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足特色資源加快清流縣豆腐皮龍頭產業發展策略分析

2023-07-30 14:16李柯龍
南方農業·上旬 2023年5期
關鍵詞:豆腐皮品牌建設產業發展

李柯龍

摘 要 豆腐皮產業是福建省三明市清流縣的重要產業之一,其發展過程中面臨著品牌、產值和產業鏈等方面的挑戰,亟須制定有效的發展策略。為促進清流縣豆腐皮產業的高質量發展,實現產業繁榮和地區經濟共贏,通過分析龍頭企業發展現狀及在標準、產能、效益、營銷、帶動和產品等6個方面存在的問題,提出規范生產行為、加快統一平臺打造、加快一二三產業融合、圍繞建鏈強鏈補鏈招商、加強專業人才培養及出臺扶持產業政策等措施建議。

關鍵詞 豆腐皮;龍頭企業;產業發展;品牌建設;福建省三明市清流縣

中圖分類號:F327 文獻標志碼: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3.09.054

2022年中央一號文件指出,要持續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培育優勢特色產業集群,繼續支持創建一批國家農業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大力發展縣域富民產業,強化產業鏈與創新鏈融合,促進產業向園區集中、龍頭企業做強做大。福建省三明市清流縣立足當地特色資源,推動鄉村產業發展壯大,積極發展豆腐皮龍頭產業,這既是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內容,也是清流縣多年探索實踐的真實寫照。未來,清流縣將繼續發揮龍頭企業的帶頭作用,促進鄉村產業提質增效,以產業振興帶動鄉村振興[1]。

1 ?發展現狀

1.1 ?龍頭企業發展現狀

1.1.1 ?福建九龍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2022年以來,福建九龍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九龍湖公司)對鍋爐設備、供熱系統、深加工生產線、生產環境等進行標準化提升改造,解決了供熱不均衡、燃料消耗大、油管堵塞泄露等問題,產品平均得率從52%提高至55%,質量穩定,可滿足大客戶驗廠要求和標準,為打造標準化產業園區奠定了一定基礎。目前,九龍湖公司注重拓展下游產品生產線,已通過招商合作等方式成立合資企業,建設完成自動化車間和大豆拉絲蛋白車間。預計2023年產值可達8 400萬元,用工需求150人,現已招聘60人,實現產能3 000 t。

1.1.2 ?清流縣嵩溪鎮鑫牌豆腐皮廠(愛珍豆腐皮專業合作社)

截至2022年,清流縣有豆腐皮產業經營主體合作社2戶,參與農戶162戶,其他農戶312戶,實現產能2 470 t。為解決清流縣農戶小作坊生產設施老化、生產環境差、生產標準不統一等問題,在小作坊標準化改造資金補助政策下,以愛珍豆腐皮專業合作社(以下簡稱鑫牌豆腐皮廠)作為改造樣板,升級了生產烘烤設備,提高了參社農戶的產業收入,為清流縣小作坊改造提供了示范樣板。2022年,清流縣升級改造小作坊共21戶,投資339萬元,其中上級補助資金

135萬元、自籌資金204萬元。預計2023年產值可達1.12億元,實現產能4 000 t。

1.1.3 ?三明市七星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2022年,三明市七星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七星巖公司)由于經營不善破產,原股東將其資產變賣后以廠房返租形式繼續經營公司。目前,七星巖公司注重拓展線上銷售,重點和胖東來、樸樸超市等線上品牌渠道合作,并與廈門市、泉州市等地3個抖音專業團隊合作,以貼牌、雙品牌(包含七星巖)營銷方式提高產品銷量及附加值。預計2023年產值可達5 600萬元,實現產能2 000 t。

