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生心理危機干預與管理實踐探析

2023-08-24 18:07鄭清蓮
高考·下 2023年5期
關鍵詞:實踐對策心理危機心理健康教育

鄭清蓮

摘 要:高中生正處于青春期,是逐步成熟的關鍵時期,在遇到學習和生活中的各種矛盾、情感糾葛、交際誤解、處事挫折時,往往會形成一定的心理危機,嚴重影響著他們的健康成長。關注學生的心理問題,加強心理危機的干預和管理實踐,成為教師致力于改善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課題。本文通過結合典型個例,分析高中生心理危機干預和管理的現狀,探索運用有效的實踐對策,以期更好地幫助學生化解心理危機,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關鍵詞: 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危機;干預和管理;實踐對策

學生心理危機主要指學生在學習和生活過程中難以有效應對當下的外部環境和形勢而呈現的內在心理嚴重失衡的狀態。當前,面對新高考新環境,現代高中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日益凸顯,校園心理危機事件逐步增多,所以對學生的心理生活加強指導、干預和管理,尤為重要。

一、案例概述

小喬(化名)是一名高二年段物理科組合班的女生。從進入高二學年以來,她時常因為生病而請假,心理壓力大,各科學習成績也不夠理想。班主任的引導和教育并沒有收到較好的效果,于是轉介給心理教師。根據心理教師收集到的資料顯示:小喬無家族精神病史,父母對她的成績期待非常高,小喬情緒較為低落,時感壓抑,課堂聽講也心不在焉,對班級和同學的事情難以提起興趣;她在家的生活狀態不容樂觀,晚上睡眠質量差,常常出現失眠現象,白天感覺非常疲憊;總是覺得牙齒長歪了,醫生告訴她是正常情況,還是沒能阻止小喬不斷求醫;同時小喬覺得自己不知道該做什么,目標在哪里,現在努力讀書對將來有什么意義,伴隨間歇性頭暈腦漲,整天感覺腦袋空空。通過心理咨詢后,小喬的癥狀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小喬也表示要努力調整好自己,但她的情緒狀態總是時好時壞。而這之后,小喬再未主動尋求心理教師的幫助,此時她的成績正在不斷滑坡,無力排解學習的壓力,漸漸變得寡言少語,與同學交往變得越來越少,并在她的QQ空間中寫道:“我存在于這個世界有何意義呢?”“我若離去,又有幾個人知曉呢?”“人死了,人生的價值還會延續嗎?”這些極為異常、負面的心聲引起了教師和同學的關注,也有的同學認為她是無病呻吟,覺得并沒有什么大礙。高二下學期期中考后,在心理教師的勸說下,小喬父母終于帶著她去專業醫院就診,診斷結果是嚴重心理問題伴隨著輕度焦慮性神經癥。之后,小喬父母為小喬辦理了休學。

二、高中生心理危機干預與管理的現狀分析

(一)未能及時干預心理危機

高中階段的學習強度和升學壓力比較大,學生的心理危機往往是誘發校園安全問題的重要原因。但在工作實踐中,教師和家長往往忽視關注學生的心理危機,如小喬父母過于看重成績,孩子出現心理危機時,只覺得她懶。家長未認識到高中生仍處于亟須指引的成長階段,他們的心理問題迫切需要及時有效的干預和指導,錯過了最佳的干預時機。有些學校疏于管理,對學生的心理問題未及時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致使有的學生出現嚴重的心理失衡,進而帶來心理危機。

(二)未能發揮教師和家長榜樣示范作用

當前,有些家長并未充分認識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義,對學生的心理危機干預和管理工作也缺乏積極性和主動性,在輔導孩子時未能真正發揮自身的示范作用,造成了心理輔導和教育效果的偏差,也在一定程度上給學校的全面素質教育工作帶來負面影響。有些教師不善于主動進修,不樂于拓展學習和充實知識儲備,自身的心理健康教育專業素養不高,缺乏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扎實技能,從事的心理輔導和心理危機干預工作越來越變得低趣低效,得不到廣大學生的喜愛和支持。

