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中世紀的自然到牛頓的宇宙:現代科學如何在歐洲誕生

2023-08-04 01:25蔣澈
科學導報 2023年50期
關鍵詞:羅西培根著作

蔣澈

意大利哲學家、科學史家保羅·羅西(1923~2012)的著作《現代科學的誕生》中譯本問世之時,距離這部書意大利文版的首次出版(1997年),已經過去了1/4個世紀,距離這位高壽學者去世,也已經10年有余。

1923年12月30日,保羅·羅西出生于意大利中部古城烏爾比諾。這座城不大,但歷史文化底蘊濃厚,是文藝復興時期藝術巨匠拉斐爾的故鄉。他先是在烏爾比諾所屬大區的首府安科納求學,后來轉到博洛尼亞攻讀哲學,最終于1946年在佛羅倫薩取得哲學學位。他大學期間正值意大利法西斯政黨當權,但他勇敢地將自己的論文研究對象選為拒絕向法西斯政權效忠的哲學家皮耶羅·馬蒂內蒂(1872~943)。

在大學時代,對羅西影響最深的教授是佛羅倫薩大學的歐金尼奧·加林(1909~2004)。加林是聲名卓著的哲學史家,被認為是文藝復興哲學與文化的研究權威,他的《中世紀與文藝復興》和《文藝復興時期的人》等著作已在國內出版。加林積極參與那個時代意大利的文化生活,培養了一批中世紀與文藝復興哲學史家,羅西正是其中之一。

1954年,羅西在米蘭大學獲得了哲學史的教職,后來他在卡利亞里大學和博洛尼亞大學幾經輾轉,最終長期在佛羅倫薩大學任教,直至1999年退休。

在羅西的學術生涯中,為他贏得國際性聲譽的第一部重要著作是1957年出版的《弗朗西斯·培根:從魔法到科學》。羅西提出,在文藝復興時期存在一種以神秘主義哲學為基礎的赫爾墨斯傳統,這一知識傳統與魔法、煉金術等今天看來的“異類”知識纏繞在一起。而培根正脫胎于這樣的知識背景,他構想中的操作性的、公共的科學是對這一知識傳統的繼承,也是對這一知識傳統的批判。

盡管培根只是近代科學起源的一部分,但所涉及的主題卻是科學革命史上的重要片段。當這本書于1968年被翻譯成英語后,很快受到了耶茨等歷史學家的注意,此書后來也被譽為培根研究中的名著。此外,書中對歷史斷裂性與連續性的深刻思索值得注意,這一特點貫穿于羅西的全部著述。

除魔法與赫爾墨斯傳統之外,羅西進一步注意到科學革命浪潮中存在的各種知識傳統。

1960年,他出版了《普遍鎖鑰:從留利到萊布尼茨的記憶術與組合邏輯》一書。在這部書中,羅西分析了培根、笛卡爾、萊布尼茨如何繼承了中世紀的“組合術”,從而參與他們那一時代的“邏輯-百科全書文化傾向”。羅西的這一著作使他和耶茨及沃爾特·翁等歷史學家齊名,這部書成為當今研究這一主題的必讀之作。在書中,羅西展示出對所謂“思想化石”的強大追索與把握能力。

隨后的重要著作如《哲學家與機器:1400年至1700年》和《時間之痕:從胡克到維柯的地球史與民族史》同樣體現了羅西的這一特點。

前者是羅西探討技術和科學在近代如何相互滲透的力作——羅西認為科學和技術二者在觀念上的接近是一種誘發了深刻意識形態變化的近代事件。

在后者,羅西分析了發生在17世紀中葉至18世紀中葉之間的“時間的發現”這一思想革命——在此前,人類的歷史與地球的歷史被認為是等同的,而在這一發現之后,自然的研究者也可以合法地談及自然的“歷史”,“歷史”不再只屬于人類世界。

這些工作使羅西在1985年獲得了國際科學史的重要學術獎項——美國科學史學會的薩頓獎章。

上述這些有分量的著作為剖析近代科學的本性提供了迷人的思想史線索,不過對一般讀者來說,這些書中繁多的歷史人名和著作,以及引述的諸多陌生概念與話語可能會令人生畏。

而這些線索現在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匯集到《現代科學的誕生》一書中。這是一部給非專家讀者寫作的書,是羅西第一本被譯成中文的著作,因為有英譯本故而成為最為人所熟知的羅西著作之一。

