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智移云”時代高校財務共享服務發展及應用研究

2023-09-04 00:34牟曦媛陜西科技大學
財會學習 2023年14期
關鍵詞:大智移云財務財務管理

牟曦媛 陜西科技大學

引言

當前,發展互聯網經濟上升至國家戰略,我國已開始大力實施網絡強國戰略、國家大數據戰略、“互聯網+”行動計劃等,旨在拓展網絡經濟空間,促進互聯網和經濟社會融合發展。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建設網絡強國、數字中國,就需要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融合集群發展,構建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等一批新的經濟增長引擎,加快發展數字經濟,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隨著數字產業的興起,國內高校經濟活動逐漸呈現出資金渠道多元化、財務業務復雜化、經濟增長市場化的新態勢,集戰略化、系統化和人本化理念為一體的現代高校財務管理模式已成為高校財務發展的必然趨勢。

國家對于財務工作的監管日益增強,2018 年9 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關于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的意見》,指出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是優化財政資源配置,深化財稅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力爭在3-5 年內建成全方位、全過程、全覆蓋的預算績效管理體系。2022 年1 月,財政部公布修訂的《事業單位財務規則》,銜接了政府綜合財務報告制度改革和政府會計準則制度新要求。2022 年6 月,財政部會同教育部聯合修訂并印發《高等學校財務制度》,在與《事業單位財務規則》保持銜接的基礎上,進一步規范高等學校財務行為,加強財務管理和監督,推動提高高等學校財務管理水平?!陡叩葘W校財務制度》對高校預算管理、舉借債務、成本核算、財務報告等內容都做出了相應調整和細化,并強調高校應提升財務管理專業化水平。目前,傳統的高校財務運行模式已無法適應新時代對于財務工作時效性、集成化的要求,高校財務管理還存在理念滯后、財務與業務分離、共享數據無統一標準、人才培養體系不健全以及信息安全缺乏保障等問題,高校對財務共享服務的應用有利于促進高校財務管理實現向管理會計職能的轉變,優化財務制度結構,提升財務管理水平。

一、財務共享服務的概念及特點

財務共享服務是將分散于各個業務單元、重復性高、低功效的財務業務進行流程再造和標準化,集中到一個新的業務單元下統一處理的業務管理模式,從而實現提高效率、規范業務、節約人力、防范財務風險的目的。

高校財務共享服務是基于高校財務管理信息化,將分散在不同部門、不同系統的基本財務業務進行充分融合,同時與校內其他部門實現業務數據共享、加強協作的平臺化財務管理模式。高效財務共享服務的應用能夠實現規范、科學、高效的預算、核算、報告等財務管理流程,并為管理層提供快速、準確、全面的財務信息。

二、“大智移云”時代高校應用財務共享服務的必要性

財務部門是高校運轉的重要一環,財務預算執行是否科學化、撥款經費使用是否效益化、財務管理模式是否規范化等是決定高校能否維持基本運轉、保障人員經費、控制債務水平,為改善學校教學、科研硬件條件夯實基礎,從而促進學??茖W研究水平、人才培養質量、社會服務水平及社會聲譽等方面顯著提升,進而實現內涵式發展的關鍵。我國很多高校的綜合實力已經具備建設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條件,但具體應用尚未落到實處。

大智移云時代,財務信息技術高速發展,更高程度實現了信息的對稱性,一方面,這使得用戶群體的行為習慣逐漸變化。另一方面,財務管理工作模式也產生了變化。依托于云計算、云存儲等技術,財務核算職能也將向云端轉移,信息同步處理、無紙化報銷與財務行為科學預測等都將輕松實現。目前,由于財務工作重復性高、信息化程度弱等原因,高校財務數據采集與加工往往存在滯后性和片面性,財務核算業務壓力大、信息報告時效率低,財務共享服務運用信息手段收集大量的非結構化數據,并對這些數據進行實時分析,挖掘和預測高校財務行為及存在的潛在風險,從而更好地實現會計的核算與監督職能,并將“事前”與“事中”監督落到實處,有利于高校財務風險的防范及科學發展決策。

各部門之間基于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可以即時實施財務協作與同步處理,這打破了高校財務部門與其他部門之間、不同校區之間業務往來在傳統工作模式下的時間和空間限制[1]。此外,各業務歸口部門相應模塊的統一運行與管理,不僅能夠促進高校精細化、標準化的制度體系建設,同時能夠將財務人員從繁雜的前端業務中解放出來,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來參與更多的管理、分析工作,提高預算科學性和資金使用效益,為學校事業規劃提供更好的決策支持。因此,分析研究大智移云時代高校財務工作面臨的問題,探索高校財務共享服務新思路具有重要意義。

