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蘇省實體經濟企業創新成本降低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

2023-08-24 07:32陳良華
江蘇科技信息 2023年20期
關鍵詞:降本內因實體

陳良華,祁 特

(東南大學 經濟管理學院,江蘇 南京 210000)

0 引言

創新在提高生產效率、促進經濟增長、推動社會進步等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1-2],然而創新成本的高企以及由此帶來的風險[3-4],使創新主體產生了巨大的逆創新效應[1],迫使創新主體探索低成本創新的有效途徑[5-6]。實現低成本創新的關鍵是找到創新成本降低(以下簡稱“創新降本”)的影響因素,目前,鮮有文獻涉及這方面的研究。在實體經濟企業(以下簡稱“實體企業”)創新圖存的當下,探究創新降本的影響因素,無論于宏觀決策還是微觀實務都具有較強的現實意義,這一意義因江蘇是全國首個創新型省份建設試點省而顯得更加突出。

廣義的創新成本包括研發的人力投入、設備成本,研發成功后的新技術市場化的廣告費、生產能力投資成本、生產成本等[7]?,F有文獻大多圍繞創新成本影響因素展開研究。研究范圍囿于軍事、醫學等專屬狹小領域,因此,有關創新成本影響因素結論不僅帶有強烈的行業特色[3],而且過分偏重于內因,忽視了創新成本是內外因互動的結果,因素間缺乏嚴謹的內在邏輯關系,分類也比較混亂,其結果導致難以辨識創新降本的影響因素,弱化了研究對低成本創新的理論指導意義。為此,科學遴選創新降本影響因素既可以為省級層面實體企業創新降本提供決策參考,也可以為創新實踐提供方向遵循。

綜上,現有文獻大多聚焦創新成本影響因素的研究,而以創新降本影響因素作為專題研究的很少。本文以江蘇省2014—2020年109家實體企業為研究對象,通過三重遴選步驟揭示江蘇省實體企業創新降本的影響因素。本文主要貢獻在于:(1)采用改進的AHP-DEMATEL(以下簡稱“AD”)方法初步優化創新降本影響因子;(2)通過回歸檢驗進一步提煉創新降本影響因子;(3)構建內外因一體化分析框架,進一步探究影響因素作用機制。本文研究不僅發現政府在創新降本中的積極作用,也為其背后的理論機制分析提供了更多的經驗證據,并據此提出了政策改進建議。

1 江蘇省實體企業創新降本影響因素分析

本文研究重點為江蘇省實體企業創新降本影響因素,基于正確的視角有助于實現研究目標。將通過AD方法初步優化專家意見及實地調查結果,并梳理其內在邏輯,以便通過回歸檢驗進一步辨識創新降本影響因子。

1.1 影響因素分類

為了精準辨識江蘇省實體企業創新降本的影響因素,課題組通過實地調查企業、訪談專家等方式初步框定影響因素范圍,在此基礎上,通過AD方法及回歸檢驗方法遴選出結果?;貧w檢驗的數據來自江蘇省109家企業創新實踐,其中,制造業企業占比約78.90%,批發和零售業等行業企業占比約21.10%;高技術產業企業占比約32.11%,非高技術產業企業占比約67.89% 。因此,將創新成本影響因素進行科學合理分類有助于遴選結果的產生?,F有文獻關于創新成本影響因素的分類如表1所示,大致有按照創新策略分類等6種方法,總體來看,現有文獻分類比較發散和無序。

表1 實體企業創新成本影響因素

注:根據公開資料整理。

根據江蘇省創新行為特點,將初步框定的影響因素按照其內外屬性和區域特殊性3個維度分類更加科學合理,并作如下定義:創新成本正向影響因素為創新降本負向影響因素,創新成本負向影響因素為創新降本正向影響因素。具體分類情況如表2所示。

表2 江蘇省實體企業創新降本影響因素分類

1.2 運用AD方法優化實體企業創新降本影響因素體系

由于本文框定的創新降本影響因素較多,為提煉出較具影響力的因子,對全部因素的重要程度進行測度,以此確定取舍。實體企業創新降本的影響因素涉及社會、經濟多個方面,既需要定性分析,也不可缺失定量實證,因此本文采用優化的AHP和 DEMATEL分析方法,以改進的AD方法辨識創新降本的影響因素。

