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代黨對青年學生的政治引領:問題緣起、實踐經驗與發展方向

2023-08-21 02:54邱海鋒
關鍵詞:政治學生

邱海鋒

(福建師范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福建 福州 350117)

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習近平明確指出:“青年強,則國家強。全黨要把青年工作作為戰略性工作來抓?!?1)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年,第71頁。這深刻揭示了青年工作在黨和國家事業全局中的戰略性地位,為新征程上做好青年工作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青年是整個社會中最積極、最有生氣的力量,處于“拔節孕穗期”的青年善于接受新鮮事物但是思想尚未定型,是系好人生第一??圩拥年P鍵時期?!耙訌妼η嗄暾我I,黨旗所指就是團旗所向”(2)習近平:《在同團中央新一屆領導班子成員的集體談話》,《人民日報》,2018年7月3日第1版。,使廣大青年學生“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努力成長為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3)習近平:《論黨的青年工作》,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22年,第241頁。。因此,如何加強對青年學生的政治引領,回答好“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根本問題,是黨的青年工作需要直面的關鍵問題。

一、直面新挑戰:新時代黨對青年學生政治引領的問題緣起

政治引領作為一項具有強烈政治屬性的社會活動,具有鮮明的階級性、明確的目的性、突出的時代性。黨對青年學生的政治引領是一個歷史性問題。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以“革命救國”為主題引領青年學生,社會主義革命與建設時期以“建設興國”為主題引領青年學生,改革開放新時期以“改革富國”為主題引領青年學生。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黨對青年學生的政治引領既面臨新的發展機遇,也勢必會遇到新的挑戰。

(一)世情新局面: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

習近平深刻指出:“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4)《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3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年,第112頁。面對中國的快速發展和迅速崛起,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絕不甘心主導地位的喪失,對華政策由原來的“接觸”調整為“封鎖”。社會主義同資本主義兩種制度及其意識形態的較量迎來新的變化,呈現新的特點,帶來新的影響。一方面,中西競爭引發了青年學生的思想疑慮。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進入新時代后,我國綜合國力、競爭力、國際影響力顯著提升,這是近代以來中國第一次有能力、有機會與西方世界展開競爭,極大地激發了青年學生的民族自豪感。但與此同時,中國在科技領域與西方發達國家的差距也客觀存在,一些“卡脖子”技術問題依然突出。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青年學生在思想上的一個基本矛盾是,中國崛起引發的自豪感與西方技術優勢的焦慮感相互膠著。另一方面,西方意識形態滲透加劇?!拔鞣綌硨萘σ恢卑盐覈l展壯大視為對西方價值觀和制度模式的威脅,一刻也沒有停止對我國進行意識形態滲透”(5)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編:《習近平關于總體國家安全觀論述摘編》,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8年,第128頁。。西方國家加緊在政治層面、文化層面進行意識形態滲透,尤其是通過“意見領袖”披著“文學”“學術”等外衣歪曲黨的歷史,大肆傳播“以宗教為核心價值理念的西方思潮”(6)吳傳毅、金庭碧:《“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中國意識形態安全戰略》,《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2018年第6期,第5頁。,并且利用中國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大肆歪曲、否定,或攻擊、抹黑黨的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這不可避免地給部分信念不牢固、立場不堅定、辨別能力不強的青年學生帶來極大的思想困惑,甚至政治立場偏差、行為失范,必須高度重視。

