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西不同藠頭生產模式及主栽技術

2023-08-23 08:56黃海燕崔潞燕曾細華劉宗發
耕作與栽培 2023年2期
關鍵詞:鱗莖旱地鮮食

黃海燕, 崔潞燕, 曾細華, 胡 銘, 劉宗發

(1.南昌市農業科學院, 南昌 330299; 2.新建區農業農村局, 南昌 330100)

藠頭又名薤,百合科蔥屬植物,在長江流域和長江以南各省區廣泛栽培。藠頭富含蛋白質、可溶性糖、氨基酸、礦物質和維生素等多種營養物質,是一種藥食同源的材料,在維護心血管系統健康、抗菌抑菌、抗癌防癌、抗氧化、增強免疫力等方面具有顯著功效,享有“菜中靈芝”的美譽[1-4]。

藠頭的嫩葉和鱗莖均可以炒食,香粘可口。鱗莖一般作鹽漬、醋漬、蜜漬等加工成佐餐菜肴,加工成的罐頭產品后出口日本、韓國等地[5-6]。

隨著藠頭種植效益的提升,江西藠頭生產由原先老基地向新基地發展,生產模式呈多元化,藠頭的種植和加工已經成為帶動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產業。本文結合江西省藠頭生產調研和相關試驗,提出了江西不同藠頭生產模式及主栽技術,旨在為江西乃至長江流域藠頭產業進一步發展提供參考。

1 加工藠頭生產模式

1.1 加工藠頭旱地生產模式

以紅壤旱地種植、收獲鱗莖,開展加工為目的的藠頭生產模式,廣泛存在于江西紅壤旱地,商品藠頭主要為地下鱗莖,產量一般在15 000~37 500 kg/hm2,不同地塊、不同肥水、病蟲草害管理水平導致單位產量差異巨大,以排水良好、肥力高、新開的旱地和栽培管理到位的模式應用單產最高,以連作障害和病害嚴重的老基地和栽培管理粗放的模式應用單產最低。在鮮藠頭等量情況下,生產的藠頭相對稻田加工藠頭生產模式干物積累多,為藠頭加工企業上乘原料和江西應用面積最大的一種藠頭生產模式。由于該種植模式,老種植基地連作病害和生理病害嚴重,嚴重制約加工藠頭原料生產的產量、品質、安全性,其中表現最為突出的是我國藠頭主產區之一,且被譽為 “中國藠頭之鄉”的江西省紅谷灘區生米鎮[7-9]。

為克服老基地連作病害和生理障害影響,旱地加工藠頭生產模式正由老紅壤旱地基地向新開種植的紅壤旱地基地發展。

該模式一般采用生米藠頭和長柄寬葉藠頭作種源,種植時間在9月初至10月中下旬,翌年5月中旬至6月中下旬收獲地下鱗莖。采用單粒種(每穴播種1個優良鱗莖,下同)、寬行窄株(行株距18~22 cm×8~10 cm)、淺條溝(溝深5 cm左右)、不培土的種植方式。依據肥料試驗,施肥以每公頃施純N 225 kg、K2O 135 kg、P2O5270 kg、氮肥按基肥∶追肥=2∶1施用、鉀肥按基肥∶追肥=6∶4 施用。磷肥采用生物酶活化磷肥(含P2O5≥16%,鈣+鎂+硅≥20%)、連同配施的0.5 kg硼砂(十水四硼酸鈉)做基肥一次性施用為佳[10]。

1.2 加工藠頭稻田生產模式

以稻田種植和收獲鱗莖,開展加工為目的的藠頭生產模式,一般采用藠頭與一季稻水旱輪作模式。該模式是市場引導、藠頭加工企業帶動的高效生產模式,可提高資源利用率,改善土壤理化性狀,有利于提高藠頭和水稻產量、質量和效益,解決了旱地藠頭生理障礙及土傳病害嚴重,導致出苗慢、不整齊,產量低、品質差的問題,減少了種植雙季稻的灌水量而節本[11-12]。近年來,在旱地加工藠頭老生產基地周邊,該模式得到了不斷擴展應用。商品藠頭主要為地下鱗莖,產量一般在22 500~37 500 kg/667 m2,單位產量高低主要取決于水、肥、草害管理水平。

該模式種源的應用、種植方式同旱地加工藠頭生產模式。種植時間在10月下旬至11月上中旬播種,翌年6月上中旬采收。依據肥料試驗,稻田藠頭生產需肥量大,在施用鈣鎂磷肥1 500 kg/hm2、38%復合肥(28-5-5)375 kg/hm2、尿素187.5 kg/hm2作基肥條件下,以2月追施尿素195 kg/hm2、3月追施尿素195 kg/hm2+氯化鉀150 kg/hm2、4月追施尿素195 kg/hm2+氯化鉀150 kg/hm2處理藠頭產量最高[13]。

