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強德育評價,為學生道德成長賦能

2023-07-30 14:09李苦嬋
小學教學研究·理論版 2023年6期
關鍵詞:中小學生

李苦嬋

【摘 要】教育改革不斷深入給中小學校德育工作發展帶來許多新的機遇與挑戰。本文從落實《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的實踐與體會出發,探討加強中小學校德育評價的意義、作用和可供借鑒的方式方法,旨在為持續改進學校德育工作和促進學生道德成長提供參考。

【關鍵詞】德育評價 中小學生 道德成長

在學校教育中,德育是最根本、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對于促進青少年形成優良道德品質、傳承民族精神和實現全面健康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要實現德育工作科學發展、完成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離不開對德育工作和德育結果客觀公正的評價。德育評價是依據一定的德育目標或德育計劃,采取相應的方法,通過系統地收集有關德育活動過程的信息資料,對德育活動及其結果做出價值判斷。

近年來,國家高度重視、要求重點加強中小學校德育評價工作。2017年,教育部印發《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要求將道德教育有機融入學校工作,建立多方聯動機制,使德育評價成為學生、教師、家長共同參與的交互活動;2020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要求針對不同學生科學完善德育評價體系,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行和身心素質;2021年,教育部聯合中央組織部、中央編辦、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等六個部門共同印發《義務教育質量評價指南》,要求以德為先,進一步做好德育評價,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新時代德育評價對學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關系到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落實。正確認識并加強德育評價工作,對于促進學生道德成長和綜合素質全面提高至關重要。

一、加強德育評價對于促進學生道德成長的重要意義

(一)有利于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學校德育的基本目標是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扎實開展德育評價,能夠確保學校德育工作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引導學生追求講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價值理念與生活方式,塑造高尚的道德人格。

(二)有利于加強和改進學校德育工作

德育評價的價值在于對學校德育的目標實現程度、方式方法、過程質量及成效進行檢視評判,從而推動德育工作提質增效。一方面檢驗教師開展德育工作的效果,幫助教師完善德育及相關教學工作;另一方面讓學生認識到自己思想上存在的問題,并積極改正,完成德育目標。

(三)有利于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經濟全球化發展使人們對一些傳統道德的認識產生困惑。因此,學校要加強德育評價,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納入德育目標和德育評價體系,推動學校師生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為道德行為和道德習慣。

(四)有利于全面發展學生的綜合素質

堅持立德樹人和全面推行素質教育,體現了國家對教育發展的新要求。構建以德為先的德育評價體系,能夠通過學生自評、互評和師評,推動學生綜合素質全面提高,促進學生、教師、學校及社會和諧發展。

二、德育評價在促進學生道德成長方面發揮的積極作用

德育評價是學校德育工作的“指揮棒”,同時也是學生道德成長的“良師益友”,在促進學生道德成長方面發揮著多種積極作用。

(一)指導作用

指導學生正確的價值判斷和道德認知,使其思想道德素質免受經濟全球化影響;指導教師及時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以親和的方式調整教學安排,改進教學方法,完善教學活動;指導師生雙方都更加明確教學和學習目標,實現成長提高。

(二)監測作用

監測各學段學生的德育水平、變化趨勢及影響因素,幫助學校、教師、家長等多元主體及時掌握學生道德成長情況,推動德育目標實現;監測學校德育工作各個環節的質量、效果和影響,及時發現問題,進一步調整優化德育工作安排及方法措施等。

(三)調控作用

調控學生自我認識、自我監督、自我教育的參與度,使其通過自評或他評充分了解自身優缺點,從他律走向自律,從而更好地獲得道德教育;調控學校德育工作安排,推動教育活動真正向育人為本、育德為先及高質量發展的方向轉變,切實加強德育管理。

(四)激勵作用

激勵教師糾正“重智輕德”的認知偏差,使其重視道德教育,全面了解學生道德成長情況,對學生道德發展的評價更加客觀、更有實際意義;鼓勵學生放下戒備心理,主動與教師進行交流互動,把真實的自己展現出來。