(二)國情新趨勢:走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習近平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十年來“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推動我國邁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7)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年,第6頁。。新時代作為我國的發展關鍵期,同時也是改革攻堅期。社會的主要矛盾,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會以不同的具體形式表現出來。從歷史的動態經驗看,這種時期往往成為社會思想的震蕩期,加劇意識形態斗爭的復雜性。青年學生在這一時期也會被一些“雜音”“噪音”所影響,容易迷失信仰方位?!爸袊鴫羰菤v史的、現實的,也是未來的;是我們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終將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奮斗中變為現實?!?8)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70頁。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光榮任務必將落在廣大青年學生身上。青年學生作為祖國未來的建設者和中國夢實現的參與者、經歷者,作為黨和人民事業發展的接班人和生力軍,他們的理想信念是否堅定、政治方向是否正確直接關系到新時代發展的后備軍是否充足,關系到黨和國家的事業是否后繼有人,關系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能否實現。因此,面對國情新方位,要克服前進道路上的困難,接續奮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必須要直面矛盾,及時介入干預部分青年學生存在的認識偏差和思想困惑,避免政治信念動搖和政治立場轉變的錯誤和危險。

(三)黨情新挑戰:鞏固黨的執政基礎

世情在變、國情在變,黨情也不可避免地發生深刻變化。中國共產黨已經從一個只有50多名黨員的小黨發展為擁有9600多萬黨員的大黨,已經從一個帶領人民群眾為奪取政權而奮斗的黨轉變為領導全國人民掌握國家政權并長期執政的黨。如今,中國共產黨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作為中國的最高政治領導力量,肩負著在百年未有之大局下帶領全國人民開啟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新征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榮使命?!包h的事業離不開青年”(9)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十五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下),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576頁。。已經走過了百年奮斗歷程的中國共產黨要實現這一光榮而又艱巨的使命,必須最大限度地爭取廣大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支持,尤其要爭取廣大青年學生的認可認同和支持擁護,爭取源源不斷的新鮮血液和新生力量的加入和補充。據中央組織部統計,在近年新發展的黨員中,學生約占40.3%,35歲及以下的青年約占80.8%(10)《中國共產黨黨員總數9671.2萬名》,《中國教育報》,2022年6月30日第3版。。由于缺乏艱苦歲月錘煉和黨內政治生活的歷練,部分青年學生雖朝氣蓬勃、好學上進,但黨員意識、黨性修養有待加強,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有待提升,政治信仰不夠牢固、政治立場不夠堅定。青年學生政治素養狀況、對黨的認同度和忠誠度、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心和決心直接關系到中國共產黨的執政地位能否鞏固。為此,需要加強對青年學生的政治引領,引導他們提高站位,看到百年黨史的主流主線和根本宗旨,成為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引導他們增強對黨的全面領導的政治認同,從而鞏固和擴大黨執政的青年基礎。

(四)學情新變化:青年學生面臨新問題

新時代青年學生絕大多數出生于新千禧年前后、“四二一”家庭,出生和成長于中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顯著提升的時代,也是中國改革和社會轉型全方位深入推進,各類困難突增、矛盾高發,個人成長和發展的競爭加劇、挑戰加大的時代。伴隨著新時代成長起來的絕大多數青年學生信念堅定、擔當進取、自主自信,對黨和國家充滿高度的政治認同、思想認同、情感認同。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新時代的青年學生沒有經歷改革開放前后社會經濟變化的體驗,缺乏對“富起來”的過程感知,容易在“固化”的價值傾向中失去思想的“壓艙石”。另外,新時代青年學生出生和成長于科技迅猛發展的互聯網信息時代,被稱為“數媒土著”“網上原住民”。網絡是一把雙刃劍,其即時性、便捷性、匿名性、互動性的技術特點,豐富的海量信息、多樣的呈現方式給青年學生的學習、生活、成長提供了許多機會和條件,但網絡也被西方國家、敵對勢力和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充分利用,作為其對青年學生大肆傳播歷史虛無主義、西方人權、民主自由等錯誤思想意識、價值觀念、政治觀點,甚至成為組織聯系和挑唆對立的工具和平臺。受新自由主義、歷史虛無主義、民主社會主義等錯誤社會思潮和不良思想的影響,部分青年學生的政治認知、政治取向以是否對自己有利作為衡量標準,在入黨、參與政治活動時呈現較強的實用性和功利性;個別青年學生政治立場和政治原則出現錯誤或偏差,面對經濟、社會、生態和政治方面出現的問題時“容易從自身角度、從理想狀態的角度來認識和理解世界”(11)習近平:《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年,第13頁。,發表偏激、片面的觀點,極個別青年學生還會發表“精日”“反黨”等錯誤言論;另外有一些青年學生政治判斷力不強、政治斗爭能力欠缺,容易被帶節奏,隨波逐流、人云亦云。面對這些青年學生政治信仰、政治立場、政治意識和政治行為等方面的新變化,如何科學有效地引導正處在人生的“拔節孕穗期”的新時代青年學生自覺堅持黨的領導,聽黨話跟黨走,如何激發青年學生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矢志奮斗顯然成為重要的政治命題和現實問題,具有極其緊迫性和現實必要性。