首先,運用AHP中的根植法計算因素i(i∈{1,2,…,12})的初始權重W1i;然后根據DEMATEL模型計算因素i的影響度inf1i和被影響度inf2i,以兩者乘積確定因素i的影響權重W2i;最后,對W1i和W2i的乘積進行規范化處理,得到因素i的綜合影響權重Wi。按照各因素綜合權重降序排列,位居前5的是創新效率、政府支持、創新戰略的有效性、創新要素配置的合理性、區域科教資源,其中前3項的綜合權重均超過了10%(見表3)。初步選定這5個因素為江蘇實體企業創新降本的主要影響因素,它們分屬于內因、外因和區域特殊性這3個層次。

表3 江蘇省實體企業創新降本影響因素綜合權重

1.3 回歸檢驗

上文通過AD方法優化了具體指標與創新降本之間是否存在相關關系,以下通過回歸檢驗進行分析驗證。

1.3.1 數據來源

本文研究數據主要來源于滬深兩市2014—2020年上市公司財務數據、巨潮資訊網專利數據庫、《中國科技統計年鑒》、《江蘇統計年鑒》及其他公開資料披露的有關企業創新及經濟社會的情況。收集數據時,對原始數據進行了篩選,剔除了以下樣本:ST、ST*單位,沒有披露企業R&D經費支出、專利申請數、政府創新補助、稅收優惠的企業,最后選擇了109家江蘇省上市企業作為本文研究樣本。在此基礎上,對收集的有關數據進行了標準化處理。對企業R&D經費支出、主營業務收入、政府創新補助、稅收優惠、企業資產,以2010年為基期,依據有關物價指數進行平減。

1.3.2 回歸結果

總體來看,創新效率、創新要素配置的合理性、創新戰略的有效性、政府支持(創新綜合補助gov1it、稅收優惠gov2it)和區域科教資源顯著影響實體企業創新降本(見表4)。

表4 內外因綜合影響與創新降本

1.4 影響因素

通過上述專家意見、AD方法及回歸檢驗3種方式,本文篩選出對江蘇省實體企業創新降本最具影響力的指標。創新效率、創新要素配置的合理性、創新戰略有效性、政府支持、區域科教資源正向影響江蘇省實體企業創新降本(見表5)。其中,創新效率、創新要素配置的合理性、創新戰略的有效性歸屬內因,政府支持歸屬為外因,區域科教資源則屬于區域特殊性。

表5 江蘇省實體企業創新降本影響因素

2 江蘇省實體企業創新降本的機制分析

上文遴選出江蘇省實體企業創新降本的5個影響因素,本部分將對各影響因素作用機理進行分析,并探究政府支持的實現渠道。

2.1 理論分析與假設提出

2.1.1 企業“綜合內因”及其與政府創新支持交互作用的理論分析

創新效率、創新要素配置的合理性和創新戰略的有效性是影響實體企業創新降本的3個主要內因。創新效率反映了企業創新資源利用效率和創新產出能力的高低。市場經濟就是競爭性經濟,高效率的創新才具有競爭力。另據知識生產函數理論,在產生知識創新成果過程中,人力資本與資金是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投入要素[12]。在創新活動中,研發人員與研發經費之間往往存在著相對穩定的比例關系[13],創新要素配置的合理性有助于提高創新效率,降低創新成本;企業創新戰略對創新投入、創新時間、創新組織管理等進行頂層設計。有效的創新戰略將提高創新成功的概率,降低創新成本。如將創新效率、創新要素配置的合理性和創新戰略的有效性3個因素整合為“綜合內因”,有助于促進實體企業創新降本。據此提出如下假設。

H1a:創新效率、創新要素配置的合理性和創新戰略的有效性形成的“綜合內因”顯著促進實體企業創新降本。

實踐經驗表明,實體企業創新降本是內外因互動的結果。促進創新降本的企業“綜合內因”是開放的,政府綜合創新補助及稅收優惠等政策工具將通過其對創新降本產生乘數效應。據此提出如下假設。

