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職院校精準創業教育體系構建

2023-07-26 06:55童峰
職業時空 2023年2期
關鍵詞:創業教育高職教育課程體系

摘要:創業教育是我國高等教育體系中重要的一類課程。目前,我國高職院校開設創業教育有著政策鼓勵、高職學情和經濟發展等方面的機遇,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還存在著創業課程不精準、創業師資綜合能力不夠精準、創業教育資源不精準等問題。文章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精準化建議。

關鍵詞:高職教育;創業教育;課程體系

當前大家認同的創業概念來自國外,指的是根據個人興趣和特長,創立一份自己的事業,這份事業有可能是獲得正式的法人資格的合法組織、個人工作室、個人自媒體運營等,只要在合法的情況下,獲得收入,自負盈虧,我們都可以稱之為創業。[1]創業教育來源于美國,美國大學開設創業教育的初衷是為了提升二戰退伍軍人就業技能。很多國家都根據國情設定了創業教育體系,譬如,英國高校從20世紀就掀起了研究型大學到創業型大學的第二次學術革命,很多高校開設了創業意識、創業通識和創業職業三個層次的課程。新加坡則非常重視創業課程的準入和實施過程,定期邀請海外專家進行現場考察評審,并且這些課程非常重視實踐,鼓勵進行成果轉化。我國創業教育起源于清華大學,在借鑒國外先進經驗的前提下,在1998年成立了國內首個創業教育中心。[2]

一、高職院校開設創業教育的機遇分析

(一)鼓勵政策的機遇

國內最早關于鼓勵大學生創業的文件可以追溯到1998年教育部印發的《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文件中提出加強對學生和教師的創業教育,鼓勵他們自主開辦高科技、新技術企業。2005年10月,《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中指出堅持就業導向的高職辦學理念,加強高職學院就業和創業教育體系,完善其創業服務體系。2010年,教育部出臺《關于大力推進創新創業教育和大學生自主創業工作的意見》指出進一步完善大學生就業創業服務體系,加強創業教育指導。2016年,《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教育部關于實施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促進計劃的通知》提出:實施能力提升、創業引領、校園精準服務、就業幫扶、權益保護五大行動。2021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其中第十條、第十四條都提到了共建創新和創業平臺,支持學生參加社會實踐和創新創業比賽。[3]

(二)國內就業現狀帶來的機遇

2020年我國大學生畢業人數為874萬,2021年為909萬,2022年為1076萬,加之每年海外留學歸國人員加入就業市場和當年未就業人員的雙重影響,國內大學生就業市場異常激烈,找到一份完全符合畢業生心愿的工作的難度加大。[4]就業工作成為當前教育部重點工作之一,2021年末,教育部啟動實施了“2022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促進行動”,主要目標任務就是全力確保2022屆高校畢業生就業局勢穩定。在各級政府、各學院和企事業單位的通力合作下,就業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效果。[5]隨著互聯網經濟和新零售行業的發展,國內消費市場還有進一步挖掘的潛力。鼓勵高職學生創業,通過創業帶動就業是一條緩解當前就業壓力的對策。為了提升高職學生創業的成功率,必須做好創業教育和相關的服務工作。

(三)當前高職學情的機遇

近幾年畢業和入學的高職學生基本出生于2000年左右,在他們出生和成長階段,中國經濟和科技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出生在信息化發展最快的年代的這批學生思想活躍、敢于冒險、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很強、個性非常鮮明。他們的創業意愿明顯提升,不愿意拿“死工資”,更愿意通過實現自己的想法,創立屬于自己的事業,實現自身的價值,他們對金錢的渴求程度也明顯高于以前的學生。為了迎合現在這批學生的就業意愿,必須在學生在校期間做好他們的就業教育工作和服務。

(四)經濟結構發展的機遇

我國進行經濟體制改革己多年,市場經濟不斷深化,民營經濟比例不斷上升,民營企業數量已從2012年底的1085.7萬戶增至2022年的4701.1萬戶,民營企業在企業總量中占比由79.4%提高到93.3%。[2]國家鼓勵個人興辦公司和創業,注冊公司的門檻不斷降低,尤其是對大學生創業注冊公司有更多的優惠政策,企業運營環境也越來越公平。隨著互聯網經濟的高速發展,自媒體、直播、電競游戲和電商行業的異軍突起,個人擁有一部手機就能創業成了現實。經濟大環境的變化給高職學生創業帶來了很大的機遇,高職院校開設創業課程,指導學生如何去抓住創業機會,提升創業成功率,這也是高職院校辦學順應社會發展的具體表現之一。

