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紅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模式建設研究

2023-09-03 12:34王秋平薛超峰耿際華
大學·教學與教育 2023年6期
關鍵詞:紅色文化思政課

王秋平 薛超峰 耿際華

摘? 要:思政課是高校意識形態教育的主要陣地。紅色文化是高校思政課的重要課程資源。將紅色文化融入思政課教學,充分發揮紅色資源的教學價值和育人功效,是學生全面充分自由發展的需要,也是提高思政課教學效果的重要路徑,更是構筑意識形態陣地防線的重要保障。本研究分析了紅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課的現存問題,并基于此探索建設理論維度課堂和實踐維度課堂,用好紅色資源,傳承紅色基因,讓思政課活起來,以期讓學生從紅色文化中汲取能量,成為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關鍵詞:紅色文化;思政課;理論課堂;實踐課堂

中圖分類號:G642?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3-7164(2023)17-0070-04

基金項目:2022年度濟南市哲學社會科學課題“紅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課建設的‘一三四四模式研究”(課題編號:JNSK22C92)。

作者簡介:王秋平(1982—),女,碩士,山東勞動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薛超峰(1969—),男,學士,山東勞動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圖書館文化建設;耿際華(1970—),男,學士,山東勞動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學生思想教育和學生教育管理。

一、紅色文化的內涵

紅色文化是一種特殊的文化樣式,是指在社會主義運動、革命和建設中形成的物質和精神成果。紅色文化作為是一種特殊的文化符號,其含蓄意指是“理想、進步、革命”等。紅色文化的外延包括物質層面的紅色文化、制度行為層面的紅色文化、精神層面的紅色文化三種形式。戰爭遺址、革命紀念地、革命遺物是物質層面的紅色文化產品;優良傳統、優良作風等則是紅色文化行為層面的內容;精神形態的紅色文化主要是為敢為人先、堅定理想、犧牲奉獻等精神層面內容。所以紅色文化是中國共產黨人創造的,在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社會歷史實踐活動中形成,特有的文化理念、文化符號和思想體系。

紅色文化是一種復合體,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互結合的產物。馬克思主義并不是萬能鑰匙,它不一定能解決所有國家的歷史問題。馬克思主義需要走向中國,走進中國歷史,走進中國文化,走出中國方案。馬克思主義走進中國后,中國共產黨人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扎根于中國大地,結合中國國情、中國歷史和中國文化進行問題研究和探索。在歷史的探索中,紅色文化誕生了,紅色文化的出現作為歷史的必然,是馬克思主義同我國優秀歷史文化融合的結果[1]。

紅色文化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特殊文化符號,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精神產品和重要表征。紅色文化既有理論邏輯的合理性,也有歷史邏輯的真實性。理論邏輯的合理性表現為“兩個結合”的理論維度,即馬克思主義理論同中國具體歷史實際條件相結合,同我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理論可能性和必要性;歷史邏輯則從歷史維度論證了只有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具體歷史實際條件相結合,中國歷史才會取得的歷史進步,反之,則是歷史的倒退。

紅色文化,是中國共產黨在中國社會歷史發展中所具有的偉大歷史主動和高度的文化自省自覺,也是中國共產黨創造偉大歷史成就的文化支撐和精神指引。紅色文化教育,是借助優秀人物事跡、革命舊址、紀念物等物質載體,對紅色文化資源進行有效的整合和利用,形成特色紅色文化思政課教學,用紅色文化感染和激勵當代大學生,打造紅色思政課,成為高校思政課的亮點。

二、紅色文化融入思政課建設的意義

(一)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認同

進入新時代,學生更需要理解紅色文化的意義,樹立正確的理論認同和價值認同。在紅色文化的教學中,將價值認同內化到紅色文化中,在沉浸式學習中潤物細無聲,深刻理解紅色政權從哪里來,到哪里去,理解新中國誕生的歷史意義以及當代中國青年的歷史使命,以革命先輩為榜樣,將紅色文化力量內為于心,外化于行,最終達到價值認同、信仰認同[2]。

