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紋樣寓意的黔東南地區銅鼓紋生成設計研究

2023-07-25 07:20邵明盧藝舟
包裝工程 2023年14期
關鍵詞:銅鼓黔東南寓意

邵明,盧藝舟

基于紋樣寓意的黔東南地區銅鼓紋生成設計研究

邵明,盧藝舟

(浙江科技學院,杭州 310023)

針對少數民族地區傳統紋樣設計創作和文化傳播的問題,以黔東南地區銅鼓紋樣為研究對象,探究如何批量生成有寓意的銅鼓紋樣群。以紋樣寓意為切入點,使用李克特量表(Likert Scale)與專家評價法,篩選引進與原始紋樣表征不同、寓意類似的中國傳統紋樣元素,并使用Processing軟件實現紋樣的自動生成。建立了基于寓意的銅鼓紋樣庫并使用Processing開發實現了紋樣隨機生成程序,通過調查問卷對隨機生成的15個紋樣樣本與原始紋樣之間的造型相似度以及用戶對生成樣本的寓意感受進行了檢驗。引入新紋樣元素并根據銅鼓紋造型規律進行銅鼓紋樣的自動生成具有可行性。統計結果表明,銅鼓紋樣中核心元素的寓意越明顯,生成紋樣越容易被理解,相比較而言,紋樣中邊緣元素的寓意對理解紋樣影響較??;在造型規律不變的前提下進行元素置換,不會改變對銅鼓紋樣的視覺認知與審美感受。

銅鼓紋;紋樣寓意;紋樣生成;Processing

隨著設計的多元化發展,傳統紋樣的當代化問題日益受到設計者的關注。其中對紋樣的創新設計與應用研究最受重視。但很多所謂的創新與應用,往往忽視紋樣的寓意及文化內涵,成為無根據、無規則、無意義的解構濫用[1]。這使得原本難以理解的傳統紋樣更加混亂,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傳統紋樣的推廣與傳播。

符號學理論認為,人們在解釋不同文化符號(尤其是視覺信息)時,常常會發生異常解碼,即信息的解釋與預期不同的情況[2]?,F代社會的受眾與地方傳統文化之間有較大的隔膜,傳統紋樣作為典型的視覺信息,其承載的文化含義無法得到當代人的解讀?!霸趥鞑ミ^程中,受眾態度的轉變程度一般會隨著對信息的理解程度呈正相關性增減,越容易理解的信息就越能夠為受眾所接受。因此,在傳播過程中,要對信息加以精心處理,使之具備較強的移情能力?!盵3]因此,通過借助受眾對傳統紋樣寓意的理解,以已知的紋樣寓意為切入點對紋樣進行創新設計,可以避免異常解碼的發生,從而有利于傳統紋樣的推廣與傳播,進而發揮傳統紋樣的潛在價值,滿足新時代對傳統紋樣的需求。

作為黔東南地區典型的傳統紋樣,銅鼓紋是這個經濟相對落后地區的寶貴視覺資源,也是需要發展與推廣的文化資源。而黔東南地區銅鼓紋同樣也面臨創新和應用的困難:一方面原紋樣種類和數量有限,加上缺乏相應的創作人才,紋樣創新難以持續;另一方面,銅鼓紋屬于少數民族文化,受眾面窄,紋樣寓意解讀困難,阻礙了紋樣的傳播和發展。但從設計的角度來看,黔東南地區銅鼓紋有著高識別度、規律的圓形構圖和清晰的輪廓等優勢,紋樣的解構和分析效率高,便于紋樣的生成工作,只要從寓意入手通過設計降低理解的難度,就能擴大銅鼓紋的傳播,使之為更多消費者所接受。

