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規范化急診護理流程對急性腦梗死患者救治效果及預后的影響

2023-08-29 09:52韓晴
現代養生·上半月 2023年9期
關鍵詞:日常生活能力急性腦梗死抑郁

韓晴

【摘要】? 目的? 觀察規范化急診護理流程對急性腦梗死患者救治效果及預后的影響。方法? 選擇2021年3月- 2022年8月醫院急診科收治的97例急性腦梗死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均需穩定斑塊、改善微循環。按照組間性別、年齡等基線資料均衡可比的原則分為對照組(48例)與觀察組(49例)。對照組給予急診科常規護理,觀察組采用規范化急診護理流程,隨訪3個月,對比兩組的救治效果及預后情況。結果? 規范化急診護理流程實施后,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為95.92%,高于對照組的83.33%,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焦慮評分、抑郁評分、神經功能缺損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日常生活能力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后遺癥發生率為58.33%,觀察組為36.73%,觀察組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急救科采用規范化急診護理流程,有利于改善急性腦梗死患者的情緒狀況,改善救治效果和預后。

【關鍵詞】? 標準化急救護理流程;急性腦梗死;焦慮;抑郁;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日常生活能力;護理滿意度

中圖分類號? R743.33? ? 文獻標識碼? A? ? 文章編號? 1671-0223(2023)17--03

腦梗死又名缺血性腦卒中,其發病原因是腦組織供血受阻,導致局部腦組織因為缺血、缺氧而壞死,并且引發失語、偏癱等神經功能缺失[1]。根據醫院質量監測系統的數據,腦梗死在整個腦卒中病例中的占比高達82.6%[2]。腦梗死臨床起病急驟、變化迅速,是我國成年人因病致死和致殘的首位原因,往往會留下偏癱、言語不清、感覺受損等后遺癥。因此,急診救護質量直接影響最終救治效果及預后[3]。規范化護理流程專為救治急性腦梗死患者而設,有利于確保急救的規范化、高效性,避免驚慌失措、忙中出錯。本研究通過臨床對比實驗,觀察規范化急診護理流程對急性腦梗死患者的救治效果及預后的影響,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選擇2021年3月- 2022年8月醫院急診科收治的97例急性腦梗死患者作為研究對象。臨床癥狀為突然間頭痛、耳鳴、暈眩、半身不遂、言語困難等,經臨床、CT、MRI檢查確診,符合第4屆全國腦血管病學術會議擬定的相關診斷標準[4],包括椎-基底動脈系統梗死45例,頸內動脈系統梗死52例,患者均需要接受穩定斑塊、改善微循環等治療。納入標準:①初次發??;②于發病12小時內入院治療;③有偏癱癥狀;④可接受隨訪調查;⑤病歷資料完整。排除標準:①合并其他器官嚴重障礙;②四肢傷殘或癱瘓;③意識功能障礙;④合并其他腦部疾??;⑤合并全身免疫性疾病。按照組間性別、年齡等基線資料均衡可比的原則分為對照組(48例)與觀察組(49例)。對照組男26例,女22例;年齡52~76歲,平均63.75±6.04歲。觀察組男28例,女21例;年齡53~77歲,平均63.81±6.07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通過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研究對象對本研究知情同意。

1.2? 規范化急診護理流程

對照組給予急診常規護理,患者自行入院或通過120接入,護士接診后通知急診醫生,并且密切監測患者生命體征,給予吸氧、開放靜脈通路、采血、CT、MRI檢查等,遵醫囑使用穩定斑塊、改善微循環的藥物輸液[5]。觀察組總結多年來急性腦梗死護理經驗,建立規范化護理流程,明確人員分工、護理程序、護理方法、操作規范、注意事項等,具體措施如下。

(1)院前急救流程規范化:在接到急救電話后,專業急救團隊迅速帶齊標準裝備趕赴現場,護士及時了解現場情況,在簡單檢查后作出初步判斷,清除患者口腔與氣道的分泌物,平放患者頭部,實施現場急救,給予吸氧治療,在轉運途中保持心電監護和呼吸道監護,注意平抬平放、有條不紊。

