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糧食主產區農業高質量發展水平評價及障礙因素診斷

2023-08-11 13:57徐琪萍田逸飄
糧食問題研究 2023年4期
關鍵詞:綜合評價

徐琪萍 田逸飄

摘要:糧食安全是促進我國社會穩定和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礎。糧食主產區農業高質量發展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重要要義。文章基于2005-2020年糧食主產區數據,采用改進熵值法對農業高質量發展水平進行測度與評價,并運用障礙度模型對農業高質量發展的障礙因子進行診斷。研究結果顯示:整體而言,考察期內糧食主產區農業高質量發展水平呈上升趨勢;各省份農業綠色發展、農業稟賦、農業現代化、農民經濟條件狀況存在差異;水資源、人均糧食產量、節水灌溉率是影響糧食主產區農業高質量發展水平提升的主要障礙因子。為提升糧食主產區農業高質量發展水平和縮小區域差距,需構建現代化農業生產、經營、流通體系,堅定不移走綠色農業發展道路。

關鍵詞:農業高質量發展 改進熵值法 糧食主產區 綜合評價 障礙因子

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指出,要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全面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確保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糧食主產區作為國家糧食安全的“壓艙石”,其農業發展質量直接關系農業發展水平、鄉村振興、農民增收等重要問題。然而,由于受農業產業基礎、技術水平、勞動力素養等因素的影響,農業高質量發展不充分不平衡問題依舊突出。目前我國糧食主產區農業高質量發展水平如何?各省份間農業綠色發展、農業稟賦、農業現代化、農民經濟條件狀況差異如何?阻礙農業高質量發展水平提升的因素有哪些?對于這些問題的回答有助于全面認識糧食主產區農業高質量發展整體情況,精確把握糧食主產區農業高質量發展差異的原因,從而為推動糧食主產區農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有益啟示。近年來,社會各界對農業高質量發展形成了一系列豐碩的成果,部分學者探討了農業高質量發展的內涵[1]、面臨的困境[2-3]、實現路徑[4]等問題,也探討了數字普惠金融[5]、土地流轉政策[6]等對農業高質量發展的影響效應。也有學者通過構建評價指標體系,對農業高質量發展進行水平測度和評價。學者們大多采用熵值法、主成分分析法、TOPSIS法對全國、各區域、各省份的農業高質量發展水平進行測度與分析。

上述研究不僅為文章農業高質量發展指標體系構建提供理論支撐,同時也為農業高質量發展水平測度提供方法借鑒。然而,既有研究對于糧食主產區農業高質量發展水平測度及差異性分析還有所不足,且較少涉及對農業高質量發展各維度趨勢變化展開分析與解讀。鑒于此,文章以13個糧食主產區為研究樣本,從農業綠色發展、農業稟賦、農業現代化、農民經濟條件狀況四個維度來構建綜合評價指標體系,利用改進熵值法對其農業高質量發展水平進行測度和評價;采用障礙度模型,分析影響農業高質量發展的主要障礙因子,為進一步提升糧食主產區農業高質量發展水平提供參考。

一、糧食主產區農業高質量發展水平測度

(一)研究方法

1. 熵值法

為使評價結果更客觀,實現不同時期與不同地區農業高質量發展水平差異的綜合對比分析,文章借鑒了楊麗的研究方法[7],采用加入時間變量的改進熵值法對農業高質量發展進行測算。其計算步驟如下:

第一步,對初始矩陣進行標準化處理:

對于正向指標:

對于負向指標:

第二步,計算k省第i年第j項指標值的比重:

第三步,計算第j項指標的信息熵:

第四步,計算信息熵冗余度:

第五步,計算指標權重:

第六步,計算各指標的得分:

2. 障礙度模型

為了進一步考察糧食主產區農業高質量發展的障礙因素,有針對性地制定農業高質量發展的提升策略,文章借鑒了王彥君[8]的研究方法,引入障礙度模型,具體公式如下:

其中,Iij為第i年第j個指標的障礙度;Ui為因子貢獻度,表示單項指標j對總目標的影響程度,即單項指標的權重Wj;Tij為指標偏離度,表示單項指標與整個農業高質量發展目標的差距,即Tij=1-Zij,其中Zij表示標準化之后的數據。

(二)指標體系構建

文章依據科學性、平衡性、全面性、可操作性、數據可獲得性原則,參考以往學者構建的農業高質量發展指標體系,從農業綠色發展、農業稟賦、農業現代化、農民經濟條件狀況四個維度來構建農業高質量發展評價指標體系[9]。具體指標如表1所示。

