體希望能夠輕松地享受和孩子的相處時間。在戶外場景下,家長用戶最為關注童車的安全性與舒適性,童車在行駛過程中缺少安全保證措施,遇到凹凸不平路面或較高臺階,童車無法穩定避障或正常通過。其次是便利性與功能性,推行童車進行觀賞、娛樂等戶外行為活動時,整車的功能、結構和造型應適應不同的場景需求,因此設計的需求點應圍繞提高童車的安全性和環境自適應能力,以此改進家長和兒童用戶使用童車的體驗。

3.3 需求洞察

綜合前期的文獻研究和用戶分析得出的結論,通過專家法投票及篩選、整理出家長和兒童用戶使用童車中的所有需求點,并根據可行性與重要性兩個評價指標提煉出目標山丘,見圖5??尚行灾荚谂卸ㄔO計方案落地實現的可能性,綜合經濟成本、技術支撐等要素,考慮其能否用于量產。而重要性則在于考慮設計方案對問題解決的權重,以此篩選出迫切需要解決的方案。通過對目標山丘模型的分析可知,在戶外出行場景下,用戶對童車產品在多場景變化中的折疊、抬舉和推行的功能需求更為迫切。

通過重要性和可行性的評價維度對設計目標做進一步的聚類可知,童車用戶的主要需求點聚焦在以下的5個方面:方便上下步行樓梯、單手折疊方便收納、提高童車穩定性、增大儲物空間和方便拆卸清理。因此,應圍繞這5個需求點推進設計過程,讓最后的設計成果更加全面且滿足用戶更深層次的需求,為后續的Mash-up提供依據。

圖4 用戶行為、觸點、情緒聚類

圖5 目標山丘的分析過程

4 應用Mash-up的創意發散流程

4.1 設定目標關聯物和產品關聯物

首先,圍繞目標山丘聚類出的5個目標進行關聯物發散,得到相應的目標關聯物,目標關聯物的關聯思路和選取標準是圍繞相應目標的實現而進行的現有產品、結構原理、創新方法等內容的發散思考,旨在思考實現該目標的參照樣本和可行性方式。將每個目標作為一個類別,由類別衍生的目標關聯物作為混搭2個陣列中的其中1列(例如:設計目標是提高童車穩定性,則目標關聯物要發散思考讓物體保持穩定的產品或方式有哪些)。然后聚類分析現有的童車產品,拆解童車各部件并將童車的8個主要零部件作為產品關聯物,產品關聯物的關聯思路和選取標準是對市場上現有童車的功能分區作解構分析,將解構的童車主要功能部件作為另1個混搭陣列,見圖6。

圖6 混搭法指標來源

混搭的2個陣列內容并沒有邏輯上的必然聯系,產品關聯物反映出童車的產品要素特征,而目標關聯物反映出達成相應設計目標的可行性渠道,通過混合搭配,既可探索出現有童車要素中相應問題的創新且完整的解決思路。

4.2 匹配目標關聯物和產品關聯物

將上述羅列出的2列指標進行混搭匹配,按照0~3劃分4個等級對組合后的結果進行評分。其中:0表示兩者組合邏輯不成立,搭配不可行;1表示邏輯成立但可行性和重要性都較低;2表示可行性較高;3表示可行性和重要性均較高。打分結果見表3。

表3 混搭陣列

Tab.3 Mash-up array

5 應用AHP的創意收斂過程

5.1 計算公式

應用AHP對設計發散的方案進行篩選,能夠快速預測方案是否和目標需求最佳匹配,具體計算公式如下。

將歸一化后的矩陣同一行的各項相加,再除以矩陣階數,得到每一個指標的權重,見式(2)。

求解判斷矩陣的最大特征根,見式(3)。

對判斷矩陣進行一致性檢驗,見式(4)—(5)。

5.2 計算過程

經過計算,得到權重值較大的指標作為后續設計方案深入的目標。從確定該方案的過程可知,后續設計方案的選擇結果由AHP的計算分析得出。這比直接通過主觀判斷將Mash-up分析結果進行聚類更具備客觀性,所得結果具有一定的科學依據。

利用AHP對發散的結果進行分析,確定目標層、準則層和方案層的具體內容,見圖7。

通過專家法,利用Saaty標度對準則層的5個指標(.方便上下樓梯;.單手折疊方便收納;.增大儲物空間;.提高童車穩定性;.方便拆卸清潔)進行兩兩比較,構建準則層的判斷矩陣,見表4。

