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文化遺產保護的互動體驗類書籍《蘇燈》的設計

2023-07-25 06:45錢江王曉玉
包裝工程 2023年14期
關鍵詞:燈彩蘇州書籍

錢江,王曉玉

基于文化遺產保護的互動體驗類書籍《蘇燈》的設計

錢江,王曉玉

(蘇州科技大學 藝術學院,江蘇 蘇州 215000)

信息時代,單一的閱讀模式已經不能滿足讀者的需求。書籍呈現多元性和互動性,互動體驗類書籍在書籍市場廣受歡迎。通過《蘇燈》互動體驗書籍的設計,探索文化遺產保護的新方式,實現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展。通過歷史文獻法、人物訪談法對蘇州燈彩進行信息提取與分類,采用案例分析法總結文化遺產類互動書籍的成功案例。隨著AR等技術的發展和普及,互動設計的應用在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方面所占的比例也會逐漸增加。在設計過程中,應充分發揮傳統媒介與智能技術的優勢互補作用,注重信息采集、多媒體展示、互動參與、可視化編排和技術融合等方面,以此提升大眾對文化遺產的理解和欣賞。與此同時,創造出全新的閱讀和參與體驗,使得文化遺產類書籍更具吸引力和互動性。

文化遺產;互動體驗;書籍設計;蘇州燈彩

當今中國書籍設計發展日新月異。設計師在科技的賦能下深入探索,除了把控形態和內容外,也更加注重書籍多元文化的發展以及讀者和書籍之間的互動關系。同時,文化遺產保護是圖書多元文化服務的基礎工作和首要任務[1]。因為沒有人類文化遺產的多樣性,書籍的多元化和創新就無從談起。在國家鼓勵傳統文化繼承和創新的時代背景下,書籍設計作為文化傳播的重要載體和途徑,設計師需要盡力展現本土文化的特征與內涵、重視中國文化遺產的探索與創新。

1 互動體驗類書籍概述

互動意為連續不斷的相互感應。漢代李陵在《答蘇武書》中的“胡笳互動,牧馬悲鳴”,寫出了樂曲對人情感的調動,是互動的最高境界?;釉O計又稱為交互設計,我國學者李世國等[2]將其視作定義、設計人造系統的行為的設計領域?;釉O計最先在計算機領域盛行,可以追溯到1946年第一臺數字電子計算機的誕生之際的界面設計。隨著虛擬技術的發展和對用戶體驗的關注,互動設計的應用出現了轉向,SAFFER[3]認為交互不僅涉及兩個主體的信息交換,還包括實體或者服務的交換?;釉O計就是為各種可能發生的互動進行交互方式上的設計。書籍設計師也打破傳統書籍設計的壁壘,將“互動”概念應用到書籍設計中。呂敬人在《書藝問道》一書中指出書籍的設計不僅要創造書的形態,也要通過設計讓讀者在參與閱讀的過程中產生溝通和互動。

互動體驗則是指人參與人造系統過程中所感受到的交互內容的總和?;芋w驗在書籍設計中的滲透,意在通過對書籍閱讀流程、信息架構的設計,為讀者帶來更高的可讀性和愉悅感。KRUG[4]認為互動體驗不僅可以使產品更加方便使用,而且可以帶來愉悅的體驗。NORMAN[5]在《設計心理學》中也提出互動帶來的雙向信息交流具有強烈的情感體驗。對于如何引起讀者的情感體驗,辛向陽[6]指出交互設計要根據人的行為邏輯來設計人與產品之間的互動流程,以用戶的目標為導向。因此,設計師不僅要研究讀者的身體感知與參與程度,還要考慮讀者閱讀書籍的主觀反饋。這是一個多維繁復的過程,是豐富多元的雙向交流。