(三)數據來源與說明

文章選取2005-2020年13個糧食主產區作為研究樣本,主要范圍包括:河南省、山東省、四川省、河北省、黑龍江省、湖南省、內蒙古自治區、湖北省、安徽省、江蘇省、吉林省、遼寧省、江西省[10],參照崔寧波的區域界定,將13個糧食主產區分為北方、南方糧食主產區,具體劃分結果是黑龍江省、吉林省、遼寧省、內蒙古自治區、河北省、河南省、山東省為北方糧食主產區;安徽省、江蘇省、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四川省為南方糧食主產區。各指標數據來源于《中國農村統計年鑒》《中國統計年鑒》《中國水利統計年鑒》《中國人口和就業統計年鑒》。

數據說明如下:化肥施用強度、農藥施用強度、能源消耗、塑料農膜施用強度、機械化水平、土地生產效率、農業生產效率依次由化肥使用量、農藥施用量、柴油使用量、農膜使用量、農業機械化總動力、糧食產量、農業總產值與播種面積之比來衡量。耕地利用率是指播種面積與耕地面積之比。節水灌溉率是指節水灌溉面積與有效實灌面積之比。城鎮化率是指城鎮人口與年末常住總人口之比。人均糧食產量是指糧食總產量與年末常住人口之比。其余指標均直接源于年鑒或數據庫,其中農業稟賦指標說明依次為鄉村人口總量、耕地總面積、人均水資源量和森林覆蓋率,勞動力文化程度是指鄉村15歲及以上文盲人口占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指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居民恩格爾系數是指農民恩格爾系數。

二、糧食主產區農業高質量發展水平評價

(一)糧食主產區農業高質量發展水平總體評價

由圖1可知,考察期內糧食主產區農業高質量發展水平整體呈現波動上升趨勢,并處于穩定的上升通道。具體而言,黑龍江、四川、內蒙古、江西、湖南、吉林、河南農業高質量發展水平排名前7,其中包括4個北方主產區和3個南方主產區;遼寧、江蘇、湖北、河北、安徽、山東農業高質量發展水平排名靠后,其中包括3個北方主產區、3個南方主產區。隨著國家經濟的不斷發展,農業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土地資源流轉規模的擴大和科技水平的不斷提升,農業得以進行規?;?、現代化、集約化、綠色化生產,農業生產效率和質量在不斷提高。糧食主產區依托其自然資源稟賦優勢逐漸從追求產量的傳統農業轉向追求質量的現代農業。整個樣本期內,黑龍江省農業高質量發展水平長期保持第一的位置,其依托自然資源稟賦優勢,以新發展理念為指導,實施農業綠色、現代化發展戰略,實現農業高質量水平的快速增長。

(二)糧食主產區農業高質量發展水平各維度評價

為了進一步探討不同時期糧食主產區農業綠色發展、農業稟賦、農業現代化、農民經濟條件狀況的時空變化及差異大小,文章參照高雪(2022)的劃分標準,將整個樣本期劃分為2005-2011、2012-2016、2017-2020三個階段,此外依據圖1變化趨勢,在三個時期各選取2008、2013、2020年來進行分析。

1. 農業綠色發展水平評價。農業綠色發展是實現新時代生態共同富裕的關鍵舉措。農業綠色發展要傳承農耕文明自然生態、塑造農文旅延伸價值、提高綠色有機農產品質量、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借助農業綠色智慧化發展釋放農村人口紅利、提高農業資源利用效率,最終構筑中國農業生態文明與可持續發展[11]。從表2可以看出,2008-2020年大部分省份農業綠色發展水平呈穩步上升趨勢,具體表現為糧食主產區農業綠色發展水平的均值從2008年的0.0925逐漸上升到2020年的0.0972。2008-2020年吉林、河南、江西、湖南、四川農業綠色發展排名處于一個穩定的狀態,河北、湖北農業綠色發展排名呈上升趨勢,而內蒙古、江蘇、安徽農業綠色發展排名呈下降趨勢。其中黑龍江在2013年之后農業綠色發展指標項得分穩居第一,黑龍江省成立的農業科研單位始終致力于生態種子培育、土壤保護與修護、病蟲害防治技術研究。遼寧、山東農業綠色發展排名靠后,但從2008年之后山東便積極落實國家控“藥”減“肥”,開展玉米、蔬菜和蘋果化肥減量增效試點,提高農膜的回收利用率[12],有效緩解農業生產污染,而遼寧省政府在農業綠色發展方面關注較少,且資金供給不足,農業發展處于高污染、高能耗狀態。

