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醫特色護理模式在剖宮產產婦術后恢復中的應用

2023-08-23 03:25羅瑾瑾張麗君宋麗華
齊魯護理雜志 2023年16期
關鍵詞:剖宮產產婦切口

羅瑾瑾,張麗君,宋麗華

(南京中醫藥大學附屬鹽城中醫院 江蘇鹽城 224003)

隨著現代社會發展,人們健康意識水平不斷發生改變,有人認為剖宮產較自然分娩更加安全,但是忽略手術對產婦造成的損害以及二次妊娠帶來的不良風險。因此針對剖宮產產婦,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聯合相應護理干預,可促進產婦恢復。隨著我國醫療水平的不斷提高,傳統術后護理因內容單一、過程簡單等原因已無法滿足剖宮產產婦的康復需要[1]。因此,我院嘗試應用中醫特色護理模式,主要以中醫理論為核心基礎,并結合燙熨、中藥外敷等護理方法,以達到加快產婦術后恢復的最終臨床目的。本研究探討了中醫特色護理在剖宮產產婦中的應用效果?,F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9年11月1日~2022年5月31日收治的剖宮產產婦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產婦符合《剖宮產手術的專家共識》[2]判定標準,可進行剖宮產手術;②產婦年齡20~40歲;③單胎足月產婦;④產婦及家屬對本次研究知情,且同意參加。排除標準:①產婦合并嚴重心、肝、腎等臟器功能疾病;②產婦合并嚴重精神障礙、認知障礙;③產婦合并麻醉禁忌證;④產婦合并嚴重婦科疾病。將納入研究的60例產婦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0例。對照組年齡(27.93±3.88)歲,體質量(77.99±11.14)kg,孕周(38.05±1.12)周,受教育程度:??埔韵?6例(53.33%)、??萍耙陨?4例(46.67%)。觀察組年齡(28.70±3.73)歲,體質量(75.98±10.46)kg,孕周(38.26±1.20)周,受教育程度:??埔韵?7例(56.67%)、??萍耙陨?3例(43.33%)。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次研究經過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后開展。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給予常規護理。①基礎看護:在產婦手術結束后的未蘇醒階段,由產科護士按護理級別進行巡視,防止出現意外情況,同時對其進行基礎檢查,明確產婦個體狀況,密切關注產婦各項生命體征變化,如血壓、心率、宮底高度、陰道出血量等。待產婦完全蘇醒后,如實告知手術結果與胎兒情況,同時告知家屬相關注意事項,在此基礎上遵醫囑給予產婦相關抗感染治療。②皮膚管理與鎮痛干預:針對疼痛劇烈的產婦可遵醫囑使用鎮痛藥物,還可以通過播放產婦喜歡的音樂、電影等方式分散其注意力,以緩解術后疼痛。③飲食干預:嚴禁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以高蛋白質、高維生素類食物為主要營養來源。④心理干預:密切注意產婦情緒變化,針對存在焦慮、抑郁情緒的產婦,需及時給予心理疏導,囑家屬多陪伴、多鼓勵,通過言語交流、聽音樂等轉移注意力方式幫助產婦穩定情緒。⑤出院后干預:待產婦各項生理指標達到出院標準后,責任護士根據相關醫療規章制度協助其辦理出院手續,并通過電話、微信等方式跟蹤回訪,詳細解答產婦內心疑問,囑家屬密切注意產婦日常生活狀況,若出現不良反應需及時到醫院就診。

1.2.2 觀察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中醫特色護理。①中醫燙熨:首先于產婦術后24 h,將研磨后的木香、肉桂及小茴香置于醫用布袋內部,縫制中藥包,將其用微波爐高火加熱20 s左右,并測量溫度達50~55 ℃,隨后在產婦腹部蓋治療巾,將加熱后的中藥包放置治療巾上,以產婦能耐受為宜,順時針推熨20 min左右,2次/d。推熨時力量均勻,開始速度可稍快,隨著藥包溫度下降可撤去治療巾增加力量并減速。②中藥外敷切口:選用生大黃30 g、芒硝120 g 研磨成粉,利用醫用紗布袋制成中藥封包,術后48 h,將其敷于產婦切口部位,1次/d,以封包硬結為度。