書籍互動體驗的設計方式可以根據書籍種類大致分為3類:紙質書、電子書以及復合型書籍。紙質書的互動體驗設計突出體現在道具、裝幀、立體結構上。2006年中國最美的書《不裁》,根據書籍的主題“裁”的概念,書口進行可裁開的設計處理,邊裁邊讀的互動方式,從“五感”上進行書籍互動體驗的構建創造[7]。國產立體書的佼佼者《大鬧天宮》通過紙質機械結構的精美機關營造良好的互動性,見圖1。隨著“虛實交互”體驗[8]的“視網么”和Mental Canvas[9]等軟件的開發,技術發展在不斷豐富著電子書立體空間和敘事方式的趣味性。而Procreate、Art Set等繪畫軟件則彌補了電子書質感的缺失。電子書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歡迎,常用于美術館、博物館等場合?!豆艠烦躞w驗》電子書模擬立體畫卷的展示,增加空間感和趣味性。電子書的互動體驗多數通過手觸和聆聽的方式促進讀者主動參與,例如《唐卡文化交互電子書》分歷史有話說、畫面有故事、我來試試3個模塊對唐卡概況進行介紹,并且通過準備材料、研制畫料、簡單繪制的互動設計讓讀者自己參與繪畫實驗從而加深對唐卡的印象,見圖2。雖然電子書是十分便捷的閱讀模式,但是由于電子書并不適合長期閱讀,也不利于大體量信息的展示,人們早已不滿足于紙質書或者電子書信息單一的攝取方式,轉向具有多重功能的綜合性書籍設計,要求有良好的閱讀體驗和交互體驗。將實體書籍的媒介感知優勢與電子書籍虛擬畫面的優勢結合,是近年來的書籍設計趨勢,也是本文需要探索的新的互動體驗書籍類型的設計方式。

圖1 紙質互動體驗類書籍交互方式

圖2 電子互動體驗書籍交互方式

2 文化遺產的保護

2.1 文化遺產保護的新方式

現階段的文化遺產數字化,已經實現由實物到信息的轉變。有著超越時間、空間的特點,但是數字化不是向大眾展現文化遺產的最優方式,會有距離感、枯燥等弊端。文化遺產本質上屬于一種文化記憶[10],書籍對于儲存文化記憶中文字、圖像等典型元素有著亙古不變的優勢。而文化遺產的數字化和傳統書籍的交叉運用則能呈現可視化、藝術化等特點,將文化遺產的核心價值塑造成立體、真實的故事,使其能夠獲得有序的信息管理,并擁有持續重現的虛擬能力。

蘇州燈彩也可以借助這種新的文化遺產保護方式,首先進行數字化信息采集,然后通過書籍作為載體呈現。這樣可以突破媒介和地域傳播的壁壘,使其文化得以“活”起來,并且可以走向全國乃至世界。在這種新的呈現方式中,設計師需要通過分析現有的案例,深入挖掘文化遺產中的精彩內容,并進行詳盡的收集,將其上傳至數字云端。此外,設計師還需要對各類信息進行可視化編排,勇于創新書籍形式,并注入新的技術來展現文化遺產的深層魅力,使書籍具備可見、可讀、可賞、可藏的特點。

2.2 文化遺產保護案例

2017年,崔晉[11]對鎮江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泥塑“太平泥叫叫”所做的交互展覽設計,便是通過一本展示手冊和一部手機,展示“泥叫叫”的造型特征、制作流程和吹奏原理。深度分析“太平泥叫叫”可以發現:展示手冊的設計形式上,提煉了泥塑的壓紋、色彩等藝術特征;在內容上以典型作品“福滿禮猴”為例進行設計流程、寓意的介紹;在交互設計上,體驗者按住虛擬按鈕即可觸發交互事件,展示“太平泥叫叫”的三維模型、手繪圖案、吹響哨音的音頻、制作過程及歷史背景的視頻,見圖3?!毒﹦∑鋵嵧猛妗穂12]互動書先介紹了京劇是什么、京劇大家和京劇中的主要角色,再以《白蛇傳》《大鬧天宮》和《華榮道》為例進行劇情、臺詞、場景、角色的可視化,最后讀者可以根據這些信息組建經典劇目的立體劇場環境,見圖4。

圖3 “太平泥叫叫”的交互展覽設計

圖4 《京劇其實挺好玩》的交互展覽設計

總結來看,以上2個案例,在書籍結構的設計上都是先將文化遺產的信息進行宏觀介紹,再以某一個形象具體的制作過程進行可視化展示,最后通過互動的方式讓讀者親自動手參與文化遺產保護的實踐。在本次《蘇燈》的書籍設計中,不僅需要結合上述案例的設計構思,做好相關信息全方位、立體化的展示,還需要豐富媒體形式,提高讀者的互動參與,最終實現教育性和娛樂性的結合,形成完整的社交共享傳播鏈。

2.3 蘇州燈彩

蘇州燈彩,亦稱蘇燈,是蘇州重要的文化遺產之一。蘇燈流傳于江蘇省蘇州市的一項集“扎、糊、剪、繪、飾”等多種技藝于一體的民間手工藝,始于南北朝,興于唐宋,盛于明清。史傳宋代蘇州燈景之盛已不遜于汴京,明清更是在古典園林建筑技藝和“吳門畫派”藝術影響下形成獨特藝術風格。該技藝以工藝細致、制作精良、結構巧妙而著稱,具有“精、細、美、雅”的藝術特色。要求藝人全面掌握造型設計、裱糊燈體、套色剪紙和繪畫裝飾等工序技巧。其中扎架、裱糊、剪紙、繪畫、裝飾等技藝,因制品的色彩、規格不一,須上下銜接,道道把關??梢哉f蘇燈是燈彩中的精品。

