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旅融合發展背景下的公共文化服務

2023-08-22 07:44張曉陽
百花 2023年6期
關鍵詞:公共文化服務文旅融合體系建設

張曉陽

摘 要:本文在文旅融合發展的大背景下,以宜興地區文旅融合為例,采用政策解讀、案例分析等方法,從制度創新、服務形式、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三個方面,分析總結目前宜興地區探索文旅融合的創新實踐成果,以期對公共文化服務有效介入文旅融合建設提供借鑒。

關鍵詞:文旅融合;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

宜興,位于蘇浙皖三省交界處的滬寧杭交通中心、煙波浩渺的太湖之濱。素有“陶的古都,洞的世界,茶的綠洲,竹的海洋”之稱。在此背景下,宜興要深入挖掘歷史文化底蘊,不斷激發文化和旅游消費潛力,延伸文化旅游產業鏈條,打造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城市,推動文化旅游深度融合。

一、制度創新引領發展

文旅融合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國家對文化和旅游改革發展的制度性安排,制度創新是創新的首要要求,是解決文化旅游發展中一系列問題的前提條件,是實現文旅深度融合、激活宜興新發展的有效保障。為此,宜興出臺了一系列有關文旅融合的政策,對“十四五”時期宜興促進文體旅協調發展的思路展開研究,制定了《宜興市文化建設高質量發展意見》。

二、服務形式實現多元化

以文旅融合為契機豐富產品供給,是2020年文旅惠民的一項重要舉措。近年來,宜興緊扣“深耕生態文旅融合,創造陶式美好生活”主線,固化生態優勢,優化旅游供給,強化旅游治理,活化旅游營銷,聚焦城市公共空間及文化旅游資源,開展了一系列形式新穎的旅游推介活動。

開啟新媒體合作,打造品牌文旅項目。2020年4月,宜興文體廣電和旅游局攜手巨量引擎江蘇分公司,舉辦了“茶禪四月到宜興”抖音短視頻大賽。一個月的時間,抖音話題“茶禪四月到宜興”線上傳播量近6000萬,活動收到了來自社會各界的4624條優秀視頻的參與。5月,文旅局聯合中國郵政宜興分公司發行宜興紀念郵冊《這就是宜興》,從陶、竹、洞、茶、禪五個方面介紹了宜興悠久的歷史文化和豐富的旅游資源,凸顯宜興獨具人文魅力的城市形象。

借勢塑造城市形象,宣傳推廣新成效。為了更好地宣傳推介宜興優質文化旅游資源,展示我市文旅融合發展新成果,2019年12月,我市積極參與無錫文博會,精心搭建了“中國陶都,陶醉中國”宜興館,充分展示了文旅融合后宜興文旅新形象,現場帶來了宜興羊肉、蔥油餅、小酥糖、烏米筍干等,讓游客和市民品嘗地道的宜興傳統美食,此外還有宜興紫砂技藝現場制作、茶藝表演,一整臺彰顯宜興地方特色文化的宜興民間文藝、歌舞等文藝表演專場活動,內容豐富,博得現場觀眾陣陣掌聲。

嘗試研學旅游服務,開拓教育新領域。2019年11月,在南師大高校課堂舉辦了一場特殊的旅游推介會,其間穿插以“陶式生活”為主題的文旅宣傳片,現場表演了描繪宜興自然風光、人文歷史的文藝節目,二胡與琵琶《紫玉金砂》、歌舞《風吹竹?!?、錫劇《草橋結拜》等,讓學生們在寓教于樂中,感受到“陶式生活”旅游的魅力?,F場通過有獎問答、贈予景區門票等形式,吸引更多的學生來到宜興,感受宜興的自然人文特色。這種新型的文旅推介會,對高校而言,是一堂形式新穎、內容豐富的課程,讓學生更為直觀地認識宜興,激發學生的研學計劃。因此,雙方開啟了“立足地理看宜興——宜興陶式生活研學之旅”活動。開展多層次、多維度的研學旅游服務,是文旅融合事業發展的一次創新性嘗試。此外,宜興還借助文旅節推進融合發展。例如,舉辦梁祝愛情文化節、陶瓷文化藝術節、素食文化博覽會等各級各類節慶活動,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中高端游客群體。

