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兒園博物館課程資源的有效利用

2023-08-19 08:41孫麗霞
好家長 2023年8期
關鍵詞:場域博物館創設

文 孫麗霞

幼兒園博物館是一個為幼兒感知、欣賞和探究自然、社會、文化及科技而呈現物品、提供操作機會的場所。我們以“建一座兒童成長的博物園”為愿景,聚焦博物館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通過對廊道主題博物館、班級微型博物館、戶外自然博物館等博物館場域的建設,探索資源利用的有效途徑,努力讓幼兒園的一切空間、資源為幼兒發展服務。

一、盤活資源,改造博物館活動場域

我們從園所現有資源入手,打通室內、室外游戲空間,適時、靈活地整合幼兒園資源,不斷優化博物館場域。

(一)探究廊道博物館場域整合的更新策略

基于兒童發展的需求,我們為幼兒創設了有準備的環境,通過觀察分析幼兒行為,及時調整場域中的環境、材料、內容等,讓其充滿生命力。實行館長責任制,讓幼兒參與環境創設、場域管理、材料提供、游戲商議等。

1.審議改造——為幼兒創造有準備的環境

環境作為重要的教育資源,是動態發展的,是為幼兒的發展而變化的。幼兒主題博物館環境隨著幼兒的需要而更新。我們通過現場觀察、集體審議等方式,調查了解幼兒的發展水平和興趣需求——梳理博物館各活動區的價值,形成經驗清單—創設文化歷史環境(追本溯源)—收集創設實物展示區域—創設操作體驗區域—預設生成展開博物館課程活動,讓廊道主題博物館在“審議—調整—再審議—再調整”的循環往復中不斷優化,使幼兒在博物館活動中進一步感受、探索、創作,不斷累積新經驗,獲得新體驗。

2.經歷學習——讓幼兒成為創建的主人

兒童是有能力的、堅強的、積極主動的學習者。前期的一些主題博物館創建,更多是由教師觀察而引發,由教師主導開發、設計。能否讓幼兒創建一個主題博物館,成為博物館的設計者、參與者、使用者呢?基于這一想法,我們引導幼兒成為博物館創建的主人,開發打造新的博物館區域。我們把主動權交給幼兒,充分調動幼兒主動參與活動的內在動力,滿足幼兒成為發現者、探索者、參與者的愿望。

(二)打造微型博物館學習場域的創建模式

我們以班級為主陣地,打造班級微型博物館游戲場域,從內容選擇、環境創設、區域設置、游戲現場等方面,凸顯班級博物館特色。同時,教師對幼兒與資源的互動進行深入、沉浸式觀察,將幼兒深度學習的過程完整地融入環境之中。

(三)探索閱讀博物館深度利用的有效方法

我園建有“植物博物館”“汽車博物館”“蟲蟲博物館”等主題閱讀博物館。我們落實館長責任制,優化閱讀博物館呈現方式,探索自主管理方法,建立師幼借閱制度,將閱讀資源與課程、游戲對接,探索閱讀資源深度利用的方法。

1.投放圖書資源

在每個主題博物館內,我們都投放了與資源相關聯的圖書,幫助幼兒解決課程活動中遇到的問題,擴展了幼兒的認知視野,幫助幼兒了解主題資源的發展過程、文化內涵等。

2.管理主題館域

我們以班級為單位,為每個主題閱讀博物館配備專職“館長”,全程參與繪本書籍的歸類、擺放、整理、閱讀環境創設等活動。我們還根據其他班級的需求,匯總書籍目錄,不斷增添或更新書籍,滿足全園師幼的需求,將書籍資源與班級課程連接起來。

3.建立借閱制度

各班根據課程實施需求,通過預約進館閱讀、相關繪本書籍借閱等形式,探索閱讀資源利用的方法,由館長統一協調,做好登記、介紹與場域整理等工作。

二、聚焦資源,拓展博物館學習場域

幼兒園課程是生活的、變化的、游戲的,是教師與幼兒共同建構的產物。我們努力把幼兒放到課程中央,基于幼兒發展的需求,為幼兒創設了一個飽含探索元素的博物館環境,引發幼兒進行真實的、有意義的學習,自主且連續地建構自己的經驗。

