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傳承優良家風 弘揚民族風骨

2023-09-03 07:55楊美
現代藝術 2023年8期
關鍵詞:瀘縣揚琴曲藝

楊美

編? 前

“清唱洋琴賽出名,新年雜耍遍蓉城?;磿魂嚿徎?,都愛廖兒哭五更?!薄笆挆l市井上燈初,取次停門顧客疏,生意數他茶館好,滿堂人聽說評書?!边@是嘉慶年間描寫四川曲藝盛況的詩,詩中“洋琴”即今四川揚琴。四川作為一個曲藝極為發達的地方,許多曲種風格獨特,饒有韻味,加上它又與其特有的茶館文化結合在一起,深受巴蜀人民喜愛。據不完全統計,活在中國民間的各族曲藝曲種約有四百個左右,其中四川曲藝的曲種包括傳統的清音、揚琴、金錢板、竹琴、相書、評書、車燈、荷葉、盤子、花鼓、諧劇、方言相聲等,同時也包括南坪彈唱、格薩爾仲、折嘎、月琴彈唱等具有鮮明民族民間特色的曲藝形式。

唯美的揚琴、深刻的諧劇、精彩的瀘縣鼓書,是四川傳統文化的代表,它們穿越古今帶給人們美的體驗。唯美的四川揚琴又被稱“四川琴書”,流布于四川多個地區,因采用揚琴為主要伴奏樂器而得名。在吸收了川劇和清音之長的基礎上,將敘事、抒情與戲劇融為一體,有層次地表現戲劇情節,其獨特的魅力令人沉浸其中。由王永梭先生首創的四川諧劇,其特點為用話劇手法,一人表演,詼諧幽默,被譽稱為“一人上場,滿臺生輝”?!盀o縣鼓書”是“中國曲藝之鄉”瀘縣曲藝極具代表性的呈現,俗稱“板凳戲、打書、單唱書”等,它是瀘縣人民群眾節慶賀歲,紅白喜事、結婚嫁娶、茶館樓堂的演唱活動,是流行在瀘縣境內的一項傳統的民間曲藝說唱藝術。

四川曲藝,品種多樣、各具風采,《現代藝術》本期“印象”欄目特別以“四川揚琴”“四川諧劇”“瀘縣鼓書”為線索對四川曲藝進行探尋,希望以曲藝傳統文化為載體,使優秀傳統文化精髓以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方式進入人民的日常生活、社會生產和人際交往當中,用曲藝講述四川故事,傳播四川聲音。

四川揚琴《黃荊樹》是由秦淵作詞、向勝作曲的四川曲藝唱曲類一個現實題材的文藝作品。我很有幸能夠出演劇中“宋媽媽”這一主要角色,為了能夠準確地演繹出這一人物形象,我緊緊圍繞著這一角色,深度思考劇本含義,反復研讀人物內心,并在詞曲作者和專家老師的指導下,研究如何熟練地把傳統四川揚琴的表演形式和聲腔藝術與現代演唱技巧融合,并且運用到新創四川揚琴《黃荊樹》這個作品中。為此進行了大量的學習和研究工作,以求達到最佳的舞臺效果。

《黃荊樹》這部作品具有較高的表演難度,除了曲藝表演的形象和狀態的多次轉換以外,特別的難點還在于“宋媽媽”在提意見的時候,所呈現的大段唱腔,也是《黃荊樹》中的經典唱段,它包含了四川揚琴多樣的音樂形態、音樂節奏、音樂情緒和聲腔藝術,如:一字、二流、三板、苦皮、垛板、散板等,以及四川揚琴最具特色的潤腔手法“哈哈腔”等技法都在該段落集中出現。所以在表演和演唱時,關鍵是要把握好作品的整體結構布局、層次變化、強弱對比、演唱技巧和角色情緒發展變化等問題。

該作品借鑒了戲劇的結構特點,緊緊抓住了四川揚琴的藝術特點、表演形式、聲腔藝術和音樂元素,由引子(開場唱段)、《爭論》《宋家意見》《新規劃》和尾聲(贊黃荊樹)組成,以村民爭論而展開敘述,講述了“博士村”因修建新道路,村民們圍繞著是否要移走具有幾百年歷史的一棵黃荊樹而產生的激烈爭論,最終在“宋媽媽”語重心長、引經據典、深入淺出的諄諄勸導下,大家統一意見,本著傳承優良家風的美好愿景,永遠都要保護好這棵精神之樹的生動故事。為了便于理解和演繹,這里先以圖表形式來概括這首作品的全貌。