(三)缺乏規范的干預和管理機制

在解決學生心理危機問題的活動中,明顯缺乏科學規范的干預和管理工作機制。首先,學校設計制訂的心理危機干預和援助工作辦法缺乏全面、科學的落實細則。許多心理健康教育資源未得到充分利用,造成心理危機的疏導和干預效果不盡如人意。其次,心理危機的干預過程欠缺規范性,對學生突發心理事件缺乏應急處置辦法。在處理心理危機問題時,學校、班主任、家長等常常出現溝通不暢、誤會頻發等情況,根本無法及時解決學生的心理危機。再者,有些偏遠地區的學生心理問題突出,心理教師嚴重缺乏,筆者在2022年針對偏遠縣城的兩所高中學校的2719名學生進行scl-90的測試,存在心理預警的學生平均高達18.7%,其中高三最為嚴重,高達21.6%,需要及時給予必要的干預和管理。最后,學校、教師、家長之間缺乏有效的合作協調應對機制。當學生出現心理危機問題時,往往會明顯表現出焦慮、恐慌等心理狀態變化,有些甚至病急亂投醫。而有的教師,尤其是班主任雖然了解這些心理方面的問題,覺得自己是老教師,見多識廣,當不知如何正確處理時,采取放任不管的態度;家長除了關心孩子的學習成績之外,經常忽略了給予孩子必要的心理安慰,還習慣于過分責備或者過分的溺愛,其中小喬的父母對小喬就是一味溺愛。

(四)缺失干預和管理效果的評估

在學校中,針對學生的心理危機進行干預和管理后,常常缺乏事后跟蹤和效果評估。一是干預和管理工作缺乏接續性、系統性,在開展心理疏導和干預活動結束后,未及時、耐心做好定期的心理測評、追蹤觀察、撰寫心理工作總結報告,這往往容易使已取得的工作成果隨著時間推移而消失殆盡,甚至可能帶來心理危機的二次發生。二是干預和管理的效果評估模式相對陳舊滯后,不善于創新設計新穎活潑的評估新形式,致使工作效果并不顯著,難以改善學校的心理健康教學評估工作局面。這些干預和管理的效果評估的缺失容易造成教學反饋和分析數據的失真,將大大抵消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

三、加強高中生心理危機干預與管理的實踐對策

(一)研析學生學情,掌握心理狀態

在高中階段,學生的個體意識已逐漸增強,迫切渴望得到外界的關注和認可,期待被關愛,但他們由于生活閱歷和經驗還較為缺乏,面對學習和生活中遇見的變故往往易于產生緊張、畏懼等心理情緒,抗壓能力弱,毫無應對辦法。每當學生在面臨學業壓力、家庭沖突、人際交往矛盾等問題時,極易引發心理方面的危機。所以,教師在開展學生心理危機干預與管理工作中,應該先全面分析學生的學情,開展排查建檔,掌握他們的真實心理狀態,及時、敏銳地發現問題苗頭,為實施心理健康教育和援助做好充分準備[1]。

為全面掌握學生的心理情況,一方面,教師必須重視建立學生個體心理成長檔案。例如:通過加強對班級學生的學業成績、班級活動表現、家庭生活狀況、自我認知、未來發展意向、發生的重大事件,以及學生的愛好、興趣、性格、氣質等方面基礎情況的收集、記錄和日常維護,完善學生心理分析檔案,實時了解他們的心理成長和變化狀態,能夠為開展心理危機干預和管理提供必要的、及時的研究資料支持。另一方面,要結合日常教育活動,做好學生心理分析檔案的跟蹤、補充和數據完善,敏銳關注學生的心理狀態變化和發展。在此,教師必須廣開言路,要科學利用調查、學習、訪談、電聯等有效方式,適時與班主任、心理教師、學生家長、親密同伴等多溝通交流,獲得更多的關于學生心理情況的一手資料,為研究分析影響學生心理危機提供素材保障。