但是,在燈彩千百年發展歷程中,創造了精美絕倫的蘇州燈彩的藝人鮮少出現在史冊當中,目前僅知明代顧后山、盛某、趙蕚;清代紐元卿、徐廷錕、沈宇宸、徐致祥、黃文廣;近代章仲甫、呂泉福、吳仁昌、浦海泉;當代汪筱文等為較有代表性的蘇州燈彩藝人。近年來,隨著科技的進步,蘇州燈彩的實用性照明功能已逐漸喪失,更多地作為一種觀賞性燈彩藝術品出現在人們的視野當中?,F在蘇州燈彩的主要用途是在一些傳統佳節和大型活動中渲染喜慶祥和氣氛,如用于春節元宵燈會、中秋節、園林燈會、蘇州國際旅游節等。這些大型活動是蘇州燈彩行業的主要經濟來源,而這些活動有著鮮明的季節性。傳統燈彩市場需求、生產銷售的單一性、季節性,限制了燈彩企業的發展。蘇州燈彩行業因經濟效益差,技術人員大量流失,人才減少萎縮,蘇州燈彩制作技藝面臨后繼乏人的困境。因此,蘇州燈彩急需尋求新的方式進行傳承和保護。

3 《蘇燈》互動體驗書籍的構思與設計

文化遺產的互動類書籍,承載著一個民族的文化基因,折射著一個民族的精神特質,也是探究書籍未來形態的可能性和文化遺產保護的新方式。盡管互動體驗類書籍可以帶來趣味的體驗和炫目的視覺效果,但這只是設計領域的一種技術應用,如互動動畫、模型組裝都是旨在降低認知難度。應該以內容為導向,否則互動將變得毫無意義。因此,為了實現蘇州燈彩文化的永久保存和永續利用,首先要對蘇州燈彩全面考察,再結合合理的設計風格和虛擬技術呈現出來。

3.1 信息采集與處理

陳曉皎[13]指出文化遺產的保護分為3個層次:數據層、資源層和應用層。數據層的保護也就是數字采集與處理。設計工作者歷時2年,利用數字技術手段和人文社科的研究方法,對蘇州燈彩的內容進行梳理與歸納,客觀、真實、全面地記錄與保存蘇州燈彩的基本信息與核心價值。包括的研究方法如下。

1)歷史研究法。按照朝代收集記錄蘇州燈彩品類、燈市、燈謎等的古籍資料。

2)田野考察法。對蘇州燈彩的品類進行考察、人物志以及傳承環節的考察、對蘇州燈彩工作坊進行制作程序的考察。

3)人物訪談法。對非遺傳承人汪筱飛、汪麗秋進行訪談。

4)案例分析法。對蘇州燈彩中典型作品萬眼羅燈和走馬燈的制作材料、工具、程序進行錄制,并通過掃描為其建立三維模型。

在此基礎上,將基本信息、習俗、材料、工具、工藝流程、技藝特色、風格流派、傳承、典型作品或成品、生產與銷售、文獻資料、保護情況等資料進行整理,并將音頻文件、視頻文件以及文本資料分門別類地完成數字歸類。

3.2 構架互動體驗設計

蘇燈作為四大燈彩(蘇、福、粵、京)之首,因其獨特的工藝特點與民族審美情趣,成為蘇州乃至中國的民族文化符號。針對蘇燈的互動體驗書籍設計,首先要明確整體的設計定位要符合蘇燈“精、細、美、雅[14]”的特點,確定整本書雅致的風格基調。其次,本次研究中《蘇燈》書籍的內容構建,主要圍繞蘇州燈彩的信息可視化展開。目的是從冗雜的信息中抽絲剝繭,選取合適的信息進行可視化呈現,對于信息的分類、梳理與解釋是關鍵。

本書整體架構運用了界面設計的流程圖和線框圖來表現,能夠幫助設計師有條不紊地開展設計。其中主要包括蘇燈內容框架和視覺表現2個部分,見圖5。整本書的內容分為“蘇燈前世”和“蘇燈今生”2個部分。

