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山傳統村落水環境景觀空間保護與發展研究

2023-08-04 05:13鄭紹江
山西建筑 2023年16期
關鍵詞:環境景觀保山市保山

岳 慧,鄭紹江

(西南林業大學,云南 昆明 650224)

0 引言

生態文明建設是在2007年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提出的,是我國未來發展的重要戰略,生態文明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理念之一,強調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再次強調了生態文明在國家發展戰略中的重要作用。水環境是生態文明建設中重要的一方面,保山地區水環境與傳統村落研究文獻較少,在傳統村落的發展進程中存在文化特色挖掘不充分、基礎設施不健全、水環境利用不合理等諸多問題,此研究可以補充水環境與傳統村落相關研究的空缺并進一步提出保護與發展策略。

1 保山地區水環境與傳統村落概況

1.1 保山地區水環境分析

保山地處云南省的西部地區,如以昆明市、楚雄彝族自治州為云南省中心,兩者正西方向的大理白族自治州、保山市以及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定義為狹義上的滇西地區。流經保山地區的江系與河流眾多,有瀾滄江、怒江、龍川江、大盈江與眾多河流。瀾滄江是我國西南地區的大河之一,流經境外后稱之為“湄公河”,瀾滄江發源于唐古拉山,境內全長約2 100多千米,流經云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大理白族自治州、保山市、臨滄市、普洱市、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縱向跨度較大,在云南境內該河流全長1 200多千米,流域面積約為16.5萬km2,在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的勐臘縣出境。怒江亦是我國西南地區的大河之一,發源于我國的唐古拉山,流經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保山市、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境內全長2 000多千米,其中在云南省部分為600多千米,怒江與瀾滄江幾乎接近平行狀態,在保山市西南部出境。龍川江屬于伊洛瓦底水系,發源于高黎貢山,水源海拔約為3 400 m,流經保山市騰沖市、龍陵縣與德宏的芒市,流域面積約10 820 km2,天然落差約2 600 m,流域內干濕季節分明,年平均氣溫在14.8 ℃~21.9 ℃。大盈江同屬伊洛瓦底水系,亦是發源于高黎貢山,其全長約為204.5 km,徑流量可達79億m3,其水源清澈、形式多樣,其中疊水河瀑布位于騰沖境內。保山地區水資源不僅僅以江河、湖泊、溪流的形式存在,而且還有水田、泉水、沼澤、水庫、瀑布等等。

1.2 保山地區傳統村落分析

傳統村落又稱古村落,自2012年至今,國家相關部門已經公布了六批次的傳統村落名單,旨在保護和發展具有歷史悠久、文化豐富、地域特色鮮明的自然村落,此行動貫徹了美麗中國建設、傳統村落保護以及生態文明建設等方針,因此傳統村落逐漸受到保護與重視。根據數據統計,云南省的傳統村落數量眾多,位居全國榜首,獨特的地理位置、地域鮮明的民族文化、豐富的水資源造就了多彩多樣的村落形態與村落文化。傳統村落是傳承中華文化的重要載體,屬于寶貴的物質文化遺產,水環境景觀作為傳統村落空間的一部分,其自身的不斷完善對生態文明建設的發展具有促進作用。

保山地區水資源豐富、人文氣息濃厚、風土人情質樸,且在近些年來,保山市的傳統村落數量在滇西地區呈急速抱團式增長,研究保山地區傳統村落水環境景觀空間具有代表性,從而指導其他地區傳統村落水環境景觀空間的保護與發展。

擇水而居是先人們在尋找理想居所時產生的生態智慧,村落的形成和發展與水環境有著密切的關系。生活、生產、生態都離不開水的存在,日常生活的用水、生產耕作的用水、生態環境的水循環、園林的理水都體現著水的作用是重大的。村落的選址本身與地形、水源、土壤等自然因素有著緊密的聯系,“面水背山”的理想居住與生活空間是歷代人們所尋找的最佳去處。

通過ArcGIS技術將相關DEM數據、水系數據與POI數據進行處理可以分析得出保山市傳統村落分布圖(見圖1),可以看出保山市傳統村落基本上都分布在河流沿岸,海拔相對較低且地勢平坦區域,當地人或學術界有關學者稱之為壩子。保山市西北部騰沖地區傳統村落數量眾多且多以抱團式分布,其他地區的傳統村落分布較為分散且數量較少。通過國家相關部門發布的六個批次的《中國傳統村落名單》數據統計,騰沖市傳統村落數量占保山市傳統村落總量的69%(見表1)。

