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運用區域紅色文化提高大學生人文素養探索

2023-08-24 13:48張錦鈺
成才之路 2023年22期
關鍵詞:紅色文化人文素養立德樹人

張錦鈺

摘要:紅色文化是高校完成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提高學生人文素養的重要思政資源。紅色文化傳承需要扎根在所于高校地區,高校要實地考察當地紅色遺跡,通過對本地區紅色文化資源的挖掘與利用,開發開設紅色思政課程,抓好紅色文化的傳承,通過查紅源、訪紅跡、觀紅影、聽紅課、誦紅詩、唱紅歌等活動讓紅色文化實現多路徑與多層面傳播,促進學生人文素養的提高,完成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關鍵詞:高校;立德樹人;人文素養;紅色文化;區域;大學生

中圖分類號:G64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3)22-0005-04

基金項目:本文系山西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2年度課題“‘立德樹人視域下高職院校大學生人文素養提升策略”(課題編號:GH-220106)相關學術研究成果

立德樹人作為高校的根本任務,貫通在高等職業院校育人的各個環節之中。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讓文化浸潤在有形與無形之中實現立德樹人,是高等職業院校思政教育的根本。紅色文化為高等職業院校立德樹人提供了“紅源活水”與“靈魂凝聚劑”。將紅色文化校園傳承工作抓好、抓牢、抓實、抓細,是高等職業院校履行紅色文化傳承使命、提升學生人文素養的重要抓手。山西省作為紅色文化大省,在傳播和弘揚紅色文化中有得天獨厚的條件。太原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為增強思想政治教育實際效果,推動立德樹人的落實落細,積極探索在紅色文化傳承中立德樹人、提高學生人文素養,走出了一條“立足區域、多向突進、多層延展”的紅色文化傳承之路,其傳承路徑可以概述為“察紅源、訪紅跡、觀紅影、聽紅課、誦紅詩、唱紅歌”,其重點與特色在于文化育人、活動育人、實踐育人,提升人文素養,實現立德樹人。本文基于紅色文化的定義、特征、展現方式,對運用區域紅色文化提高大學生人文素養的意義、策略進行探討。

一、紅色文化概述

1.紅色文化的定義及特征

紅色文化來源于中國共產黨的奮斗歷史,積淀在中國共產黨的基因之中,是中國共產黨從風雨中汲取的寶貴精神財富,具有以下特征。第一,政治性。政治性是紅色文化最明顯的特征。紅色文化產生于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之中,所以從誕生伊始,其本身就具有政治性。第二,科學性。紅色文化始終堅持以科學理論為指導,實事求是為原則,在實踐中不斷檢驗自己。第三,民族性。中華民族歷史悠久,民族文化源遠流長,五千年的民族文化沉淀出獨一無二的紅色文化內涵。第四,人民性。人民創造了紅色文化,推動著紅色文化的發展,而紅色文化也切實保障了人民的利益。

2.紅色文化的展現方式

從不同的角度來看,紅色文化資源有不同的展現方式。第一,從具象角度看紅色文化資源。具象角度的紅色文化資源是看得見、摸得著的,指的是革命歷史博物館、革命根據地以及歷史書籍等。這些紅色文化資源都具有一定的物質媒介,以便于后輩更直接地體悟到紅色文化資源的寶貴之處[1]。第二,從抽象角度看紅色文化資源。抽象角度的紅色文化資源指的是各類精神與理想信念,包括頑強不屈的斗爭精神、始終不渝的革命意志以及堅定不移的愛國精神等,這些紅色文化資源更含蓄,“潤物細無聲”地滋養著中國人民??傮w而言,無論是具象角度的紅色文化資源,還是抽象角度的紅色文化資源,都彰顯著中國共產黨優良傳統與信念,值得新時代中國青年學習和弘揚。因此,高校要積極將紅色文化資源融入立德樹人工作中,使紅色文化資源貫穿于立德樹人工作的全過程,以培養學生健全、向上的良好品格,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

二、運用紅色文化資源提高高校大學生人文素養的意義

大學生必須深刻繼承紅色基因,進一步發揚中國共產黨為人民服務的優良傳統。紅色文化體現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革命和建設發展的實踐史,其不僅是黨和人民的寶貴精神財富,也是大學生提高人文修養的寶貴財富。其對大學生記憶和傳承紅色基因、提高人文素養具有重要意義。