首先,對該判斷矩陣的每一列使用公式(1)進行歸一化,結果如下:

將歸一化后矩陣的每列值代入公式(2),結果如下:

計算出各個指標的權重值,見表5。

用公式(3)對該判斷矩陣進行一致性檢驗,計算得出max=5.274.3。

因該判斷矩陣階數為6,故取=6,將max的值代入公式(4)計算得出=0.068 6。

圖7 童車使用體驗層次模型

表4 準則層的判斷矩陣

Tab.4 Judgment matrix of criterion layer

表5 標準化的判斷矩陣

Tab.5 Standardized judgment matrix

查表可知=1.11。將與的值代入公式(5)計算得出=0.061 8。

因<0.1,故對該矩陣的一致性檢驗合格,權重值有效。將準則層的指標權重由高到低排序,見表6。

同理,得到童車使用體驗方案層的判斷矩陣并計算出的值為0.077<0.1,該判斷矩陣的一致性檢驗合格,由此可得到方案層的權重排序,見表7。

由權重計算結果可知,在童車使用體驗中,方便上下步行樓梯和提高童車穩定性指標的權重較高,主要是因為童車的出行環境復雜且環境應變能力和穩定性差,家長需要花費額外精力解決各種突發情況,兒童在童車內的體驗也較差。

表6 童車使用體驗準則層權重大小排序

Tab.6 Weighting size order of stroller use experience criterion layer

表7 童車使用體驗方案層權重大小排序

Tab.7 Weighting size order of stroller use experience program layer

6 童車創意的方案深化

根據對童車使用體驗準則層和方案層的權重分析可知,童車前后輪和彈簧組合方案以及童車前后輪和伸縮棍組合方案的權重值較高,同時為了方便上下步行樓梯以及增加童車穩定性,產品方案構思應圍繞童車前后輪與彈簧或與伸縮棍的結合進行設計。

6.1 草圖方案構思

針對童車戶外使用場景、用戶行為特征、上下步行樓梯和提高穩定等需求,提煉出童車的功能屬性:路面、臺階高度自適應功能;童車輪子彈簧減震功能;童車框架可折疊功能等。在童車外觀方面,首先將較為貼近嬰兒心理的色彩作為童車的主要色調。在此基礎上簡化造型,融入時尚要素,增加年輕家長購買和使用童車的意愿。另外,童車的頂棚可折疊并掛置蚊帳,起到遮陽、擋風和擋蚊等作用。童車側面兩面均設有通風口,便于炎熱天氣通風散熱,而寒冷天氣則只需關閉即可。此設計也滿足了兒童用戶的舒適性需求。童車底部設有置物籃,匹配家長外出購物散步等戶外場景,在滿足儲物功能的同時,底部放置物品則更能增加童車穩定性。

6.2 最終方案確定

首先,童車整體設計方案主要解決了現有產品上臺階或經過較大凹凸不平路面時,一般車輪無法繼續行駛且穩定性較差的問題;其次,在童車鋼管的結構上做創新,通過在扶手處施加作用力從而達成用戶單手折疊童車的目標;此外,在底部設有置物架,達成增大儲物空間的目標,對車輪以及座椅進行模塊化并可拆卸,達到方便拆卸的清潔目標,從而得到完整的童車設計方案,見圖8。

6.3 專利轉化驗證

最后將該設計方案進行實用新型專利申報,提供了一種外力自適應式輪子解決方案(如圖9所示)。與其他相關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專利的優點有:通過在空心弧形輪框與主軸輪的外側面之間加入彈簧結構,使得輪子在經過凹凸不平的路面時,經由彈簧的緩沖適應,以達到車身減震的作用,保持其行駛的穩定性。

圖8 童車方案示意圖

圖9 外力自適應式車輪結構示意圖

7 結語

從童車產品的設計流程來看,本文聚焦于設計方案的“發散—組合—評價—設計”,通過將Mash-up的定性分析與AHP的定量分析相結合,區別于傳統設計思維分析全流程以定性分析為主,通過介入多特征值比較的計算方式,讓設計方案的產出更具客觀性。通過總結與反思,也認識到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需要通過更深入的研究解決:在Mash-up的目標關聯物與產品關聯物的選取原則上可進一步建立量化可參照的標準;本文所探討的產品創新策略是否也適用于童車以外的產品;“差異化產品”在“差異化場景”下的設計目標實現度的量化評估標準的一致性的建立,也是需要不斷探索的領域。未來將根據不斷變化的需求和不斷細分的場景,進一步完善設計思維對復雜問題的解決策略。

[1] BROWN T. Design Thinking[J].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2008, 86(6): 84-92.