2 鮮食藠頭生產模式

2.1 以綠葉白莖為食用的鮮食藠頭生產模式

以綠葉白莖為食用的鮮食藠頭生產模式,廣泛存在于江西各城市近郊,商品藠頭是去除部分頂部老葉的基部潤綠葉和埋在土壤中的伸長白莖,商品藠頭產量一般在30 000 kg/hm2以上,高產地塊可達60 000 kg/hm2,單位產量高低主要取決于播種密度和水肥管理水平。隨著效益農業發展及滿足城鎮蔬菜供應市場,以綠葉白莖為食用的鮮食藠頭生產模式應用前景廣闊。旱地加工藠頭生產模式和稻田加工藠頭生產模式中期生產的藠頭均可作為該模式的產品,但以排灌條件好、土壤肥力高、方便培土的沙壤田地種植為好,相對不培土的栽培模式產量高、品質好。該模式相對食用黃化莖葉的鮮食藠頭生產模式管理投工量少,產量高,但食用品質差。該模式品種應用以生米藠頭為主,也有長柄寬葉藠頭,種植時間以8月底至9月中旬為佳,可通過加強水肥管理,使商品藠頭在年內或春節期間上市從而獲得高效益。種植時間在9月下旬至10月下旬,商品藠頭主要在來年3月下旬至5月上旬上市,較在年內或春節期間上市的產量相對較低,商品性差,效益低。該種植模式以采用單粒種、寬行窄株(行株距30~40 cm×3~4 cm)、深寬溝種(溝距畦面深20 cm, 寬20 cm),1~2次低位培土(培土10~20 cm)的種植方式,幼潤白莖較長(20~30 cm)。施肥一般采用51%硫酸鉀復合肥(N∶K2O∶P2O5=17%∶17%∶17%)1 125 kg/hm2作基肥,出苗后,使用尿素提苗,生長中后期苗期采用速溶性復合肥結合灌溉多次使用。

2.2 以黃化莖葉為食用的鮮食藠頭生產模式

指以黃化莖葉為食用的鮮食藠頭生產模式,主要存在于江西撫州市各城鎮近郊。商品藠頭是經過間隔性多次培土促使藠頭莖葉軟化的整個生物量,食用部分為軟化伸長白莖和黃化葉片部分。該模式應用的品種有細葉藠頭、長柄寬葉藠頭、生米藠頭等。據2020年在江西省撫州市黎川縣譚溪鄉肥力優良、均勻,灌排方便的沙壤地進行試驗,同等栽培條件下,生米藠頭產量最高,為33 105 kg/hm2,較細葉藠頭增產9 401.7 kg/hm2,增產達極顯著水平,增幅為39.6%;長柄寬葉藠頭次之,為30 316.67 kg/hm2,較細葉藠頭增產6 601.7 kg/hm2,增產達極顯著水平,增幅為27.8%;細葉藠頭產量最低,為23 715 kg/hm2。因此,在黃化藠頭價位相同情況下,應選擇生米藠頭進行黃化栽培,但細葉藠較生米藠頭、長柄藠頭鮮潤、味美、香濃[14]。

該模式種植時間和商品藠頭上市同以綠葉白莖為食用的鮮食藠頭生產模式基本一致,但春節后收獲的藠頭商品性、效益偏差。一般采用多粒種(每穴播種4~6粒優良鱗莖)、寬行窄株(行株距(50~60) cm×(5~6) cm)、深寬溝種(溝距畦面深20 cm,寬20 cm),2~3次高位培土(培土30~40 cm)的種植方式,該模式水肥管理同以綠葉白莖為食用的鮮食藠頭生產模式基本一致,生產的藠頭幼潤黃白莖及葉長40~60 cm,商品性好。為保護商品性,在嚴寒天氣,可采用覆蓋中膜以防止上市期間的鮮食藠頭凍害。

猜你喜歡
鱗莖旱地鮮食
早春種好鮮食玉米有訣竅
旱地麥田夏閑期復種綠肥 保持土壤的可持續生產力
種好鮮食玉米有訣竅
百合
早春種好鮮食玉米有訣竅
旱地冰球運動開展價值的研究
超甜糯鮮食玉米育種有了新路
旱地冰球運動推廣及發展策略
百合小鱗莖抽薹的差異蛋白質組學分析
2種百合科植物離體鱗莖誘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