1.為培養大學生正確“三觀”奠定堅實基礎

紅色文化所蘊含的價值觀和道德觀,可以為大學生正確價值取向的構建奠定堅實的基礎。有的大學生在不良思潮的影響下形成了追求功利或享樂的錯誤觀念,逐漸失去勤勞、拼搏、自強等優良品質。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充分利用紅色文化資源,有利于堅定大學生的馬克思主義信仰,培養大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與理想信念,引導大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2]。

2.為開展立德樹人工作提供可行性措施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要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用好紅色文化,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豐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痹趦热萆?,紅色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有著必然的聯系,能夠豐富思想政治教育的資源;在形式上,紅色文化活動增加了大學生學習紅色歷史與實地考察的機會,有利于創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在情感上,紅色文化有利于增加思想政治教育的溫度,優化大學生的學習體驗。因此,融入紅色文化有利于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成功經驗的積累,也有利于二者融合和發展,并提供科學有益的方法論支持。

三、運用紅色文化提高大學生人文素養的策略

太原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坐落在山西這片紅色的土地上,有著得天獨厚的紅色資源和百年的紅色歷史。學校自創辦以來,與太行精神、呂梁精神、山西紅色文化、山西紅色血脈一脈相承。學校不斷挖掘山西紅色文化,建設思想政治教育基地,結合校史,傳承紅色基因,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推進思政課建設和“課程思政”建設,形成專業課教學與思政課教學緊密結合、同向同行的育人格局。同時構建以思政課為主渠道,“課程思政”為重要途徑,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和紅色文化學生社團為抓手,課內與課外、線上與線下、校內與校外、理論與實踐有機融合的紅色教育機制體系。學校積極響應《關于整省推進職業教育綜合改革提質創優的意見》文件精神,充分利用革命老區的獨特優勢,深入挖掘與職業教育緊密相連的紅色教育資源,探索一整套適應學生和教師的立德樹人落地、紅色文化傳承、人文素養浸潤的工作方法,充分運用區域紅色文化教育資源構建紅色基因有機融入思政課及課程思政建設、校園文化建設、實踐教育過程的格局[3]。

1.立足區域紅色資源,做好田野調查

高職院校在深入探討校本特色立德樹人理論支撐時,應以行為科學管理為理論出發點。行為科學管理理論認為,要提升人對某項工作的效率,必須重視人的興趣態度、情緒積極性等,以行為參與者主觀條件的改善作為行為起點,帶動行為人對客觀因素的認識和改變。據此,要激發大學生對紅色文化的興趣,端正他們學習紅色文化的態度并調動他們對紅色文化的學習積極性,高職院校必須利用好區域內外尤其是區域內的紅色資源。高職院??赏ㄟ^組織全校師生進行區域紅色資源田野調查與相關紅色文獻搜集、整理與分析,讓廣大師生了解區域紅色文化資源。通過一系列資源整理工作,師生深刻認識到:山西是晉冀魯豫革命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紅色文化資源豐厚,很多革命先輩都曾在山西這塊紅色沃土上浴血奮戰,書寫了一個個氣壯山河的紅色故事。山西是具有光榮革命傳統的地方,是抗日戰爭主戰場之一,建立了晉綏、晉察冀、晉冀魯豫抗日根據地,平型關大捷、百團大戰等戰役聞名中外,太行精神、呂梁精神也是黨的寶貴精神財富,這些都需要充分挖掘和利用,以豐富多彩的歷史文化、紅色文化資源為山西發展提供精神力量。在紅色歷史長河中,萬千山西兒女用汗水和鮮血澆筑的紅色文化讓山西成為紅色熱土?!白x史可以明鑒,知古可以鑒今?!睂η嗄陮W生而言,每一位革命先輩的革命生涯與事跡都是一段段鮮活的革命人生故事。這些故事可感可知、可歌可泣,是當代青年學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紅色精神寶庫。參與收集、整理這些區域紅色資源,既是一個紅色文化習得過程,又是一個外感于跡、內化于心的受教育過程。因此,高職院校應充分利用田野調查活動,讓學生在收集、整理區域紅色文化資源的過程中感受紅色文化的精神力量,并將這些紅色文化蘊含的精神財富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2.探訪紅色史跡,實地感受紅魂