[2] 布朗 T. IDEO, 設計改變一切[M]. 沈陽: 萬卷出版公司, 2011.BROWN T. Change by Design: How Design Thinking Transforms Organizations and Inspires Innovation[M]. Shenyang: Wanjuan Publication Company, 2011.

[3] MARTINR. The Design of Business: Why Design Thinking Is the Next Competitive Advantage.[J].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Books, 2009.

[4] BUCHANAN R. Wicked Problems in Design Thin-king[J]. Design Issues, 1992, 8(2): 5-21.

[5] CHANG Y J, KIM J, JOO J. An Exploratory Study on the Evolution of Design Thinking: Comparison of Apple and Samsung[J]. Design Management Journal, 2014, 8(1): 22-34.

[6] SAATY T L.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Planning, Priority Setting, Resource Allocation[M]. New York: McGraw-Hill, 1980.

[7] LIEDTKA J. Perspective: Linking Design Thinking with Innovation Outcomes through Cognitive Bias Re-duc-tion[J]. Journal of Product Innovation Management, 2015, 32(6).

[8] ROWE P,Peter G.Design Thinking[M]. Cambridge: MIT Press,1987.

[9] BROWN T. Change by Design: How Design Thinking Transforms Organizations and Inspires Innovation[M]. Boston: Harper Business, 2009.

[10] LOCKWOOD T, PRESS A. Design Thinking: Integra-ting Innovation, Customer Experience, and Brand Value[J]. New York: Allworth Press, 2009.

[11] 李彥, 劉紅圍, 李夢蝶, 等. 設計思維研究綜述[J]. 機械工程學報, 2017, 53(15): 1-20.LI Yan, LIU Hong-wei, LI Meng-die, et al. Review on Research of Design Thinking[J].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2017, 53(15): 1-20.

[12] 辛向陽, 曹建中. 定位服務設計[J]. 包裝工程, 2018, 39(18):7.XIN Xiang-yang, CAO Jian-zhong. The Positioning Service Design[J]. Packaging Engineering, 2018, 39(18): 7.

[13] 李軼南. 設計思維新向度: 從組織設計到開放式創新[J]. 南京藝術學院學報(美術與設計), 2020(1): 7. LI Yi-nan. New Dimension of Design Thinking: From Organizing Design to Open Innovation[J]. Journal of Nanjing Arts Institute (Fine Arts & Design), 2020(1): 7.

[14] DORSTK. Design Problems and Design Paradoxes[J]. Design Issues, 2006, 22(3): 4-17.

[15] DORST K. The Core of "Design Thinking" and Its Application[J]. Design Studies, 2011, 32(6): 521-532.

[16] LOCKWOOD T.The Bridge between Design and Business[J].Design Management Review, 2010, 21(3):5.

[17] 黃厚石, 孫海燕. 設計原理[M]. 第2版. 南京: 東南大學出版社, 2010.HUANG Hou-shi, SUN Hai-yan. Principles of Design[M]. Nanjing: Southeast University Press, 2010.

[18] ELSBACH K D,STIGLIANI I. Design Thinking and Organizational Culture: A Review and Framework for Future Research[J]. Journal of Management, 2018, 44(6):2274-2306.

[19] KIMBELLL. Rethinking Design Thinking: Part I[J]. Design & Culture, 2011, 3(3): 285-306.

[20] KOUPRIE M, VISSER F S. A Framework for Empathy in Design: Stepping into and Out of the User's Life[J]. Journal of Engineering Design, 2009, 20(5): 437-448.

[21] BROWNT, KATZ B. Change by Design[J]. J PROD INNOVAT MANAG, 2011,28(3): 381-383.

[22] MICHAEL G, LUCHS M. Design Thinking: New Pro-duct Development Essentials from the PDMA[M].Ho-boken:Wiley, 2016.

[23] SEIDEL V P,FIXSON S K . Adopting Design Thinking in Novice Multidisciplinary Teams: The Application and Limits of Design Methods and Reflexive Prac-tices[J]. Journal of Product Innovation Management, 2013, 30(S1): 19-33.

[24] DESERTI A,RIZZO F. Design and the Cultures of Enterprises[J]. Design Issues, 2014, 30(1): 36-56.