三、以新時代德育評價賦能學生道德成長的工作要點

(一)堅持正確的德育目標

德育目標是推動德育評價和學生道德成長的關鍵。在目標設定時應注重對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引導學生在學習生活中勇擔社會責任,積極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要教育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人生奠定思想道德基礎,提高綜合素質。

(二)扎實開展德育評價工作

《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是學校立德樹人的綱領性文件,中小學校要據此開展德育評價,促進學生道德成長:一是要全方位、全流程構建學校德育評價體系,系統安排德育與教學活動,注意各學段德育工作的銜接;二是要圍繞理想信念、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確定學校德育活動的價值取向和工作內容,在培養學生國際視野的同時使其堅定信仰和自信,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三是要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和家校共育建設,引導教師和家長為學生道德成長做好表率。

(三)進一步探索創新德育評價的方式方法

可以參考國內一些學校的做法,例如:

1.推行校園德育“志行卡”

學生在提高個人思想道德修養及模范帶頭等方面表現突出,或在集體活動中為班級增光添彩,則由校長為其頒發代表校內最高榮譽的“志行卡”,以此引導學生發現自我、肯定自我,培養行為美、道德高的好少年。

2.設立學生“道德銀行”

對每個學生的日常行為表現打分,如果學生在學習生活中表現出優秀的道德品質則給予加分,反之則減分以作警示;用儲蓄卡的模式,將學生個人每次表現得分作為單次儲蓄額度,積分則作為儲蓄總額,以此記錄學生道德成長情況,進行多元化、主體化、個性化、可持續的德育評價。

3.開展“五星級班級”評比

對各班級和不同學生的行為表現進行加減分和評比獎罰,以此推進學校德育工作及激勵學生個人發展。開展“創星評比”活動,對在文明禮儀、學習與活動、清潔衛生等方面做得好的班級,授予不同顏色、不同數量的星級獎勵,每月對各年級得分最高班級授予“五星級班級”獎杯,促進學生提高綜合素質。

4.開設“三化”式評價成長課

根據德育大綱開設學生成長課,圍繞評價要素多維化、德育方法常態化、學生自主化三方面對成長課進行評價;由班主任指導,學生自主實施,納入教學計劃定時安排,每個學生都對自己和周圍其他同學的日常行為表現進行打分,并進行自我評價陳述,滿足學生內在發展的需要;建立成長檔案,學生人手一冊,簡明扼要地記錄自己每周的道德形成情況,班主任檢查指導。

5. 形成性德育評價

發掘德育活動中存在的問題,通過一定的調查研究確定評價準則,靈活采取測驗法、問卷法、觀察法、訪談法、文獻法等多種方法,從學校、家長、教師等多方面收集信息,以定性分析為主,結合一定的定量分析,對學生道德形成情況進行評價。

6.綜合運用多種評價方法增強德育實效

例如,動態與靜態評價相結合、定性與定量評價相結合等評價方法。其中動態評價關注學生道德成長過程中的進步與變化,靜態評價側重對學生思想言行的現況進行描述;定量評價在學生德育中僅作參考,定性評價對學生個人表現素材的要求較高,須注重平時積累。

此外,還可以針對具體的德育活動、特定學生的德育情況或立足于解決一些具體問題,委托第三方機構就學校德育開展鑒定性評價,對德育實施過程中的質量控制和立德樹人德育成效等進行評判,以便及時解決有關問題,促進德育水平的提高。

【參考文獻】

[1]高巖.德育學原理[M].銀川:寧夏人民出版社,2007.

[2]周奇,謝雨倩.中小學德育評價的反思與改進[J].常州工學院學報(社科版),2022(5).

[3]王天蔚.小學德育評價體系研究[D].昆明:云南師范大學,2017.

猜你喜歡
中小學生
中小學生“認親”現象簡析
關于樂清市中小學生抗戰精神教育的思考
中小學生學習主動性培養策略
淺析中小學生素質教育
如何培養中小學生學習英語語法的興趣
上海市金山區朱涇鎮中小學生視力狀況分析
影響中小學生體質健康的要素庫及權重分析
陪讀現象產生原因及其利弊分析*
淺談涼山彝區中小學“學困生”的轉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