“蘇燈前世”分為“問渠”“路漫”“亂花”3個小節,基于南北朝起至明清時期的歷史資料,展現蘇燈的起源、發展、形態以及特點。

1)“問渠”按照時間順序,將蘇燈起源及每個歷史階段的特點進行長幅排版。

2)“路漫”呈現蘇州的地志、詩集中蘇燈相關的古籍,將其實物掃描,并附上透明的硫酸紙進行注解,既保證閱讀性,又可以展現蘇燈源遠流長的歷史底蘊。

3)“亂花”中選取南宋《上元紀吳中節物》作為這1小節的開端,并且設計成燈籠的形狀,立體展示。將古籍中記載的燈品分為宮燈、動物燈、植物燈3類,參照歷史記載,把燈彩造型和古詩文結合進行排版設計。

圖5 《蘇燈》的整體架構

“蘇燈今生”基于對蘇州燈彩非遺工作坊“汪氏燈彩”的調研、實操,呈現人物訪談、材料工具、工藝流程、代表作品4個部分。以兩代蘇燈傳人的訪談為今生的開端,“材料工具”展現制作蘇燈工具和材料等的信息,該部分掃描每一個工具,并且附上錄制的視頻介紹。

“工藝流程”以汪氏燈彩的代表作品“萬眼羅燈”進行流程可視化設計,結合3D模型、視頻的解說,分為準備材料、扎架成型、裱糊燈身、燈面制作、裝飾和組裝6個板塊。讀者在線上虛擬狀態下就可以親自體驗“萬眼羅燈”的組裝。另外附上折頁,展示蘇州燈彩從1970年至2021年的照片和關鍵時間點的事件,具有流動的展示效果。

通過以上內容的完整展現,將具象形象轉變為抽象圖形,并通過圖形、文字、色彩和裝幀等方面的互動體驗設計,使讀者更好地沉浸于蘇燈燈彩的盛景之中。在線上線下的結合、立體與平面的結合、圖形與文字的結合中加強對蘇州燈彩的認識。

3.3 圖形互動體驗設計

圖形是書籍設計風格的集中體現,以幾何形、插畫、圖案、攝影作品4種最具有代表性。幾何形是現代設計中十分推崇的表現形式,是3大構成理念的集中表現,主張將具象事物抽象成看似無意義的符號呈現純粹而自由的美學形態。插畫是手繪或電腦軟件制作,設計師筆下隨性美觀的繪畫質感是最具視覺吸引力的視覺語言,可以不受制于時間與空間并且根據文獻記錄自由創作,具備靈活性和藝術表現特有的張力。文化遺產類書籍中多是廣泛吸納傳統圖案的精華,或者是古代傳統藝術及民間藝術的圖形、古文物形象等中國元素作為圖形語言,借助象征、暗示、寓意、隱喻等美學原理。攝影作品不僅可以客觀記錄工具、操作過程,還可以定格非遺傳人的瞬間情緒,充分展現非遺傳人的匠心精神,更具真實性、說服性和感染力。在《蘇燈》的圖形設計中(如圖6所示),將燈籠的流蘇轉化成線,文字穿插成點,燈面形成面,點線面的構成統一又有變化,將蘇燈的元素融進書籍的每個角落。書中插畫設計將繪畫軟件Art Set和Procreate結合使用。Art Set具有模擬畫面肌理的特殊效果,而Procreate則有細致刻畫的長處。在“落花”章節中,紙張的暈染和水彩低飽和度的顏色強調畫面的質感,將燈彩繪制得更有水墨蘇州的效果。在圖案的運用上,細節中加入從宋代古籍中提取的魚尾、象鼻等圖案,營造古籍的氛圍?!短K燈》互動體驗書籍中呈現大量的采集照片,通過調整對比度來強調蘇燈的色彩,增加攝影的藝術感。在圖形的展示上添加折頁和彈出元素,通過與這些元素的互動,讀者可以探索某個特定時期和場景的蘇燈。此外,利用增強現實技術,將虛擬元素與實體書籍結合起來。讀者可以使用設備掃描書中的特定圖像,然后在屏幕上觀看與之相關的動畫、視頻或互動內容。

