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虛擬數字人在國內博物館領域的應用

2023-08-14 03:51韓佳樂
東方收藏 2023年6期
關鍵詞:發展前景博物館

摘要:近年來,隨著博物館數字化進程的不斷加速,虛擬數字人正成為博物館行業走進“元宇宙”世界的“探路者”。文章對目前國內8家博物館投入使用的10位虛擬數字人的應用現狀加以討論,以開發模式、功能定位和形象特點作為切入點進行分析,展望其未來發展,以期為虛擬數字人在國內博物館領域的應用探索提供些許參考。

關鍵詞:虛擬數字人;博物館;發展前景

2021年下半年起,隨著“元宇宙(metaverse)” 概念的持續升溫,各種虛擬數字人如潮水般涌現。據《2020年虛擬數字人發展白皮書》的界定,虛擬數字人是指具有數字化外形的虛擬人物,依賴顯示設備而存在,具備以下三方面特征:一是擁有人的外觀,具有特定的相貌、性別、性格等人物特征;二是擁有人的行為,具有用語言、面部表情和肢體動作表達的能力;三是擁有人的思想,具有識別外界環境并與人交流互動的能力。[1]

從全球范圍來看,虛擬數字人萌芽于 20 世紀 80 年代,中國對虛擬數字人的探索相對較晚,21 世紀初才起步。20多年來,中國的虛擬數字人從無到有,形象從粗糙到逼真,大致經歷了計算機動畫階段(2000—2016)、人工智能階段(2018—2020),到如今的超寫實虛擬數字人階段(2021年至今)。[2]

近年來,隨著博物館數字化進程的不斷加速,虛擬數字人正成為博物館行業走進“元宇宙”世界的“探路者”。但相比其他領域虛擬數字人的發展而言,博物館行業內虛擬數字人的運用尚處于起步階段。

一、虛擬數字人在博物館領域的應用類型

目前,國內有中國國家博物館、敦煌研究院、大明宮遺址博物館、中國航天博物館、廣州乞巧文化博物館、沁陽市博物館、南宋壽宮遺址博物館、浙江自然博物院“24小時博物館”,共計8家博物館投入使用了虛擬數字人(見表格)。下面將從其開發模式和功能定位上加以分析。

(一)開發模式

從開發模式上,可將國內博物館的虛擬數字人分為兩類:一是跨界合作的虛擬數字人,即運用知名IP虛擬數字人,借助其流量和知名度擔任博物館的宣傳官或講解員;二是博物館專屬的虛擬數字人,即由博物館委托第三方技術公司開發后,僅運用于該館場景中。

目前,中國國家博物館、敦煌研究院、大明宮遺址博物館、廣州乞巧文化博物館、沁陽市博物館這五家博物館使用的是專屬虛擬數字人;南宋壽宮遺址博物館和浙江自然博物院“24小時博物館”這兩家博物館使用的是跨界合作的虛擬數字人;此外,中國航天博物館擁有的兩位虛擬數字人各屬其中一類??梢?,當下國內以 “博物館專屬的虛擬數字人”為主。

(二)功能定位

根據博物館現已投入使用的虛擬數字人的功能定位,可將其概括為:形象大使、虛擬講解員和虛擬服務助手,部分數字人身上同時兼具多種屬性。

1.數字形象大使

在館方設計的概念宇宙里,數字人擁有特定的身份和背景,擁有自己的職責和故事脈絡,便于對外展現博物館的文化內涵。例如中國國家博物館的“艾雯雯”,作為一名數字員工,其既是虛擬世界博物館的形象代言人,通過與館藏文物的互動,賦予“文物活起來”的魅力,又擁有在現實世界博物館深入不同崗位學習的能力,在線上線下平臺分別講述文物故事。而該館的另一位數字員工“仝古今”,則通過視頻展現文化活化與文保的幕后故事,是國博通過科技力量創新展覽展示的重要探索。

作為博物館的形象大使,虛擬數字人還承擔著跨界合作的功能,搭建起傳統文化與大眾之間的數字橋梁。例如敦煌研究院的數字文化大使“伽瑤”,在“2023中國網絡視聽年度盛典”上與青年舞蹈家華宵一共舞《夢回敦煌》,還先后受邀參與了《敦煌中秋夜》《這個冬至跟“伽瑤”一起云游敦煌》互動直播等活動,通過舞蹈演繹、虛擬直播、科普講解等形式,帶領觀眾了解敦煌文化,展現對外形象。抖音平臺的虛擬社交人物——抖音仔仔的推出,則是敦煌文創、抖音與中國航天博物館的一次創意聯動。在短視頻中,抖音仔仔化身飛天宣傳大使,從敦煌穿越時間長河入職中國航天博物館,中國風與時尚元素的融合獲得了大量好評,展現了博物館的文化內涵。