(二)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

中國共產黨人有堅定的理想和不屈不撓的奮斗精神,這是中國共產黨成功的重要精神密碼。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強紅色文化教育,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仰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理想信念,并將個人理想追求融入黨和國家的振興事業中,融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成為民族復興的新一代。

(三)提升學生的道德素養

教育,不僅是知識的傳授,更是一場真、善、美的修行。紅色文化中蘊含著先輩們的人格魅力、崇高理想、先進事跡與家園情懷等紅色要素,是新時代提升公民思想道德的重要載體。紅色文化在傳承革命道德傳統,弘揚優良道德風尚,培養優良品質和健康人格,自覺抵御腐朽思想,提升學生道德素養和人格魅力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社會倫理道德感染效果。

(四)提高思政課的實效性

教育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而承擔和落實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是思政課。當前高校思政課教育收效甚微,主要表現在高校思政課的抬頭率不高,參與感不高,幸福感和收獲感不高。紅色文化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時具有天然優勢,因為紅色文化具有深厚的歷史厚度和強大的精神指引。將紅色文化資源轉化為思政課的課程教學資源,轉化為學生愿意接受的方式,提高思政課實效性已成為迫在眉睫的問題。高校需建設紅色文化融入思政課的機制,為思政課營造有趣有味有料有用的紅色思政課,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感受紅色文化的魅力,并在行動中去踐行。

(五)加強國家意識形態陣地建設

在當前形勢下,意識形態工作面臨許多挑戰。從國際背景看,隨著全球化浪潮的加劇,西方的價值觀念、思維方式等也隨之侵入,使當代大學生在價值選擇上面臨著挑戰。當代大學生對社會中腐朽的、錯誤的價值觀念缺乏辨別能力,容易出現盲目追捧的問題。從國內看,在國內市場經濟環境下,部分大學生出現誠信缺失、理想動搖、信念喪失,缺乏責任感、團隊協作意識和創新意識等問題。在國內外各種復雜環境的影響下,部分大學生對意識形態工作缺乏正確認知,甚至存在錯誤認識。為此,必須加強意識形態建設,堅守意識形態主要陣地[3]。

三、紅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課的問題

(一)紅色文化認知不夠

高校學生對紅色文化有著基本的認知和認同,但部分學生對紅色文化的理論內涵、本質并沒有深刻認知,甚至有淡化和質疑紅色文化的現象。經調查,高校學生中有79.9%對紅色文化“基本了解”,說明紅色文化教育有基本成效,紅色文化得到了傳承和發展?!傲私庖稽c”的數據結果是11.2% ,“不了解”的比例達到8.9%。說明學生對紅色文化的認識和重視還不夠。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思政課教師的紅色文化認知和素養不夠,教學方法落后,在思政課教學中未能有效發揮出紅色文化對學生價值引領、道德塑造等作用。

(二)紅色文化教育方式滯后

在紅色文化教育的滿意度調查中回答“非常滿意”的占58.5% ,“一般”的數據是21.5%,“不滿意”比例高達20%。在“最喜歡的紅色文化教育方式”開放性的題目中,學生的回答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景演繹、網絡宣傳、紅色主題活動、參與體驗、觀看影視作品等。由此可見,思政課堂是學生獲得紅色知識的主要渠道,但教學內容枯燥、教學方法陳舊、教學手段單一,紅色文化教育方式滯后,影響了學生學習積極性的調動和發揮,嚴重影響了思政課的育人效能。

(三)紅色文化教育實踐游于表面

紅色文化教育的實踐是一個系統過程,不僅需要高校的組織領導,還需要人力財力物力的全方位支持。當前高校紅色文化融入思政課教學時,教育實踐形式較為簡單,大多是參觀紅色基地、看紅色影視,或聽革命傳統報告、拍照打卡、上傳材料,而真正的紅色文化教育實踐是紅色精神的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是知行合一的紅色文化教育。