1.3 觀察指標 ①疼痛程度:通過在院觀察及跟蹤回訪,于產婦剖宮產術后3、15、30 d時,使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3]評估兩組不同時間手術切口疼痛情況,總分10分,0~3分為輕度疼痛、4~6分為中度疼痛、7~10分為重度疼痛。②恢復時間:記錄兩組腸鳴音恢復時間、首次排氣時間、首次排便時間及腹脹緩解時間。③不良反應:通過在院觀察及跟蹤回訪,統計手術結束至出院后1個月內,兩組切口感染、乳房脹痛、睡眠紊亂等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2 結果

2.1 兩組術后不同時間VAS評分比較 見表1。

表1 兩組術后不同時間VAS評分比較(分,

2.2 兩組術后恢復時間比較 見表2。

表2 兩組術后恢復時間比較

2.3 兩組術后1個月內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 見表3。

表3 兩組術后1個月內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例(%)]

3 討論

3.1 緩解術后疼痛 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術后不同時間VAS評分時間、組間、交互作用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不同干預方式對產婦疼痛程度存在影響,并隨著時間變化而改變;這與郭瑩盈[4]研究結果吻合。由此可見,中醫特色護理對緩解剖宮產產婦術后切口疼痛具有良好效果。其原因在于,常規護理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利用鎮痛藥物、心理引導、注意力轉移的方式減輕產婦疼痛感,但持續效果時間較短。且有相關臨床研究表明,剖宮產產婦若長期使用鎮痛藥物,極易出現藥物不良反應,不僅造成機體損害,也會嚴重影響母乳喂養[5]。中醫特色護理更加注重臨床治療的持久性與安全性。在本次研究中,主要采用了兩種中醫干預方法,其中燙熨療法具有溫經通絡、疏肝理氣、補腎固元等功效,而中藥外敷切口中的生大黃與芒硝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效果,二者聯合所用下,剖宮產產婦的切口愈合速度得到提升,同時緩解了術后切口疼痛。

3.2 促進術后恢復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觀察組腸鳴音恢復時間、首次排氣時間、首次排便時間及腹脹緩解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0.05),與董亞[6]研究結果一致。結合以往相關資料[7-8]發現,在剖宮產產婦術后恢復過程中,由于營養需求較高,且代謝緩慢,同時產婦受心理壓力影響,會形成一定程度負性情緒,在諸多條件影響下,產婦胃腸功能恢復時間較長,因此各項身體機能恢復受限。而常規護理僅能夠滿足產婦基礎生理代謝需求與日??醋o,無法全面加快產婦自身恢復速度。實施中醫特色護理后,能夠有效利用中醫燙熨,促進機體平衡,且本次研究中的中醫燙熨藥材選用木香、肉桂、小茴香等具有溫中散寒、除脹止痛的效果,全面推動了產婦康復進程。

3.3 降低術后不良反應發生率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產后1個月內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與駱美芳等[9]研究結果相似。中醫特色護理不僅加快了產婦的康復速度,同時也具有良好的預防性效果,其中中醫燙熨療法能夠通過溫補熱源加熱人體表面,促進血液循環,增強代謝能力,而中藥外敷切口能夠直達病灶、清熱解毒,刺激產婦神經末梢,通過反射,擴張血管,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改善周圍組織營養,最終起到消腫、消炎及鎮痛的目的。在兩種中醫方法的聯合作用下,增強了產婦身體機能,有效避免了常規治療護理中抗生素與鎮痛藥帶來的負面影響,降低了不良反應發生率。

綜上所述,針對剖宮產產婦采用中醫特色護理模式,能夠緩解術后疼痛,促進恢復,同時降低不良反應發生率。但是由于本次研究納入的觀察對象較少,可能與實際結果存在部分偏差,因此將在今后的相關研究中擴充樣本來源進一步探討。

猜你喜歡
剖宮產產婦切口
分娩活躍期產婦應用分娩球助產的效果及對產婦滿意度的影響
孕期運動對產婦分娩有好處
立法小切口破解停車大難題
一胎剖宮產,二胎必須剖嗎
剖宮產之父
孕期運動對產婦分娩有好處
腹膜外剖宮產術應用于二次剖宮產的療效觀察
初中歷史“小切口”的教學實踐
自制小切口拉鉤在腹腔鏡手術戳孔切口縫合中的應用
針對產婦體質特定食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