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竹山國有林場容器苗與裸根苗造林效果對比試驗

2023-08-01 13:26王建發
南方農業·下旬 2023年5期
關鍵詞:根苗保存率生長量

摘 要 為深入探索、區別容器苗與裸根苗在營林生產中的優勢,試驗采用樟樹、木荷、楠木的容器苗和裸根苗作為造林材料,對造林效果進行了對比分析,測定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地徑年生長量、苗木年生長高度、造林成本等指標數據。試驗結果表明,在容器苗與裸根苗的營林生產中,容器苗在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地徑年生長量、苗木年生長高度方面優于裸根苗,造林成本稍高于裸根苗,但相差較小。由此可知,容器育苗所用營養土肥力較高,更適合苗木生長。

關鍵詞 容器苗;裸根苗;造林成活率;地徑生長量;湖南省臨湘市荊竹山國有林場

中圖分類號:S723 文獻標志碼:A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3.10.012

臨湘市荊竹山林場位于湖南省北部,與湖北省接壤,屬于中亞熱帶向北亞熱帶過渡的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受季風影響強烈,冷暖空氣交替明顯,四季分明,寒冷期短,溫熱期長,適宜多種林木生長。容器育苗所使用的營養土肥力較高,有利于苗木生長,能提高苗木對不良環境的抗性及苗木栽植成活率,縮短栽后緩苗期,甚至可以不緩苗,有利于提早發揮苗木的生態、經濟、社會效益。裸根苗育苗成本較低,價格實惠,能保證造林任務的質量,裸根苗造林對林業發展有重要意義。植樹造林是維護生態平衡、優化自然生態環境的重要舉措,植樹造林能否快速實現林分速生、優質、高產、穩定的目標至關重要,為此,開展容器苗和裸根苗造林成效的對比試驗,可為實現植樹造林快速、高質量目標提供一定的數據支撐。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概述

林場根據容器苗和裸根苗的特點,在筆架山分場的柏沖和彭家山地段,進行生態修復造林效果對比試驗,共分為4個小班21.67 hm2 [1]。1、3號小班立地條件一般(1號6.20 hm2、3號4.53 hm2),土壤厚度60~80 cm,坡度為25°左右,pH值5.1~6.7,分為北坡和南坡,水肥條件及交通條件一般。2、4號小班(2號7.67 hm2、4號3.00 hm2),土壤厚度大于80 cm,坡度15°~25°,pH值5.1~6.7,腐殖質層大于5 cm,分為北坡和西坡,水肥、交通條件較好。

1.2 試驗材料

試驗苗木。1)容器苗為樟樹、木荷、楠木。平均地徑為1.2 cm,平均苗高148 cm。2)裸根苗為樟樹、木荷、楠木。平均地徑為1.2 cm,平均苗高150 cm。

1.3 試驗方法

1)栽植方法。在林分中的林間空地、林窗處、林冠下,采用人工均勻挖穴,規格為0.3 m×0.3 m×0.3 m,將北坡向、南坡向、西坡向小班沿山脊分開,分別栽植容器苗、裸根苗,每667 m2補植密度控制在30株。

2)調查方法和時間。在選定的4個小班補植補造21.47 hm2作為試驗林地,全部采取相同的經營管理措施,經過調查第1年、第2年、第3年的林木生長因子,記錄3年里4個小班中容器苗和裸根苗的平均成活率、保存率、地徑、高度、造林成本等,以各指標的算數平均值為標準進行對比。

生態修復造林時間為2020年2—3月,調查時間為2020年10月、2021年10月、2022年10月。

1.4 生態修復造林栽植技術措施流程

1.4.1 林地清理

根據林地實際情況,采取人工或機械的方式,清理林地區域內雜草、雜灌,留茬高度小于20 cm;清理纏繞在林木上的藤蔓,尤其是葛根藤和菟絲子等,充分清除其地下的根莖,清除林地中多余的萌芽苗,保護林地中有培育前途的鄉土樹種及珍稀樹種幼樹幼苗。