(二)加強主題宣教,普及應對知識

在引導學生實施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時,教師應重視強化心理危機有效防范的宣傳教育,普及應對危機的知識和技巧,幫助學生深入認識心理危機可能造成的身心負面影響,增強學生有效應對心理健康問題的自主調節和控制能力。

首先,可以通過“心靈驛站”宣傳欄和“青蘋果心刊”,在各年級學生中廣泛普及心理健康知識和心理危機應對常識,提高師生識別心理危機信號的能力和水平,讓學生能擁有健康的身心,更好地擁抱未來。其次,可以通過加強常態化心理咨詢和心理沙龍活動,對有需要的學生施以適當的心理咨詢和援助服務。如開展日常心理咨詢和疏導活動,啟發學生多與教師、家長和學伴溝通交流,敞開心扉,主動傾訴自己在現實生活和校園學習中遇到的不如意,學會認識自己,疏解學業壓力,從而學會嘗試采取科學有益的應對方法,有效排解自身的不良情緒,讓他們能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中鼓起積極參與學習和生活的勇氣。再次,充分發揮“青蘋果”心理協會的宣傳、組織、聯通、傾聽和幫扶的作用,利用朋輩關系幫助需要幫助的同學。最后,可以通過適時開展心理健康講座、主題班會、心理研學、校本課程、社團等心理相關的活動,推廣、普及心理健康知識。教師可以利用家長會的有利時機,開設“同心共育呵護成長”宣傳講座,向家長科普一些心理健康的常識,與家長互動討論一些困擾孩子健康成長的心理話題,組織家長一起觀看《為愛護航》等青少年學生心理健康警示教育片等。通過這些富有針對性的講座和宣傳,能進一步拉近家校之間的聯系,幫助家長增長了心理健康知識,學會在家庭教育中以身作則、言傳身教、努力克服不良的情緒,摒棄不科學的教育方法。

(三)優設課程教學,營造趣味課堂

在心理健康課程教學中,教師應緊扣學生的身心特點和學習需求,充分發揮心理健康學科育人的優勢,努力轉變傳統課程教學模式,靈活創設對話教學、情境教學、游戲教學、問題探究教學等多樣化的課堂形式,增添心理健康課程趣味性,在生動活潑的教學氛圍中引導學生一起探討分析心理危機問題,在潛移默化中達成有針對性的心理指導[2]。

課堂是實施心理健康教育教學的重要陣地,是學生獲取知識、掌握技能的關鍵場所。教師發揮教學智慧,可以為學生創新和設計富有趣味的對話課堂,滲透心理健康教育。例如:班主任在進行“老師,為我們成長導航”教學中,積極摒棄傳統的說教形式,將課堂讓給學生,由他們來主持課堂,利用課中話題“我的老師是一個這樣的人”,自主開展互動討論。通過這種自由的對話交流活動,學生增進了對教師職業價值的認同,紛紛表達了喜愛與老師溝通學習的意愿,體會到師生交往的快樂。又如:在“守護生命,奮力怒放”教學中,以活動和展示為主,從感悟生命、珍惜生命、描繪生命、怒放生命四個方面開展教學。首先,教師通過“小雞變鳳凰”的游戲,讓學生在游戲中體驗生命進化的喜悅,抑或是生命的來之不易。漫畫欣賞、力克胡哲的勵志演講,充分讓學生感悟生命;其次,教師通過一個跳樓者的自述和生命本身具有的模樣,讓學生學會珍惜生命;再次,教師用冥想來描繪生命的長度和寬度;最后,在音樂聲中,一起對生命進行宣誓,讓課程得到升華,展現對生命的熱愛。至此,學生經過學習、交流和分享,切實體驗到了溫馨的心理危機疏導教育過程,許多孩子的心理危機問題都得到了傾訴和紓解??梢?,心理健康課程教學內容源于生活,貼近生活,圍繞現實生活的問題開展探究學習,能促進學生深度關注學習和生活中的各種心理危機問題,引導學生深度思考人際交往、生命價值和個體意義,幫助他們發展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和健康觀念。