2. 農業稟賦水平評價。農業稟賦條件是決定農業高質量發展的基礎因素,也是農業經濟問題的邏輯起點。從表3可以看出,大部分省份農業稟賦水平呈上升趨勢,具體表現為糧食主產區農業稟賦水平均值從2008年的0.1166逐漸上升到2020年的0.1379。2008-2020年期間內蒙古、江蘇、安徽農業稟賦水平排名處于一個穩定的趨勢,而河北、江西、山東、河南、湖北、湖南、四川農業稟賦水平排名呈下降趨勢。其中2008-2020年黑龍江、吉林、遼寧的農業稟賦水平上升趨勢較為明顯,為東北三省農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重要的保障??疾炱趦热齻€省份的農村人口呈減少趨勢,但東北三省不負國家對于重要糧食生產基地的期望,各省政府努力做好耕地保護與開發利用,并不斷提升耕地利用集約效益[13],其中三個省份耕地指標得分均值從2008年的0.0194上升到2020年的0.0253;東北三省人均水資源指標得分均值從2008年的0.0324上升到2020年的0.0827,究其背后原因,一方面極有可能與近年來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增多,造成北部地區冷濕氣流的增加進而降水量增加有關,另一方面也與各省政府實施的旱改水工程有關。

3. 農業現代化水平評價。農業現代化是指運用現代科技與高素質人才進行農業生產,實現農業的效率變革和動力變革,進而推進農業產出高效率、高質量和高水平,從而實現農業高質量發展。從表4可以看出,2008-2020年糧食主產區農業現代化整體呈現緩慢增長趨勢,具體表現為:糧食主產區的均值從2008年的0.1013逐漸上升到2020年的0.1559,各省份之間農業現代化差異明顯。2008-2020年農業現代化排名逐漸上升的省份有遼寧、吉林、江蘇、河南、四川,而內蒙古、黑龍江、安徽、江西、山東、湖南農業現代化排名呈下降趨勢。其中河北農業現代化一直穩居第一,近年來,河北省不斷調整農業投入水平和投入結構,運用現代高科技手段實現農業規?;彤a業化經營。

4. 農民經濟條件狀況水平評價。由表5可知,2008-2020年糧食主產區農民經濟條件狀況整體呈現快速上升趨勢,具體表現為13個糧食主產區的均值從2008年的0.0480逐漸上升到2020年的0.0951,各省份農民經濟條件狀況存在明顯差異。其中黑龍江農民經濟條件狀況水平穩居第一,可能與黑龍江農業高質量發展水平的快速增長有關。農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優質、綠色、特色、新穎的農產品,更加符合當下市場對于農產品的需求。此外,農業機械應用釋放出來的勞動力流向城市,農民可以獲取租金收益,且能進城務工獲取工資性收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居民經濟條件狀況。從表5可以看出,2008-2020年河北、內蒙古、吉林、江蘇、安徽、江西、山東、四川農民經濟條件狀況水平排名處于一個不變的趨勢,說明這些地區經濟發展較為穩定,居民生活水平穩步增長。而遼寧、河南、湖北、湖南在研究期內都呈現小幅波動狀態,其中2020年遼寧、湖北農民經濟條件狀況水平排名往前變化,河南、湖南農民經濟條件狀況水平排名往后變化。

(三)糧食主產區農業高質量發展水平障礙因子診斷

為探究2008-2020年糧食主產區農業高質量發展水平障礙因素的時空變化,借助障礙度模型計算出農業高質量發展水平的障礙因子,并參照王彥君(2022)的研究,選取2008、2013、2020年農業高質量發展水平前6位的障礙因子作為主要障礙因子進行分析,結果見表6。通過對2008-2020年糧食主產區的主要障礙因子進行頻次統計,可以發現水資源(C7)、人均糧食產量(C18)、節水灌溉率(C14)、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C15)、人口(C5)、農藥施用強度(C2)是糧食主產區農業高質量發展的主要障礙因子,可以看出農業稟賦、農業現代化、農民經濟條件狀況是阻礙糧食主產區農業高質量發展的主要維度。當前應重點關注糧食主產區農業生產方式的改變以及生產效率的提升,充分利用現有資源達到糧食主產區農業高質量發展。

三、結論與建議

文章以13個糧食主產區為研究樣本,從農業綠色發展、農業稟賦、農業現代化、農民經濟條件狀況四個維度來構建綜合指標體系,利用加入時間變量的改進熵值法對其農業高質量發展水平進行測度和評價。主要結論如下:一是考察期內糧食主產區農業高質量發展水平呈上升趨勢,且不同省份農業高質量發展水平呈現不同的變化趨勢,各省份農業高質量發展水平存在一定的差異;二是從各指標來看,各省份農業綠色發展、農業稟賦水平、農業現代化、農民經濟條件狀況水平存在明顯的差異。整體而言,2005-2020年糧食主產區農業綠色發展和農民經濟條件狀況水平相對較差;三是水資源、人均糧食產量、節水灌溉率是影響糧食主產區農業高質量發展水平提升的主要障礙因子。

