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過程性評價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2023-07-27 01:41劉德位
高考·中 2023年3期
關鍵詞:過程性評價應用研究高中數學

劉德位

摘 要:文章主要探討了過程性評價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首先介紹了過程性評價的基本概念和特點,然后闡述了過程性評價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意義和必要性。從評價目標和評價標準、評價方法、反饋和指導、學生參與和自我評價等方面,提出了實施過程性評價的具體策略。最后,在高中數學教學中進行了過程性評價實驗設計,驗證了過程性評價對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數學成績均有促進作用。文章研究旨在為高中數學教師和教育研究者提供參考,促進過程性評價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和發展,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和終身學習能力。

關鍵詞:過程性評價;高中數學;應用研究

隨著教育理念和教學模式的不斷變革和發展,評價方式也在不斷地改變和完善。傳統的評價方式主要關注學生的考試成績,而忽視了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習成果的綜合評價。因此,過程性評價作為一種全面、客觀、科學的評價方式,受到越來越多教育工作者的關注和重視。在高中數學教學中,過程性評價的應用尤為重要。高中數學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關鍵時期,學生需要掌握數學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同時還需要培養數學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傳統的評價方式無法全面地評價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習成果,而過程性評價可以幫助教師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給予指導和幫助,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和終身學習能力。

一、研究背景、目的和意義

(一)研究背景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評價已經成為教育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傳統的評價方式,更多地強調學生知識的掌握情況,而對學生的思維過程、學習方法等方面的評價很少。這種評價方式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更容易造成學生的學習焦慮和厭學情緒。因此,過程性評價作為一種全新的評價方式逐漸被人們所接受并應用于教學實踐中。本文將研究在高中數學教學中,過程性評價的應用效果,以及如何更好地運用過程性評價來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研究目的與意義

隨著教育理念和教學模式的不斷更新和發展,評價方式也在不斷地變革和完善。在傳統的教育評價中,重視學生的考試成績,而忽視了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習成果的全面評價。過程性評價作為一種全面、客觀、科學的評價方式,受到越來越多教育工作者的關注和重視。在高中數學教學中,過程性評價可以對學生的數學學習進行全面、系統、科學的評價,從而更好地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探究過程性評價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效果,主要目的有以下幾點:

第一,深入研究過程性評價的基本概念和特點,探討其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意義和必要性,為高中數學教師和教育工作者提供理論指導。

第二,探討實施過程性評價的具體策略,包括評價目標和評價標準、評價方法、反饋和指導、學生參與和自我評價等方面,提供實踐操作指導。

第三,評估過程性評價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效果,分析其在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作用,進一步提高高中數學教學質量[1]。

通過對過程性評價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為高中數學教師和教育工作者提供更加科學有效的教學評價方法,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提高高中數學教學質量。同時,本文還可為教育研究提供參考,為過程性評價在其他學科教學中的應用提供借鑒。

二、過程性評價的概念與理論

(一)過程性評價的定義

過程性評價是一種基于學生學習過程、思維過程、學習方法等方面的評價方式,相較于傳統的結果性評價,過程性評價更加注重學生的學習過程,重視學生的探究精神、思維能力和創新意識。具體來說,過程性評價包括學生在學習中所展示出的思考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團隊合作精神以及學習方法等方面的表現。相較于傳統的結果性評價,過程性評價更加關注學生在學習中的實際過程,注重對學生的個性化差異的考慮,能夠更加全面地評估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學業成果。這種評價方式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促進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思考、探究和發現。在教學實踐中,過程性評價可以通過多種方式進行,如課堂討論、小組合作學習、個人作業和課堂測試、教師評價和同伴評價等。其中,課堂討論和小組合作學習可以促進學生之間的互動和交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精神;個人作業和課堂測試可以對學生的掌握情況進行評估,從而更好地了解學生的學習進度和學業水平;教師評價和同伴評價可以更好地了解學生在學習中的表現,及時提供反饋和指導,從而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學習和發展[2]。

