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代水工環地質技術在地質災害防治中的應用

2023-08-29 06:34唐瀚
新疆有色金屬 2023年5期
關鍵詞:訊號水工分析

唐瀚

(貴州一零二地質工程有限公司,貴州遵義 563000)

作為高效的地質災害防治技術,水工環地質技術現階段被廣泛的運用到實際的地質災害防治過程當中。在實際的運用過程當中,工作人員需要了解到水工環地質技術的實質,施工特點以及需要注意的問題,并采取合理的措施進行水工環地質技術的優化應用。

1 水工環地質技術概述

1.1 水工環地質技術

水工環地質技術主要包含了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和環境地質三個方面,其中水文地質主要是研究地下水的分布和形成規律、地下水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成分、地下水資源的合理利用等內容。工程地質主要研究內容涉及到地質災害、巖石與第四紀沉積物、巖石穩定性和地震等內容,其目的是對建筑工程實際場地的地質條件進行勘探和綜合評價,并分析地質條件可能會出現的不利影響,為工程建筑選擇最優場地。環境地質則主要是研究人類活動和地質環境相互作用及影響。

1.2 水工環地質技術類型

在水工環地質技術當中,其主要包括了衛星定位技術、地質雷達技術、瞬變電磁法以及遙感技術[1]。以瞬變電磁法為例,其是利用不接地回線或接地線源向地下發射一次脈沖磁場,在一次脈沖磁場間歇期間利用線圈或接地電極觀測地下介質中引起的二次感應渦流場,從而探測介質電阻率的一種方法?;竟ぷ鞣椒ǎ河诘孛婊蚩罩性O置通以一定波形電流的發射線圈,從而在其周圍空間產生一次電磁場,并在地下導電巖礦體中產生感應電流;斷連后應電流由于熱損耗而隨時間衰減。在實際的使用過程中,其施工效率較高,純二次場觀測以及對低阻體敏感,因此能夠廣泛的運用到沒填水文地質勘探當中。

2 水工環地質技術在地質災害防治中的重要性

2.1 水工環地質技術是地質災害防治的前提

由于地質結構的特點和地質災害的出現是息息相關的,因此水工環地質技術是地質災害防治的前提[2]。在地質災害防治過程中,水工環地質技術之間存在著緊密的聯系,因此一旦發生地質災害,需要對現場進行地質環境之間關系的分析和研究。這樣能夠有效的分析出地質災害發生的原因,并采取及時的治理措施,且在后續的治理過程當中,工作人員能夠結合實際情況進行緊急預案的制定,做好地質災害防治工作。

2.2 水工環地質技術能夠實時反饋地勘信息

水工環地質技術能夠實現信息的及時反饋[3]。在實際的地質災害防治過程中,部分信息由于信號接收效果較差等原因,并不能夠實現及時的共享,因此會影響到地質災害防治的工作效率。但水工環技術充分地運用到了衛星定位技術、雷達技術以及遙感技術,能夠有效的實現信號的及時反饋,幫助工作人員進行及時的地質災害治理。

2.3 水工環地質技術能夠分析地質災害類型

水工環地質技術是分析地質災害的條件,能夠幫助技術人員進行地質災害類型的分析[4]。在實際的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當中,相關的技術人員可以通過水工環地質了解到當地的地質構造,并通過分析其地貌地形,推斷出地質災害發生的原因、影響到地質結構的因素等。充分了解到地質災害的類型,能夠在后續的防治過程當中提高工作的效率,通過技術人員對地質災害類型準確的判斷,為后續的治理提供了理論依據,并有利于制定及時的治理措施,有效地提高了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質量。

2.4 水工環地質技術能夠實現資源合理配置

水工環地質技術能夠實現資源的合理配置,包括對人力資源的分配以及對當地設備資源的管理等。以人力資源為例,受到地形、地質安全穩定性等因素的影響,部分專業的技術人員并不能夠到達地質災害的實際地點進行地質災害的勘察和分析。但水工環地質技術通過衛星技術能夠將實際的地質情況進行實時的反饋,幫助工作人員了解到現場的實際情況,并進行專業的分析,真正做到了有效進行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實現了資源的合理配置。

3 水工環地質技術在地質災害防治中的應用

3.1 地質雷達技術

在地質災害防治工程中,地質雷達技術能夠更好的提升地質災害治理效果[5]。地質雷達的基本工作原理如下:發射機通過發射天線發射中心頻率為12.5M 至1200M、脈沖寬度為0.1 ns 的脈沖電磁波訊號。當這一訊號在巖層中遇到探測目標時,會產生一個反射訊號;直達訊號和反射訊號通過接收天線輸入到接收機,放大后由示波器顯示出來;根據示波器有無反射訊號,可以判斷有無被測目標;根據反射訊號到達滯后時間及目標物體平均反射波速,可以大致計算出探測目標的距離。在實際的地質災害防治過程中,由于地質雷達技術能夠探測短距離的物體,因此可以確保探測的準確性,對于地面塌陷,地裂縫等具有良好的使用效果。

3.2 RTK技術

實時動態差分法。這是一種新的常用的GPS 測量方法,以前的靜態、快速靜態、動態測量都需要事后進行解算才能獲得厘米級的精度,而RTK 是能夠在野外實時得到厘米級定位精度的測量方法,它采用了載波相位動態實時差分方法,是GPS 應用的重大里程碑,它的出現為工程放樣、地形測圖,各種控制測量帶來了新曙光,極大地提高了外業作業效率。在地質災害防治中,RTK 技術可以進行基站信號的接收,通過與互聯網信息技術的結合,能夠有效的對地質災害位置進行精準定位,提高地質災害分析和防治的工作效率。

3.3 瞬變電磁法

瞬變電磁法的基本原理就是電磁感應定律。衰減過程一般分為早、中和晚期。早期的電磁場相當于頻率域中的高頻成分,衰減快,趨膚深度小;而晚期成分則相當于頻率域中的低頻成分,衰減慢,趨膚深度大。通過測量斷電后各個時間段的二次場隨時間變化規律,可得到不同深度的地電特征。在地質災害防治工作中,運用瞬變電磁法能夠進行工程勘探,尋找地下空洞,能夠有效的對地下空洞進行分析,能夠有效的為地質災害防治人員提供科學依據。

3.4 遙感技術

遙感技術是指從高空或外層空間接收來自地球表層各類地理的電磁波信息,并通過對這些信息進行掃描、攝影、傳輸和處理,從而對地表各類地物和現象進行遠距離控測和識別的現代綜合技術。在地質災害防治工作中,合理利用遙感技術,能夠對地質狀況進行詳細的勘探,并根據反饋得到的數據信息進行分析,能夠有效的幫助工作人員進行地質災害類型的確定,提高地質災害治理的工作效率。

4 結束語

合理利用水工環地質技術,能夠有效地分析地質災害的類型,及時的反饋出該地的地勘信息。在實際的地質災害防治當中能夠有效的實現人力資源、物力資源等資源的合理有效配置,提高防災的工作效率,為生活提供更大的便利。同時,也能夠有效的促進經濟發展,并在一定程度上進行環境治理,推動整個社會的發展,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猜你喜歡
訊號水工分析
一代“水工”也是“土工”
一代“水工”也是“土工”
隱蔽失效適航要求符合性驗證分析
天下水工看淮安
GB 10810.3和QB 2457標準中交通訊號識別的差異性分析
故鄉
電力系統不平衡分析
我們的探險計劃
從“水工構筑物”到“水工建筑” 水利建筑設計實踐與思考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發展趨勢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