2.虛擬講解員

博物館場景中,講解服務是必不可少的,虛擬數字人化身導覽助手,為解說注入新的活力。廣州乞巧文化博物館虛擬講解員“班昭”,通過線上介紹傳統乞巧工藝品,述說文物承載的非遺民俗和民間故事,并且在東莞市博物館舉辦的“大唐寶藏——法門寺地宮文物精粹特展”上作為文物講解員,線上為大眾講述文物背后的故事;在2022年鄭州博博會上,“班昭”還作為直播間唯一的虛擬主持人,與文博專家共話博物館數字化發展。

虛擬數字人通過虛擬講解的方式科普知識、傳播文化,讓游客在現實與虛擬的交互中產生身臨其境的感受。中國航天博物館的虛擬數字人科普大使“鏡月”,以航天故事為背景,在虛擬現實交互的場景中,通過航天員的身份向大眾科普航天知識。類似的還有敦煌研究院的“伽瑤”,通過直播活動讓人們跟隨其置身于虛擬現實融合的敦煌世界之中,感受莫高窟之美。這種巧妙地把虛擬講解和真實環境融合在一起的方式,豐富了講解形式、提高了趣味性。

3.虛擬服務助手

此外,還有作為“虛擬助手”的數字人,為群眾帶來智慧化服務。如沁陽市博物館推出線上“虛擬助手”,通過小程序與其進行語音交流,便可以了解到博物館的相關信息。虛擬助手還能夠回答人文百科問題,給游客帶來新奇的互動體驗,對暫時無法回答的問題,其還會進行收集并統計,定期擴充自己的知識庫,為游客帶來更具個性化的服務。

二、博物館虛擬數字人的形象特點

由于跨界合作的虛擬數字人是基于其原運用領域而設計的,運用到博物館領域也僅僅屬于使用范圍的擴大,因此下文在討論博物館虛擬數字人的形象特點時,僅選取七位專屬虛擬人加以分析。

(一)人設打造

部分博物館為虛擬數字人打造了較為完備的人設,使其形象更加豐滿。例如敦煌研究院的“伽瑤”,其原型來自敦煌莫高窟壁畫中的神鳥“迦陵頻伽”;廣州乞巧文化博物館的虛擬數字員工“班昭”,是以東漢女史學家班昭為原型進行打造的;大明宮遺址博物館的數字人“唐佑佑”,則是完全基于唐代的女官形象而打造的?!百が帯薄疤朴佑印薄鞍嗾选边@三位虛擬數字人擁有歷史原型或借鑒歷史記載,體現出古典韻味。

部分博物館還對虛擬數字人進行身份構建,身份設定較為完備的有大明宮遺址博物館的“唐佑佑”,其作為大明宮女官,擁有豐富的職業生涯和個人愛好甚至是親緣關系,且具有一些現代性的人物標簽,比如獨立女性、時尚愛美等,從而拉近其與人們的距離。此外,在國家博物館的“艾雯雯”與“仝古今”的官方介紹中,其工作部門分別為策展工作部和北京石榴莊的國博文保院,擁有各自的身份和職責。

(二)人物形象

在博物館的七位專屬虛擬人中,國風形象有三位,分別是“伽瑤”“唐佑佑”“班昭”,其形象與博物館定位相符。敦煌研究院“伽瑤”的設計充分融合敦煌文化,其服裝紋飾及配色等設計靈感來自《都督夫人禮佛圖》中的供養人和莫高窟第217窟《觀無量壽經變》中的菩薩;廣州乞巧文化博物館虛擬數字員工“班昭”的造型融合現代和古典元素,典雅自然;而大明宮遺址博物館數字人“唐佑佑”,基于唐代的女官形象打造,從官帽形制到腰帶配飾都顯示其身份,展現出文史余韻和唐風之美。

此外,另有三位為現代形象的數字人——“鏡月”“仝古今”和沁陽市博物館的虛擬助手,其現代形象與所屬博物館的屬性有關。中國航天博物館是一座社會科學類航天科技博物館,其數字人“鏡月”造型為身著航天服的航天員形象;中國國家博物館的虛擬員工“仝古今”,身著干練的工作裝,在博物館內“從事”文物保護修復工作,與同事“艾雯雯”共同守護文物、傳承文化;沁陽博物館的虛擬助手應用場景較為單一,僅存在于官方公眾號的小程序中,其造型為現代女性形象,具有豐富的面部表情和較高的互動性,游客可以與其進行語音交流,了解博物館的相關信息,提升了獲取信息的趣味性。

在國風和現代形象之外,還有一位數字人“艾雯雯”,其造型融合了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元素,形象可以根據場景切換?!鞍比粘K┑摹靶虑嗄辍盩恤的字樣,來源于中國國家博物館所藏的陳獨秀創辦的《新青年》雜志封面,展示新時代新青年的精神信仰;而在展廳“穿越”后則變身成為漢代少女形象,此形象參考了中國國家博物館“中國古代服飾文化展”的相關服飾和妝容?!鞍奔仁乾F代社會的“新青年”,也是從歷史中款款走來的見證者,更好地展現了國博的風貌。