因此,以黔東南地區銅鼓紋樣為主要研究對象,以卡片分類、專家評價法等感性評價方法探究基于紋樣寓意的傳統紋樣創新方法。

1)首先參考紋樣繪制過程將紋樣解構為原始紋樣元素,結合相關文獻總結分析原始紋樣元素的寓意。

2)然后提出使用卡片分類和專家評價法,基于紋樣寓意篩選引進紋樣元素的創新方法,結合Processing構建紋樣元素庫生成對應主題紋樣。

3)最后通過調查問卷方法檢驗生成紋樣與原始紋樣的相似度,檢測生成紋樣的寓意感知,驗證該方法在紋樣創新中的有效作用。

依據紋樣寓意的感性評價實現對紋樣的創新生成設計,用以解決當前紋樣創新設計中普遍存在的任意解構、忽視紋樣寓意的問題。寓意明顯的紋樣元素與原始紋樣組合的生成方式,能使生成紋樣更易于理解,優化傳統紋樣的傳播效果。結合編程開發的方法,能提升紋樣創作效率、避免設計中的重復勞動。

生成的紋樣既可以應用于文創產品設計、包裝設計、服裝設計等各種現代載體,也可以用于蠟染、銀飾等各種傳統載體,從而在滿足了消費者情感化需求的同時,也對黔東南地區銅鼓紋的創作和推廣產生重要意義。

1 研究現狀

學者們對基于紋樣寓意的紋樣創新已經進行了一定程度的理論研究和設計實踐。

1)李安娜等[4]以調查問卷和數據分析結合的方式,論證了“題材內容”“構圖特征”“色彩規律”3大維度及10個類項與民族精神內涵的表達的顯著相關關系。

2)盧澤宜等[5]對藍印花布紋樣特征、紋樣的組合規律與寓意進行系統分析和理論研究。

3)張杏等[6]在符號學視角下釋讀旬邑彩貼剪紙并提取其中的設計符號,從而將其運用在文創產品設計開發中。但作者在對圖案進行符號學解讀并根據其圖案寓意進行包裝設計,設計方案有較強的主觀性,且沒有考慮用戶對紋樣寓意的感受。

4)岳迪等[7]基于感性工學,運用神經網絡構建感性預測模型對苗族圖案進行重構,實現了按照風格感受繪制苗族圖案,但同時也忽視了紋樣寓意。

5)在銅鼓紋的生成和創新方面,郭健鳴[8]使用計算機編程技術開發出一種算法,實現了自動隨機生成西盟型銅鼓鼓面紋飾圖樣。但該文僅實現了銅鼓紋的隨機重構,且正如其結論所說,該算法并未解決某些紋樣二方連續的問題。

綜上,傳統紋樣的現代生成主要關注于重組的方式。但在借助原有的元素的基礎上使用重組的方式,不僅生成的紋樣有限,缺少新元素容易讓人審美疲勞,而且由于缺乏對紋樣寓意的研究和挖掘,使產出的紋樣止于表面的形式變化。因此,應著力于從紋樣的寓意入手,在對傳統銅鼓紋解構的基礎上,引入已知的傳統紋樣,利用編程技術形成生成創新設計。

2 黔東南地區銅鼓紋的構圖與寓意分析

黔東南地區銅鼓紋樣作為當地蠟染工藝代表性紋樣之一,除單純的裝飾作用之外,還寄托著當地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愿景,所以不同的紋樣元素有不同的紋樣寓意。要對黔東南地區銅鼓紋紋樣進行創新生成設計,一方面要分析紋樣的構成規律,并總結出最便捷的生成方式和路徑;另一方面需要總結紋樣元素及其紋樣寓意,使得創新紋樣的選取有可靠的參考依據。

2.1 黔東南地區銅鼓紋樣的構圖分析

黔東南地區銅鼓紋為圓形旋轉對稱構圖,依據其繪制手段和紋樣表征將其分為核心元素、邊緣元素和間隔線3部分。銅鼓紋在繪制時,首先繪制間隔線,劃分出元素繪制區域,之后填入核心元素,最后按照從里到外的順序填入邊緣元素。

間隔線通常為單條或兩條并列的形式,線間距相等,主要作用是提前確定各元素的繪制區域,對整個紋樣進行規劃。核心元素往往以單個整體元素成型,也有以180°和90°為旋轉角的旋轉對稱成型。核心元素中單個元素成形出現次數較多,因而在紋樣的創新設計研究過程中將其視為一個整體。邊緣元素以環形方式旋轉多次重疊組成,邊緣元素通常有3層,也有2層和4層,見表1。