(四)紅色文化教育影響力低

紅色文化影響力低,是當前紅色文化教育的現狀。究其原因,有以下因素。其一,重視程度低。高校對紅色文化教育的重視程度不高,紅色文化教育與學生教育工作的融合存在不同步、不協調的現象;其二,部分思政教師思想守舊,教學方法固化,對紅色文化的認知不足,沒有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順勢而為,沒有將紅色文化資源和思政課進行有效融合,將紅色文化教育與其他工作相融合,提升紅色文化教育的綜合影響力[4]。

四、紅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課的創新

(一)理論課堂建設

思政課是意識形態工作的主要陣地,承擔著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歷史重任和歷史使命。思政課不僅能剖析紅色文化的理論可能性,還提升了紅色文化轉化為紅色文化實踐的體驗,把靜態的紅色文化轉化為鮮活的生命體驗。一堂好的思政課,應既有理論深度,又有實踐溫度;既有歷史厚度,又有現實熱度,能點燃學生們的情感之燈,開啟學生的智慧,打開學生真、善、美的人生之路。

1. 提升教師素養

辦好思政課,關鍵在教師。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要嚴格遵循“四有好老師”標準。思政課教師首先政治要堅定、思維要新穎、視野要開闊、自律要嚴格、人格要端正,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自覺肩負教育使命,給學生心靈埋下真善美的種子,引導學生扣好人生第一??圩?,自覺當好學生知識學習的指路人,道德培養的引路人,人生成長的導路人。

思政課教師的素養直接影響到紅色文化融入思政課的效果。因此思政課教師有堅定的政治立場,信仰,是紅色文化教育有效融入思政課的關鍵要素。思政課教師要不斷進行人格的完善和修行,充分發揮人格魅力在紅色文化教育中的作用。

2. 提升教師能力

要強化培訓學習,提高思政課教師運用紅色文化資源的意識和能力。首先,教師應該加強理論學習和黨史學習,形成系統化的紅色文化知識體系。其次,思政教師要重視提升自身素質,廣泛參加學術交流活動,學習學科前沿知識,并將其更好地應用于思政課教學。再次,思政課教師要關注現實社會問題,關注學生思想動態。要想把思政課的道理講透講活,讓學生聽得進、信得過、靠得住,必須提升教育教學能力。要開展經常性紅色文化教育教學教研活動,提升思政課教師的紅色文化素養和教育教學能力,打造紅色思政課教學的常規模式。

3. 創新教學內容

創新教學內容是紅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課的關鍵一環。結合學生實際,創新教學模式和內容,將紅色文化納入教學計劃,融合不同的紅色資源與課程資源,將教材內容轉化為教學內容,將紅色文化納入教學專題中,課前有黨史小故事、紅歌鑒賞,課中有紅色沙盤活動、紅色情景劇演繹等經典教學模塊。以《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為例,選取紅色人物惲代英、夏明翰、方志敏,從他們的革命先驅故事中,探尋紅色信念的力量;選取紅色歌曲《義勇軍進行曲》《東方紅》《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等經典歌曲進行“紅歌傳唱”活動;選取中國共產黨成立、井岡山的斗爭、二萬五千里長征等革命歷史事件,進行“紅色沙盤我來做”活動。創新教學內容,進行教學改革,能形成比較成熟的紅色文化項目教學活動,打造紅色思政課教學模式。

4. 改革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的改進是提高紅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課的重要一環。在教學方面,突出問題鏈和項目驅動,主要解決紅色文化的理論深度和實踐維度問題,在進行教學方法改革與創新方面,采用講授式、案例式、啟發式、參與式、情景式等教學方法,積極探索沙盤式、體驗式、闖關式等教學方法。教師將紅色文化中的教學資源與思政課有效融合,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呈現立體紅色文化,用紅色文化筑心,提升了紅色文化的感染力和情感認同。