(2)院內接診流程規范化:針對胸痛且疑似急性腦梗死患者,護士邊觀察邊問診,觀察是指查看患者的神情、癥狀、呼吸、意識、體位等,問診是與家屬溝通交流,聽取家屬的介紹,詢問發病時間、特點、癥狀等,而且了解既往病史、藥物過敏史等,迅速作出判斷,帶領患者接受常規檢查。如果病情嚴重且持續不解,就立即報告醫師。120送入的患者則直接繞行送入搶救室。

(3)救治流程規范化:在疑似急性腦梗死患者進入搶救室后,護士秉承優先救治原則,采用“定人、定崗、定時、定位”模式,立即實施急診頭顱CT檢查,在臨床醫師診斷之后,護士建立靜脈通路,遵照醫囑給藥,以穩定斑塊和改善微循環。

(4)規范化心理引導:患者突然發病,生死未卜,容易產生緊張、焦慮、悲觀、絕望等負性情緒,護士及時察覺患者的情緒變化,主動加強溝通交流,采用加油、鼓勁、激將、轉移等方法緩解其負面情緒,而且援引眾多同類成功案例,鼓勵其堅定信心,勇敢面對,并且在出院后抓住康復期的有利窗口堅持康復訓練。

(5)規范化健康宣教:護士向患者普及腦梗死的相關知識,包括風險因素、飲食要求、康復方法、注意事項等,特別強調堅持康復鍛煉的重要性,護士詳細示范康復訓練方法。提醒患者戒煙戒酒,飲食清淡,營養均衡,防止肥胖,忌高糖、高脂、高膽固醇食品。規律作息,避免勞累,控制血壓,根據自身情況實施訓練。

1.3? 觀察指標

(1)護理滿意度:出院前采用醫院自制的護理滿意度問卷進行調查,涉及到服務態度、細致程度、健康宣教、溝通交流、操作水平、風險防范、心理指導等,由患者勾選,滿分為100分;<70分為不滿意,70~90分為滿意,>90分為非常滿意。護理滿意度=(滿意+非常滿意)例數/觀察例數×100%[6]。

(2)焦慮評分和抑郁評分:出院前分別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抑郁自評量表(SDS)進行評估,兩種量表都涉及到20個條目,評分越高,焦慮和抑郁越嚴重。

(3)神經功能缺損評分:依據《腦卒中患者臨床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標準》,涉及到8個方面,分值越高神經功能缺損越嚴重。

(4)日常生活能力評分:采用Barthel指數評分量表進行評估,涉及到日常的穿衣。洗漱、進食、行走等方面,分數越高提示日常生活能力越強。

(5)后遺癥發生率:隨訪3個月觀察后遺癥發生情況,包括言語不利、半身不遂、口眼歪斜、麻木不仁。

1.4? 數據分析方法

運用SPSS 23.0統計學軟件分析處理數據,計數資料(護理滿意度、后遺癥)計算百分率(%),組間率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焦慮評分、抑郁評分、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日常生活能力評分)用“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均數比較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

規范化急診護理流程實施后,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為95.92%,高于對照組的83.33%,但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焦慮評分和抑郁評分比較

規范化急診護理流程實施后,觀察組患者的焦慮評分、抑郁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神經功能缺損評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評分比較

規范化急診護理流程實施后,觀察組患者的神經功能缺損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日常生活能力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4? 兩組患者后遺癥發生率比較

規范化急診護理流程實施后,觀察組患者發生率為36.73%,對照組為58.33%,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國家衛健委最新發布的數據表明,我國腦梗死患者已達2240萬人以上,而且發病趨于年輕化,45歲以下患者逐年增加[7]。另據《中國卒中報告2020》,我國每年新增腦梗死患者315萬人左右,其中大部分留有后遺癥[8]。本研究的后遺癥發生率相對較低,可能是因為患者的病情較輕,因此預后效果較好。急性腦梗死意味著腦組織壞死,需要立即穩定斑塊、疏通血管、改善微循環。所謂“時間就是生命,時間就是心肌”,越早打通堵塞的血管,患者的獲益越大[9]。不過,急救科面對各種疾病,習慣于采用急診護理常規,而沒有考慮到急性腦梗死的緊迫性、復雜性、危險性,影響了護理質量與效果。