表1 保山市傳統村落數量統計表

2 保山地區傳統村落水環境景觀空間探究——以張家村為例

2.1 保山地區自然條件

保山地區地形復雜多樣,最低海拔535 m、最高海拔3 780.9 m,壩區占8.21%、山區占91.79%,主要以山地為主(見圖2);保山地區水源豐富、水系眾多,主要有伊洛瓦底江、瀾滄江、怒江水系,擁有瀑布、疊水、水塘、溫泉、湖泊、濕地等多種形式,水環境發展向好;保山市立體氣候明顯,溫度適宜,年均氣溫在14.8 ℃~21.3 ℃之間,利于人們生產耕作及生活居住。優越的自然條件加之獨特的民族文化造就了多樣的傳統村落。

2.2 張家村概況

張家村已有200多年的歷史,有著名的茶馬古道中的“馬幫”文化,被稱為“騰沖南部第一僑村”,村落隸屬騰沖市芒棒鎮,位于龍川江畔、高黎貢山西側,村落建筑保留完整、整體風格統一,村內名人故居數座、古建筑眾多、歇山式屋頂的魁閣坐落在村落的東北角,閣前2 000多平方米的硯池記錄著鄉愁,思鄉亭、及第橋、水碾房圍繞在周邊,村落中的物質與非物質文化具有重要的考究價值。2013年8月26日,張家村被評選為國家第二批傳統村落之一。

2.3 張家村整體布局

張家村被周邊自然山林環繞,臨近江河,街巷道路形式與龍川江走向近似且呈現出樹枝狀,村落整體風格統一、布局規整,建筑多是“三坊一照壁”的構造形式,各建筑間抱團式布局在村落中,建筑屋脊多與街巷、河流的走向近似平行,張家村整體上構建了“林—塘—村—田—林—江”美好生態格局,彰顯著當地居民尊重自然、順應自然、融入自然的良好品格。

2.4 張家村水環境景觀空間

傳統村落景觀空間存在的類型多種多樣,有建筑空間、院落空間、水環境空間、街巷空間、公共空間、農田景觀等,不同的空間類型所承擔的功能不同,傳統村落水環境景觀空間與其他形式的空間不同之處在于水的存在,可以帶來不同的人文感受,例如江南水鄉的煙雨色、紅河哈尼梯田的秀麗、保山騰沖熱海的壯美等。

張家村處于龍川江畔,村落外部生態環境優美、水源豐富,村落內部有硯池、水井、水圳、洗衣亭、水碾房等水環境基礎設施。江湖、河流、池塘以及溝渠等各種形態的水不僅灌溉了農田,滋潤著傳統村落且豐富著村民們的日常生活[1]。隨著時代的發展以及生態文明建設持續推進,水環境景觀空間發揮著多樣的功能性,在滿足農田灌溉、日常洗滌的基礎外,還發揮著娛樂休閑、祭祀、文化等作用。張家村水環境景觀空間仍然沒有發揮出它的最大優勢,在傳統村落保護與發展的進程中,應考慮水環境景觀空間的營建,其關系著村落的整體提升。此村落水環境景觀空間大致可以分為點狀、線狀、面狀3種形式,以下是對3種形式的具體分析。

2.4.1 點狀形式

張家村點狀形式的水環境景觀空間眾多,有水井、水碾房、及第橋、思鄉亭等。水井是從前村民主要獲取飲用水的地方,有水井在的地方表明此區域水源豐富,但隨著時代的發展,村落已經將自來水引入村內,但不能忽略水井的作用,其周邊環境的營建可以帶來更多的鄉愁記憶;張家村村民崇尚教育,故將通往魁閣的一座石拱橋稱之為及第橋;水碾房是村民碾米的地方,秋收后便忙碌起來,碾米香早已印在人們的腦海里;思鄉亭又稱洗衣亭,是與水相連的公共空間,該區域應充分考慮空間功能的多樣性,不限于只有涼亭布置在其中,可以考慮增設基礎設施來豐富景觀空間。