(二)過程性評價的理論基礎

過程性評價的理論基礎主要包括認知心理學和建構主義學說。在認知心理學中,學習被認為是一個主觀的過程,學習的效果取決于學生的個體差異和學習策略的選擇。因此,過程性評價更注重學生的學習過程和思維過程,以期更好地發掘學生的學習潛力。在建構主義學說中,學生被視為知識的建構者,而非被動接受知識的對象。因此,過程性評價更注重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探究精神,以期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創造力。

三、高中數學教學中的過程性評價方法

(一)課堂討論

課堂討論是一種常見的過程性評價方法,通過開展有針對性的課堂討論,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思維和創造力。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可以通過課堂討論來促進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數學素養的提高。教師可以選擇一些開放性問題或者具有爭議性的話題,引導學生進行討論,從而激發學生的思考和探究精神。在課堂討論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記錄學生的發言和觀點,以及學生之間的交流和互動,對學生進行過程性評價。通過評價學生的表達能力、思考深度、邏輯推理能力、創新意識等方面,幫助學生改進學習策略和方法,提高學習成效。

(二)小組合作學習

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具有很高效率和互動性的過程性評價方法。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小組,讓學生共同探究一個數學問題或者完成一項任務。在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學生之間需要相互合作,相互支持,相互學習。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觀察學生的合作和互動情況,以及學生之間的討論和交流,對學生進行過程性評價[3]。通過評價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創新意識、學習方法等方面,幫助學生發現自己的不足之處,改進學習策略和方法。

(三)個人作業和課堂測試

個人作業和課堂測試是一種常見的過程性評價方法,在高中數學教學中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師可以通過布置個人作業和課堂測試,對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習成果進行評價。在個人作業和課堂測試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關注學生的答題過程、思考方式、解題方法等方面,幫助學生發現自己的不足之處,提高學習效果。

(四)教師評價和同伴評價

教師評價和同伴評價也是一種重要的過程性評價方法,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同樣具有很大的作用。教師評價主要是教師對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習成果進行評價,幫助學生發現自己的不足之處,提升學習效果。同伴評價則是學生之間相互評價和提供反饋,通過同伴之間的交流和互動,改進學習策略和方法。

四、高中數學教學中過程性評價的實施策略

(一)明確評價目標和評價標準

在實施過程性評價的過程中,教師需要明確評價目標和評價標準。評價目標是指評價的方向和內容,評價標準是指對學生表現的具體要求和標準。教師需要根據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確定評價目標和評價標準,確保評價的科學性和客觀性。同時,評價目標和評價標準是過程性評價的關鍵要素之一,能夠有效提高教學質量。下面以教學案例為例,詳細闡述評價目標和評價標準的制訂過程。

以高一數學知識點“向量及其運算”為例,教師制訂的評價目標為:

1.學生能夠正確理解向量的定義和相關概念;

2.學生能夠掌握向量加減、數量積和向量積的計算方法;

3.學生能夠應用向量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在制訂評價標準時,教師可以根據評價目標,制訂不同層次的評價標準,例如:

評價目標一:學生能夠正確理解向量的定義和相關概念。

評價標準:了解向量的定義、模、方向及其表示方法;理解零向量、共線向量、相等向量、相反向量等概念;理解向量的運算規律。

評價目標二:學生能夠掌握向量加減、數量積和向量積的計算方法。

評價標準:掌握向量加減的計算方法,能夠正確運用;掌握數量積和向量積的計算方法,能夠正確應用;能夠運用向量知識求解簡單實際問題。

評價目標三:學生能夠應用向量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評價標準:能夠應用向量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能夠正確運用向量知識,提高解決問題的效率。

通過以上制訂的評價目標和評價標準,教師可以針對不同的目標要求,有的放矢地設計評價方式,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同時,教師可以根據評價結果,及時調整教學方法和策略,進一步提高教學效果。