2.2 紋樣元素寓意分析

黔東南地區銅鼓紋樣的各個組成元素有著不同的造型,也對應著不同的紋樣寓意,通過查閱《苗族蠟染紋樣研究》[9]等相關資料,參考文內對銅鼓紋樣構成元素的解讀,總結紋樣中各元素對應的紋樣寓意,見表2。黔東南地區銅鼓紋的各個構成元素多具有一定的寓意,且元素寓意種類較多。通過總結分析發現,黔東南地區銅鼓紋的寓意主要是以祈福為目的的吉祥寓意。其中與現代人美好意愿重疊的紋樣寓意主要包括3方面:個人祝福類、家庭和睦類和宗族祈年類。如壽字紋對應的健康長壽和回紋對應的福祿長久屬于個人祝福,鳥紋的幸福美滿和旋渦紋的團圓祥和屬于家庭和睦,芒紋對應的五谷豐登屬于宗族祈年等。由于部分紋樣過于抽象簡練,在沒有文字輔助的情況下,其寓意難以被當代受眾識別,如旋渦紋、芒紋、六瓣花紋等,因而需要篩選出元素寓意相對明顯的元素參與紋樣生成實踐。

表1 黔東南地區銅鼓紋典型圖案

Tab.1 Typical bronze drum patterns in Southeast Guizhou

表2 黔東南地區銅鼓紋樣構成元素及對應寓意

Tab.2 Composition elements and implications of bronze drum patterns in Southeast Guizhou

3 銅鼓紋生成設計實踐

為了滿足紋樣的推廣傳播需求,一方面引進表征不同且具有一定寓意的紋樣元素,對紋樣進行補充;另一方面對所有紋樣元素進行篩選,將含義相似、易于理解的紋樣元素按照寓意分組,提升紋樣的易理解程度。使得生成紋樣既在造型上有所創新,又易于當代受眾解讀。

3.1 紋樣元素采集

僅將原有的黔東南地區銅鼓紋樣拆解重構和重復組合,不可能達成豐富其內容的目標。所以需要引進與原始紋樣外觀有別、寓意類似的其他元素。由于中國傳統紋樣及其寓意流傳甚廣,因而在紋樣創新中使用中國傳統紋樣更易理解。此外,銅鼓紋樣中的部分元素與其他中國傳統紋樣相似,也有明顯的漢族符號,如壽字紋、回紋等在黔東南地區銅鼓紋中出現。所以從文化融通的角度上采用中國典型傳統紋樣作為引進元素,既可以使紋樣的組合構成更為融洽,又易于當代中國受眾的解讀。通過翻閱紋樣相關文獻和書籍,并選擇部分中國傳統紋樣作為引進元素,提取出紋樣元素的純色底稿,為進行分類篩選做準備,見圖1。

3.2 描述詞匯篩選

通過書籍期刊、互聯網等途徑收集傳統紋樣和黔東南地區銅鼓紋樣相關的寓意描述詞匯共32個,見表3。因收集到的寓意描述詞匯數量較多且存在意義相近的問題,不便于紋樣元素分類工作的實施和結果統計,因此需要使用卡片分類法篩選出具有代表性的寓意描述詞匯。

使用xSort軟件對寓意描述詞匯執行開放式卡片分類實驗,要求被試者按照對寓意描述詞匯的理解,將意義相近的詞匯分成多個分組。本實驗選取了9個介于18~28歲的被試者參與此次卡片分類,并記錄數據得到所有被試者的卡片距離矩陣,見圖2。

圖1 待分類引進元素和原始元素

表3 32個寓意描述詞匯

Tab.3 32 implication vocabulary

圖2 卡片分類距離矩陣統計

使用層級聚類分析法對卡片距離矩陣進行分析,通過xSort平均鏈接算法得到聚類樹狀圖,見圖3。依據聚類樹狀圖對寓意描述詞匯進行分組,因分組太少會出現半數以上的詞匯被分為一組的情況(4組或更少),而分組太多(6組或更多)會出現僅兩個詞匯就被分為一組的情況。因此,分為5組為比較合適的結果。將寓意描述詞匯分為5組,并選出具有代表性的寓意描述詞匯,分別為:吉祥如意、健康長壽、事業騰達、家和興旺、繁榮富強。