H1b:企業“綜合內因”在政府創新支持交互影響下,顯著促進實體企業創新降本。

2.1.2 政府創新支持的理論分析

政府創新支持在促進實體企業創新降本中起到顯著的推動作用,因此,對政府創新支持做一個專題實證分析。

地方政府是研發創新活動有效開展的重要支持機構,在區域創新系統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14]。江蘇省政府在落實國家有關鼓勵創新政策的同時,配套出臺了合理降低企業用工成本等政策,同時鼓勵和支持地方建立科技金融風險補償資金池,省地聯動構建科技信貸風險補償機制,以進一步降低實體企業創新風險和創新成本。

現有文獻表明,創新成本與行業之間存在較大的關聯性。江蘇是制造業大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事關該省經濟社會大局。由于制造業在江蘇的中心性地位,政府對其創新支持力度更大,創新降本效應更加明顯。制造業屬于投資密集型行業,政府并用綜合創新補助和稅收優惠政策工具更能促進實體企業創新降本。據此提出如下假設。

H2:政府采取綜合創新補助及稅收優惠政策工具顯著促進制造業創新降本。

同時,現有研究認為,創新成本與區域發達程度有關。相對于蘇中和蘇北地區,蘇南地區經濟較為發達,地方政府更加重視通過創新驅動來促進實體企業高質量發展[15],在嚴格落實國家和省有關鼓勵創新政策的基礎上,可能會配套更多的地方優惠性政策,從而對實體企業創新降本影響更大。蘇中和蘇北地區鑒于經濟欠發達,企業更多希望政府事前給予創新補助,以緩解創新成本壓力。據此提出如下假設。

H3:蘇南地區政府采取綜合創新補助和稅收優惠政策工具有助于促進地方實體企業創新降本,而蘇中蘇北政府則通過綜合補助促進地方實體企業創新降本。

2.1.3 區域特殊性的理論分析

現有文獻表明,區域特殊性影響實體企業創新成本,但區域特殊性需要通過企業內因作用才能轉化為促進創新降本的積極因素。據此提出如下假設。

H4:區域特殊性在促進實體企業創新降本中起到了調節作用。

2.2 模型建立

為檢驗以上理論假設,建立計量模型(1)如下。

expit=C+αeffit+βfacit+λstrit+γgov1it+ρgov2it+θedut+φsizeit+ζageit+ωpolt+εit

(1)

式(1)中:下標i,t分別表示企業和時間;exp為被解釋變量,代表創新成本;eff,fac,str,gov1,gov2,edu為解釋變量,分別代表創新效率、創新要素配置的合理性、創新戰略的有效性、政府創新綜合補助、稅收優惠、區域特殊性;size,age,pol為控制變量,分別指代企業規模、企業成熟度和政策持續性;C為常數項;ε為隨機干擾項;α,β,λ,γ,ρ,θ,φ,ζ,ω為各變量系數。借鑒Askenazy等[16]的有關研究,以上指標及定義如表6所示。

表6 主要變量的描述性統計

2.3 描述性統計分析

表6給出了主要變量的定義及描述性統計結果。樣本期內各變量的均值、標準差、最小值、最大值存在顯著不均衡性,說明本文研究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和可行性,如表6所示。

2.4 實證結果

2.4.1 企業“綜合內因”及其與政府創新支持的交互作用

為檢驗企業創新效率、創新要素配置的合理性和創新戰略的有效性3個內因合力對創新降本的影響,通過變異系數法將其整合為企業“綜合內因”,按照計量模型(2)進行回歸分析。

expit=C+ψintit+γgov1it+ρgov2it+θedut+φsizeit+ζageit+ωpolt+εit

(2)

式(2)中,intit為“綜合內因”,其余指標定義同模型(1)。結果顯示,企業“綜合內因”系數ψ顯著為負,說明企業內因形成合力后有助于促進實體企業創新降本(見表7)。假設H1a獲得支持。

表7 綜合內因對創新降本的影響效應

為檢驗政府創新支持與“綜合內因”的交互效應,建立計量模型(3)。

expit=C+ψintit+ψ1intit×gov1it+ψ2intit×gov2it+γgov1it+ρgov2it+θedut+φsizeit+ζageit+ωpolt+εit