1.2 ?小型加工廠現狀

1)數量。截至2022年底,清流縣內約有150家小型加工廠,以家庭作坊和小規模加工企業為主,共提供了約3 000個就業崗位。2)產能。截至2022年底,清流縣小型加工廠總產能達到15 000 t,其中豆腐皮產能為6 000 t、豆腐產能為9 000 t。規模較大的小型加工廠年產能在800 t左右,而規模較小的家庭作坊年產能在100 t左右。3)自動化程度。截至2022年底,清流縣30%的小型加工廠已采用半自動化生產線,60%采用傳統手工生產方式,10%的加工廠采用全自動化生產線。4)產值。2022年,清流縣小型加工廠的總產值達到2.5億元,豆腐皮產值為1.0億元,豆腐產值為1.5億元。平均每家加工廠年產值為

1 667萬元,凈利潤率約為15%。5)環境衛生。截至2022年底,約有60%的小型加工廠完成環境衛生整改,達到政府規定的環保要求;剩余40%的加工廠正積極整改,以期達標。6)政策支持。截至2022年底,清流縣人民政府已為小型加工廠提供了約5 000萬元的財政支持,主要用于技術升級(60%)、環境改善(30%)及市場拓展(10%)。

2 ?存在的問題

2.1 ?標準方面

1)產品品質差異較大,難以統一。目前,清流縣豆腐皮生產有《地理標志產品 清流豆腐皮》(DB35/T 845—2008)、《地理標志證明商標 清流豆腐皮(原漿腐竹)》(T/QSDY 002—2021)、《鑫牌豆腐皮》(Q/QLSX 0001 S—2019)、《清流嵩溪豆腐皮(原漿腐竹)》(T/QSDY 001—2020)等多個標準和《清流豆腐皮生產技術規范》等相關技術規范,對豆腐皮的生產工藝、安全衛生、設備設施、產品質量都有明確要求。但由于清流豆腐皮產業歷史和客觀條件等因素限制,農戶自產自銷,基本是憑經驗生產加工,未嚴格按相關的標準與規范生產,雖然豆腐皮理化指標(蛋白質含量、水分含量等)符合國家食品安全標準,但產品品質難以做到統一。2)產業化生產水平較低。清流縣產業化生產企業內部廠房功能區域劃分不科學,豆腐皮自動化生產過程存在原料使用率低、40%尾漿浪費等問題[2]。

2.2 ?產能方面

1)本地原料供應不足。2022年清流縣統計數據表明,豆腐皮生產所使用的本地優質黃豆僅占總原料量的2%,絕大部分為東北大豆,原料來源不統一,質量無法保障[3]。本地優質黃豆種植成本過高且品質難以控制,供應嚴重不足。2)生產供應不足。傳統豆腐皮淡旺季明顯,旺季產能不足,淡季需求不足,無法正常生產。此外,目前清流縣產能無法承接滬明合作、供銷聯社等大需求量訂單。3)耗材損失。清流縣豆腐皮生產流程與作坊內的功能布局不科學,造成人工效益低,生產環節的成本居高不下,如熱量、排水損失造成產能不足[4]。

2.3 ?效益方面

1)缺少市場議價權。合作社沒有根據市場需求指導豆腐皮生產,沒有核算成本和利潤空間,導致收益有限。2)產品附加值較低。清流縣豆腐皮產業目前主要還是依賴傳統豆腐皮市場,缺少下游產品。

3)用工成本較高。清流縣豆腐皮生產一直以傳統生產工藝為主,科技研發支撐不足,造成企業用工需求量大,僅依靠本地工人難以滿足用工需求[5]。

2.4 ?營銷方面

長期以來,清流縣豆腐皮產業存在重生產加工輕市場營銷的理念,主要表現在以下2個方面。1)對外。宣傳力度和品牌營銷不夠,市場份額小,品牌保護意識不強,缺乏定價權和議價權。2)對內。各企業之間、農戶與農戶之間抱團取暖意識弱,大品牌、大合作理念沒有深入人心,甚至為搶市場、爭生意打價格戰,嚴重挫傷了生產者的積極性,抑制了外部資金的投資積極性,讓清流豆腐皮產業險些成為“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產業。