二、高職院校進行創業教育的現狀

為了解當今高職院校創業教學現狀,筆者走訪了多家筆者所在地的高職學院,這些學院有“雙高”建設學院,也有辦學水平一般的學院;有政府舉辦的學院,也有民營企業舉辦的學院。主要查看了部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訪談了創業教育相關教師和學生。通過分析和整理,基本能夠掌握當前創業教育在高職學院實施的現狀。

(一)高職院校都開設了創業相關課程

本次走訪的高職院校全部開設了創業相關的課程,主要的課程有創業教育、職業生涯規劃等。從一年級下學期到三年級上學期都開設有創業相關課程,總計學時有100學時左右。部分學校還開設了KAB和SYB等培訓課程。[7]有的學校為了提升教學效果還設立了創業教育實訓室,主要是以軟件形式進行培訓教學,如大學生創業模擬實訓平臺,這些平臺主要模擬商業環境和制造業環境進行模擬實戰,從市場分析開始到產品的采購、銷售等,并且實時生成了各種財務表格,通過分析數據、調整決策,最終取得更大的收益。只有少部分學校單獨開設了創業學院,所有的創業課程、創業活動和創業師資都由該學院承擔,大部分學校的創業師資則是由院系輔導員或者是專業教師承擔。

(二)大部分高職院校開設了創業相關活動

除了開設創業課程外,大部分學校都圍繞創業主題開設了很多活動。如創業專題知識大講堂、創業經驗分享會、校內創業技能大賽等。少部分學校非常重視學生參加創業技能大賽,鼓勵學生在國家級賽場上展示自己,譬如“中國互聯網+創新創業大賽”、中國挑戰者杯創業計劃大賽等,取得了較好成績。大部分高職學院投入了很大精力舉辦各種創業活動,但是學生積極性并不高,學生反應自身的溝通能力、營銷策劃能力和文案撰寫能力限制了他們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三、高職院校創業教育存在的問題

通過對高職院校開設創業教育的調研發現,這些學校的創業教育都是千篇一律,并沒有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分層教育,創業教育的針對性不夠精準。當前高職學院創業教育不夠精準化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一)創業課程沒有精準到專業

大部分高職學院的創業教育課程并沒有根據專業進行細化,全校都采用同樣的教材和教學方案。一般高職創業教育教材的內容主要有:創業機會的識別、市場環境分析、商業模式分析、營銷方案設計和商業計劃書的撰寫等。每個專業的創業方向差距很大,以上內容并沒有針對不同專業學生就業領域進行具體分析,專業間的創業機會、市場環境也不一樣。不同專業之間學生的社會交際能力差距也很大,部分專業學生不僅需要進行創業教育,更需要增加人際溝通等方面能力的培養。除了通識的創業教育課程,并沒因專業不同而不同。

(二)創業教師綜合能力不夠精準

高職學院大規模進行創業教育的歷史并不長,創業課程教師存在不專業、不專一的情況。不專業主要表現在該課程的授課教師并不是創業相關專業科班出身,他們理論知識不夠扎實,同時缺乏實踐經歷,上課只能是以理論的宣講為主,案例教學較少,制定該課程實踐教學體系和實施存在一定的難度,學生學習興趣很難提升。不專一主要是指該課程的授課教師并不是專職教師,很多教師擔任了其他的教學和行政任務,創業課程只是兼任的課程之一。很多高職學院教師工作任務繁重,他們很難有更多的精力去將該課程打磨好,課程教學效果很難保證,有些時候存在疲于應付的現象。

(三)創業教育資源不夠精準

目前高職學院進行創業教育的資源有兩大類:社會資源和學校資源。社會資源主要有:鼓勵創業配套政策、信息咨詢、資金低息貸款和創業園區孵化等。學校資源主要有:創業場地、創業技能比賽、創業學分和休學制度、創業教師指導等。雖然現存資源很多,但是學生主動了解和利用的情況并不多,目前這些資源并沒有一個專業的信息共享機制,學生通過自己搜索才能獲得一些零碎的信息,他們無法及時獲得資源,社會資源無法匹配到真正有需要的學生手中,很多資源造成了浪費,譬如有些地方專門為大學生免租金建立的創業產業園的入駐率并不高。