(3)

式(3)中,intit指標含義同模型(2),其余指標同模型(1)。重點關注“綜合內因”與政府支持的交叉項系數ψ1和ψ2。

表8為政府創新支持對企業創新降本的調節效應結果,從中可以看出“綜合內因”與政府支持的交叉項系數ψ1和ψ2都顯著為負,說明政府創新支持通過企業內因作用顯著促進實體企業創新降本。假設H1b得到支持。

表8 政府支持對創新降本的交互作用

2.4.2 政府創新支持效應

為檢驗政府創新支持效應可能存在的行業差異性,依據GB/T 4754—2017 《國民經濟行業分類》,將樣本以制造業和非制造業為組別,根據計量模型(1)進行回歸分析。表9為制造業和非制造業回歸結果。制造業回歸結果顯示,政府創新綜合補助系數γ和稅收優惠系數ρ都顯著為負,表明政府采用綜合補助和稅收優惠政策都能顯著促進制造業創新降本,這與現有文獻結論一致,政府在促進創新降本中發揮了積極的促進作用[10]。制造業是創新較為活躍的領域,也是創新成果最多的行業。近年來,江蘇省制造業為地方生產總值貢獻了38%左右的份額,貢獻力度穩居各行業之首(根據《江蘇統計年鑒》計算結果),因此,為進一步鼓勵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政府對該行業給予更多的創新支持在情理之中,從而使創新降本效應更大。而政府創新綜合補助系數γ和稅收優惠系數ρ在非制造業回歸結果中雖然方向為負,但不具有統計意義上的顯著性,說明政府綜合補助和稅收優惠政策對非制造業創新降本沒有顯著影響。以上結果支持假設H2。

表9 制造業和非制造業效應

由于歷史原因,江蘇省蘇南、蘇中、蘇北三大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程度存在一定的差異性,為檢驗政府創新支持可能存在的區域差異,將樣本劃分為蘇南和蘇中蘇北兩組,仍然根據計量模型(1)進行回歸分析,結果如表10所示。蘇南組回歸結果顯示,政府無論采取創新綜合補助還是稅收優惠政策工具,都能促進蘇南地區企業創新降本,而蘇中和蘇北政府采用創新綜合補助政策工具能夠促進企業創新降本。蘇南地區從政府到企業,創新意識較強,創新氛圍較濃,政府更加重視通過創新驅動促進企業高質量發展,不僅嚴格落實國家和省有關政策,還推出更多具有地方特色的優惠政策,因而政策工具對實體企業創新降本的效應更大。相比之下,蘇中和蘇北地方政府側重于通過綜合創新補助途徑,減輕所轄企業創新成本壓力。假設H3獲得支持。

表10 蘇南和蘇中蘇北效應

2.4.3 區域特殊性的調節效應

同樣的,為驗證區域特殊性的調節作用,將“綜合內因”與以區域科教資源為表征的區域特殊性進行交乘,表11為回歸結果。結果顯示,交乘項系數顯著為負,說明區域特殊性通過企業內部因素顯著促進實體企業創新降本。區域科教資源豐富有助于提高區域創新人才素質,從而提高創新效率,促進實體企業創新降本。假設H4獲得支持。

表11 區域特殊性對內因的調節作用

3 結論及建議

江蘇省實體企業創新降本受內外因素綜合影響。內部因素中,創新效率、創新要素配置的合理性、創新戰略的有效性顯著正向影響創新降本;外部因素中,政府支持、區域特殊性有助于促進創新降本。進一步的機制分析發現,政府創新支持對不同的行業和區域影響存在選擇性。政府采取綜合創新補助及稅收優惠政策工具顯著促進制造業創新降本:對蘇南地區企業,以上兩種政策工具都能促進實體企業創新降本;而蘇中和蘇北地區企業,政府通過綜合創新補助政策工具更能促進轄區企業創新降本。政府創新支持及區域特殊性對企業創新降本起到調節作用。