急性腦梗死起病突然,進展迅速,而規范化護理流程是專門針對急性腦梗死而設,讓護士有章可循,從容不迫,有利于縮短急救時間,改善治療效果,避免發生各種不良事件,也讓急性腦梗死患者獲益良多[10]。本研究的規范化護理流程涉及到院前急救流程、院內接診流程、院內救治流程、規范化心理引導、規范化健康宣教,為急性腦梗死護理確立了規范化操作模式。本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患者的焦慮評分和抑郁評分更低,其原因在于,本研究的干預模式具有針對性和有效性,健康宣教有利于患者糾正錯誤觀念,正確認識急性腦梗死及其風險因素,并且在日常生活中加以防范和規避,因此患者的情緒變得穩定;心理護理有利于驅散負性情緒,走出心理陰影,以樂觀的態度面對急性腦梗死以及相關治療,因此逐漸驅散了焦慮和抑郁情緒[11]。觀察組患者的神經功能缺損評分、后遺癥發生率更低,提示經過規范化護理之后,患者受損的神經得到修復,較少留下各種后遺癥,這是因為,規范化護理流程涵蓋了急性腦梗死護理的全過程,有著明確的操作指引,護士只需要按照規范操作,就可以避免慌亂、遺漏,規避各種風險因素,確保操作的正確性、有序性、安全性,整個流程高效規范、有條不紊,有利于提高搶救質量,保障搶救效果[12]。

綜上所述,規范化護理流程適用于急性腦梗死,有利于緩解急性腦梗死患者的焦慮和抑郁情緒,修復腦患者受損的神經,增強其日常生活能力,減少各種后遺癥。

4? 參考文獻

[1] 徐運.中國無癥狀腦梗死診治共識[J].中華神經科雜志,2018,51(9):692-698.

[2] 侯煥濤.規范化護理對急性腦梗塞患者的應用效果[J].西藏醫藥,2020,41(1):132-133.

[3] 方海霞.“一病一品”在急性腦?;颊咦o理中的臨床研究[J].中國當代醫藥,2021,28(11):228-231.

[4] 楊帥.急診護理路徑在搶救急性腦梗死患者中的應用[J].繼續醫學教育,2021,35(2):89-90.

[5] 劉娜.臨床護理路徑在急性腦梗死早期血管介入治療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20,17(6):42-44.

[6] 馬婕,張艷,安宏,等.急性腦梗塞患者實施規范化護理管理的影響評價[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9,4(46):103-107.

[7] 張海紅,王碩,祝振忠.規范化急診護理干預在急性腦梗死中的應用[J].中國醫藥科學,2022,12(13):143-146.

[8] 陳英愛.臨床護理路徑在急性腦梗死患者護理工作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中國醫藥指南,2019,17(3):276-277.

[9] 董嘉佳.護理路徑對急性腦梗死患者肺炎發生率及生存質量的影響[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9,28(19):2138-2141.

[10] 王婧,陳蕾,王俊力,等.多模態監測對急性腦梗死患者腦頸血流動力學及神經功能預后的評估[J].疑難病雜志,2022,21(11):1129-1134.

[11] 陶琴,徐曉紅,陳紅.急診護理流程對急性腦梗死患者急救效率的影響研究[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20,7(96):115-116.

[12] 劉順莉,楊歡歡,董嘉佳,等.護理路徑對急性腦梗死患者肺炎發生率及生存質量的影響[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9,28(19):2138-2141.

[2023-06-14收稿]

猜你喜歡
日常生活能力急性腦梗死抑郁
急性腦梗死辨證分型與ADC、Hcy及hs—CRP的相關性研究
產前個性化心理護理對初產婦焦慮、抑郁心理及分娩方式的影響
早期康復護理對腦梗死患者神經功能缺損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響
社區在冊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質量及影響因素分析
早期應用前列地爾治療急性腦梗死臨床療效觀察
奧扎格雷鈉聯合疏血通治療急性腦梗死的療效評價及對血清TNF-a、IL-6和hs-CRP水平的影響
老年慢性病出院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響因素分析
影響腦卒中偏癱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恢復的相關因素分析
優質護理在腦血栓患者護理中的臨床價值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