3.3 引進元素分類

由于紋樣元素的數量較大,且專家對紋樣的表征與內涵更為敏感,所以采取專家評價法與李克特量表(Likert Scale)相結合的方式,對引進元素和原始元素進行元素寓意感受評分調查。李克特量表是一種心理測量量表,廣泛用于社會科學領域,其通常采用與問卷調查相結合的方式,為問題提供5或7個回答選項,并讓被試者通過選項表明他們對問題的同意強度或感覺強度。

此次調查主要采用線下發放問卷調查的形式,共選取12名視覺設計領域的專家組成,包括視覺設計領域相關教師7人、視覺設計領域相關研究生5人。結合寓意描述詞匯構建李克特量表調查問卷,見表4。調查問卷要求被試者根據自己的感受對60項引進元素和30項原始元素逐項進行感性評價,并對照寓意描述詞匯選擇感受強度。部分原始元素的寓意難以被當代受眾識別,因此在元素的分類篩選上,將原始元素和引進元素一并進行分類,有助于篩選出易于受眾理解的原始元素。

圖3 紋樣寓意詞匯聚類樹狀圖

表4 李克特量表調查問卷單項示例

Tab.4 Individual examples of Likert Scale questionnaire

此次調研最終獲得對90個元素的共計3 240項感性評價樣本。計算每個元素對應的寓意感受強度平均值,并匯總為元素寓意感受評分匯總表,見圖4。其中編號開頭為NC的代表引進核心元素、NE的代表引進邊緣元素、OC的代表原始核心元素、OE的代表原始邊緣元素。

之后依據評分對元素進行分組,當元素寓意感受評分平均值大于3分時,說明被試者普遍明顯感受到元素有對應寓意,即將其歸為對應的寓意描述詞匯分組,而當一個元素5項對應的寓意描述詞匯分值均低于3分時,說明被試者難以感知到該元素的對應寓意,歸為無意義分組,見表5。其中29個元素有單個的對應寓意,14個元素對應2個寓意,如編號為NC2的元素在“家和興旺”和“繁榮富強”2個寓意感受強度均獲得較高的分值,所以將其同時置入2個分組中。47個元素因所有分值均較低被歸為無意義分組,表中不再展示。

圖4 元素寓意感受評分匯總

表5 90個元素的分組結果(寓意描述詞匯)

Tab.5 Grouping results of 90 elements (implication vocabulary)

4 生成紋樣與結果檢驗

4.1 代碼生成紋樣

根據上文對元素的分組結果,構建紋樣元素庫并將對應元素置于庫內對應分組,見圖5。庫中分別設置對應核心元素和邊緣元素的“吉祥如意”“健康長壽”“事業騰達”“家和興旺”“繁榮富強”和“無意義”共計12個分組。

為便于紋樣的繪制和檢驗工作,同時滿足抽樣檢驗的隨機性,使用Processing軟件編程實現按照寓意描述詞匯分組抽取紋樣元素庫中的元素,并按照主題實時隨機產出生成紋樣,見圖6。其中紋樣繪制的造型規律主要依照上文對黔東南地區銅鼓紋樣的構圖分析進行編程,繪制順序也參考傳統銅鼓紋繪制的“間隔線—核心元素—邊緣元素”順序依次進行。選擇對應主題選項,代碼會調取紋樣元素庫,并生成一個由對應主題分組和無意義分組構成的紋樣。由于對應主題的邊緣元素數量較少,實時生成時會導致生成紋樣重復性太高,因而在生成對應主題紋樣時,設置邊緣元素有50%的概率使用無意義分組中的元素,核心元素只從對應主題分組中選用。如以“吉祥如意”為主題的紋樣,核心元素取自“吉祥如意”分組,邊緣元素取自“吉祥如意+無意義”分組。