其結構如下:

引子(開場唱段):春風送暖入屠蘇,燕子銜泥進了屋,焦點就是宋家那棵“黃荊樹”,這一段由我的搭檔周鵬以講述人的身份來演唱,傳統上稱為“立四柱”,作者將這段唱腔設計在作品的開頭,不僅交代了故事發生的背景,也順理成章地引出了矛盾的焦點,非常巧妙地為整部作品埋下了伏筆。其表演是“多位一體”式的,樂隊人員分為兩隊,分別扮演持相反意見的兩個部分的村民,男主唱扮演村長,我主演“宋媽媽”,樂隊人員分別還有客串的角色。頃刻間將一幅熱鬧興旺的新農村氣象圖展現在大家的面前。同時村民開會“此起彼伏,爭先恐后”的激烈爭論場景再現,把觀眾迅速帶入故事之中。舞臺上的布置呈現了現代新農村和一棵高大的黃荊樹景象,給觀眾和演員都營造出了最真實的臨場感。就這樣,你唱我聽,你演我觀,動靜結合,此起彼伏,將觀眾的感情一層一層地激發出來,使觀眾深深地被劇情所吸引,并有滋有味地感受著四川揚琴的藝術魅力。

第一部分《爭論》由三個段落組成,分別從不同角度,不同的立場,不同的人群來表達對“是否移走黃荊樹”的具體看法,有舉雙手贊成的,有堅決反對的。第一段由周村長先介紹博士村的來歷,并表達了黃荊樹所起到的精神力量,支持“不能移走黃荊樹”的意見,并得到擁護,唱腔是半說半唱的形式。緊接著,持反對意見的一方開始表達,以“王會計”為代表。唱腔也是以半說半唱,音樂上由F調轉成G調,情緒上也更加激動,并進一步地升級了矛盾。進入第三段,為了體現出矛盾的戲劇性變化,這一段直接設計成說唱結合,眾多角色“跳進跳出”,伴奏人員也參與到表演中來化身“村民”,在一人一句的對白中,直接將矛盾升級到頂點,從而為后面的解決矛盾段落作鋪墊,也極大地增強了藝術沖突。

這一部分里,我扮演的是村民,在表演上,總體把握了“欲揚先抑”的思路,盡可能地與群眾“打成一片”,說和唱都與大家一起形成一致性,凝聚出同一種力量。這樣的表演方式在每一場演出中,我都能從觀眾認真的神情中感受到,是我們真情實意的演繹,打動了他們的心靈,讓大家明白了劇情,使得他們看得更加入迷,這也給了我們莫大的鼓舞,讓我們繼續努力,不斷前行。

第二部分《宋家意見》主要唱段由我完成,共有四個段落,前面的矛盾已經不可協調,隨后村長便讓大家聽一聽守護黃荊樹的主人公“宋媽媽”的意見。我也由“村民”角色跳出,進入到“宋媽媽”這一角色之中。隨著“鄉親們!這棵樹是我們重學重教,催人成才的勵志樹啊?!蹦畎醉懫?,情緒發生了較大的轉變,音樂由G調轉入C調,揚琴的唱腔音樂也加入了具有戲劇老旦韻味的元素,速度緩慢了下來,氛圍也雅靜了,與前面雜亂的場面形成鮮明的對比,此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娓娓道來,音樂慢慢地響起,樂隊和觀眾都開始靜靜地聽著“宋媽媽”那抑揚頓挫、聲情并茂的“表白”。

這是最具有感情色彩的一部分。這一部分唱腔細膩且多變,表演和演唱技巧細致豐富。同時有著許多技術難點,我根據音樂的風格特點,把表演的情緒做了一個大轉變,用“對比”的方法對樂曲進行處理,由歡快、喜悅轉換到舒緩和深沉。在肢體動作上,借鑒了戲劇旦角(老旦)的“手、眼、身、法、步”,演唱上則采用了沉穩、有力的聲音,演唱的音色、音量、力度、速度、表情與前段作了較大變化,我將音頭咬得稍微有力,音尾還巧妙地加了一些下滑音,來強調風格特點,這部分音樂雖然比較舒緩,但在演唱時做到了字字清晰、出口分明、不拖泥帶水,把一幀幀老練大氣、莊重沉穩、和諧生動的“講述場面”通過深情的演唱和表演完整地展現出來。