(四)創建干預機制,協力防范危機

加強高中學生心理危機干預與管理工作實踐,關鍵在于健全心理危機防范和干預機制,建立起協調學校、教師、專業醫療機構等多方力量協力共防的管理工作體系。

為有效應對學生的心理危機問題,提升干預和管理工作實效,要特別注重利用有計劃、分階段的心理危機干預程序[3]。其一,學校要及時建立排查機制,重視建立特異學生個人檔案。學校要對全體學生做好詢問、面談,實施全面排查,了解和完善學生的基本信息,實施測評普查,精準認識學生的心理健康情況,做好建檔工作。其二,學校做好心理危機研判。通過預先的排查和建檔工作,結合摸底情況,班主任和科任教師要及時反饋上報某些情緒異常的學生,提供給學校分管領導做情況分析與安全研判,來綜合考慮、選定幫扶對象,制定幫扶對策。其三,導師實施心理危機干預和管理實踐。班主任、科任教師和心理教師都是引領學生心理健康成長的有益導師。教師要面向全體學生,適時開展心理危機干預和管理,進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幫扶和援助,使得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知心人”,都愿意說“知心話”,都能有效宣泄內心的想法,緩解學業壓力,減輕心理負擔,更好地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其四,心理健康教師開展專業咨詢。心理健康教師要充分利用學?,F有設備和條件,加強對學生開展科學的心理測試和篩查,并堅持做好學生心理健康分析臺賬,有針對性地做好心理咨詢和危機疏導工作。其五,及時轉介。通過專業的心理疏導和援助后,心理教師如果發現某些學生的心理危機等異常情況仍然十分嚴重,就應及時匯報給學校進行再次研判,同時聯系學生的家長,依照學生心理狀態推薦不同的醫院進行轉介治療。如心理教師強烈建議小喬進行轉介時,小喬父母卻覺得小喬沒問題,一拖再拖,導致危機二次爆發,出現嚴重心理危機。

(五)強化管理評估,鞏固援教成效

加強心理危機干預和管理效果的分析和評估,能進一步鞏固心理健康教育和援助的實際成效。在傳統教育模式背景下,不少教師常常忽視心理危機干預和管理效果評估的重要性,往往造成未能真正鞏固、發揮心理危機干預的應有作用。所以,教師在開展學生心理援助和危機干預工作過程中,應時刻關注問題學生的心理狀況和反饋情況,以此來驗證心理分析數據的真實性和適用性,評估心理干預和管理是否真正達成應有的效用,從而有效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效率。

結束語

在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學生經常面臨著學業、生活和考試等多重壓力,他們極易出現心理方面的問題。教師必須堅持開展高中生心理危機的干預和管理,加強研析學情、廣泛宣傳教育、設計課程教學、建立干預機制、加強管理評估等,落實好各個實踐環節,探索運用行之有效的對策,切實提升學生心理危機干預和管理的成效。

參考文獻

[1]曹鳳蓮.高中生校園心理危機干預現狀調查與對策研究[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7(26):68-73.

[2]張翔,楊悅.高中生心理危機干預策略例析[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21(22):31-34.

[3]朱薈霖.淺談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與危機干預研究的對策及應對[J].考試與評價,2020(3):97.

猜你喜歡
實踐對策心理危機心理健康教育
中職院校教育學實踐教學探究
淺談高中美術教學現狀及其實踐對策
高校人事管理轉變為人力資源管理的實踐探索與嘗試
臨床醫學專業預防醫學教學現狀及社區實踐分析
大學生心理危機表現以及應對策略淺析
高中班主任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現狀及對策研究
大學生心理危機的專業化干預
警衛官兵心理危機干預體系構建
基于移動互聯網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體育教學中的全面滲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