圖6 《蘇燈》的部分圖形設計

3.4 文字互動體驗設計

盡管圖像可以脫離語言文字承載表達信息和思想傳播的功能,大腦遵循懶惰性原則,圖像會先吸引注意力進行啟發性認知,但是文字能打開系統性認知機制,是形成穩定性認知的核心,也是讀者對于設計師精心設計過的各種形式要素的直觀感受[15]。評價最高的2本文化遺產類互動書《謎宮·如意琳瑯圖籍》和《謎宮·金榜題名》[16]中,采用漢字“豎式乾坤[17]”的排列方式和手寫書法體,賦予書籍中式美學和藝術性。中國文字這一特殊的形式,其功能不僅是一種交流工具或傳播媒介,更能夠鮮明體現中國文化的精髓,是中國傳統文化繁衍的母體[18]?!短K燈》的文字設計,對輔助性文字采用手寫書法體和豎排版的方式,通過文字蒙太奇的方式凸顯文字的“形”(如圖7所示)。蒙太奇對于文字的設計在于通過置換、打亂、增減、再次整合的方法[19],既有可讀性又可以增添藝術性。以“形”融入書籍,不僅使文字超越了本身的閱讀功能,還給讀者以傳統美學的視覺享受,并呈現出文字所代表的哲學意味。在文字內容上,添加《清嘉錄》等多個歷史文獻中記載的燈謎,讀者需要通過閱讀和解析文字提示來解開謎題或找到隱藏的信息。這種設計可以激發讀者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增加閱讀的互動性、趣味性和挑戰性。

圖7 《蘇燈》的部分文字設計

3.5 色彩互動體驗設計

色彩是書籍設計中最鮮明的視覺語言。文化遺產類的書籍設計,常用中國傳統的色彩觀念。我國西周時期已經形成了“正色”和“間色”的色彩概念[20]。除了赤、黃、黑、白、青的“正色”,還規定了綠、紅、碧、紫、緇為“間色”。在文化遺產類書籍中將傳統色彩倫理觀、等級關系貫徹其中。典型的有“青為尊黑為貴”的概念,自古將東方之神稱為青帝,后來還有“萬古長青”“平步青云”等等?!队伞芬粫?,以青色為主色調,不僅貼合瓷器的固有色,更符合青瓷御用的地位?!扒厝松泻凇?,后百代沿襲秦制度,色彩亦是如此。黑色代表崇高、神圣、尊貴的地位。在最新出的故宮系列《謎宮·永樂疑陣》中依然沿用黑金配色。用這樣的配色可以體現故宮的神秘和尊貴的帝王地位。然而蘇州的代表色應如陽春白雪般的淡雅,如蘇州代表建筑蘇州園林,以淡雅的白色灰色為主和亭臺樓閣、花鳥樹木的高低錯落和諧搭配,組成江南獨有的美學理念?!耙陨髑?,以情觀色[21]”是自古以來色彩運用的總原則。在這一原則指導下,《蘇燈》中提取江南淡雅的素色以及燈彩節日中喜慶的紅色,用大片偏灰黃調的素色紙張和高純度紅色的點線面做點綴,并且在整本書中同時展現蘇州靜謐精致的景色和繁盛的歷史,在燈光的襯托下緩緩展現繁華的蘇州燈彩集市。此外,設計色彩交互的反饋機制(如圖8所示),當讀者點擊某個圖像或觸摸特定區域時,可以觸發色彩的變化或動態效果,以增強讀者的參與感和互動體驗。

圖8 色彩反饋機制設計

3.6 裝幀互動體驗設計

對于文化遺產類的互動體驗類書籍來說,呂敬人指出的“不摹古卻飽浸東方品味,不擬洋又煥發時代精神[22]”,正是對此類書籍裝幀品質的概括。其不僅要延續古人的思維方式和古籍慣例,還需將現代書籍的易讀性、藝術性和趣味性做結合??偨Y來看,裝幀的互動體驗設計可以通過以下方式來實現。

1)創造獨特的包裝和封面設計,利用創新的材料、紋理和圖案,尤其是特殊的質感或立體效果,可以引發讀者的反復觸摸和體驗。

2)在書籍裝幀中加入可展開或可拆卸的元素,如折頁、插頁或小冊子。使得讀者可以主動參與其中,探索隱藏的內容或與裝幀元素進行互動。

3)添加互動式書簽和標簽,設計一個有附加互動功能的書簽或標簽,讀者不僅可以用它來標記自己感興趣的頁面或內容,還可寫、可貼紙、可拍照等。

綜合以上幾種方式,《蘇燈》采用背對背的裝幀形式(如圖9所示),“前世”采用宣紙、蒙肯紙、伊文斯等復古質感的紙張,SCHON[23]的比喻恰到好處:設計就是與材料的對話。采用多種紙張材質的結合,旨在打造“時間的痕跡”,通過紙張材質訴說時間對蘇燈的打磨。另外附加折頁展現燈彩的作品。折頁是中國傳統的裝幀方式,且具有流動性這一閱讀特點。以立體或者平鋪的方式向讀者美輪美奐的展現蘇燈。本書設計中不僅考慮到翻閱的觸感還加入立體設計,將燈籠的立體結構加入書籍,同時加入感應亮燈的小機關,采用既透光又有支撐力的材質,和書籍內容相得益彰,美輪美奐,妙不可言。