為了體現出這一段的情緒對比,我將此部分分成四個層次。在念白(叫板)后,樂隊起音樂,此刻的氛圍是平靜的,所以我在唱腔的處理上盡力營造出一種自然的代入感,將黃荊樹的來歷向觀眾娓娓道來,樂句中的尾腔都設計了具體四川揚琴特色的“哈哈腔”,每唱到這一句式的時候,我在保留傳統原汁原味的演唱基礎上,還加入了一些具有戲劇唱腔風格的元素,從而產生出了一些新的聽覺感受,使觀眾耳目一新。后來唱到黃荊樹幾百年風雨的成長經歷,情緒轉為激動,音樂是1/4拍的“垛板”,我在處理這一段時,用了較為短促的氣息,逐字逐句地表明這棵樹奮力求生的精神意志,情緒上由弱到強,為后面一段的“垛板”再現作鋪墊。接下來一句甩腔后,又進入慢板段落,這一段介紹了黃荊樹存在的意義。與前一段的慢板有所不同,此段落的情緒是飽滿的,唱腔是激動的,語言表達上也更為懇切和真摯,生動地體現出宋媽媽苦口婆心的勸誡態度和虔誠的護樹之心。隨著情緒變化,又進入到“垛垛板”,這一段表達護樹的決心,情緒進一步遞進和升華到頂點,氣息感也最強,我演唱時在字與字、句與句之間,做到聲斷氣不斷,字斷情不斷,將情緒繼續延伸。最后的樂句中,速度漸慢,不同情緒交替轉換,使整個場面如電影般變化著。在高音的處理上,以聲樂唱法為基礎,結合四川揚琴的聲腔藝術,從而不失四川揚琴的傳統風味。

隨著宋媽媽的唱段結束,“張科長”突然送來新的規劃圖,并告知大家黃荊樹要作為精神標桿繼續保留在此地,對新村建設和道路規劃有更加科學合理的新設計,故事情節自然而然地進入到第三部分。這一部分的第一段主要是說白,大家都扮演著各自的角色,在得到滿意的答案后,音樂唱段自然而起,情緒歡快,情感飽滿。這一段“周村長”的演唱是在介紹新規劃圖的設計內容,我又跳出“宋媽媽”的角色,成為村民的一員,與大家合腔,樂隊成員也一起隨著“周村長”的表演而變化,樂臺上的伴奏音樂鼓點明確,旋律歡快,與主唱的表演絲絲相扣,配合緊密,樂器和人聲巧妙的配合,展現出新農村欣欣向榮的熱鬧場面。

最后的尾聲《贊黃荊樹》是全曲的最高潮,表達了大家對黃荊樹的真切贊美之情和對中華民族優良家風的傳承決心。這一段我與男搭檔一起領腔,樂隊人員整體合唱并伴奏,演唱的層次還是遵循了“強、弱、強”的規律,即在開始段落盡情的演唱,中間略有收斂,最后又更加強烈地表達出音樂情緒。表演時,我充分注意到了該段的“對話性”和“互動性”,即眼睛的對話、身體的對話、情緒的對話,從而讓喜悅的氛圍充分地包裹著整個舞臺。

《黃荊樹》從首演至今,受到了業內專家的高度肯定和廣大觀眾的一致好評,也獲得了一系列重要的榮譽。每一次演出,都讓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都會產生新的創演感受。演好一部優秀的作品并取得成功,表演和演唱技巧是基本要求,個人文化內涵的積淀和藝術修養的提升亦必不可少,要在了解作品的時代背景、內涵以及作者的創作意圖上抓住作品的靈魂。最重要的是演員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感受人民群眾的喜怒哀樂,做到有責任、有擔當、有情懷,只有認真努力、千錘百煉,才能真正地把作品演好演活,才能真正地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繼承發揚下去。

猜你喜歡
瀘縣揚琴曲藝
應用于合重奏的揚琴音域介紹
發掘消失的明代曲藝——《金瓶梅詞話》所載明代曲藝探賾
曲藝名城張家港 曲苑魅力揚四方
我與揚琴協奏曲《鳳點頭》的“緣”
從“洋琴”到“揚琴”——探究民族樂器揚琴的中國化演變
淺談曲藝的創作與表演
揚琴的傳入與流變探析
基于Flash技術的曲藝動畫設計與實現
瀘縣農村信用聯社:“互聯網+”助力轉型升級
瀘縣宋墓石刻中的多彩生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