以吉祥如意、健康長壽、事業騰達、家和興旺、繁榮富強這5個感性詞匯意象為主題,使用紋樣生成代碼結合紋樣元素庫合成的部分代表生成紋樣,見表6。

圖5 紋樣元素庫

圖6 紋樣代碼及生成結果

表6 代碼生成紋樣

Tab.6 Code generation pattern

4.2 結果檢驗

依據生成紋樣記錄構成元素的相關數據,匯總生成紋樣相關信息,見圖7。表中包含構成每個生成紋樣的元素和該元素在該表中的元素對應寓意感受評分,另外還包括核心元素是否為原始元素以及邊緣元素使用原始元素的數量。

為檢驗當代受眾對以上生成紋樣的感受,對以上紋樣進行調查問卷檢驗。問卷要求被試者在觀看過10個黔東南地區原始銅鼓紋樣之后,將生成紋樣對比原始紋樣進行相似度和寓意感受的評價。問卷設置2個部分,第1部分調查被試者對生成紋樣與原始紋樣外觀上相似度的感受,第2部分檢驗受測者對生成紋樣的寓意感受,見表7。

問卷以18~32歲的年輕人為調查樣本進行線下調查問卷,本次問卷共發出調查問卷63份,收回有效問卷63份。之后對調查問卷的結果進行統計,并將數據匯總為調查問卷結果統計表,見表8。對第1部分的結果進行統計分析,并按照編號計算對應平均值,記為相似度評價平均值。對第2部分的結果進行統計分析,并按照每個生成紋樣的寓意計算對應平均值,記為寓意感知評價平均值。

圖7 生成紋樣相關信息

表7 調查問卷單項示例

Tab.7 Individual example of questionnaire

表8 調查問卷結果統計表

Tab.8 Statistics of questionnaire results

對調查問卷結果統計表中的寓意感知評價平均值與生成紋樣相關信息表中的各元素寓意感受評分進行Pearson相關系數可視化分析,見圖8??梢钥吹皆趯黝}的情況下,寓意感知評價平均值與核心元素寓意感受評分之間的相關系數較高,說明對應主題的生成紋樣的寓意感知評價與核心元素寓意感受評分之間有著顯著的正相關關系。由于構成生成紋樣的邊緣元素有半數由無意義元素組成,所以直接進行相關分析得到的生成紋樣的寓意感知評價平均值與邊緣元素寓意感受評分的相關系數值不高。

進一步篩選相關分析的內容,選擇與生成紋樣主題相關的寓意感知評價平均值、核心元素寓意感受評分、邊緣元素寓意感受評分平均值、各邊緣元素寓意感受評分進行Pearson相關分析,見表9。具體分析可知:生成紋樣的寓意感知評價與核心元素寓意感受評分相關系數為0.776,且顯著性接近于0,說明生成紋樣的寓意感知評價與核心元素的寓意感受評分有顯著的正相關關系。生成紋樣的寓意感知評價與邊緣元素寓意感受評分平均值相關系數為0.534,顯著性為0.041,說明其有相對較弱的正相關關系。

對相似度評價平均值與核心元素是否為原始元素、邊緣元素中原始元素的數量進行Pearson相關分析,見表10。相關系數和顯著性說明其相關性很低,進一步說明了被測者對生成紋樣的相似度評價并不會因為使用引進元素而產生影響。

對以上數據分析結果分析總結,并得出結論:在黔東南地區銅鼓紋樣的創新生成設計中,生成紋樣的易理解度在很大程度上受核心元素制約。使用寓意感受評分更高的核心元素可以顯著增加紋樣的易理解度,如生成紋樣1-3,其核心元素在分類時“吉祥如意”分值比較高,因而最后的“吉祥如意”寓意感知評價平均值為較高的4.52。使用寓意感受評分更低的核心元素使得整個紋樣的理解度降低,如生成紋樣3-1,其核心元素在分類時“事業騰達”分值較低,因而最后的“事業騰達”寓意感知評價平均值為較低的3.22。而邊緣元素的寓意感受評分也對生成紋樣的寓意感知評價有小幅度的影響,如生成紋樣1-1和生成紋樣1-2,其核心元素在分類時“吉祥如意”分值相似,但由于1-2的邊緣元素“吉祥如意”分值略高,使得1-2最后的“吉祥如意”寓意感知評價平均值要比1-1更高。