二、新時代黨對青年學生政治引領的實踐與經驗

面對新機遇和新挑戰,黨對青年學生的政治引領形成了具有新時代特點的目標導向。新時代黨對青年學生政治引領以“實現中國夢”為主題。2012年11月29日,習近平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首次提出“中國夢”,“現在,大家都在討論中國夢,我以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12)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年,第84頁。?!爸袊鴫簟钡奶岢鰺òl強大的號召力和感染力,在青年學生群體中引起強烈反響。黨的十九大、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黨的二十大等重要、莊嚴的會議,黨號召廣大青年學生要肩負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神圣使命。習近平數十次深入學校與青年學生座談交流,給青年學生回信,做出指示批示,以及出席全國高校思政工作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等,殷切希望廣大青年學生堅定理想信念,將“青春夢”融入“中國夢”,在踔厲奮發中實現中國夢。黨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2017年)、《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2019年)、《關于新時代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2021年),以及教育部下發的《關于在全國各級各類學校深入開展“我的中國夢”主題教育活動的通知》(2013年)等文件,要求各學校結合實際開展“我的青春我的中國夢”“中國夢·我的夢”“中國夢·學子夢”等系列主題教育活動,常態化地開展理想信念教育,補足青年學生精神上的“鈣”,引導青年學生堅定政治信仰,增強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信心。在黨中央的領導下,新時代青年學生的政治引領工作取得了實效,形成了值得深入總結和弘揚的寶貴經驗。

(一)領導強化:健全完善黨的政治引領工作體系

青年學生政治引領是一項戰略性、系統性工程。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進一步加強領導力量,增強各級黨委政府各單位的責任感和使命感;進一步完善制度體系,促進工作的制度化、規范化、科學化,形成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全社會協同配合的工作體系。

其一,強化工作責任。黨中央從黨和國家事業薪火相傳、后繼有人的戰略高度出發,強調“青年工作,抓住的是當下,傳承的是根脈,面向的是未來,攸關黨和國家前途命運”(13)《牢記關懷 重任在肩——各級團組織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同團中央新一屆領導班子成員集體談話重要講話精神》,《光明日報》,2018年7月9日第1版。,明確要求“全黨要把青年工作作為戰略性工作來抓”,要求各高校堅持和完善校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各中小學校建立黨組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進一步強化黨對各級各類學校的領導,堅持和保證學校辦學方向,匯聚廣大青年學生的智慧和力量,團結廣大青年學生緊緊圍繞在黨的周圍。其二,完善制度體系。黨中央、教育部等相繼印發《關于加強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的意見》(2014)、《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2017)、《普通高等學校學生黨建工作標準》(2017)、《關于加強民辦學校黨的建設工作的意見(試行)》(2017)、《關于加快構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體系的意見》(2020)、《中國共產黨普通高等學?;鶎咏M織工作條例》(2021)等文件,覆蓋公辦、民辦和中學、大學不同性質、不同層次的學校,涵括黨建、思想政治等方面,為全國各地、各學校加強青年學生政治引領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二)與時俱進:優化體現時代特征的政治引領內容