(二)實踐課堂建設

高校思政理論課的實踐育人體系主要包括“課堂實踐、校內課外實踐和校外社會實踐”[5]。在紅色文化融入思政課的實踐層面上,依托線上與線下、課堂與課外、校內與校外、學生與企業這四條主線,打造實踐課堂“四維”模式。

課堂紅色教學實踐活動,主要包括紅色演講、紅色故事、紅色沙盤、紅色歌曲、紅色情景劇、紅色經典閱讀、紅色VR體驗等活動,上述紅色活動能充分調動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校內課外紅色實踐活動,主要包括參加學校升國旗活動、“學雷鋒”志愿服務活動,舉辦紅歌比賽、革命情景劇演繹,紅色微視頻、微電影拍攝,紅色電影展播與征文,制作紅色題材手抄報等,結合當時紅色資源和學校實際,建設紅色文化教育實踐基地,將當地紅色資源納入思政課紅色文化教育基地,引導學生走出思政小課堂,走進社會大課堂,組織學生進行參觀考察、走訪慰問、社會調查等紅色活動,打造《我與校史館》《濟南五.三慘案有感》《我的紅色思政VR體驗》《紅色思政與職業提升》等一批精品實踐項目,體現了思政教育的“生命性、體驗性、實踐性”,實現了思政小課堂和社會大課堂的有效結合。

校園紅色文化建設,是學校精神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按照“一校一品”的建設思路,打造學校特色紅色文化建設,利用校史館、校園建筑設計、道路景觀命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打卡活動、專題講座、報告會以及學生社團等活動,激發學生自覺參與傳承弘揚紅色文化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組織學生開展紅色演講比賽、黨史知識競賽、紅歌傳唱、紅色話劇展演、經典閱讀、紅色觀影、VR紅色體驗等豐富多彩的紅色校園文化主題活動,營造鮮明的紅色文化教育氛圍,實現紅色文化教育協調育人。

打造網絡紅色文化陣地,是紅色文化實踐課堂建設的重要形式?;ヂ摼W的各類信息魚龍混雜,為此,要設置網絡紅色文化專題,主要包括黨史中的今天、黨史小故事、經典品讀、影視鑒賞等紅色內容,構建紅色文化服務平臺,讓學生處于潤物細無聲的“紅色文化”育人的網絡空間,自覺抵制各種危害信息。

五、結語

紅色文化,凝聚了全國人民的精神追求,也承載了中國共產黨的初心和使命,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意識形態教育的鮮活教材。在打造紅色思政課探索中,應充分利用紅色文化資源,并在課堂中認識、在生活中踐行。只有堅持理論課堂與實踐課堂同步建設,才能把道理講透講活,才能把紅色文化的精神力量轉化為學生的情感認同和行為習慣,才能讓紅色文化更好地走進思政課堂、走進學生內心。紅色文化融入思政課,接了地氣、聚了人氣、落了實處,真正實現了紅色文化育人效能。

參考文獻:

[1] 劉潤為. 紅色文化論[J]. 文藝理論與批評,2013(04):7-13.

[2]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M]. 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52.

[3] 馮軍福. 思政課“活”了才能“火”[N]. 河南日報,2019-03-25(05).

[4] 錢惠英.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內涵與機制創新[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3,29(03):55-57.

[5] 高美娜,王力塵. 紅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探索[J]. 遼寧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2,24(01):113-115.

(責任編輯:淳潔)

猜你喜歡
紅色文化思政課
醫學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課的實施路徑研究
新時代高校思政課中中國故事的創新表達
——評《新時代高校思政課的打開方式》
淺議高校學生在思政課中的情感認同
“三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課的啟示——以四川工商學院教改為例
思政課堂這樣“沸騰”——陜師大思政課從“有意思”到“有信仰”
依托紅色文化資源 傳承紅色文化基因
新媒體環境下的紅色文化的發展和傳播
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對紅色文化的價值訴求
淺析紅色文化與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青少年對思政課的逆反心理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