三、聚焦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融合發展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滿足人民過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須提供豐富的精神食糧。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大力繁榮發展文化事業,以基層特別是農村為重點,深入實施重點文化惠民工程,進一步提高公共文化服務能力,促進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近年來,宜興大力實施文化強市戰略,重視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加大資金投入,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形成了覆蓋全域的區屬—鎮(街道)—村(社區)三級公共文化服務網絡體系,成為江蘇省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

(一)全面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效能

向改革要效能。加強黨對公共文化機構的領導,按照政事分開、管辦分離的要求,以公共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館、美術館為重點領域,探索公共文化機構建立以理事會為主要形式的法人治理結構,吸納有關方面代表、專業人士、各界群眾參與管理。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建立公共文化服務綜合協調機制,統籌協調本行政區域的公共文化服務工作。

向共享要效能。建立公共文化服務協調機制,打通公共文化服務“孤島”,積極推動企業、學校等各類文化設施對外開放,繼續推進市、鎮(街道)、村(社區)、企事業單位四級聯動的公共文化服務設施資源整合、互聯互通。整合基層宣傳文化、黨員教育、科學普及、體育健身等功能,創新綜合文化中心和文化活動室的服務業態、服務方式,推進文體設施的集中化、集聚化建設。擴大公共圖書館總分館范圍,把農家書屋、社區書屋、職工書屋、企事業單位圖書館等納入公共圖書館網絡。把鎮(街道)、村(社區)綜合文化服務中心融入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建設之中,彰顯文化優勢,突出文化功能。此外,要加強各類文化場所與校園的互動,搭建學?!暗诙n堂”。

向管理要效能。充分發揮新時代文明實踐文化服務平臺功能,開展“流動式”“菜單式”“訂單式”等服務,提高服務精準度。全面提升市文化中心、宜興陶瓷博物館等標志性文化設施建設、管理和服務水平。對標江蘇省、無錫市高質量發展考核任務,制定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和指標體系,制定文化機構管理規范、評價標準和績效考核辦法,完善服務公示制度,以群眾文化的參與率、知曉率、圖書借閱率、群眾滿意度等指標,實施對文化設施利用率的績效考評。實施精準化管理,建立健全公共文化場所和設施的管理細則,明確管理人員崗位責任制、目標管理制,形成科學化、制度化的長效機制。將基層公共文化陣地效能建設作為工作重點進行實績考核,建立公共文化陣地及設施專人聯系制度、檢查指導制度及績效評估考核機制。

向技術要效能。建好融媒體中心,按照移動優先的原則,推進市融媒體中心內部資源整合,理順部門關系,建立健全新的“采、編、發”流程機制,加大欄目、節目、內容創新力度,拓展“媒體+政務”“媒體+服務”等功能。加快推進“下一代廣播電視網”建設和有線電視高清雙向化進程,依托“智慧城市”建設,積極構建電視業務新形態,著力提升數字有線電視的覆蓋面、傳播力。聚焦“互聯網+文化”,打造“宜興文化云”平臺,加快優質數字文化服務體系建設。