中國革命史上,革命先輩們前赴后繼,他們在成長、奮斗、征戰歲月中留下了一處處紅色遺跡。實地踏勘紅色遺跡,符合現代認知心理學核心觀點。要加強青年學生的紅色認知,僅僅從一些圖書資料或電子資源的搜集、了解上入手是不夠的。紅色遺跡是紅色認知活動的一個關鍵要素,與其他紅色資源相比較,紅色遺跡的實體呈現會給研習者特殊的氛圍感知和心理影響?!凹埳系脕斫K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比绻f考察區域紅色資源是一種“讀萬卷書”的過程,那么實地參訪紅色文化資源所在地就是“行萬里路”[4]。通過組織學生開展實地紅色訪學與研學,能使學生了解紅色革命歷程,進行直觀感受與體悟,與紅色資料“對話”,聽紅色文物“發聲”。在“紅色之旅”實地考察過程中,師生們對直接參訪的紅色遺跡進行深入了解,能更加有效地把握紅色遺跡的歷史淵源與特點,在紅色文化資源場景化、故事化、藝術化的氛圍中接受紅色信仰熏陶,體會紅色文化的深厚內涵,加深紅色記憶,增強與紅色文化資源的互動,寓思政教育于紅色文化實地研學之中,使人文素養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3.觀看紅色影像,重溫紅色光影

圖式、同化與順應是建構主義的三個核心概念。認知個體對世界的知覺理解與思考的方式即圖式。而同化則是指認知個體對刺激輸入進行過濾或改變的過程。認知個體一旦感受到刺激就會立即產生心理反應,在一定時間內將所受到的刺激納入已經在個體意識中存在的圖式之內,進而促成其內化并成為自身的一部分。對每一個人來說,影像都是促成對外部世界進行知覺理解與思考的重要方式。紅色影像是紅色主流意識形態、市場商業話語與機制和影像作品藝術規律等多方力量參與再現紅色文化的成果,往往以歷史題材為主。作為紅色文化最直觀的載體,以紅色電影為代表的紅色影像兼具藝術力量與思想力量,具有影、聲、形俱備的特點。它們記錄了紅色歷史的一些特殊背景下的特殊時刻,既是個體歷史痕跡記憶,又是紅色歷史的集體記憶,亦為圖式涵蓋的內容。高職院??赏ㄟ^不定期組織學生觀看紅色影像,使學生對紅色文化的感受更加生動、直觀、深刻,喚起學生對那些紅色歷史場景的特殊情緒,消弭掉過去與當下看似難以逾越的時間溝壑。為此,高職院校應通過影像敘事展示紅色歲月的不同橫切面,體現特別的歷史溫度,讓紅色歷史更加鮮活,進而產生正向導引效應。

4.開設紅色課程,引紅入腦入心

從建構主義心理學角度來看,學習者在自身既往學習經驗的基礎上建構知識的能力決定了獲得知識量的多少,而學習者獲得知識的多少與他們記憶或者背誦教授者所講內容之間的關聯度不強,因此傳統由教師講授、學生聽課的學習方式不利于紅色文化知識向學習者高效傳播。從提升實際學習效果來看,課程講授者必須改變自身傳授知識的方式,減少直接講授頻次,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并主動建構新知識的能力[5]。作為歷經紅色歲月沉淀下來的優質文化,紅色文化是革命、建設與改革時期保留下來的寶貴精神財富,也是高職院校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必須加以弘揚的教學資源寶庫。高職院校應依托區域內外紅色資源,構建紅色思政課程體系,并將思政課程打造成傳播紅色文化的主陣地。具體到思政課程的講授方式,教師可以將其分為三類:紅色知識講授,主要以點、線、面結合的形式介紹紅色文化知識,這是傳統課程的典型呈現方式;紅色技能訓練,主要依托紅色資源中所蘊含的技術技能開展技藝傳承活動,如制作紅色文物模型、提升紅色歌曲演唱技巧、參與打造紅色旅游研學基地等,培養學生參與紅色文化實踐的能力;紅色素質拓展,以大講壇、百家談、故事分享會等形式,將學生的紅色知識儲備轉化為綜合素質提升,同時根據學情與校情,盡可能為學生多開設技能型訓練課程與素質拓展型課程,并在一切可植入紅色文化的其他課程教學中滲透紅色文化,實現專業課程教育與思政課程教育的有機融合。課程門門見思政,教師人人善育人,能擴大紅色文化在高職院校課堂上的影響力、感召力與感染力,實現紅色文化教育的藝術化、人文化、生活化、技能化。