世紀之交,英國、法國、德國、意大利、西班牙幾大出版社聯合策劃了“歐洲的誕生”叢書。彼時,共同貨幣歐元剛剛開始準備使用,歐洲一體化的浪潮正如火如荼。這一叢書顯然是要在思想上呼應這一現實的政治潮流,強調跨越國別的“歐洲性”視野。

羅西這位思想史大家揮灑自如的風格尤為適應這樣的出版規劃——他既沒有按照時間順序組織材料,也沒有按照國別與人物死板地展開論述,而是以思想主題為線索,徐徐展開歐洲科學革命的整體歷史場景。

在開篇的第一章論述了中世紀物理學、宇宙論與技術知識的大致面貌之后,羅西轉向了一系列激動人心的主題。第二章探討了赫爾墨斯傳統與魔法知識在科學革命中的地位,以及科學革命這一思想變革期的知識又何以是“秘密的”或“公開的”,這里顯然是他早期培根研究的回聲。

接下來的一章,羅西論述了技術知識的地位如何被提高,這里濃縮了他在《哲學家與機器:1400年至1700年》一書中的論點。第四章討論了印刷術時代的歐洲人如何感知新事物與新發現——這里視覺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橫貫于從解剖學、博物學到天文學等諸多知識領域。第五章討論了天文學領域的革命,在傳統上,這一從哥白尼、第谷到開普勒、伽利略的故事常常被認為是科學革命的核心。

第六章篇幅較長,可認為是一部簡明的伽利略思想傳記。第七章單論笛卡爾,特別是強調了笛卡爾如何將自然數學化。第八章題為《無數其他世界》,這是一些科學史著作較少涉及的主題,論述的是“宇宙的大小與結構如何”“宇宙中是否存在其他可居住的世界”等問題如何對近代思想家構成挑戰,最終導致了一種無限的宇宙觀。

第九到十一章構成一個單元,陳述了“機械論哲學”“化學論哲學”“磁哲學”三個主題。傳統的科學革命歷史敘事最為強調的是機械論自然觀的作用,而這里的化學論與磁學自然哲學起到編史學上的平衡作用,使讀者看到科學革命時期自然觀的高度多樣性。

第十二章到第十四章分別討論了醫學、地質學、博物學中的革命,其中關于“時間的發現”的敘述顯然來自羅西的《時間之痕:從胡克到維柯的地球史與民族史》,提出了“自然的時間性”在近代造成了何種認知后果的深刻問題。羅西對博物學中分類學的討論涉及近代的“普遍語言”構想,這里能見到《普遍鎖鑰:從留利到萊布尼茨的記憶術與組合邏輯》有關章節的材料。

第十五章論述了近代科學的儀器與實驗,此外羅西在這里還別出心裁地把微積分等近代數學工具與實物儀器并列。第十六章中,歐洲各地的大學、科學院、學會得到了概覽,這是科學革命發生的外部制度環境。

本書的最后一章以《牛頓》為題目,這既是傳統意義上科學革命的高潮時刻,又綜合了羅西在書中提到的多個主題:新數學與自然觀、近代科學的方法論、長時段歷史的年表研究、煉金術、《圣經》詮釋與宗教觀等。

羅西敏銳的思想分析與嫻熟的史料運用,使本書有大開大合的閱讀體驗。但在一些地方,本書的陳述可能比較緊湊,許多人名與著作名一帶而過,對不熟悉歐洲早期科學史的中國讀者來說,難免會顯得有些費解。一些章節的論述與他的鴻篇巨著相比僅是點到為止,令求知欲強的讀者感到不夠盡興。

但總體上說,這是一部出自大家手筆、主題剖分精彩的科學史精品著作,值得任何想了解科學革命歷史的中國讀者閱讀。

猜你喜歡
羅西培根著作
柴文華著作系列
趙軼峰著作系列
楊大春著作系列
李帆著作系列
蔬果們的七七八八
媽媽的神奇時間(下)
西羅西咖啡店(外三首)
火腿培根,吃還是不吃?
開封后的培根該如何保存?
百貨們的囧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