注重結合各不同歷史時期的時代背景、使命任務、奮斗目標,以及青年學生實際來確定政治引領內容是中國共產黨的寶貴經驗?!靶聲r代中國青年要樹立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信心,到人民群眾中去,到新時代新天地中去,讓理想信念在創業奮斗中升華,讓青春在創新創造中閃光!”(14)《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3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年,第334頁。面對新時代新任務新要求,黨圍繞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一偉大目標,結合青年學生思想行為新特征,優化和賦予了政治引領內容的新時代特色。

其一,引領青年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引導他們認清新時代的歷史方位,全面把握新時代社會發展矛盾和國際形勢變化,不斷樹牢正確的政治信仰,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想信念,在政治立場和政治方向上定好基調,把好第一關。其二,引領青年學生領悟“兩個確立”,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引導青年學生保持政治上的堅定、理論上的清醒、行動上的自覺,在政治思想行動上與黨中央始終保持一致。其三,引領青年學生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提高價值理解力、價值判斷力和價值選擇力,并形成思想認識上的共識和價值判斷上的一致,扣好“人生第一??圩印?。其四,引領青年學生建功新時代,號召青年學生同廣大人民一道,為實現“兩個百年”奮斗目標,不斷把青春夢想融入黨和國家的發展事業中,將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自覺融入個人的思想和行動自覺中,到基層、到國家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業、成長成才,讓青春之花綻放在黨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靶聲r代中國青年要樹立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信心,到人民群眾中去,到新時代新天地中去,讓理想信念在創業奮斗中升華,讓青春在創新創造中閃光!”(15)《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3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年,第334頁。

(三)職責優化:鞏固黨團組織在政治引領中的核心作用

黨團組織是青年學生政治引領的核心。進入新時代以來,黨中央充分認識到青年工作的重要性,優化了青年工作在基層黨組織職責體系中的定位,有力推動了“以黨帶團,以團見黨”的青年學生政治引領格局。一方面,加強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進一步堅定青年學生對黨組織的認同?;鶎狱h組織是直面青年學生的“第一關”,基層黨組織建設的好與壞,直接關系到黨對青年學生進行政治引領的效果。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共產黨注重基層黨組織,尤其是學?;鶎狱h組織建設,修訂了《中國共產黨普通高等學?;鶎咏M織工作條例》,深入開展高校黨建“雙創”,培育創建全國黨建示范高校20所、標桿院系199個、樣板支部1655個(16)《格局性變化 歷史性成就》,《中國教育報》,2021年12月8日第1版。,全方位提升學校黨組織的組織力,增強其政治核心和戰斗堡壘作用。這不僅提升了基層黨組織做好青年學生政治引領作用的政治自覺,提升了團結、凝聚、引領青年學生的能力和本領,也加強了青年學生對于基層黨組織的認同感。另一方面,突出共青團在政治引領的聯動作用,發揮其作為黨的青年工作部,聯系、服務青年學生的橋梁紐帶作用。中央印發《關于加強和改進黨的群團工作的意見》(2015年)、《共青團中央改革方案》(2016年)等文件,并于2015年7月召開黨的歷史上第一次群團工作會議,大刀闊斧地推動了以“不斷保持和增強政治性、先進性、群眾性”(17)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編:《十九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21年,第36頁。為目標的共青團改革,有力增強共青團凝聚力和向心力,青年學生被進一步凝聚與團結到黨組織周邊中,凝聚起強大的青春力量。

(四)立德樹人:發揮學校系統在政治引領中的主力軍作用

學校系統是黨對青年學生進行政治引領的主力軍、主陣地,是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關鍵場域。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學校系統在政治引領中的作用,將“立德樹人”確立為學校教育的根本任務,全局性地扭轉了“重知識,輕政治”的傾向,推動了知識教育與政治引領的協同發展。