[25] 陳珊珊, 段齊駿, 李亞軍. 基于SAPAD-AHP的兒童牙醫服務系統設計研究[J]. 包裝工程, 2021, 42(10): 9.CHEN Shan-shan,DUAN Qi-jun,LI Ya-jun. Pediatric Dentistry Service System Design Based on SAPAD- AHP[J]. Packaging Engineering, 2021, 42(10): 9.

[26] 陳朝杰, 蘆原, 鄭康杰, 等. 基于空間認知理論的兒童玩具屋設計研究[J]. 包裝工程, 2021, 42(10): 130-137.CHEN Chao-jie, LU Yuan, ZHENG Kang-jie, et al. Children's Playhouse Design Based on Spatial Cognition Theory[J]. Packaging Engineering, 2021, 42(10): 130- 137.

[27] 胡飛, 周坤, 劉章生. 基于SAPAD的社區老齡康復服務設計研究[J]. 包裝工程, 2018, 39(2): 7. HU Fei, ZHOU Kun, LIU Zhang-sheng. Service Design of Community Rehabilitation for the Elderly Based on SAPAD Framework[J]. Packaging Engineering, 2018, 39(2): 7.

[28] MICHELIP,WILNERSJS, BHATTISH, MURAM, BEVERLANDMB. Doing Design Thinking: Concep-tual Review, Synthesis, and Research Agenda. Journal of Product Innovation Management, 2019, 36: 124-148.

[29] 吳聯凡, 吳耀, 卓芊吟, 等. 學前玩具中五感體驗的建構策略與實踐研究[J]. 包裝工程, 2021, 42(4): 159-165.WU Lian-fan, WU Yao, ZHUO Qian-yin, et al. Practical Study and Strategy of Applying Five-sense Experience in Preschool Children's Toys[J]. Packaging Engineering, 2021, 42(4): 159-165.

[30] 胡康, 邱杰, 艾險峰. 基于iNPD與AHP的老年人陪護產品創新設計[J]. 包裝工程, 2019, 40(24): 179-186. HU Kang, QIU Jie, AI Xian-feng. Innovation Design of the Elderly Accompanying Products Based on iNPD and AHP[J]. Packaging Engineering, 2019, 40(24): 179-186

[31] 胡康, 許芳婷, 艾險峰. 集成AD與TRIZ的消防頭盔創新設計方法[J]. 機械設計, 2017, 34(12): 111-115. HU Kang, XU Fang-ting, AI Xian-feng. Innovation Design Method of Fire Helmet Based on the Integration of AD and TRIZ[J]. Journal of Machine Design, 2017, 34(12): 111-115.

Product Innovation Strategy of Stroller Based on Mash-up and AHP

ZENG Li, DUAN Rui, HU Kang

(College of Art and Design, Wuh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uhan 430070, China)

The work aims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path of hierarchical analysis method (AHP) in the qualitative analysis process of stroller product design thinking, and design a stroller product that meets the needs of parents and children users under differentiated scenarios, so as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poor adaptability and stability of existing stroller products. Based on the design thinking theory, the qualitative dispersion of creativity was carried out along two logical main lines by the Mash-up method for the main demand points of users, and the data model of the experience level was constructed by AHP at the end of the Mash-up method, and multiple feature values were compared through calculation to filter out the high weight design solutions that met the needs of users to make the convergence of creativity. For the outdoor scenario with complex road surface, the stroller solution with environmental self-adaptation was produced, which enhanced the comfort of the stroller using experience. Finally, the innovation and rationality of the design were verified by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utility model patent. The feasibility and rationality of the combination of Mash-up and AHP methods are verified by means of case studies, and the ideas and directions are improved for the innovation of stroller products in multiple scenarios.

design thinking; stroller products; Mash-up; AHP

TB472;J525.3

A

1001-3563(2023)14-0107-11

10.19554/j.cnki.1001-3563.2023.14.011

2023–02–02

2021年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202102585011)

曾力(1981—),男,碩士,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為設計思維、服務設計、設計趨勢等。

段銳(1999—),男,碩士生,主攻工業設計理論及其應用研究。

責任編輯:藍英僑

猜你喜歡
童車目標用戶
童車系列
童車:出行的曼妙記憶
海外新穎童車推薦
關注用戶
關注用戶
關注用戶
如何獲取一億海外用戶
童車新品發布一覽
中學英語之友·上(2008年2期)2008-04-01
中學英語之友·上(2008年2期)2008-04-01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