圖8 生成紋樣-構成元素寓意感受強度相關分析

表9 生成紋樣-構成元素寓意感受強度相關分析(主題)

Tab.9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implication perception intensity (theme) in generated pattern-composition element

注:**表示在0.01級別(雙尾),相關性顯著;*表示在0.05級別(雙尾),相關性顯著。

表10 相似度評價-原始元素相關分析(對應主題)

Tab.10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similarity evaluation-original elements (corresponding theme)

盡管一些生成紋樣的核心元素被替換為中國傳統紋樣元素,這些生成紋樣與原始紋樣的相似度評價平均值仍然較高。由于引進元素時未對引進元素依照其與原始元素的相似度進行篩選,使得部分引進的中國傳統紋樣在表征上與黔東南地區銅鼓紋區別明顯,進而導致相似度評價平均值略有差異。如生成紋樣1-3核心元素使用福字紋,以及生成紋樣5-3核心元素使用了龍紋,能夠比較明顯地識別出其區別于黔東南地區的傳統紋樣。因此生成紋樣1-3和生成紋樣5-3的相似度評價平均值相較于其他生成紋樣,其相似度評價平均值要略低一些。相似度評價平均值與紋樣中是否使用引進紋樣不相關,說明使用了引進元素的生成紋樣仍然有與原始紋樣相似的視覺感受,多數被試者較難區分出其與原始紋樣的差異。以上結果表明根據此方法生成的紋樣在外形上保有了黔東南地區原始銅鼓紋樣表征的基礎上,增強了生成紋樣的可讀性與易理解性,同時編程技術的加入使得紋樣能實時大批量的創作生成。

5 結語

紋樣寓意能否被有效感知,對傳統紋樣的推廣傳播至關重要。首先,對黔東南地區銅鼓紋樣進行解構,在確定銅鼓紋樣核心寓意的基礎上,利用卡片分類法和專家評價法引入寓意相似的中國傳統紋樣元素構建元素庫,然后結合銅鼓紋樣的基本構圖規則,最終由Processing生成創新銅鼓紋樣庫。該方法有效提高了紋樣的易理解度,創造出易于當代受眾理解的紋樣。同時結合編程開發提升了紋樣的創作效率,進一步為傳統紋樣的相關理論研究提供了實踐依據。生成的紋樣結果及數據分析表明,在銅鼓紋樣的創新生成設計中有如下特點。

1)銅鼓紋樣中核心元素的寓意越明顯,生成紋樣越容易被理解;相比較而言,紋樣中邊緣元素的寓意對理解紋樣影響較小。

2)在造型規律不變的前提下進行元素置換,不會改變對銅鼓紋樣的視覺認知與審美感受。

以上結論驗證了通過專家評價方法引入并篩選紋樣元素生成創新紋樣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由于研究時間、研究成本的限制,對紋樣的探究上仍有部分局限,如在篩選分類工作中未依照相似度對紋樣元素進行分類,使得最終的生成紋樣在檢驗時相似度得分不夠理想,以及紋樣元素數量不夠豐富等問題。在后續研究中,將通過擴充紋樣寓意分類、添加配色方案、增加呈現方式等途徑提高傳統紋樣的發展可能性,使紋樣適應不同的應用載體,以此增加傳統紋樣在當代社會的傳播方式與拓展可能,為傳統紋樣的發展和當代化提供更多的解決方案。

[1] 關晴月. 傳統吉祥紋樣的當代化研究[D]. 吉林: 東北師范大學, 2019. GUAN Qing-yue. Research on the Modernization of Traditional Auspicious Patterns[D]. Jilin: 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 2019.

[2] FISKE J. Introduction to Communication Studies[M]. 2nd ed. London: Routledge, 1982.

[3] 劉軍. 公共關系學[M]. 北京: 機械工業出版社, 2006. LIU Jun. Public Relations[M]. Beijing: China Machine Press, 2006.