首先,在學校教育全過程中貫穿“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奠定青年學生政治引領的“教育指揮部”。進入新時代以來,各學校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緊密結合實際,深化立德樹人關鍵環節和重點領域改革,用紅色文化立根、鑄魂、打底色,引導師生賡續紅色血脈、堅定理想信念。各學校開展的這些務實管用、富有特色的工作,有力地厚植青年學生愛黨愛國愛人民的思想情懷,積極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教材、進課堂,從而進青年學生的頭腦,實現全員、全方位育人,使黨對青年學生的政治引領具備更完善的環境條件。其次,抓好思政課堂,加強青年學生政治引領的“教育前線”建設?!八颊n的本質是講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講深、講透、講活?!?18)習近平:《在中國人民大學考察時的講話》,2022年4月25日,http:∥www.gov.cn/xinwen/2022-04/25/content—5687105.htm,2023年2月28日。。一方面,扎實推動思政課改革創新,立足于幫助青年學生厘清政治問題、解決思想困惑,從而實現固本正源,鑄魂育人,使黨對青年學生的政治引領融入青年學生從“我”變為“我們”的教育過程中;另一方面,全方位持續性部署思政課教師隊伍的培訓、發展和建設問題,從根本上改變思政課教師不受重視的問題。再次,挖掘“課程思政”的教育潛力,鞏固青年學生政治引領的“教育后方”。思政課是主渠道,“其他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19)《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2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第378頁。。各學校針對青年學生時間精力主要集中在專業課程學習上的實際,深入挖掘專業課程的思政元素,根據不同專業課程的特點,激發教師的政治引領潛能,把課程思政的魅力釋放出來,將專業課程的思政功能最大化,形成與思政課程同向同行、同頻共振的局面,實現齊心協力共同開展學生思想教育和政治引領并行并進的育人格局。

(五)社會協同:匯聚社會力量在政治引領中的強大合力

黨對青年學生的政治引領不能僅依賴于黨團組織與學校系統的“單兵作戰”,要實現全方位的政治引領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參與、協同作戰。黨中央領導社會各界,積極組織社會力量,探索“社會協同”的政治引領方略,形成了強大的政治引領合力。

首先,占領互聯網輿論高地,掌握網絡空間政治引領的主動權。網絡已經成為當代青年學生的主要生活場域,不掌握網絡空間的話語權,政治引領就會陷入現實空間正面宣傳、網絡空間負面解讀的被動局面中。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積極主動應對新變化,將互聯網的輿論治理與青年學生的政治引領相互融合,開拓了青年學生政治引領的新局面。一方面,探索互聯網政治引領的新機制。根據青年學生的學習特點,推出和開通了“青年大學習”等平臺,開辟了青年學生政治學習的“新天地”,從而在青年學生的政治學習中牢牢掌握政治引領的輿論主動權;另一方面,整治互聯網中不利于政治引領的輿論亂象。通過盯住重點環節,堅定地打好網絡輿論攻防戰,創新優化青年用網管理模式,使“清朗”成為網絡空間的新常態,也使青年學生在網絡空間中認清真相,學會斗爭。其次,注重家庭在青年學生政治引領中的配合作用。家庭是青年學生政治社會化的起點,雖然家庭在黨對青年學生的政治引領中主要是一種配合作用,但卻是不可忽視的關鍵環節。習近平強調:“不論時代發生多大變化,不論生活格局發生多大變化,我們都要重視家庭建設,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20)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編:《習近平關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風建設論述摘編》,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21年,第3頁。全社會通過引導家長本身的政治觀念和教育方式的轉化,進而對青年學生政治人格的形成產生重要影響,進一步發揮了家庭家教家風建設在培育時代新人、弘揚優良家風中的重要作用。再次,突出社會多元力量參與青年學生政治引領。其一,挖掘先進人物成為對青年學生進行政治引領的重要方式。黨通過建立健全黨和國家功勛榮譽表彰制度,選樹了袁隆平、鐘南山、黃旭華、屠呦呦等一批典型,讓青年學生感受正能量的風采,鼓勵他們向先進榜樣看齊,教育和引導廣大青年堅定向上向善的理想信念。其二,發揮國家重大慶典的育人功能。黨和國家先后召開了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等一系列重要慶典活動,借助這些重要節日或事件記憶,幫助青年學生深化對黨和國家的認識,培養和激發青年學生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精神。其三,建立和完善各類教育實踐基地。黨和國家加強革命舊址、遺跡、紀念館等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紅色教育基地,以及大型國有企業、社會主義新農村等研學教育基地、綜合實踐基地建設,通過參觀考察、實踐體驗、對比感悟等方式增強青年學生的歷史感、認同感、自豪感、責任感。