2.5 ?帶動方面

目前,清流縣豆腐皮產業化龍頭企業規模較小,輻射帶動能力不強,并且未形成從最初的原料選種種植—加工—銷售—挖掘下游產品、預制菜等完整產業鏈,未能形成良好的規模效應。

2.6 ?產品方面

1)豆腐皮本身存在缺項和弱項問題,如拋貨問題。2)豆腐皮產業長期以來品種單一,只有腐竹、豆腐皮,沒有下游產品支撐。3)現制現售產品存放條件要求較高。4)生產環境衛生堪憂,尤其部分小作坊和合作社社員衛生意識薄弱,影響產品質量安全。

3 ?對策建議

3.1 ?規范生產行為

3.1.1 ?加強生產質量規范化建設

針對存在的問題,由縣市場監管局牽頭,相關部門共同配合,制訂符合清流縣豆腐皮產業實際的行業準入標準,提高準入門檻。1)企業方面。充分參考規范化、市場化大企業標準,結合實際制定企業建設生產經營規范要求,為符合要求的企業頒發準入合格證書,不符合要求企業限期整改。當前,做到4個主體(九龍湖公司、七星巖公司、鑫牌豆腐皮廠、創意園區內標準化產區)一企一策,建設綠色環保無塵生產車間,重點督促指導九龍湖公司、七星巖公司完成科學布局調整、功能完善,同步做好環境形象提升、施工建設規范、觀光可視化完善等工作。鑫牌豆腐皮廠由企業負責人牽頭,縣農業農村局、嵩溪鎮共同提出園區標準化廠區內部規范化生產標準,合理調整生產工藝流程,進一步打造清流豆腐皮生產企業樣板。2)作坊方面。由鑫牌豆腐皮廠牽頭,縣農業農村局、嵩溪鎮結合實際提出綠色環保無塵工廠標準化作坊建設方案。建立“紅黑榜”獎懲機制,將所有作坊重新納入合作社,重設合作社社員入社標準,合作社定為A、B、C三類,其中A類屬于標準化、達標、先進類,B類屬于達標類,C類屬于限期整改類。對生產條件差、衛生條件差、證照不齊全,且不積極配合整改的作坊予以曝光、打擊取締。當前,要重點督促指導專業合作社加強社員管理、企業管理、成本管理。積極宣傳發動社員,主動改善生產條件,保障生產、提高質量。圍繞市場需求,建立“傳統+新工藝”“合作社+企業”模式,進一步科學成本測算,優化資源配置,壓縮運營成本,合理利潤空間,提高經營收入。

3.1.2 ?實施分類分級管理

由縣市場監管局牽頭,農業農村局、衛生健康局、有關鄉鎮等共同配合。1)產品分級。根據不同的消費群體,定制生產不同的品質的豆腐皮,實現產品個性化和價格差異化。2)企業分類管理。按照加工生產條件、管理水平、產品質量、監督抽檢、投訴舉報和案件查處等,綜合評定A、B、C、D 4個等級,并根據等級評定加強指導檢查,做到扶持一批、整頓一批、取締一批。

3.1.3 ?強化產品溯源及品牌保護

由縣市場監管局牽頭,農業農村局配合。1)依托福建省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系統強化食品安全信息可追溯管理,在原有3家豆腐皮生產企業可追溯全覆蓋的基礎上,將小作坊納入福建省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系統管理,讓消費者了解豆腐皮生產全程,推動追溯體系建設提質、擴面、增效,確保清流豆腐皮實現“來源可溯、去向可追、風險可控”的全程溯源監管。