5.朗誦紅色詩歌,傳遞紅色聲音

美國心理學家桑代克提出的“刺激—反應—聯結”學習理論認為:學習者的學習行為含有某些特定反應,這些特定反應往往與一些特定刺激相關。通過刺激,就能按照一定規律引發相關反應。宋代大儒朱嘉也有類似觀點。他在《朱子蒙童須知讀書寫文字》中這樣來表述誦讀的意義:“多誦數遍,自然上口,久遠不忘?!庇纱丝梢?,誦讀是知識傳授和思想教育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反復誦讀是對學習者施加的多次多重刺激。這種刺激能引發相關的學習反應,在詩歌學習中尤其常見。詩歌作為經典誦讀內容,兼具言志與抒情雙重文化傳導功能。在革命戰爭年代與和平建設年代中產生的紅色詩歌承載了不同的歷史信息,刻錄了革命先輩們的斗爭事跡。將這些光輝印跡植入高職院校思政課堂中,讓紅色詩歌以誦讀的方式融入學生的學習過程中,能給思政課堂增添豐厚的人文內容,使其散發出人文作品獨特的魅力,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紅色文化的影響,提高自身的人文素養。

四、結語

紅色文化作為中華優秀文化的一個分支,自有其形成、發展、積淀、豐富和不斷創新的成長歷程。這條路上的每一個節點,都為高職院校開展中國近代史教育、紅色革命傳統教育、紅色革命理想主義教育與提高大學生的人文素養提供了最佳素材。高職院校在立德樹人的過程中,應以紅色文化傳承為抓手,構建、延伸思政育人一體化與立體化陣地,不斷豐富思政育人的內涵,鼓勵當代青年學子以紅色文化提供的精神指引在新時代建功立業,活出自我與時代的精彩。高職院??赏ㄟ^查紅源、訪紅跡、觀紅影、聽紅課、誦紅詩、唱紅歌等紅色文化傳承活動,將文化育人、活動育人與實踐育人融為一體,融入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大格局,為新時代青年大學生提供厚植人文素養、追求進步、把握正確立場、堅定理想信念、提升思想政治素質的不竭精神動力。

參考文獻:

[1]楊智平.紅色文化融入高校育人體系的探索[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3(06):88-90.

[2]殷樂.紅色文化融入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中的內涵及價值研究[J].遼寧省交通高等??茖W校學報,2021,23(03):4.

[3]孫紹勇.紅色精神的傳承對我國主流意識形態認同的價值探究[D].重慶:西南大學,2016.

[4]劉湘順,徐淑雅.建黨百年視域下湖北紅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的路徑[J].湖北文理學院學報,2023(03):79-83.

[5]李佳欣.紅色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大連:遼寧師范大學,2019.

Exploration of the Application of Regional Red Culture to Improve College Students Humanistic Competence

Zhang Jinyu

(Taiyuan Preschool Teachers College, Shanxi Province, Taiyuan 030401, China)

Abstract: Red culture is an importan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resource for universities to complete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cultivating morality and cultivating talents, and it is also the only way to improve students humanistic competence. The inheritance of red cultur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needs to take root in the region where they are located, investigate the local red relics on the spot, develop and open re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through the excav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red cultural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region, pay attention to the inheritance of red culture, and make red culture spread in multiple ways and at multiple levels through activities such as checking red sources, visiting red traces, watching red movies, listening to red lessons, reciting red poems, singing red songs, so as to improve students humanistic quality, complete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foster character and civic virtue.

Key word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oster character and civic virtue; humanistic competence; red culture; area; college students

猜你喜歡
紅色文化人文素養立德樹人
談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務
學校體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對紅色文化的價值訴求
高校人文素養教育勢在必行
教師在中學歷史課堂教學有效性中的影響
高校 《大學語文》 課程教學模式的探索
淺析紅色文化與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