圖9 《蘇燈》的裝幀設計

3.7 交互體驗設計

交互設計是此類互動體驗書籍的重要優勢之一,可以為文化遺產提供更豐富、更互動和參與度更高的體驗。它能夠幫助觀眾更好地理解和欣賞文化遺產,同時激發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增強與文化遺產的情感連接?!短K燈》互動體驗設計注重拉近蘇燈與讀者之間的距離,著重加強蘇燈制作工藝6個步驟的講解、展示和互動,通過每個制作步驟的可視化展示、視頻講解和3D模型的交互,逐層加深讀者對蘇州燈彩的印象。

首先,本次《蘇燈》的交互設計為了實現視覺敘事的連續性,打破二維碼植入的方式,直接將書籍中的圖片制作成識別碼,從而保證閱讀的流暢性、連續性?!白R別圖”即AR中需要掃描的圖片。本次設計識別圖的采集有2種方式。

1)使用設計稿。書中“亂花”章節的數字插畫、燈的框架圖等,均使用繪畫軟件和矢量制圖軟件制作導出。這種情況下,識別圖跟實物不會有角度和色調的偏差,識別時的穩定性較好。

2)掃描文件。在沒有設計稿的情況下可以采用拍照或者3D掃描功能上傳,如各種制作材料等照片。在拍照過程中采用黑色背景,突出它喜慶的顏色和亭臺樓閣整體造型,給識別圖增加更多記憶點。

其次,在完成識別圖的采集和處理之后,通過“視網么”PC端的CMS內容管理系統編輯AR素材并且發布至元空間。AR素材包括圖片素材、音頻素材、視頻素材、3D素材和副文本鏈接等5種素材文件。同時創建以“蘇燈前世今生”為名的元空間。

1)圖片素材分為4個類型。包括上述的AR識別圖、音頻視頻的素材封面圖、UI功能圖片和蒙版圖片。

2)音頻包括訪談音頻、講解音頻和背景音頻等,其中標題和封面在AR場景中起到比較大的作用,需要根據特定場景形成不同形狀的封面在AR環境下顯示出來。

3)視頻文件分為普通錄制視頻(工藝流程視頻)、透明視頻(燈彩組件爆炸圖)、MG動畫(古籍中詩句的動畫講解),通用格式是MP4格式。

4)“走馬燈”“萬眼羅燈”等3D造型用C4D建模軟件導出FBX格式,經過Unity打包成Assect Bundle格式上傳。

5)副文本鏈接主要起到更新資訊、傳播和社交的作用,將蘇州燈彩的最新資訊通過云端定期更新在書中。

然后,通過移動端的“視網么”AR編輯器中豐富的AR組件與素材進行視覺設計。在這個步驟,需要先新增、刪除、移動、旋轉、縮放調整AR素材和控件,再設置控件姿態、層級、動效,最后設置點拖組件、觸控播放等交互方式。

最后,在完成以上的原型制作和測試后,讀者只要掃描書籍中帶有“掃描觀看”字樣的圖片,即可進入交互體驗(如圖10所示)。掃描左上方的圖片,可以看到“萬眼羅燈”分段組裝的視頻講解,配合下方的“萬眼羅燈”分段展示,文圖與影音結合深度向讀者剖析燈彩的組成部分。

此外,書中巧妙地設計留白,掃描右下方的圖片(如圖11所示)會在留白位置彈出“萬眼羅燈”的組件,觸控每個獨立的組件,會出現色彩凸顯框和箭頭指示,引導讀者完成整個燈的組裝。

圖10 《蘇燈》掃描觀看視頻過程

圖11 《蘇燈》三維交互過程

4 結語

數字技術的迅速普及,書籍產業的再發展,都對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播提出了新的發展方向。本論文旨在探討基于文化遺產保護的互動體驗類書籍《蘇燈》的設計,以促進蘇州燈彩文化的傳承與傳播。通過數字化信息采集、可視化編排、大膽創新的書籍形式和注入新技術等手段,將蘇州燈彩文化遺產的深層魅力展現出來,提供讀者與文化遺產的互動、參與和體驗,促進文化保護的傳播和傳承。此設計的實施可以為文化遺產保護和推廣提供一種創新的方式,豐富人們對蘇州燈彩文化的認知和理解。

[1] 王麗媛, 姚凱波, 張興旺. 澳大利亞公共圖書館聯盟戰略發展研究[J]. 圖書館建設, 2022(5): 107-116. WANG Li-yuan, YAO Kai-bo, ZHANG Xing-wang. Research on the Strategies and Action Plans of Australian Public Library Alliance[J]. Library Development, 2022(5): 107-116.