2)加強打擊仿冒偽造品牌、劣質低價貼牌產品,確?!扒辶鞫垢ぁ辟|量標準統一且可溯源,防止“劣幣驅逐良幣”,用質量打開市場、打響品牌。

3.2 ?加快統一平臺打造

由清流縣財通國有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縣財通集團)牽頭,縣農業農村局、工信局和豆腐皮產業龍頭企業共同參與。1)堅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發揮縣財通集團“渠道商”的作用,圍繞“一個核心目標、三個圈子”的營銷目標,積極布局省內外市場?!耙粋€核心目標”即打開高端消費人群市場,通過官方銷售平臺(政府區域公共品牌國有企業搭建清流豆腐皮品牌銷售平臺),依托山海協作工程、華潤集團、滬閩銷售等營售渠道;“三個圈子”即注重健康的體弱人群、老年人,年輕人群和宗教人群等。

2)建立統一銷售平臺,由縣財通集團牽頭,制定出豆腐皮產品統一標準,實行產品分類分級,加快構建清流縣農特產品“產供銷”一體化平臺,提高豆腐皮產品質量,打響清流豆腐皮品牌。

3.3 ?加快一二三產融合

3.3.1 ?第一產業

由縣農業農村局牽頭,有關鄉鎮具體落實。繼續擴大清流縣大豆種植規模,建設大豆種植示范基地,逐步解決本地黃豆原料缺乏問題。1)種植本地專屬大豆品種(定制高端產品、蛋白質含量42%以上)。通過種源保障清流豆腐皮的獨特品質,作為高端豆腐皮加工種源的支撐。目前,清流縣主要推廣閩誠豆8號優質大豆品種的種植,預計2023年推廣種植

66.7 hm2左右。2)普通大豆品種。確保家庭作坊生產性價比高的產品,南農701、泉豆13號、莆豆5號作為主栽品種。通過集采、輪作等方式擴大種植面積,出臺集采、輪作補助政策,降低種植成本,確保大豆品質。3)在豆腐皮產業園區門口及周邊田地規劃各類豆種種源的標本園,作為今后大豆種源的選種、育種及可追溯基地。由嵩溪鎮具體負責實施,加快豆腐皮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確保6個月內完成園區質量檢測中心、標準化生產廠房及配套基礎設施建設。

3.3.2 ?第二產業

由縣市場監管局牽頭,農業農村局、工信局、嵩溪鎮人民政府、豆腐皮產業龍頭企業共同配合。由市場監管局協助制訂出更符合豆腐皮產業發展的行業標準,并予以量化。1)擴大生產產能。通過前期規范化生產及提升改造,重點擴大九龍湖公司、七星巖公司、愛珍豆腐皮等3家企業的豆腐皮生產產能,通過降低人工成本、人休機不休實現產能翻倍。預計2023年產能達1億t,力爭實現九龍湖公司年產3 000 t、七星巖公司年產2 000 t、愛珍豆腐皮合作社及加工廠年產4 000 t、創意園區內標準化產區年產1 000 t。2)加大豆腐皮新工藝研發和下游產品生產剩余價值挖掘,如邊角料(豆渣)加工飼料、豆漿等,深加工快銷品、食物添加劑、寵物用品等。3)深加工提高產品溢價能力。重點開發以豆腐皮為核心的預制菜、宗教信仰人群食物(豆腐皮、素雞、素鴨)等,同時幫助本地企業對接省市科研院所、專家團隊,提升生產技術水平,提高原料利用效率。

3.3.3 ?第三產業

由縣文旅局牽頭,農業農村局、市場監管局、總工會、嵩溪鎮共同配合。結合滬明合作、工會療休養、鄉村振興示范帶運營等內容,打造精品體驗線路,串聯種植示范、生產觀光、文化體驗、美食品鑒等環節與區域,鼓勵扶持有條件的餐廳制作豆腐皮美食全宴,選設展廳做好豆腐皮系列產品展銷,推動一產“接二連三”,實現融合聯動發展。