近年來,江蘇省各級政府一直在致力于打造更好的創新生態環境:進一步簡政放權、擴大創新政策覆蓋范圍、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在普適性政策基礎上,向科技型中小企業傾斜更多政策。企業也在積極尋求創新合作。然而,創新降本成效與政策目標、企業愿景之間存有較大的差距,反映了相關理論和實踐還存在一些不足?;诒疚难芯?對于今后江蘇省創新降本提出以下4點政策建議。

第一,應充分發揮企業創新降本的主體作用。企業是創新的主體,應享有充分的創新自主權,包括創新戰略的制定實施、創新組織管理等。而政府應定位于為企業創造良好的創新生態環境角色,為企業創新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務、進一步簡政放權、維護公平的市場秩序等,同時,創造條件發揮區域科教資源在創新人才培育等方面的優勢,進一步為企業創新降本提供有效供給。

第二,政府應加大對實體企業尤其是對制造業企業的創新補助力度。江蘇實體經濟占經濟總量的八成以上,而制造業在江蘇實體經濟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肩負著促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及經濟轉型升級的重任。近年來,江蘇制造業發展受到多方面的制約。一方面,隨著資源能源、生態環境約束趨緊和要素成本上升,江蘇制造業的傳統比較優勢正在逐漸消失;另一方面,阿迪達斯和耐克等世界500強企業紛紛撤離蘇州,這一現象表明江蘇制造業正在受到發達國家高端制造回流與中低收入國家爭奪中低端制造“雙向擠壓”。江蘇制造業唯有創新發展,才能在新一輪科技革命與江蘇高質量發展的歷史交匯點贏得主動和先機。在全球經濟復蘇乏力,實體經濟成本日益高漲的當下,政府應延續對制造業創新發展的支持政策,并加大對其支持力度,促進實體經濟企業創新降本,增強其市場競爭力。

第三,應進一步調動地方政府支持創新的積極性,為實體企業創新發展創造更好的生態環境。蘇南地方政府應靈活運用綜合創新補助及事后稅收優惠等政策工具組合拳。一方面,通過事前綜合創新補助減輕企業創新的初始成本壓力,同時通過事后稅收優惠增強企業創新可持續能力。另一方面,應掌握好政策工具運用的時機及力度,以發揮政策工具的最大效應。蘇中和蘇北地方政府應持續加大對轄區企業創新的綜合補助力度,并在條件具備的前提下,適度配套地方性優惠政策,進一步激發實體企業創新的積極性。江蘇省政府應將地方政府支持創新情況納入績效考核范疇,并將考核結果與干部提拔任用、更多政策支持等有機結合。

第四,加大對政策執行情況的監督檢查力度。良策貴在執行,要加大對國家和省地現行有效鼓勵創新政策執行情況監督檢查的力度,嚴格落實《江蘇省貫徹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實施方案》(蘇發[2016]36號)、《省政府關于降低實體經濟企業成本的意見》(蘇政發[2016]26號)、江蘇省創新“40條政策”(蘇政發[2016]107號)等文件精神,強化對有效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切實減輕企業稅費負擔、著力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情況的督查及其結果運用。同時要加強對企業創新補助??顚S们闆r的監督檢查,確保政策落實見效。

鑒于實體企業是創新的主體,肩負著低成本創新的重任,為此,對其建議如下。首先,應根據實際情況選擇適當的創新目標。企業應本著系統性思維,綜合考慮創新的內外部環境,在確定創新組織管理方式、創新模式、創新項目的技術先進性、創新周期等創新策略后,以成本效益最大化為目標,投入適度的人力、物力和財力進行創新。其次,應進一步優化創新要素配置。企業要不斷總結創新實踐經驗,力求以最佳的勞動資本配比實現創新績效的最大化。

猜你喜歡
降本內因實體
書面表達中從內因角度分析的寫作方法
前海自貿區:金融服務實體
實體的可感部分與實體——兼論亞里士多德分析實體的兩種模式
石油企業物資采購降本的策略分析
淺談如何從實際出發實現降本增效
兩會進行時:緊扣實體經濟“釘釘子”
振興實體經濟地方如何“釘釘子”
關于現階段煙草商業企業降本增效工作的思考
中小企業稅務風險管理探析
煤峪口礦內因火災隱患綜合防治技術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