三、新時代黨對青年學生政治引領的發展方向

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習近平指出,青年工作要“用黨的科學理論武裝青年,用黨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熱心人、青年群眾的引路人”(21)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年,第71頁。。這為新時代黨進一步做好青年學生政治引領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圍繞這一基本遵循,可以展望新時代新征程黨加強對青年學生政治引領的發展方向。

(一)加強組織和隊伍建設

新時代加強青年學生的政治引領,首先要加強政治引領主體建設,提高引領主體對青年學生的權威性與吸引力。

首先,推進黨的自身建設,提升青年學生的政治認同。從根本上來說,黨的自身建設是青年學生對黨的認同的關鍵,也是加強對青年學生政治引領的靈魂。因此,加強黨的自身建設雖然不直接作用于青年學生的政治引領,卻是青年學生政治引領的一個重要前提與基礎。從這個角度上看,從三個方向強化青年學生“立志聽黨話,跟黨走”(22)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編:《十九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9年,第649頁。的心理基礎是必須的。一要堅持人民至上,堅定青年學生對黨的宗旨的信念;二要增強執政本領,堅定青年學生對黨的事業的信仰;三是全面從嚴管黨治黨,提升青年學生對黨的發展的信心。

其次,加強基層組織建設,夯實政治引領的組織基礎。黨對青年學生的政治引領不能離開學校各級黨組織的作用,這也是我們黨長期以來推進青年工作的重要優勢。要持續強化學?;鶎狱h組織建設的政治性,明確青年學生政治引領的方向;要持續提升學?;鶎狱h組織建設的組織力,提高青年學生政治引領的能力;要持續增強學?;鶎狱h組織的吸引力,增強青年學生政治引領的活力。

最后,加強青年學生政治引領的隊伍建設?!鞍倌甏笥?,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23)習近平:《做黨和人民滿意的好老師:同北京師范大學師生代表座談時的講話》,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年,第13頁。黨對青年學生的政治引領需要一支有戰斗力的政治引領隊伍。這支隊伍深入到青年學生的日常學習、工作與生活之中,是青年學生感受政治引領、提高政治認同的關鍵。要進一步加強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夯實思政課程作為政治引領主陣地的基礎;進一步提高專業課教師隊伍的思想政治水平,豐富課程思政推動政治引領的方式;進一步鞏固輔導員和班主任隊伍的職業能力,拓寬青年學生政治引領的路徑。

(二)增強對學生的精準服務

解決思想問題與解決實際問題相結合,既是中國共產黨思想政治教育的優良傳統,也是青年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須遵循的一個基本原則。新時代黨對青年學生的政治引領是建立在關愛青年學生基礎上的,也只有關心與解決青年學生的切身問題才能吸引青年學生、“粘住”青年學生,進而實現對青年學生的政治引領,把青年學生團結和凝聚在黨的周圍。

其一,幫助解答學生思想政治困惑,滿足青年學生政治成長需要。面對我國仍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在經濟社會、民主政治、文化制度等方面出現的問題,部分青年學生在政治上、思想上出現一些困惑和不解。在開展青年學生政治引領工作時,必須針對青年學生存在的政治、思想上的困惑、疑問,采取有針對性、有策略地予以解答回應,引領青年學生正確認識實現共產主義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目標過程中理想與現實、長遠目標與階段發展、民主與集中、黨的領導和政府、法律等方面的關系。