(三)性別偏好

博物館運用的虛擬數字人透露出性別差異化的有趣現象,目前除了中國國家博物館的“仝古今”外,其余皆為女性形象。據《元宇宙發展研究報告3.0版》顯示:虛擬數字人的女性形象占比72%,公眾對于女性虛擬人的心力投入與關注度明顯高于男性。[3]

在日常生活中,涉及到數字技術和人機交互的服務,幾乎都是女性角色。如蘋果的“嘿,Siri”是女性聲音,百度和高德地圖的導航默認是女性聲音,獵豹的各類機器人大多為女性角色,白云機場的虛擬安檢引導員也是女性,以及大多數經典電影中的AI虛擬角色也都是女性。大多數情況下,女性較男性更加擁有善意和輔助的特點,這種男女性別氣質上的差異所帶來的心理作用,影響了創作者對于數字人性別的定位。

三、反思與展望

國內對虛擬數字人的探索起步較晚,目前僅有八家博物館使用了虛擬數字人,且基本都是從2022年開始投入使用的,其發展仍處于開創時期,存在著部分數字人的人設不鮮明、缺乏與博物館更深層次的連接等問題,未來明確定位、差異化發展,將是博物館虛擬數字人尋求突破的方向之一。

(一)好看的皮囊和有趣的靈魂缺一不可

數字人的形象要與博物館或地方的文化氣質相符,外在形象上,要基于博物館的特點、地域文化與人物原型的優劣分析,在整體設計上符合人物性格及歷史背景的服裝發飾等,形成獨具特色的文博數字人形象。目前博物館運用的數字人在外形上滿足了這一點,但在內在屬性上還較為欠缺,人物形象較為扁平化,數字人之間除外形的區別之外,差異不大。要想使數字人擁有一個“有趣的靈魂”,就要構建其身份故事背景,豐富人物設定。例如“天妤”是以敦煌飛天為藍本打造的虛擬數字人,館方基于敦煌文化搭建了“天妤”世界觀,通過推出每集2分鐘的系列短劇,使其成為首個文化出海的國風虛擬人。這種結合敦煌壁畫的人物設定豐富數字人的身份背景、結合數字人自身使命而展開互動故事的方式,增添了趣味性,博物館可以借鑒此種形式,豐富數字人的內涵,提升其宣傳效果。

(二)“數字人+博物館” 碰撞的N種玩法

數字化時代下,虛擬數字人不是博物館走向數字化的唯一道路,但相較于諸如VR、全息投影等博物館數字設備而言,文博數字人的優勝點在于其擬人性、知識性與互動性,更好地利用、開發、展現其特點,才是文博數字人真正行穩致遠的法寶??梢越梃b在2022年廣東國際旅游產業博覽會上亮相的虛擬數字人“班昭”,游客穿戴動作捕捉設備進行現場演示,身后大屏上一位端莊典雅的古風少女隨之揮舞身形,展現出更強的趣味性。

此外,博物館還可以探索虛擬數字人的衍生價值,即基于IP形象打造數字文創。從早期將IP形象簡單用于T恤、筆記本等衍生周邊打造,到如今打破實物局限以數字化形式展現,是文化產業數字化發展的一個趨勢。例如,在2021年5·18國際博物館日當天,中國文物交流中心發售了其文博虛擬宣推官“文夭夭”的系列數字藏品之“夭夭星寵”,以及海報數字藏品之“桃然入夢”等數字文創,這種利用虛擬IP形象打造數字文創的方式,或可給予其他博物館借鑒,幫助文博行業創新經營方式。

未來虛擬數字人作為博物館的代言人,將帶領更多國內外游客體驗和了解歷史文化,搭建傳統文化與公眾之間的數字橋梁,積極為大眾講好中國故事,數字人在博物館領域將大有可為。

注釋:

①中國國家博物館對“仝古今”的身份定位是2018年入職,但2023年春節前夕,“仝古今”才第一次通過短視頻同觀眾見面.

②統計時間為2022年至2023年3月16日.

參考文獻:

[1]中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聯盟總體組,中關村數智人工智能產業聯盟數字人工作委員會.2020年虛擬數字人發展白皮書[R/OL].(2020-12-13)[2022-11-30].http://www.100ec.cn/index/Detail-6583594.html.

[2]劉鳳羽,甘亦非.虛擬數字人的發展進路探析[J].新聞研究導刊,2022,13(17):29-31.

[3]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元宇宙文化實驗室. 元宇宙發展研究報告3.0版[R/OL]. (2020-12-13) [2022-3-30]. http://www.100ec.cn/index.php/detail--6620730.html.

作者簡介:

韓佳樂(2001—),女,漢族,河南漯河人 。華南農業大學人文與法學學院歷史學專業在讀本科生,研究方向:中國史。

猜你喜歡
發展前景博物館
展出前的地下博物館
博物館里的“虎”
博物館
冷鏈物流基礎上的生鮮電商發展研究
鋼纖維混凝土技術在市政路橋施工中的運用
建筑工程混凝土結構施工技術
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的發展前景之我見
露天博物館
博物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