1.4.2 挖穴

在林分中的林間空地和林窗處、林冠下,采用人工均勻挖穴,規格為0.3 m×0.3 m×0.3 m,挖穴時將表土和腐殖質放置在上坡或側方向,心土或底土放置在下坡方向,便于后續栽植。禁止損傷、壓倒林地幼樹、幼苗??拥滓?,切忌鍋底坑,使苗根系與坑底充分接觸[2]。

1.4.3 苗木栽植前處理

將苗木置于陰涼、有水源處,進行修枝、剪葉、斷根等處理。修枝即剪除細弱、病蟲、枯死、折斷、下垂、過長枝及生長強勢的側枝、接近地面的下部枝,定干高度一般為苗高的1/2,使主枝成為領導枝、直立生長,頂端優勢明顯,生長迅速[3]。修枝要與苗干齊平,不留樁。

1.4.4 栽植

在穴底回填部分表土和腐殖質,將苗木容器袋剪開剝離苗木,直立放在坑中央,再將根系舒展開,一手扶苗,一手覆土,回填至1/2時,輕提苗木,圍繞苗木從側方踩實,保持苗木直立后再次覆土,使土壤與土球密接,覆土高于土球3~6 cm為宜,踩實土壤并保證土球不松散。最后以苗木為中心,將半徑50 cm內的雜草雜灌清理干凈,表土攏起成圍堰狀,圍在苗木莖干周圍,中心稍低,便于保水及減少雜草雜灌與苗木爭奪營養空間,促進苗木健康生長。

1.4.5 撫育

每年的5—6月及8—9月,根據林分中雜草雜灌的生長情況,適時進行刀撫,刀撫時主要清除新造苗木半徑1.5 m范圍內的雜草雜灌,這樣既減少了雜草雜灌與苗木競爭營養和空間,砍倒的雜草雜灌還可作為肥料培肥土壤,減少用工量,縮減開支,降低費用,減少對林地的干擾,最大限度促進苗木生長,促進森林生態效益提升。

2 結果與分析

2022年,容器苗栽植地段雜草雜灌高度明顯低于苗木,苗木在與周邊雜灌雜草競爭營養空間時處于優勢地位,因此沒有進行割灌除草撫育。裸根苗根據實際情況,2022年進行了第5次割灌除草撫育。

2.1 苗木成活率及保存率對比

如表1所示,林場通過對造林3年后苗木保存率的分析發現,采用相同的營林技術措施、水肥條件、地理環境和栽植技術,當年容器苗造林成活率平均為96.9%,裸根苗造林成活率平均為92.2%。第2年,容器苗的平均保存率為95.2%,裸根苗的平均保存率為89.4%。第3年容器苗的平均保存率為94.5%,裸根苗為87.7%。3年后容器苗保存率較裸根苗高6.8個百分點。

2.2 造林后地徑生長量對比

如表2所示,就地徑生長量因素對比分析來看,第1年容器苗和裸根苗的地徑均為1.3 cm。第2年容器苗平均地徑為2.3 cm,裸根苗平均地徑為1.9 cm,相差0.4 cm。第3年容器苗平均地徑為3.7 cm,裸根苗平均地徑為2.9 cm,相差0.8 cm。通過生長量對比,容器苗平均地徑生長量為2.4 cm,增長了184.6%,裸根苗平均地徑生長量為1.6 cm,增長了123.1%,容器苗地徑平均生長量較裸根苗地徑平均生長量高61.5個百分點。

2.3 苗高度生長量對比

如表3所示,第1年容器苗平均高度為166 cm,裸根苗為150 cm,容器苗較裸根苗高16 cm。第2年容器苗平均高度為215 cm,裸根苗平均高度為185 cm,容器苗較裸根苗高30 cm。第3年容器苗平均株高為305 cm,裸根苗平均為236 cm,容器苗較裸根苗高69 cm。通過對比,容器苗較裸根苗生長更有優勢。容器苗平均生長量為139 cm,增長率為83.5%;裸根苗平均生長量為86 cm,增長率為57.3%;容器苗生長率比裸根苗高個百分點。