(四)創業教育沒有精準到每個學生

當前高職學生思維活躍,個性鮮明,對未來有著自己的想法,有些同學創業意愿非常強烈,在校期間都會嘗試自己創業,并取得了一些成績;有些同學則是求工作和生活穩定,創業意識很弱,畢業之后也沒有創業打算,女生中有這種想法的不在少數。有些學生的父母本身就是生意人,他們可能會子承父業,家族企業主要缺乏現代企業管理制度和風險管理控制意識。有些學生出生農村,他們決定畢業后返鄉就業,對發展農村電商興趣很大,但缺乏新媒體運營的知識和技巧。目前的創業教育主要是大班課展開,教師無法顧及每個學生的具體情況,無法進行個性化輔導。根據學生綜合情況來進行精準化創業教育是學生創業成功的基礎保障,高職學生的創業教育需要逐漸從宏觀過渡到宏觀和微觀結合的模式,“一生一策”將是高職創業教育的主流。

四、構建高職精準創業教育體系的對策

(一)構建創業課程與專業課程融合和評價體系

1.構建遞進式的創業課程教育模式。為了改變當前高職學院創業課程普遍存在專業精準性不夠、實踐環節不健全等問題,建議將課程形成“通識課程+專業與創業融合課程+實踐教學課程+課外延伸課程”的四重遞進模式。[8]通識課程就是全校統一開展的創業教育課程,所有的學生所學的課程內容和使用教材一致,主要講授創業的基本理論、國家的創業形式和部分政策等。該門課程也是每個專業重要的必修課程。專業與創業融合課程的實施主要有兩個途徑:一個是根據每個專業特點,專門開設一門專業就業方向的創業課程。如高職現代物流管理專業,可以開設一門物流企業創業與運營相關的創業課程,從市場分析與調研、人員招聘、公司運營等幾個模塊講授一個物流企業具體的創業過程,給該專業學生具體的創業方向和思路。二是在該專業核心專業課程中選擇相關的創業教育點進行滲透創業相關的知識和能力。譬如現代物流管理中有門物流市場營銷的課程,除了講授營銷的基本理論外,可以挖掘課程中的創業知識點進行重點講解,如何約見客戶、電話營銷技巧和同行競爭分析等。

實踐教學和課外延伸課程可以采取選修課程的模式實施。實踐教學主要有軟件平臺實操、創業大賽、校內真實情景創業等,實踐教學將學生從理論知識上升到實踐技能。課外延伸主要有專題講座、學長創業論壇、專業相關的行業前景參觀、企業調研等,通過這些課外延伸課程,讓學生清晰地了解當前市場現狀、把握專業最新發展前沿、洞察和捕捉商機等。

2.構建創業教育課程多元評價體系。根據調查結果看,當前很多高職學院創業教育相關課程的評價主要有兩種方式:提交論文評價和撰寫創業計劃書評價。書面評價方式很難體現學生的創業技能,無法對教學起到反饋作用,對該課程授課教師的教學診斷和改進價值不大。創業教育課程評價必須改變單一的書面評價方式,設立更多的評價點,這些評價點必須以實踐能力為基礎,譬如引導學生開設一個自媒體賬號,根據賬號的作品數量和粉絲數量來評價學生新媒體運營能力。引導學生進行當地便利店零售市場調查,根據市場調查的質量和創新性來評價學生市場開拓的能力。鼓勵學生校內創業,根據創業過程和收入明細來確定其基礎的創業能力。除此以外,創造條件讓學生積極參加各種創業技能大賽,根據大賽成績取代該課程的成績,鼓勵學生多參賽等。

(二)構建多元化創業師資隊伍

高職學院創業教育指導教師一定是創業者,只有具有創業經歷的教師才能在課堂上收放自如,既有理論教學,又可以傳授實踐經驗,他們還有部分創業資源可以共享給學生。創業師資分為通識課創業教育教師和專業方向創業教育教師。目前很多高職學院創業師資不足,為了達到上述目標,可以建設多元化的創業師資團隊,形成本校師資+校外專家+校友創業資源的合理團隊。建議有條件的高職學院建立創業學院,將全校有創業經歷的教師吸納進入該學院,組建創業師資通識課團隊,除了上課外,還要進行創業輔導和創業競賽活動的指導和組織。在職提升這些教師的實踐能力,增加他們參加創業培訓機會,鼓勵他們和學生一起開展真實的創業活動。新聘創業教育教師設定相關的學歷、創業經歷、職位背景門檻。每個專業也需要培育具有專業背景的創業教育教師,根據不同專業特點進行精細化指導。每個院系要建立創業校友資源庫,邀請這些創業成功的校友定期走訪學校,開展相關創業教育主題活動,樹立標桿創業學長,通過榜樣的力量帶動學生的創業熱情。

