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系統思維推進新時代高校思政課改革創新

2023-08-07 12:08周雪梅
遼寧廣播電視大學學報 2023年1期
關鍵詞:協同育人思政

周雪梅

(北京聯合大學,北京市朝陽區 100020)

新時代高校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事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根本大計。系統觀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重要內容,它揭示了人類歷史發展進程中事物之間的普遍聯系性、全面系統性和動態開放性特征,是我們黨治國理政必須堅持的基本原則和方法。高校思政課改革具有鮮明的系統性特征,只有堅持系統思維,遵循思政課教學規律和學生成長規律,形成思政課改革創新的整體合力、協同創新的共進動力和可持續發展的內在活力,才能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一、新時代高校思政課改革的系統性特征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必須堅持系統觀念。萬事萬物是相互聯系、相互依存的。只有用普遍聯系的、全面系統的、發展變化的觀點觀察事物,才能把握事物發展規律?!盵1]系統觀念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和方法論的重要范疇,是推進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科學思想方法。系統觀念告訴我們,事物運動發展是一個具備普遍聯系性、全面系統性和動態發展性的系統過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作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其改革涉及校內與校外、教學與管理、線上與線下、主體與客體等多個要素、環節,表現出明顯的系統性特征。

(一)高校思政課改革的整體性特征

事物發展的整體性特征既強調事物都是由相互聯系和作用的諸要素構成的有機整體,又強調這一有機整體作為子系統處于更大的有機整體之中。思政課改革作為提升高校思政課教育教學質量的重要抓手,其本身就是由改革主體、目標、內容、組織形式、方式方法和評價制度等諸多要素構成的整體系統;同時,思政課改革作為高校內部思政教育系統的構成部分,又與校外教育系統共同構成高校思政教育教學大系統。

(二)高校思政課改革的協同性特征

無論是自然界還是人類社會,其內部諸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一種具備諸多聯系和相互作用的協同關系。協同不等于多個力量的簡單相加,而是通過聯結、通融,生成遠遠大于原來力量的新力量。正如馬克思指出的:“一個騎兵連的進攻力量或一個步兵團的抵抗力量,與單個騎兵分散展開的進攻力量的總和或單個步兵分散展開的抵抗力量的總和有本質的差別?!盵2]這一論斷生動而深刻地揭示了事物發展的協同性要求,為高校思政課改革的協同創新指明了正確的行動方向。

(三)高校思政課改革的發展性特征

發展性特征強調事物總是處在不斷發展變化中,我們要用發展的、變化的和開放的思維看待事物?!拔覀円朴谕ㄟ^歷史看現實、透過現象看本質,把握好全局和局部、當前和長遠、宏觀和微觀、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特殊和一般的關系”[3]。這是對事物發展規律的深刻揭示,也是高校思政課改革創新的工作方法。實踐總是鮮活的,在實踐中產生并不斷創新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為思政課改革提供了新的理論指導和行動指南。因此,新時代高校思政課改革要著眼于國內國際兩個大局,遵循新時代青年發展新特征新規律,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把黨關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最新理論成果與高校思政課改革實踐結合起來,推進思政課改革創新。

“注重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內在要求,也是推進改革的重要方法?!盵3]這一關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論斷,同樣適用于高校思政課改革,為新時代高校思政課改革創新提供了重要遵循。

二、善用整體性思維,凝聚高校思政課協同改革的整體合力

作為以系統形式存在的高校思政課建設,其改革創新必須堅持整體性思維。因此,高校思政課改革需要我們從新時代系統全局和整體出發,善用整體性思維,摒棄思政課改革“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片面觀念,積極拓展改革創新的空間場域,優化教育教學系統,整合校內外教學資源,形成高校思政課協同改革的大格局。

(一)打破校際隔閡,善用校外資源

高校要從思政課改革整體性思維出發,舍得投入人力、物力、財力,拓展思政課改革創新的空間場域,建立高校與高校、高校與社會的信任整合機制和交流分享機制。破除高校思政課改革就是各個高校關起門搞改革的傳統認識迷霧,主動優化思政課改革創新系統,構建整體、開放、互助的高?!按笏颊备窬?。