[2] 李世國, 顧振宇. 交互設計[M]. 北京: 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 2012. LI Shi-guo, GU Zhen-yu. Interaction Design[M]. Beijing: China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Press, 2012.

[3] 塞弗 D. 微交互細節設計成就卓越產品[M]. 李松峰, 譯. 北京: 人民郵電出版社, 2013. SAFFER D. Microinteraction Designing with Detail[M]. LI Song-feng, translated. Beijing: People's Post and Telecommunications Press, 2013

[4] 克魯格 S. 設計優化: 可用性提升秘笈[M]. 王楠楠, 袁國忠, 譯, 北京: 機械工業出版社[M]. 2022. KRUG S. Design Optimization: the Secret of Usability Improvement[M]. WANG Nan-nan, YUAN Guo-zhong, translated. Beijing: Machinery Industry Press, 2022.

[5] 諾曼 A D. 設計心理學4: 未來設計[M]. 北京: 中信出版社, 2015. NORMAN A D. The Design of Future Things[M]. Beijing: China CITIC Press, 2015.

[6] 辛向陽. 交互設計: 從物理邏輯到行為邏輯[J]. 裝飾, 2015, 261(1): 58-62. XIN Xiang-yang. Interaction Design: from Physical Logic to Behavioral Logic[J]. Decoration, 2015, 261 (1): 58-62.

[7] 楊新忠. “中國最美的書”獲獎作品外形創新設計與工藝特色探析[J]. 出版科學, 2020, 28(3): 47-51. YANG Xin-zhong. Analysis on the Innovative Design and Technological Features of the Beauty of Books in China [J]. Publishing Science, 2020, 28(3): 47-51.

[8] 薛璇, 樸美善. 虛擬閱讀創新形態分析——基于AR技術的書籍閱讀方式研究[J]. 出版廣角, 2019(2): 47-49. XUE Xuan, PARK M. An Analysis of the Innovative Form of Virtual Reading-A Study of Book Reading Methods Based on AR Technology[J]. Wide Angle of Publication, 2019(2): 47-49.

[9] 李尚林, 謝文軍, 李琳, 等. 計算機快速建筑建模方法綜述[J]. 計算機學報, 2019, 42(9): 1966-1990. LI Shang-lin, XIE Wen-jun, LI Lin, et al. Summary of Computer Rapid Building Modeling Methods[J]. Journal of Computer Science, 2019, 42(9): 1966-1990.

[10] 王焯, 張繼焦. 潛在與現實: 文化記憶視角下文化遺產傳承與建構的三個特性[J].思想戰線, 2022, 48(3): 87-95. WANG Zhuo, ZHANG Ji-jiao. Potential and Realities: Three Dimensions for Understanding the Inheritance and Construction of Cultural Heritag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Memorv[J]. The Ideological Front, 2022, 48(3): 87-95.

[11] 崔晉. 增強現實技術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中的傳播應用——以“太平泥叫叫”交互展示為例[J]. 傳媒, 2017(22): 80-82. CUI Jin. The Application of Augmented Reality Tech-nology in the Dissemination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Taking the Interactive Display of "Taiping Mud Calling" as an Example[J]. Media, 2017(22): 80-82.

[12] 張彰, 張婷婷. 文化創新視角下的互動體驗類書籍設計研究[J]. 包裝工程, 2021, 42(20): 267-275. ZHANG Zhang, ZHANG Ting-ting. Design of Interactive Experience Book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Innovation[J]. Packaging Engineering, 2021, 42(20): 267-275.

[13] 陳曉皎, 苗甜, 唐曉騰, 等. 文化遺產數字化保護及可視化[J]. 包裝工程, 2022, 43(20): 26-37. CHEN Xiao-jiao, MIAO Tian, TANG Xiao-teng, et al. Digital Conservation and Visualisation of Cultural Heri-tage[J]. Packaging Engineering, 2022, 43(20): 26-37.

[14] 汪麗秋. 蘇州燈彩歷史發展研究[J]. 蘇州工藝美術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19(2): 78-83. WANG Li-qiu. Research on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Suzhou Lanterns[J]. Journal of Suzhou Polytechnic of Arts and Crafts, 2022, 43(20): 26-37.

[15] 魯普及. 場景化思維下的書籍裝幀設計研究[J]. 科技與出版, 2021(8): 108-112. LU Pu-ji. Research on Book Binding Design under Scenario-based Thinking[J].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Publish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Publishing, 2021(8): 108-112.