(二)提升公共文化服務均衡化水平

1.加強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以全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試點縣(市)建設為契機,建立組織體系,明確工作職責,實現全年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建設全覆蓋,切實把市文化中心建成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的核心基地。2.強化公共文化設施建設。完善小劇場、排練廳、輔導室等設施,建成集公益性文化服務、文藝創作輔導和社會藝術普及教育為一體的公共文化龍頭陣地。加強閱報欄(屏)、便民信息服務亭標準化建設,建立健全覆蓋城鄉、方便公眾的閱讀服務場所。支持推動鄉鎮數字劇院建設,構建覆蓋全面、分布合理、設施先進、惠及城鄉的影院建設發展格局。3.推動文化服務“常下鄉、全覆蓋”工程,實現各文化團體、文化場館向基層均衡配送文藝演出、文化講座、藝術教育活動。4.把鎮村、社區文化中心建設納入城鄉規劃和設計,合理布局文體設施用地,有條件地配套建設文化廣場、休閑公園。5.增加公共文化設施面積,加大對文化薄弱村文化設施的建設投入,確保全市城鄉文化設施面積按年度10%的速度遞增。6.實施農家書屋提升工程,推動基層圖書館與農家書屋實現圖書通借通還、定期更新流轉,開展文化服務“一卡通”、公共文化巡展巡講巡演等服務。適當增加文化骨干力量,具體可以通過下派文化輔導員、文化能人代管、購買公益性崗位、文化志愿者駐村開展志愿服務等方式來增加工作力量。

(三)推進公共文化與百姓生活融合發展

1.扎實開展“書香城市”建設。探索設立文藝精品創作扶持專項資金,完善重點文藝作品創作和重大文藝賽事扶持辦法,完善優秀文藝成果扶持獎勵政策。用好、用活各類扶持專項資金,運用劇本資助、演出補貼、以獎代補等多種方式強化投入扶持。引導和促進網絡文藝創作健康發展,加強對網絡文學、網絡音樂、網絡動漫、網絡影視等創作的引導和扶持。鼓勵書城綜合體和實體書店發展,推進城市書房建設,拓展共享閱讀新空間,完成書香城市省級示范市創建工作。鼓勵支持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建設全開放、自助式、多功能的城市書房,組織開展書香機關、書香社區(村)、書香企業、書香校園、書香家庭、書香鎮(街道)等系列創建活動。2.完善群眾身邊的公共文化基礎設施。在汽車站、高鐵站、城市廣場、農村集貿市場等人員流動量較大的公共場所和開發區(園區)等務工人員較為集中的區域,采取多種形式,提供便利可及的公共文化服務。加強基層文化場館設施及設備的日常維護,防止被擠占、挪用,繼續建設城鄉一體化公共閱讀體系。3.實現群眾文化精準投放。定期公布和更新全市“文化地圖”,標注與發布全市文化設施信息。建立群眾文化需求征集和反饋機制,推廣菜單式服務,關注小人物、小事件、小載體,推動“微文化”建設。深入開展“送戲、送影、送書、送展”和“進農村、進社區、進學校、進企業、進軍營”的“四送”“五進”工程。打造公共文化服務示范家庭,推出一批書香之家、音樂之家、舞蹈之家等。此外,鼓勵群眾自辦文化,支持成立各類群眾文化團隊。

(宜興市文體廣電和旅游局)

參考文獻

[1] 王世偉.關于公共圖書館文旅深度融合的思考[J].圖書館,2019(2):1-6.

[2] 陸路,秦升.文旅融合背景下的公共數字文化服務創新發展:以陜西省圖書館“智能文化云地標”的建設實踐為例[J].國家圖書館學刊,2020,29(2):32-40.

[3] 周蕓熠,張磊,董群.文旅融合時代下的公共圖書館發展研究與思考[J].圖書館學研究,2020(2):25-31,24.

[4] 宋徽.文旅融合空間下公共圖書館發展路徑的分析與思考[J].蘭臺內外,2019(10):53-54.

[5] 苗賓.文旅融合背景下的博物館旅游發展思考[J].中國博物館,2020(2):115-120.

[6] 戚曉明,陳俍宇.中國公共文化服務研究的前沿議題與未來展望[J].圖書館,2020(8):11-17.

猜你喜歡
公共文化服務文旅融合體系建設
黑龍江省全域旅游發展思路探析
文旅融合的城市旅游產業發展
文旅融合下文化遺產類景區體驗型產品開發研究
“文旅融合”奏響“城鄉大合唱”
提升防災減災能力的河北方案
唐山高新區科技服務體系建設的實踐與探索
政府公共文化服務的法理分析與法律構建
建設農業政策性信貸擔保體系應注意的問題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評價指標的國際經驗與啟示
警犬使用法制化體系建設初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