(二)打破校內各職能部門的條塊分割,善用校內合力

高校要借助思政課改革這一契機,全面推動深化改革,突破校內教學、教務、宣傳、人事、財務、科研等職能部門條塊分割的藩籬,激發各部門協同聯動的積極性、主動性。各部門擰成一股繩,為思政課改革提供政策、資金、宣傳、師資、研究等方面的支持和幫助,形成思政課改革創新的整體效應。

三、巧用協同性思維,激發高校思政課協同創新的共進動力

“改革越深入,越要注意協同,既抓改革方案協同,也抓改革落實協同,更抓改革效果協同”[3]。從系統協同性思維來看,新時代高校思政課改革目標、主體、內容、動力、環境、方式以及保障等各要素,是相互聯系的協同關系。高校要巧用協同性思維,通過統籌、整合、融通思政課改革的內外系統,激發高校思政課協同創新的共進動力。

(一)建立校際合作機制,激發校際協同創新動力

高校要充分認識到,只有協同推進新時代思政課改革創新,才能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打通高校系統與外部系統,把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落地落實落細。因此,各高校要巧用思政課改革這一抓手,打破校際壁壘,建立整合機制,共享教學資源,共創思政課改革新業績。

(二)建立校內育人體制機制,激發各部門協同創新動力

高校思政課改革只有通過合理的統籌布局、有序的分工合作,才能實現整體系統與各子系統、子系統各要素之間的有序、合理、協同運行。因此,高校要把握思政課改革各要素間的相互關系,實現育人目標協同;打通育人主體間的通道,實現育人主體協同;注重思政課改革的聯系性和延續性,實現大中小學思政課改革的時空協同;建立科學、統一、開放的思政課教學評價體系,實現評價制度協同。建立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體制機制,激發多元主體協同落實“八個相統一”[4]的思政課改革要求,推動思政課管理服務體系、教育教學體系、師資隊伍體系、學科建設體系、課程建設體系協同創新,實現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

四、活用發展性思維,挖掘高校思政課協同發展的內在活力

我們要把握高校思政課改革的發展性思維,以歷史發展的眼光看待和推進思政課改革創新,以思政課改革發展的新理論指導新實踐,共同挖掘高校思政課協同發展的內在活力。

(一)用發展性思維挖掘思政課改革的價值引領力

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指出,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高校思政課改革創新要立足于新時代兩個大局的大視野,用發展性思維看待思政課改革創新之于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歷史價值。新時代高校要準確把握“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的重任,將之作為新時代思政課改革的使命擔當[5]。這一使命擔當要求高校用發展性思維挖掘思政課改革的價值引領力,充分認識思政課協同發展對培養時代新人的實踐意義。

(二)用發展性思維激發思政課改革的實踐活力

高校思政課改革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抓手。我們不僅要關注思政課理論創新,更要重視實踐創新,激發其實踐活力。因此,高校要建立思政課實踐教學體制機制,創新實踐教學形式,利用廣闊的社會實踐課堂引導學生實現信仰體系向行動體系的轉化。激發高校思政課改革創新主體間的協同聯動,引導青年學生把對馬克思主義、共產主義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堅定信念轉化為投身社會實踐活動的內在動力,轉化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行動自覺。

五、結束語

高校思政課改革是一個具有高度復雜性和不確定性的系統過程,不僅涉及校內系統各要素之間的有序分工和整體合作,還涉及系統整體與外部環境系統的物質、信息、能量交換;不僅涉及人的思想觀念形成系統的復雜多變,還涉及人的思想觀念系統與高校思政課教學系統、研究系統、思想政治工作系統、社會思想政治工作系統間的互動發展。因此,只有把握新時代高校思政課改革的系統性特征,處理好改革各構成要素間及要素和環境間復雜多變的關系,才能消解高校思政理論課改革的現實困境,實現高校思政課整體創新發展。

猜你喜歡
協同育人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維審視
育人鑄魂守初心 賡續前行譜新篇
思政課只不過是一門“副課”?
關于國企黨建與思政宣傳有效結合的探討
蜀道難:車與路的協同進化
思政課“需求側”
思政課“進化”——西安交大:思政課是門藝術
“四化”協同才有出路
三醫聯動 協同創新
協同進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