其二,幫助解決學生學業就業困惑,助推青年學生政治認知的成長。對于學習壓力大和學習困難的青年學生要加強關心指導,引導他們制定學習規劃,明確目標方向,激發學習興趣,增強學習動力。同時,要引導學生入學之初做好職業生涯規劃,完善綜合素質,提升就業競爭力;加強就業困難學生的指導,引導就業困難學生樹立“先就業后擇業”和到農村、到基層、到艱苦崗位鍛煉的觀念,積極幫助青年學生高質量就業。

其三,幫助解決學生的經濟生活困難,提升青年學生積極的政治情感。習近平指出,扶貧必先扶志,扶貧必先扶智。(24)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編:《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下),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8年,第49頁。學校在為家庭經濟相對困難學生積極提供勤工助學崗位的基礎上,應著重引導這些學生樹立自強自立、人窮志不窮的觀念,正確對待暫時的家庭困難;扶智就是扶知識、扶技術、扶方法,這就需要幫助家庭經濟困難的青年學生提升知識技能,量身定制開展專業技能培訓,提升綜合素質和就業競爭力,讓家庭經濟困難的青年學生看到未來希望之光,讓幫扶工作真正扶到點上、扶到根上。同時注重發揮家庭經濟困難青年學生的引領示范作用,讓貧困學生有學習的途徑和動力。

(三)在工作中要堅持“四個結合”

新時代黨對青年學生進行政治引領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規律、遵循教書育人規律、遵循學生成長規律,(25)《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2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第378頁。要根據青年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個性特點,選擇和優化教育引導方法,不斷提高政治引領工作的執行力。

第一,堅持顯性教育與隱性教育相結合,潤物無聲式地推動政治引領工作。一方面,要旗幟鮮明地堅持和完善顯性教育。要公開地、理直氣壯地引導青年學生聽黨話、跟黨走,要持續加強馬克思主義學院和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在發展黨員、升學就業政審時要全面深入準確考察青年學生的政治意識和政治觀念,堅決把政治標準作為第一標準。另一方面,要積極強化和創新隱性教育。要大力推進課程思政建設,在專業課程學習中潤物細無聲地對青年學生進行教育和引導;要借助、結合國慶、抗戰勝利日等黨史國史中的重大節慶日、紀念日,或國家勛章和國家榮譽稱號頒授等重大活動等開展教育,讓青年學生在耳濡目染中學習;要充分發揮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作用,創作和推出類似《戰狼》《長津湖》等主題鮮明、內容向上、題材多樣、藝術性強的作品,讓青年學生在文化熏陶中增進對黨的認識和了解,強化對黨的認同和支持。

第二,堅持理論教育與實踐鍛煉相結合,知行合一式地推動政治引領工作。理論是行為的先導,實踐有助于理論的內化。新時代青年學生政治引領工作要把理論灌輸與實踐鍛煉緊密結合起來。一方面,要堅持并不斷改進理論教育?!肮と吮緛硪膊豢赡苡猩鐣裰髦髁x的意識,這種意識只能從外面灌輸進去?!?26)《列寧選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317頁。理論引導遵循灌輸理論,但要改變以往單向線性、簡單生硬的“填鴨式”教育模式,積極使用“青年化”話語(27)欒淳鈺、劉穎敏:《宣傳思想工作話語“青年化”的實現路徑探賾》,《探索》2023年第2期,第175頁。,多采用對話交流、知識競答、動漫插畫等青年學生易于接受的形式和方法。另一方面,要推進和強化實踐鍛煉。鄧小平曾說,“只有從事實上感覺到黨和社會主義好,理想紀律教育、共產主義思想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才會有效”(28)《鄧小平文選》(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44-145頁。。通過組織青年學生深入現代化企業、新農村、城市社區參觀體驗,讓青年學生體驗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取得的輝煌業績和偉大成就,感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增強其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

