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傳統文藝節目的“出圈”策略

2023-07-26 11:28林秀梅
傳媒 2023年13期
關鍵詞:出圈文藝節目受眾

林秀梅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加快推動媒體融合發展,構建全媒體傳播格局。2020年9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加快推進媒體深度融合發展的意見》(簡稱為《意見》),對媒體融合發展的功能性目標與實施路徑作出了明確規劃和要求,強調各級各類媒體要積極踐行《意見》精神,主動適應變革,大膽謀求創新發展。在《意見》的指導下,2021年“出圈”的文藝節目迎來井噴態勢,涌現了眾多有熱度、備受關注且成為焦點的文藝節目??偱_春晚的創意表演、河南衛視的中國節日系列等均是代表之作。這些文藝節目的創新發展不僅弘揚了中華文明,也為中國影視傳播帶來了全新的可能。

一、 技術賦能,推動傳統文化傳播

近年來,文化類綜藝節目不斷推陳出新,大力弘揚和傳播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如《國家寶藏》《經典詠流傳》等,讓文化藝術走進生活,走向大眾,取得了顯著成效。但也面臨優秀節目數量相對較少、綜N代節目創新乏力、受眾流失等難題。要想成功突圍,增強傳播力,實現有效傳播,就離不開技術的賦能。為此,要通過技術創新,豐富內容表現形式,積極打造爆款產品,強化H5、短視頻、直播等融媒產品的生產,融入新創意、新技術、新手段,不斷實現融媒作品量的增加與質的提升,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期待。

河南衛視系列作品的“出圈”,即通過技術賦能融入創意,重新演繹中華文化的精彩。作品一經發布即讓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在國人心中重新活了起來?!吨星锲婷钣巍防镎嫖渖鲅莸摹渡倭止Ψ颉?,以師徒對話巧妙呈現國人不怕困難、直面挑戰、勇于出拳、戰勝自我、守護初心的價值觀。作品采用傳承千年的傳統樂器進行演奏,嗩吶、箜篌、笛蕭、古箏、三弦等交響齊鳴,展現了別樣的活力與能量?!肚镌吗ⅰ贰吨星镔N》《道德經》《廣寒宮》等凝聚了中華文化的精髓,秦磚漢瓦、唐詩宋詞,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融合音樂、舞蹈、動畫等藝術形式,通過最新的技術、豐富的想象、突破常規的傳播方法和路徑,讓受眾應接不暇又沉醉其中,產生強烈的代入感。河南衛視在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的同時,精準挖掘與弘揚了博大精深而獨具魅力的“中華美學精神”,使節目與生于中華、長于盛世且越發文化自信的觀眾產生了靈魂深處的“精神共鳴”。類似的出圈節目還有總臺春晚創意表演《牛起來》等。

這些出圈節目成功實現了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的創新融合,借用虛擬場景與實景相互交替的方式,從平臺、技術、審美等多個方面努力破除與大眾文化間的圈層壁壘,并且借助數字技術的支持,在媒體深度融合過程中有效實現傳統文化的現代性轉型。它不僅使傳統文化被賦予新的使命,重新煥發新的活力與生機,也喚醒了受眾對傳統文化的集體記憶,進一步提升了受眾的民族自豪感與認同感,增強了文化自信。這種用技術賦能優秀傳統文化,打造以傳統文化IP為基石的生動文藝作品,充分證明植根于文化自信的文藝創新,能夠激活鐫刻在中國人心靈深處的“文化密碼”和“精神力量”。

二、沉浸體驗,助力節目樣態創新

美國傳播學者梅羅維茨提出“場景”概念,研究媒介營造的“在場感”對人的行為及心理產生的影響。作為“快消”語境的時代產物,觀眾對高質量場景體驗的需求不斷加深。這使各大文藝節目充分利用5G、VR等技術加持,豐富節目設計視角及場景,傳播質量得到大幅度提升,觀眾的愉悅感獲得極大的滿足。VR虛擬技術的出現,突破了傳統電視傳播的界限,不同于以往在演播室利用實物搭建舞臺或戶外實地取景的方式,極大地優化了體驗效果。