[4] 李安娜, 梁燕, 沈呂婷. 黔東南苗族刺繡紋樣特征與民族精神內涵關系研究[J]. 服裝設計師, 2022(1): 74-84. LI An-na, LIANG Yan, SHEN Lyu-ting.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iao Embroidery Patterns and the Connotation of National Spirit in Southeast Guizhou[J]. Fashion China, 2022(1): 74-84.

[5] 盧澤宜, 徐利平, 貢沁茵, 等. 藍印花布的紋樣特征與組合規律及其寓意[J]. 山東紡織經濟, 2021(7): 28-32. LU Ze-yi, XU Li-ping, GONG Qin-yin, et al. Pattern Characteristics, Combination Law and Moral of Blue Print Cloth[J]. Shandong Textile Economy, 2021(7): 28-32.

[6] 張杏, 張阿維. 基于符號學的旬邑彩貼剪紙文創產品開發設計[J]. 設計, 2021, 34(3): 109-111. ZHANG Xing, ZHANG A-wei. Development and Design of Xunyi Color Paste Paper-cut and Creative Products Based on Semiotics[J]. Design, 2021, 34(3): 109-111.

[7] 岳迪, 呂健, 付倩文, 等. 基于可拓表征與神經網絡的苗族圖案設計[J]. 計算機系統應用, 2021, 30(3): 234-242. YUE Di, LYU Jian, FU Qian-wen, et al. Miao Pattern Design Based on Extensional Representation and Neural Network[J]. Computer Systems & Applications, 2021, 30(3): 234-242.

[8] 郭健鳴. 計算機生成西盟型銅鼓鼓面紋樣初探[J]. 數碼世界, 2019, (6): 120-121. GUO Jian-ming. A Preliminary Study on Computer- Generated Ximeng Bronze Drum Surface Patterns[J]. Digital Space, 2019(6): 120-121.

[9] 雪燕. 苗族蠟染紋樣研究[M]. 北京: 金城出版社, 2020. XUE Yan. Study on Miao Batik Patterns[M]. Beijing: Gold Wall Press, 2020.

[10] 解光鵬. 面向傳統紋樣數字化重構方法研究與實現[D]. 北京: 北京郵電大學, 2021.XIE Guang-peng. Research and Implementation of Digital Reconstruction Method for Traditional Pattern[D]. Beijing: Bei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2021.

[11] 蘇建寧, 江平宇, 朱斌, 等. 感性工學及其在產品設計中的應用研究[J]. 西安交通大學學報, 2004, 38(1): 60-63. SU Jian-ning, JIANG Ping-yu, ZHU Bin, et al. Research on Kansei Engineering and Its Application to Product Design[J]. Journal of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2004, 38(1): 60-63.

[12] 呂耀華, 嚴文剛. 分形圖形的生成法則[J]. 包裝工程, 2016, 37(2): 44-47. LYU Yao-hua, YAN Wen-gang. Generation Rule of Fractal Graphics[J]. Packaging Engineering, 2016, 37(2): 44-47.

[13] 楊君順, 馬平. 淺析立體構成在包裝造型設計中的應用[J]. 藝術與設計(理論版), 2008(11): 39-41. YANG Jun-shun, MA Ping. Brief Study on Application of Cube Composition in Packaging Model Design[J]. Art and Design, 2008(11): 39-41.

[14] 王曉雪. 貴州織金苗族蠟染紋樣研究[D]. 長沙: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 2020. WANG Xiao-xue. Study on Batik Patterns of Zhijin Miao in Guizhou Province[D]. Changsha: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Forestry and Technology, 2020.

[15] 劉靚. 基于形狀文法的羌繡紋樣再生設計應用研究[J]. 包裝工程, 2020, 41(24): 294-300. LIU Liang. Application of Qiang Embroidery's Innovation Pattern Design Based on Shape Grammar[J]. Packaging Engineering, 2020, 41(24): 294-300.

[16] 原坤. 中國傳統紋樣在平面設計中的應用[J]. 包裝工程, 2019, 40(12): 323-326. YUAN Kun. Applica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Patterns in Graphic Design[J]. Packaging Engineering, 2019, 40(12): 323-326.