基于上述研究結果,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第一,充分利用現有資源,構建現代化農業生產、經營、流通體系。減少農業生產過程中過量的、不必要的化學藥品投入,優化生態環境,從而達到產品質量高、產業效益高、生產效率高、經營者素質高、國際競爭力高、農民收入高的高質量農業。例如,將數字技術運用到農業生產、監測、管理環節,進而實現農業智能化、精細化、數字化生產,全面提高土地生產率、勞動生產率、資源利用率;加快推進農業與第二、第三產業深度融合,延長農業產業鏈、提升農產品附加值;壯大愛農業、懂技術、素質高的農民隊伍,為農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內在動力;在傳統農超對接、農企對接、農校對接等流通模式基礎上,運用電商平臺擴寬農產品流通渠道,提高農產品流通效率和效益,實現農業高質量發展,提升農民收入。

第二,堅定不移走綠色農業發展道路。利用集約、低污染的生產方式,大力打造以綠色為普遍形態的農業發展模式,發展綠色、無公害、有機、優質的生態農產品,以提升糧食主產區農業綠色發展。根據農業綠色發展的實證結果可知,對于河北、遼寧、江蘇、山東等省份而言,政府應制定相關綠色農業發展策略,嚴格控制化肥、塑料薄膜和農藥的使用強度,摒棄傳統高污染、高能耗的農業生產方式,促進其農業綠色發展。

參考文獻:

[1]高雪,尹朝靜.新發展理念下的中國農業高質量發展水平測度與評價研究[J/OL].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1-9[2022-10-19].

[2]崔寧波,董晉.主產區糧食生產安全:地位、挑戰與保障路徑[J].農業經濟問題,2021(07):130-134.

[3]劉濤,李繼霞,霍靜娟.中國農業高質量發展的時空格局與影響因素[J].干旱區資源與環境,2020,34(10):1-8.

[4]張社梅,陳銳,羅婭.公證嵌入下農業高質量發展的路徑探討——基于新型農業生產經營主體微觀視角[J].農業經濟問題,2020(06):66-74.

[5]羅光強,王煥.數字普惠金融對中國糧食主產區農業高質量發展的影響[J].經濟縱橫,2022(07):107-117.

[6]陳宇斌,王森.農業技術創新、同群效應與農業高質量發展——兼議農地規模經營的作用機制[J].蘭州學刊,2022(09):138-160.

[7]楊麗,孫之淳.基于熵值法的西部新型城鎮化發展水平測評[J].經濟問題,2015(03):115-119.

[8]王彥君,于法穩,郭瑞雅.黃河流域鄉村旅游高質量發展空間差異、動態演進與障礙因子分析——基于“鄉土文化-活力-韌性”視角[J].林業經濟,2022,44(11):40-57.

[9]楊念,王蔚宇.農業高質量發展評價指標體系構建與測度[J/OL].統計與決策,2022(19):26-30[2022-10-18].

[10]張克俊,張澤梅.糧食主產區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的研究[J].華中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02):25-32.

[11]Xie H, Chen Q, Lu F, et al. Spatial-temporal disparitie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otal-factor green use efficiency of industrial land in China[J].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019, 207: 1047-1058.

[12]李菲菲,周玉璽,周霞.山東農業綠色發展時空差異與障礙因素分析[J/OL].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1-12[2022-11-01].

[13]李子瑞,姜博,張余,趙毅.東北三省新型城鎮化與耕地集約利用協調性評價與預測[J].水土保持研究,2021,28(06):260-267.

(作者單位:大理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大理大學經濟研究所)

猜你喜歡
綜合評價
和諧社會統計指標體系研究述評
吉林省居民生活質量評價
基于AHP的織金洞智慧旅游資源條件綜合評價研究
完善新型職業農民培訓模式 推動我國農業健康有序發展
運用目標分析最優指標法綜合評價廣西市某醫院2011—2015醫療質量
陜西省各地區人力資本水平綜合評價與分析
10kV配電線路帶電作業安全綜合評價應用探究
基于熵權TOPSIS法對??谑嗅t療衛生服務質量的綜合評價
主成分分析法在大學英語寫作評價中的應用
高校創新人才評價機制探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