例如,《唐宮夜宴》把實景表演和虛擬情景相結合,將歌舞融入博物館場景中,營造出博物館奇妙夜的感覺。14位體態豐腴,表情憨態可掬、俏皮可愛的“唐朝少女”時而嬉戲打鬧,時而梳妝打扮,從準備、整理妝容到參加夜宴演奏,整個過程如夢如幻。多重場景的變換,從仕女圖到潑墨山水畫,再到最后拔地而起的輝煌宮墻,讓受眾置身其中,震撼又癡迷。這類文化節目形成的新型樣態接連出圈,不斷登上社交平臺和國內外視頻傳播平臺,深得受眾好評。又如,慶祝建黨百年文藝演出《偉大征程》運用了聲、光、電等演示技術以及動畫、沉浸式AR、即時攝影、5G技術,與太空中的宇航員連線等多種手段,將藝術與科技緊密融合,增強了節目效果。它生動再現了偉大的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的波瀾壯闊的征程和壯美畫卷。整場演出恢弘大氣、震撼心靈,體現出新時代昂揚斗志的精神風貌,讓觀眾心潮澎湃、沉浸其中、贊嘆有加。

可見,文化節目的制作與傳播離不開受眾的積極參與和體驗,用戶“參與式”的文化實踐是文藝節目頻頻出圈帶給中國影視傳播創新的借鑒。這些文藝節目以一種創新的表達和聲光效果傳達出來,營造沉浸式體驗氛圍,使節目更加生動形象、美輪美奐,調動起了觀眾的多種感官參與,為傳統文化的“當代性表達”提供了樣本。觀眾在享受視覺盛宴的同時,產生了共情體驗和藝術共鳴,也實現了對傳統文化更深層次的認同。

三、融屏交互,擴大傳播格局

隨著時代的發展,傳統文化的傳播陣地慢慢地發生了轉移。抖音、快手等各大短視頻平臺皆為文化的傳播開辟了一方天地。以抖音短視頻為例,據武漢大學媒體發展研究中心發布的《抖擻傳統:短視頻與傳統文化研究報告》,截至2019年5月初,抖音平臺上傳統文化相關短視頻超過6500萬條,累計播放量超過164億次,累計點贊數超過44億次,為文藝節目的創新傳播提供了平臺的便利性。同時,社交平臺也非常重要,社群化傳播在互聯網信息傳播中占據非常重要的地位。以新浪微博中的類型化視頻傳播為例,其常常會產生裂變式傳播效果。

融屏傳播實現了大屏小屏融合互動,持續引爆了優質內容的傳播能量,具有共振效應和長尾效應。小屏靈活機動,即時收看快捷方便,能夠起到造勢和匯聚話題的作用,引發受眾對大屏更集中、更持續、更高度的關注,大小屏同時發力,小屏帶動大屏,大屏反哺小屏,傳播的效果和力度顯而易見。

在《央young之夏》中,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策劃40多位主持人接連亮出絕活,同臺競演,上演了一檔充滿青春朝氣的網絡綜藝節目,為網友帶來總臺主播的別樣風采,才藝嘉年華紛紛引來大家的點贊。視頻播放量、話題總閱讀量超20億,實現翻倍增長,成為全網各大平臺話題討論的素材庫。繼網絡火爆之后,總臺綜藝頻道于黃金時段播出電視版,繼續擴大傳播效果。如《典籍里的中國》針對新媒體平臺進行深度開發,設計網絡衍生綜藝、短視頻、新媒體互動產品等多種內容產品,實現大小屏聯動的“疊加刷屏”和N次傳播。節目成功地把典籍的精神和文化價值與現代傳媒有機結合起來,增強了主流媒體在新傳播語境中的親和力和感染力,讓典籍的魅力永放光芒。

在5G時代,傳統文化的傳播路徑不再局限于傳統媒體,而是通過新媒體的加入向全媒化更新,傳統媒體也為新媒體的傳播提供了正能量形象,兩者共同塑造了傳統文化的優質內容與精神價值,更好地發揮了傳統文化正確引導社會輿論的突出作用。

四、結語

新媒體技術的革新驅動著中國電視節目生產的迭代,AR、大數據、虛擬現實等技術為文藝節目的生產提供了重要保障,節目的樣態不斷創新。在海量的作品中如何出圈,如何長久地留住觀眾,如何具備更廣闊的影響力,傳媒人需要在傳統文化中吸取精髓,弘揚中華民族主流價值觀,并以塑造新的時代精神作為己任,擔負起媒介的精神引領作用,推動人類文明的進步與發展。

作者系南寧師范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教授

【編輯:王秦】

猜你喜歡
出圈文藝節目受眾
成功率高達100%,料比1.1!揭秘實力派高手的“出圈”秘訣
萌囧動物出圈記
探索品牌出圈的底層邏輯
“國潮”出圈之旅:從文化自信到品牌自信
話筒前的聲音——廣播文藝節目主持人的語言藝術
用創新表達“連接”受眾
新媒體時代對廣播文藝節目的思考
廣播文藝節目“碎片化”探析
用心感動受眾
媒體敘事需要受眾認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