3.4 ?圍繞建鏈強鏈補鏈招商

對豆腐皮產業“斷鏈”進行“建鏈、強鏈、補鏈”,認真圍繞豆腐皮產業發展過程中的“斷鏈”環節進行重點招商引資,延伸豆腐皮產業鏈條。1)通過以商招商、現有省級豆腐皮產業園平臺整體運營招商等方式,引進有實力的企業,進入豆腐皮全產業鏈的運營,形成清流豆腐皮龍頭帶動效應,讓清流豆腐皮產業發展進入快速通道。2)加大現有龍頭企業、合作社、作坊的培育力度。例如,2023年3月組織前往廈漳泉大都市區開展招商,積極與有實力、有合作基礎的銀祥集團、廈門綠帝生態股份有限公司等市場化大企業對接合作。

3.5 ?加強專業人才培養

1)培養傳統技藝人才。堅持“請進來、走出去”,定期組織非遺傳承人參加各類培訓、展演和賽事等活動,提高人才隊伍綜合素養;創新出臺非遺傳承人管理辦法,開展非遺傳承人星級評選,組織申報國家級、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將非遺保護、傳承、實踐和宣傳推廣等工作成效作為考評依據,對非遺傳承人動態管理、表彰激勵;開展“名師帶徒”“傳幫帶”活動,探索本地職業院校食品加工等傳統技藝專業建設,鼓勵代表性傳承人參與職業教育教學,積極與福建省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廳等相關職能部門聯系,推動豆腐皮制作專項資格認定事宜;積極推進現代學徒制,解決本地用工需求,助力傳統手工藝傳承與發展。

2)培養專業營銷人才。由縣委組織部牽頭,相關部門共同配合。堅持“外引內培”,圍繞豆腐皮產業經營管理、市場營銷等重點領域出臺配套政策措施,推動產業營銷能力整體提升;充分發揮“新階聯”作用,培育壯大本地從事網絡媒體、直播帶貨等新媒體力量,拓展產品營銷渠道,助力產業發展。

3)培養新生代人才。由縣委組織部牽頭,統戰部、團縣委、農業農村局等部門共同配合。加強新生代人才“選育用留”,爭取將豆腐皮產業人才納入三明市特色產業人才認定標準,制訂針對性培養措施,助力產業提質增效;發揮組織作用,建立常態化聯系服務機制與成長平臺,為產業發展提供人才支撐。

4)強化合作社的管理和培訓。由縣農業農村局牽頭,組織部、文旅局、人社局等部門共同配合。加強合作社規范化管理,尤其要重視對核心人員和重點社員的日常培訓。

5)加強行業人才隊伍建設。由縣委組織部牽頭,縣委宣傳部、工信局、農業農村局、文旅局、教育局、人社局、龍頭企業及合作社等部門共同配合。參照沙縣小吃成功經驗做法,成立清流縣豆腐皮產業辦,抽調專職人員從事具體業務工作。

3.6 出臺產業扶持政策

由縣農業農村局牽頭,縣工信局、市場監管局、教育局、人社局及團縣委等部門共同配合,盡快制訂出豆腐皮產業提升工作方案。出臺切實可行的政策扶持,對企業、合作社、作坊實行“一企一策”,在資金補助、貼息貸款、品牌宣傳,以及做好住房保障、落實人才待遇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出臺可操作性強的產業發展相關配套政策。

參考文獻:

[1] 習楚瓊.扎實推進農業產業發展打造鄉村“特色產業”[J].農業工程技術,2022,42(12):101-102.

[2] 單一峰.鄉村振興戰略下農村產業融合發展思考[J].合作經濟與科技,2022(10):20-21.

[3] 劉悅.“四大行動”構建現代農業經營體系[J].當代貴州,2022(12):28-29.

[4] 李鷗.財稅金融助力特色農業發展:以貴州省為例[J].農業與技術,2022,42(1):154-157.

[5] 杜澤.振興鄉村產業促進縣域經濟發展[J].中國信息界,2020(6):48-50.

(責任編輯:張春雨 ?丁志祥)

猜你喜歡
豆腐皮品牌建設產業發展
美味健康豆腐皮
豆腐皮補血抗衰老
三河有個豆腐皮村
景德鎮陶瓷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策略探析
紅色旅游產業現狀分析及發展中管理問題研究
唯品會的品牌塑造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