創業教育的師資評價不應該以一堂課程的質量來評價,更要重視過程和最終結果。將競賽結果和學生創業成績作為創業師資評價的重要依據。

(三)構建統一的創業教育資源平臺

目前國內沒有統一的創業教育平臺,無法將課程資源、政策資源、競賽資源、資金資源和企業資源等整合到平臺上共享。有條件的高職學院可以建設一個基于本校的創業教育資源平臺,具體分為實訓軟件、各級政策、競賽資源、師生互動答疑、創業指導和企業資源等幾個欄目。學生在平臺就能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和資源,為他們的創業之路提供更便捷的通道。隨著平臺的知名度增加,可以推廣到其他學校,使更多的學校共享資源,該平臺也可以成為政府創業孵化園區宣傳的主戰場,通過在平臺上設置廣告,增加學生點擊率,最終轉化為實際的入駐率,大大降低當前很多城市創業園區入駐不足的問題。[9]

(四)構建個性化的師生幫扶創業制度

提倡高職學院的每個學生畢業后進行創業活動并不現實,更深入的高職學院創業教育必須分層次,重點扶持那些創業意愿強烈、創業潛力大、有家族創業基礎的學生,嘗試建立師生幫扶創業制度,將創業教師轉化為一對一的創業導師。創業導師根據每個學生精準地制訂創業教育計劃,首先,認真分析學生的個性特點、創業意愿、家庭情況等;然后,分析行業市場,制定創業方向;最后,根據創業方向來確定所需要的資源和技能。不僅在校期間進行精準化的幫扶教育,學生畢業以后也要注意跟蹤,有問題及時幫助學生解決,最終實現創業成功。假設一個湖北隨州地區的農村學生有著非常強的回鄉創業意愿,一對一幫扶的精準創業教育有以下過程:評價該學生的創業潛力,如果意愿和潛力很大,分析隨州農村種植特點和農產品市場后,幫助其選擇香菇種植和銷售;了解相關政策,獲得資金和政策扶持;學習香菇種植和銷售知識,學習電商和直播知識等;隨著規模擴大,可以考慮設立公司、建立當地香菇農村合作社等。

結 語

高職院校重視創業教育是順應時代潮流和國家政策的重要表現。全國各地高職學院創業教育開展得如火如荼,但是不存在地區不平衡性。隨著社會發展,創業教育只有不斷走精準化道路才能提升學生創業技能和成功率,形成社會、社區和學校間良好的創業氛圍。

參考文獻

[1] 宋綺辛.基于核心能力培養的高職創業教育教學實踐研究[J].科教文匯(上旬刊),2021(08):147-149.

[2] 許愛華,吳慶春.基于精準化創業教育實踐平臺的高校協同育人機制研究[J].江蘇高教,2020(11):109-112.

[3] 我國創新創業教育政策的梳理[EB/OL].天津現代職業技術學院官網,http://https://cyzx.xdxy.com.cn/info/1014/1322.html.

[4] 教育部:2022屆高校畢業生規模預計1076萬人,同比增加167萬[EB/OL].教育部官網,http://www.moe.gov.cn/dbh/live/2021/53931/mtbd/202112/t20211229_591046.html.

[5] 教育部關于做好2022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的通知[EB/OL].中國政府官網,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1-11/21/content_5652326.html.

[6]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民營企業數量10年翻兩番[EB/OL].新京報官網,https://www.bjnews.com.cn/detail/1665554199168487.html.

[7] 樓巧玲.高職創業教育分層模式的構建路徑研究——以義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1(04):106-108.

[8] 張亞靖,王軍超.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平臺建設現狀及標準體系構建——以河北省高校為例[J].創新與創業教育,2019,10(02):105-109.

[9] 岳金健,楊揚,傅婷婷.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相融合的實踐探究——以湄洲灣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河北職業教育,2021,5(06):45-47.

收稿日期:2022-12-25

基金項目: 湖北省中華職業教育社2022年度課題研究項目“高職現代物流管理專業‘精準’創業教育體系研究”(HBZJ2022335)

作者簡介:童峰(1981- ),男,武漢航海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高職教育、物流管理。

猜你喜歡
創業教育高職教育課程體系
以創新課程體系引領學生發展
民法課程體系的改進和完善思路*——以中國政法大學的民法課程體系為例
構建高校研究生創業實踐平臺的有效途徑分析
人文主義視野下的高職教育研究
在經濟新常態下地方本科院校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研究
基于“創業崗位”需求的新課程體系建設研究
淺析高職院校學生厭學現象及應對措施
論高職生未來職業發展
加強青少年中醫傳統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課程體系構建
論普通高校國防教育課程體系的構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