(一)立足主題博物館——面向需求,提升幼兒學習力

班級微型博物館基于幼兒發展的需求,和幼兒一起經歷收集、展示、欣賞的過程,在講、玩、用、拓中調動多種感官,獲取知識和經驗。

廊道主題博物館遵循幼兒的發展規律,從主題說明、主題價值、內容線索、環境創設、家長資源、家園共育、游戲化教學活動設計入手,預設主題課程計劃,并將其融入日?;顒又?。

(二)創生自然博物館——關注行為,追隨幼兒興趣點

我們秉承“大自然就是活教材”的教育理念,大力推進戶外自然博物館資源研究,將資源與課程鏈接,通過實踐探索、思維碰撞,形成適合我園的自然課程實施模式。例如,“菊花”是本土資源,幼兒通過種植菊花,積累種植經驗,體驗種植樂趣。

(三)實行館長責任制——自主管理,增加幼兒歸屬感

廊道主題博物館具有自由、有序、愉快和生機勃勃的特點,能夠滿足幼兒所需的安全感。在館長責任制理念下,幼兒可以自主活動,自選內容、自選材料、自選玩伴,在看一看、說一說、做一做、玩一玩中盡情參與。同時,我們自主投放材料,自發制定游戲計劃等。

三、融通資源,搭建博物館共享平臺

課程資源作為課程建設的載體,在課程建設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我們充分利用各種資源,達到“材料兼容、課程互融、學習共融、家園交融”的課程資源融通目的。

(一)材料兼容——讓材料隨時可用

材料是引發幼兒深度學習的媒介,幼兒在與材料積極的互動中獲得學習經驗。如何讓每個館里的材料相互兼容,隨時可用,一直是我們努力探索的方向。我們注重各材料資源的相互連接,將區域、材料、課程有機結合,打造三位一體的互聯模式。例如,農耕博物館可供幼兒參觀欣賞各種農用工具。必要時,又可為幼兒的種植活動提供支持。幼兒可根據自己的所需,在這里選擇合適的工具參與勞動,體驗各種農用工具。

(二)課程互融——讓課程隨機而變

在博物館創建和利用過程中,我們始終將它置于幼兒園課程實施的視域之下,與課程活動保持著聯動關系,讓它成為課程實施的補充和延伸。同時,將班級微課程與幼兒園現有博物館相互融合。例如,“蟲蟲博物館”的成功創建,為我園課程實施提供了豐富的知識寶庫。

(三)學習共融——讓學習隨處可見

我園充分利用廊道、墻面、大廳等空間,創設互動的學習環境,打破班級、年齡的界限,為全園幼兒服務,讓幼兒在與同伴、環境的互動交流中,獲得有益經驗。例如,在“幼兒園里的樹”主題活動中,教師與幼兒一同繪制樹資源地圖。當資源、課程與幼兒的成長連在一起,當每一個幼兒、教師與環境連在一起,課程就會呈現一種自然和生長的態勢。

(四)家園交融——讓家園向需而行

家庭是課程的“活”資源,幼兒教育離不開家長的支持。例如,在“竹子博物館”活動中,我們邀請家長參與,協助收集各種竹制品以及有關竹子的資料和圖片;聯系有竹林的家庭,為幼兒提供參觀、實踐的場所。

幼兒園博物館課程資源的有效利用,讓教師在盤活活動場域、拓寬學習場域的行動中學會了將資源進行融通,在課程實施中學會了主動捕捉資源、挖掘資源價值,不斷給予資源新的活力。今后,我們將繼續追隨幼兒的興趣和需求,讓幼兒在與資源的有效互動中獲得經驗、豐富認知,從而全面發展。

猜你喜歡
場域博物館創設
民主論辯場域中的法律修辭應用與反思
百年黨史場域下山東統戰工作的“齊魯特色”
創設情境 以說促寫
創設情境 提高效率
博物館
“教、學、評”一體化視域下問題串創設的實踐
中國武術發展需要多維輿論場域
組織場域研究脈絡梳理與未來展望
露天博物館
博物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