[17] 孫斐. 秦繡抽象幾何紋樣提取與設計應用[J]. 包裝工程, 2019, 40(16): 77-82. SUN Fei. Extract and Design Application of Abstract Geometric Pattern in Qin Embroidery[J]. Packaging Engineering, 2019, 40(16): 77-82.

[18] 王娜娜, 陳小林. 生成式路徑下數據驅動的視覺傳達設計[J]. 包裝工程, 2021, 42(22): 240-250. WANG Na-na, CHEN Xiao-lin. Data-driven Visual Communication Design under Generative Design Approach[J]. Packaging Engineering, 2021, 42(22): 240-250.

[19] 喬錦浩, 肖懿, 崔譽丹, 等. 特定風格剪紙藝術的智能生成[J]. 包裝工程, 2021, 42(14): 74-80. QIAO Jin-hao, XIAO Yi, CUI Yu-dan, et al. Intelligent Generation for Specific Style of Paper-cutting Art[J]. Packaging Engineering, 2021, 42(14): 74-80.

[20] 孔謙, 史卓, 馮業, 等. 瑤族紋樣符號的智能分類方法[J]. 包裝工程, 2021, 42(10): 244-250. KONG Qian, SHI Zhuo, FENG Ye, et al. The Intelligent Classification Method of Yao Patterns[J]. Packaging Engineering, 2021, 42(10): 244-250.

[21] 李華飆, 侯小剛, 王婷婷, 等. 基于規則學習的傳統紋樣統一生成模式研究[J]. 浙江大學學報(理學版), 2020, 47(6): 669-676. LI Hua-biao, HOU Xiao-gang, WANG Ting-ting, et al. An Unified Generation Scheme of Traditional Patterns Based on Rule Learning[J].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 (Science Edition), 2020, 47(6): 669-676.

[22] 宋俊華, 王明月. 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數字化保護的現狀與問題分析[J]. 文化遺產, 2015(6): 1-9. SONG Jun-hua, WANG Ming-yue. Analysis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Digital Protection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 China[J]. Cultural Heritage, 2015(6): 1-9.

Generation and Design of Bronze Drum Pattern in Southeast Guizhou Based on Pattern Implication

SHAO Ming, LU Yi-zhou

(Zhejia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ngzhou 310023, China)

Aiming at the problems of traditional pattern design and cultural transmission in ethnic minority areas, the work aims to take the bronze drum pattern in Southeast Guizhou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o explore how to generate meaningful bronze drum patterns in batches. With the pattern implication as the starting point, Likert Scale and expert evaluation method were adopted to screen and introduce traditional Chinese pattern elements having different representations but similar implications with the original patterns and Processing was used to realize the automatic generation of patterns. A bronze drum pattern library based on pattern implication was established, and the random pattern generation program was developed and implemented by Processing. Through the questionnaire, the similarity between the 15 randomly generated pattern samples and the original patterns, as well as the user's implication feeling of the generated samples was tested. It is feasible to introduce new pattern elements and automatically generate bronze drum patterns according to the modeling rules of bronze drum patterns. The statistic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more obvious the implication of the core elements in the bronze drum patterns, the easier it is to understand the generated patterns; comparatively speaking, the implication of the edge elements in the pattern has little influence on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pattern; the visual cognition and aesthetic feeling of the bronze drum pattern will not be changed if the element replacement is carried out on the premise that the modeling rules remains unchanged.

bronze drum pattern; pattern implication; pattern generation; Processing

J511;J516

A

1001-3563(2023)14-0362-11

10.19554/j.cnki.1001-3563.2023.14.041

2023–02–16

邵明(1996—),男,碩士生,主攻設計認知、交互設計。

盧藝舟(1977—),男,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以用戶為中心的產品設計與交互設計。

責任編輯:藍英僑

猜你喜歡
銅鼓黔東南寓意
美好寓意品芝麻
遇見黔東南
盛放的寓意
《綠野仙蹤》中隱含的顛覆性寓意
詩書畫苑
廣西銅鼓形制規律探討
尋味貴州——黔東南
模仿老鷹的烏鴉
一件被切割的漢代銅鼓是否應該焊接復原?
快樂的小銅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