2.4.2 線狀形式

張家村線狀形式的水環境景觀空間主要是村內的水圳與村外的龍川江。水圳作為村落中的水利設施,其作用不僅可以排水泄洪還可以調節氣溫、豐富村落景觀空間;龍川江畔風和秀麗,傳統村落的發展應借助臨河優勢,合理利用,發揮自然獨特優勢。

2.4.3 面狀形式

張家村面狀形式的水環境景觀空間主要有硯池、農田等。張家村硯池周邊硬質鋪裝多,與村落相連的空間中可增設石凳供人休憩以及花壇或移動花箱供人觀賞,圍繞硯池周邊的自然綠植需要人工修剪規整,高灌木和喬木下種植草坪來增設休閑空間場所;農田是農村的生產基地應予以積極保護,除此之外,農田景觀的建設可以提升經濟收入,播種時可做科普景觀,收獲時可做體驗景觀。

3 保護與發展策略

傳統村落水環境景觀空間的改善與發展不僅僅是生態文明建設問題,該發展問題涉及的學科眾多,一是生態學、風景園林、設計學、歷史學、旅游學、人類學等學科需要加大合作力度;二是研究學者所涉獵的學科領域要廣且實地調研經驗豐富。水環境景觀空間的改善是保護與發展包括傳統村落在內的整體生態環境的重要方面,應提升景觀空間功能性,減少形式的疊加,忌直接搬用不切實際的發展模式。

3.1 尊重地域文化

影響村落的發展因素多種多樣,應立足實際情況,挖掘特色鮮明的地域文化,提取各自民族的文化符號、文化標識,提升文化自信心,發揮自身最大優勢。云南省少數民族眾多,民族文化多元,保山地區有彝族、傣族、佤族、白族、苗族、傈僳族等少數民族,各自民族都有自身的文化特色,在傳統村落的再發展過程中應重視地域文化與民族文化的深入挖掘與應用,在原則統一的基礎上大力發展文化產業,以帶動其他方面協同發展。

3.2 生態優先發展

生態環境直接影響著傳統村落的發展未來與村民生活、生產、居住的條件,通過宣傳教育以及制定相關惠民政策,使得當地農民逐步養成“護河愛河、種田愛田、用水惜水”的良好習慣,在不破壞生態環境的條件下,鼓勵農民發揮自身的價值,立足根本,使得山更青水更秀人民更加幸福。

3.3 改善農田景觀

傳統村落與鄉鎮、城市不同,農民是村落的主角,他們守護著每一寸土地,顯然,種田就是農民的工作,改善農田景觀,合理利用水資源,留住稻田記憶,在不影響農作物生長、收獲的情況下,可以結合學科專業優勢,營建農田景觀、科普景觀,提升田地的經濟價值。

3.4 完善水環境設施

基礎設施的健全是發展的根本,與水環境相關最基礎的設施周邊的環境亟待改善、清理碎石并提升綠化率,水環境景觀空間的建設需要在設施的基礎之上完成,村落環境的提升離不開水,水貫穿村落發展的始終,新時代的到來,不僅僅需要滿足農民的物質需要,還要滿足農民的精神需求。

4 結語

傳統村落空間在對水環境的選擇利用或開發中,從生活需求角度、風水學角度即生態意義的角度、村落安全防御的角度都有著現實價值[2]。保山地區水資源豐富、文化多樣,在發展進程中傳統村落的數量不斷增多,尤其是保山騰沖的傳統村落發展迅速,研究其地區的傳統村落水環境景觀空間具有代表性。

傳統村落的再發展需要在保護整體的基礎上不斷完善不同景觀空間的功能,豐富空間類型,而水環境在整體或局部景觀空間的優化中起到了重要作用[3]。從現實出發,結合水資源豐富、形態多樣的獨特優勢,根據傳統村落保護與發展的相關政策,打造更加貼合農村實際的生活、生產空間場所。

猜你喜歡
環境景觀保山市保山
保山市隆陽區精品咖啡產業發展路徑
保山市隆陽區10913例妊娠期婦女人體組成成分測定
項目教學法在環境景觀教學中的應用探究
走過萬水千山 最愛一座保山
保山市總工會:入戶再遍訪 查找問題補短板
淺談竹文化在環境景觀中的運用
保山市布朗族音樂習俗
促進高教人才環境景觀構建研究
內蒙古高原傳統聚落環境景觀的當代構建
PTN技術在保山廣電網絡的具體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