[16] 鄧香蓮, 劉佳卓. 一把打開深閱讀的鑰匙:基于場景的沉浸式閱讀——以互動解謎游戲書的沉浸式閱讀體驗建構為例[J]. 出版廣角, 2021(5): 18-21.DNG Xiang-lian, LIU Jia-zhuo. A Key to Deep Reading: Scenario-based Immersive Reading-Taking the Con-struction of Immersive Reading Experience of Interac-tive Puzzle Book as an Example[J]. Publishing Wide Angle, 2021(5): 18-21.

[17] 顧欣. 豎式乾坤: 傳統版式中漢字排列的認知與啟示[J]. 裝飾, 2020(4): 36-41. GU Xin. Cognition and Enlightenment of Chinese Characters Arranged in the Traditional Layout[J]. Zhuangshi, 2020(4): 36-41.

[18] 史慶豐, 侯佳. 中國傳統文化在現代書籍裝幀藝術中的重構[J]. 編輯之友, 2017(9): 91-96. SHI Qing-feng, HOU Jia. The Reconstruc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in Modern Book Binding Art[J]. Editorial Friend, 2017(9): 91-96.

[19] 張旭, 洪纓. 蒙太奇在書籍情感化設計中的應用探究[J]. 編輯之友, 2018(12): 79-82. ZHANG Xu, HONG Ying. 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of Montage in Emotional Design of Books[J]. Editorial Friend, 2018(12): 79-82.

[20] 王譽棋, 魏勇. 赤與白: 古代極光描述的主要用色——關于中國古代極光年表的對比研究[J]. 中國科技史雜志, 2022, 43(3): 446-459. WANG Yu-qi, WEI Yong. Red and White: the Main Colors Used to Describe the Ancient Aurora: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Aurora Chronologies in Ancient China[J]. 中國科技史雜志, 2022, 43(3): 446-459.

[21] 才讓南杰. 唐宋詩詞的色彩美與中國古代的色彩審美理論[J]. 青海社會科學, 2006(5): 85-86. CAIRANG Nan-jie. The Beauty of Color in Tang and Song Poetry and the Aesthetic Theory of Color in An-cient China[J]. Qinghai Social Sciences, 2006 (5): 85-86.

[22] 于廣華. 柔性物感: 書籍設計的中國式現代性品質探究[J]. 編輯之友, 2020, 287(7): 90-95. YU Guang-hua. The Flexible Sense of Substance:Probe into Chinese Book Design with Modernity Quality[J]. Editorial Friend, 2020, 287(7): 90-95.

[23] 庫伯 A,賴曼 R. About Face 4.0: 交互設計精髓[M]. 北京: 電子工業出版社, 2012. COOPER A, REIMANN R. About Face4.0: the Essen-publishing Tials of Interaction Design|M]. Beijing: Publishing House of Electronics Industry, 2012.

Design of Interactive Experience Book "Su Deng" Based on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QIAN Jiang, WANG Xiao-yu

(College of Art, Suzho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iangsu Suzhou 215000, China)

In the information age, a single reading mode can no longer meet the needs of readers. Books show diversity and interactivity and interactive experience books are popular in the book market. The work aims to explore new ways to protect cultural heritage and realize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ulture through the design of the interactive experience book "Su Deng". The information of Suzhou lanterns was extracted and classified by historical documents and interviews, and the successful cases of interactive books on cultural heritage were summarized by case analysis.With the development and popularization of AR and other technologies, the proportion of interactive design in the protection and inheritance of cultural heritage will gradually increase. In the design process, the complementary advantages of traditional media and intelligent technology should be fully utilized, focusing on information collection, multimedia display, interactive participation, visual arrangement, and technological integration, in order to enhance the public's understanding and appreciation of cultural heritage and simultaneously create a brand new reading and participation experience, making cultural heritage books more attractive and interactive.

cultural heritage; interactive experience; book design; Suzhou lanterns

J524.5

A

1001-3563(2023)14-0297-09

10.19554/j.cnki.1001-3563.2023.14.032

2023–02–14

江蘇省研究生科研創新實踐活動項目(SJCX21_1379)

錢江(1969—),男,碩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藝術設計。

王曉玉(1997—),女,碩士,主要研究方向為視覺敘事設計、交互設計。

責任編輯:藍英橋

猜你喜歡
燈彩蘇州書籍
魯迅與“書籍代購”
“洋蘇州”與“新蘇州”演奏和弦
衰落與突圍:佛山燈彩傳承發展的路徑探析
何氏燈彩,百年傳承
——國家級非遺項目“上海燈彩”代表性傳承人何偉福訪談
Surgical method choice and coincidence rate of pathological diagnoses in transduodenal ampullectomy:A retrospective case series study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AOS在書籍編寫的應用
書籍
蘇州一光
書籍是如何改變我們的
蘇州十二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