(二)靈活運用評價方法

在實施數學課程過程性評價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采用多種評價方法。例如:針對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創新意識,可以采用課堂討論和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進行評價。在進行課堂討論時,教師可以通過提出開放性的問題,鼓勵學生發揮自己的思維能力和創新意識,展開討論和探究。同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表現,評價學生的思維深度和創新程度。在小組合作學習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在小組內進行合作,共同完成課程任務。教師可以評價學生在小組合作中的貢獻和表現,同時也可以評價小組的合作效果和成果。另外,在進行個人作業和課堂測試的評價時,教師可以更加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和思維過程。例如:在進行個人作業評價時,教師可以關注學生的解題過程和思路,評價學生在解題過程中的思維能力和解題方法。在進行課堂測試評價時,教師可以采用開放性的問題,評價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同時,教師也可以通過同伴評價的方式,讓學生互相評價,從而更加客觀地評價學生的學習成果和學習過程。教師在進行過程性評價時,需要根據評價目標和評價內容,靈活運用不同的評價方法。通過多種評價方法的綜合運用,全面評價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習成果,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4]。

(三)重視反饋和指導

反饋和指導在過程性評價中具有重要作用。教師需要及時向學生反饋評價結果,并給予具體的指導和建議,以幫助學生發現自己的不足之處,并改進學習方法和策略。下面以一個具體的數學課堂案例說明如何在過程性評價中重視反饋和指導。

如:教師正在教授一道高中數學題目,要求學生運用概率知識求解。在課堂上,教師采用課堂討論和小組合作學習兩種評價方式,引導學生探究題目,并幫助學生獨立解決問題。在課堂討論中,教師鼓勵學生就題目中涉及的概率知識進行討論,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觀點和想法,從而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和交流能力。

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教師要求學生分組進行討論,并相互交流思路,共同解決問題。教師通過觀察學生的表現、聽取小組匯報等方式進行評價,并向學生反饋評價結果。對于表現出色的學生,教師要及時給予肯定和鼓勵,激發其學習熱情;對于表現不足的學生,教師要通過個別談話、書面反饋等方式,向其傳達具體的評價結果,并針對其不足之處,提供具體的指導和建議,幫助其改進學習方法和策略。

(四)注重學生參與和自我評價

在實施過程性評價的過程中,教師需要注重學生的參與和自我評價。學生是教學過程中的主體,他們對自己的學習過程和學習成果最為清楚。教師可以通過課堂討論、小組合作學習、個人作業和課堂測試等不同的方式,引導學生參與評價,并鼓勵學生進行自我評價,發現自己的不足之處,積極改進學習策略和方法。例如:在高中數學函數的教學中,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完成一道函數的綜合練習題,并要求學生在完成后對自己的答題過程進行評價和總結。學生可以自己檢查答案是否正確,并分析出錯的原因和解決方法。同時,教師還可以要求學生將自己的答題過程和思考過程記錄下來,并與同桌進行交流和討論。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自我評價能力,還可以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和合作。通過這種方式,學生能夠更加深入地理解函數的概念,提高數學思維能力和解題能力。

五、高中數學教學中的過程性評價實踐

(一)實驗設計

實驗設計是實施過程性評價的基礎,本研究針對高中數學教學中的過程性評價進行了實驗設計。在實驗設計中,我們選取了兩個高中數學教學班級作為研究對象,其中一個班級作為實驗組,另一個班級作為對照組。實驗組采用過程性評價方法進行教學評價,而對照組采用傳統的結果性評價方法進行教學評價。我們對兩個班級的學生進行了多次評價,并對評價結果進行了分析和比較。實驗設計如下:

研究對象:選取兩個高中數學教學班級,分別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每個班級的人數大約為40人。

1.實驗組教學評價方法

實驗組采用過程性評價方法進行教學評價,具體包括:

(1)課堂討論:在課堂上,教師會安排學生進行課堂討論,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意見和看法,并根據學生的表現進行評價。

(2)小組合作學習: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教師會鼓勵學生相互合作、相互學習,通過小組內部的互相討論和合作來促進學習。

(3)個人作業和課堂測試:在個人作業和課堂測試中,教師會對學生的作業和測試成績進行評價,并給予適當的反饋和指導。

(4)教師評價和同伴評價:教師會根據學生的學習表現進行評價,并給予適當的反饋和指導;同時,學生也會對同伴的學習表現進行評價,并提出建議和意見。

2.對照組教學評價方法

對照組采用傳統的結果性評價方法進行教學評價,具體包括:

(1)考試成績:對照組教師會對學生的考試成績進行評價,以此來反映學生的學習成果。

(2)作業成績:對照組教師會對學生的作業成績進行評價,以此來反映學生的學習情況。

(3)課堂表現:對照組教師會對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進行評價,以此來反映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參與度。

(二)實驗過程和數據分析

1.實驗過程

(1)首先,兩個班級的學生進行基礎測試,以確定學生的初始水平。

(2)在教學過程中,實驗組和對照組按照不同的評價方法進行教學評價。

(3)在教學結束后,對實驗組和對照組的學生進行多次評價,并對評價結果進行分析和比較。

(4)根據評價結果,對實驗組和對照組的教學效果進行評估和比較。

2.數據分析

在實驗結束后,我們對實驗組和對照組的學生進行了多次評價,并對評價結果進行了分析和比較。數據分析主要包括對學生成績、教學評價結果等進行比較和分析。

首先,我們進行了描述性統計分析。對于實驗組和對照組的學生,我們分別計算了他們的平均成績、標準差、最大值、最小值等指標,以便對比兩組數據的差異性。

其次,我們進行了方差分析。通過方差分析,我們分析了實驗組和對照組的學生在不同的評價方法下的學習成績是否存在顯著差異。具體地,我們使用了單因素方差分析,其中“組別”為自變量,學生成績為因變量。通過分析結果,我們得出了實驗組和對照組在不同評價方法下的學習成績之間存在顯著差異。

最后,檢驗:采用檢驗方法對實驗組和對照組的學生成績進行比較,以檢驗不同評價方法是否對學生學習成果產生顯著影響。通過檢驗可以得出值和值,值小于0.05則說明兩組數據存在顯著差異。

同時,在數據分析中也需要對實驗的可行性和有效性進行分析和評估。例如:分析實驗組評價方法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可靠性和有效性等方面的特點,評估實驗組評價方法是否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度,以及是否能夠提高學生的數學成績等方面的效果。

(三)實驗結果和討論

經過數據分析,得到了實驗組和對照組在教學過程中的學生成績、教學評價結果等數據。以下是實驗結果和討論:

1.實驗組和對照組的學生成績比較

通過對實驗組和對照組的學生成績進行比較,發現實驗組的學生成績相對于對照組有所提高。具體數據如下表所示:

從數據上看,實驗組的平均成績均高于對照組。特別是在期末考試中,實驗組的平均成績相對對照組提高了3.1分,差距較為明顯。

2.實驗組和對照組的教學評價比較

通過對實驗組和對照組的教學評價結果進行比較,發現實驗組的教學評價相對于對照組更加全面和準確。具體數據如下表所示:

結束語

過程性評價是一種科學、客觀、全面的評價方式,對于促進高中數學教學的發展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具有重要的意義。在實施過程性評價的過程中,教師需要明確評價目標和評價標準,靈活運用不同的評價方法,重視反饋和指導,注重學生參與和自我評價。只有通過不斷地實踐和探索,才能更好地推動過程性評價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和發展,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孫大錦.過程性評價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22(6):78-79.

[2]蔣麗莉.過程性評價多元化在高中化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J].學周刊,2019(21):99.

[3]侯永杰.過程性評價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開封:河南大學,2019.

[4]劉麗紅.過程性評價在學前教育專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7,30(11):150-152.

猜你喜歡
過程性評價應用研究高中數學
利用大數據進行學習評估與診斷
《Oracle數據庫》課程教學模式探究 
進駐數字課堂的新興教學媒體
基于過程性評價的Office高級實訓課程教學模式探討與實踐
AG接入技術在固網NGN的應用研究
高校 《大學語文》 課程教學模式的探索
高中數學數列教學中的策略選取研究
調查分析高中數學課程算法教學現狀及策略
分層教學,兼顧全體
基于新課程改革的高中數學課程有效提問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