2.4 造林成本對比

如表4所示,就造林成本對比分析來看,在相同立地條件下進行生態修復造林,第1年,容器苗每667 m2造林成本870元,其中30株容器苗為150元,林地清理280元,整地、栽植為180元,割灌除草撫育280元(2次);裸根苗每667 m2造林成本720元,其中30株裸根苗為90元,林地清理280元,整地、栽植裸根苗90元,割灌除草撫育280元(2次)。容器苗較裸根苗每667 m2造林高150元。第2年,容器苗和裸根苗每667 m2均支出割灌除草撫育費280元(2次)。第3年,裸根苗進行割灌除草1次,每667 m2成本為140元。由于容器苗栽植地段幼苗高度平均超過3 m,明顯高于周邊雜草雜灌,苗木在與周邊雜灌雜草競爭營養空間時處于優勢地位,因此并沒有進行割灌除草撫育。

3 結論與討論

容器苗3年林木保存率為94.5%,裸根苗為87.7%,容器苗保存率較裸根苗高6.8個百分點。容器苗3年幼苗地徑生長量為2.4 cm,增長了184.6%,裸根苗地徑生長量為1.6 cm,增長了123.1%,容器苗較裸根苗地徑增長率高61.5個百分點。容器苗3年生長量為139 cm,增長率為83.5%;裸根苗平均生長量為86 cm,增長率為57.3%;容器苗地徑增長率比裸根苗高26.2個百分點。3年營林成本對比,容器苗每667 m2造林成本1 150元,裸根苗1 140元,每667 m2營造林成本容器苗較裸根苗高10元,二者并無明顯差異。

容器育苗所用營養土肥力較高,更適合苗木生長,苗木通常干形通直、頂芽發育良好;苗木根系發達、須根較多,抵抗不良環境能力強,加上起苗、包裝、運輸、假植等作業時對根系的損傷和水分的損失較小,苗木活力強,從而提高苗木的栽植成活率和保存率,栽后緩苗期短,甚至不緩苗,比裸根苗更有利于提早發揮生態、經濟、社會效益和防護功能[4-6]。因此,筆者建議有條件的國有林場大力推廣容器苗植樹造林,以便于更好更快地培育森林資源,推進秀美林場建設,提升國有林場保障森林生態安全能力,助力生態文明建設。

參考文獻:

[1] 包剛.一種生態修復用造林杯:202122647825.0[P].2022-04-05.

[2] 夏露,吳若.人工植苗造林方法[J].現代農村科技,2021(5):34.

[3] 張運山.關于國有林場改革后發展探析[J].農村科學實驗,2020(18):89-90.

[4] 白潤澤,何觀孔,陳飛,等.營林生產中造林規劃設計和造林技術分析[J].農村科學實驗,2021(17):141-142.

[5] 呂進國.容器苗的發展應用[J].農家科技,2020(1):221.

[6] 凌利宏,邵百惠,夏得月.容器苗養護管理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20,48(8):140-142.

(責任編輯:張春雨)

收稿日期:2023-04-12

作者簡介:王建發(1975—),男,湖南臨湘人,本科,工程師,從事森林經營與培育。E-mail:1416310955@qq.com。

猜你喜歡
根苗保存率生長量
阜新礦區矸石山適生樹種分析
杉木扦插苗與實生苗生長對比分析
日本落葉松人工林生長規律分析
北大河林業局森林生長量、枯損量調查與分析
不同因素對林下參保存率的影響
淺談裸根苗造林的優勢
不同移栽苗對甜葉菊生長及產量的影響
宜春區域南方紅豆杉生境及其生長量分析
人人培育“克己”根苗撐起法治藍天
華山松中幼林撫育和未撫育對生長量的影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