第三,堅持榜樣示范與自我教育相結合,行為示范式地推動政治引領工作。榜樣示范是外部推動,自我教育是內因驅動,共同推動青年學生政治引領工作。同時,要積極推進自我教育,要激發青年學生自我教育的動力,要抓住青年學生自我教育的契機,引導學生通過自我改造不斷提升政治修養、提升政治行為的自我調控能力。

第四,堅持規范統一與分類引導相結合,綜合推進式地推動政治引領工作。加強和改進新時代青年學生政治引領工作,必須做到規范統一與分類引導相結合。要不斷提升規范統一水平。青年學生政治引領工作政治性、理論性、政策性強,點多線長面廣,規范化、科學化、制度化是做好這項工作的目標和保證。要加大分類引導、精準施策的力度。大學生、中學生、小學生等不同階段,黨員、入黨積極分子、一般學生等不同群體,他們在知識學識積累、政治理論素養、思想認識水平等方面層次不一,甚至差別較大,要“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因人而異、分類引導。

(四)要大力推進“家校社聯動”

“觀念的東西不外是移入人的頭腦并在人的頭腦中改造過的物質的東西而已?!?29)《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22頁。青年學生的政治觀念和政治行為必然會受到所處的家庭、學校、社會等環境影響。加強青年學生的政治引領,必須要建立家庭、學校與社會協同配合機制。而協調配合機制的關鍵在于明確學校、家庭與社會在協同育人中的各自位置,三種教育類型“主次分明”,有利于推動“家-校-社”協同育人。

第一,“家-校-社”聯動是一個“一軸兩翼”的協同育人結構。學校是協同育人的軸心。以學校為軸心,家庭與社會發揮著“兩翼”的功能。家庭要充分發揮“第一所學?!钡墓τ?,以家庭活動為“圓心”,引導家長通過家教建設,加強青年學生家風教育,鞏固學校政治引領的成果。社會是青年學生的重要活動場景,也是青年學生在學校外的第二課堂,需要動員與組織社會力量講好“中國故事”、講好“黨史教育”、講好“紅色文化”,引領青年學生聽黨話,跟黨走。

第二,“校-家”協同育人需要進一步厘清“責任邊界”。當前,“校-家”協同育人的形態已經顯雛形,但是,由于職責不清、責任不分,導致“校-家”之間的協同時常流于動態經驗,而缺乏經驗的累積。確定責任邊界的意義是對家庭與學校在“各司其職”的基礎上相互支持、理解和尊重。家庭教育應著重關注青年學生政治觀念的生活化養成,側重于在提高道德水平的過程中完善政治引領;而學校教育則注重學生政治意識的發蒙、政治認同的養成、政治信仰的確立、政治行為的實踐,側重在規范行為取向的過程中完善政治引領。

第三,“校-社”合作是協同育人的辯證推動與拓展延伸?!靶?社”在政治引領中的合作需要把握好學校的“統一性”與社會的“多元性”之間的關系。既要保障“統一性”對“多元性”的指導,又要通過“多元性”豐富“統一性”。一是構建“校-社”關系網,學校要密切溝通社會的各類組織機構,如紅色文化博物館、展覽館、紀念館等;二是充分利用社會教育資源是發揮“校-社”協作政治引領功能的關鍵;三是創新“校-社”溝通網絡,搭建其兩者之間有效溝通的橋梁,積極推進各類資源的有效轉化。

猜你喜歡
政治學生
政治呵護只盯“短處”?——乾 縣“政治呵護”重在政治激勵
快把我哥帶走
“講政治”絕不能只是“講講”
“政治攀附”
“政治不純”
政治不過硬,必定不可靠——政治體檢不能含糊
《李學生》定檔8月28日
趕不走的學生
學生寫話
不談政治的政治智慧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