三、“大智移云”時代高校財務工作面臨的問題

(一)智慧財務建設缺乏整體規劃

當前,高校財務在管理理念、組織架構、服務形式以及運轉模式等方面還難以實現根本變革以適應數字經濟時代的發展要求;綜合共享的戰略定位在校內各業務部門之間尚未形成。高校財務工作已不僅僅是財務專業領域內的工作,而是綜合信息科學、新興網絡技術、財務會計以及管理學在內的復合型工作。一方面,在學校制度層面,管理者對于新時代財務工作面臨的沖擊認識不足,高校信息化建設沒有全局視域的頂層領導和統一設計,缺乏具有指導作用的創新理念及整體規劃。另一方面,高校的信息化建設大多以具體業務部門為建設單位,這樣的職責設置也間接導致了各業務系統各行其是,無法形成部門間高效傳遞數據的一體化信息通道[2]。同時,各部門單獨進行系統開發,還會帶來開發標準不一致、數據口徑不一致、缺少統一接口等隱患,造成系統重復建設、資金使用效益低等問題,最終將導致高校自身智慧化、數字化發展進程延緩。

(二)財務與業務相分離,數據共享無統一標準

高校業務部門與財務部門之間在活動內容、管理范圍、考核重點等方面側重點不同,學校財務工作和各具體業務操作分別運行,加之多數高校還存在多校區辦公、異地辦學等情況,導致高校財務工作者和業務經辦人員之間缺乏溝通,財務管理工作也難以發揮“事前”監督與管理作用,對于財務風險的防范缺失了重要一環。目前,大部分高校的業務板塊自成一體,校內核心數據難以共享,信息更新壓力大,如教務系統、辦公系統、易班系統以及招標采購系統等都獨立存在,甚至財務內部的預算管理系統與核算管理系統也是“兩頭分立”。學校沒有建立統一的數據標準,更無法實現資源共享和信息對接,不僅占用了大量信息網絡資源,而且阻礙了高校管理水平的提高和可持續發展。

(三)綜合型財務人才培養體系不完善

大智移云時代,高校財務工作者不應僅僅局限于往日的會計核算職能,還應熟悉運用人工智能技術,例如大數據計算、信息系統高級操作、云處理等。當前,出于在崗人員基本主修會計學或財務相關專業,核算、支付等日常業務工作繁忙,信息化工作主要依靠軟件公司外部支持等原因,高校財務人員關于信息化方面的計算機知識相對欠缺;高校為財務人員提供的繼續成長和發展的外部環境有待提升,創造條件為財務工作者提供各種繼續教育、培訓進修的渠道還有待更新和拓寬。此外,部分財務人員尚未正確認識數字時代財務工作發展趨勢,對于提升創新能力、接受新事物的思想準備不足,一方面,造成自身缺乏必需的自驅力來提升綜合能力。另一方面,外部環境的約束力不足,財務工作者難以科學運用較為先進的財務系統。

(四)信息化安全保障有待增強

大數據時代海量數據存儲與集成環境下,高校財務信息風險呈現出一定特點:第一,風險具有擴散性,各類財務與業務數據實際上處于一個信息網絡之中,任何一個節點出現問題,就可能產生風險,并且風險極易快速傳播;第二,風險易交叉,財務共享平臺的操作方式更加簡便、各項指令均可實現實時完成,相應的風險交叉傳染可能性也隨之增大;第三,風險責任難劃分,財務共享服務體系是由網絡信息中心、財務部門、業務部門相互合作完成的,因此如果任何一方出現操作不當、服務中斷等問題都會帶來相應損失,并且責任難以劃分;第四,監管難度高,信息技術的依賴和應用給高校風險監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高校在財務網絡安全及其預警方面的投入普遍相對較小,高校財務數據安全將面臨巨大威脅。由于財務信息涉及高校運行發展的核心內容,惡意植入、漏洞攻擊、信息泄露、外部遠程服務等都可能破壞高校財務信息安全,如果發生重要資料相關的信息安全事故,例如職工薪酬、學生信息、基本建設、科研收入、數據中心等內容被損毀或外泄,那么,產生的損失難以估量。

四、優化高校財務共享服務的建議

(一)“引育并舉”建強高校財務人員新隊伍

人才引進和培育是創新發展的基礎,高校財務工作要想跟上新時代的節奏,建設一支高素質的人才隊伍是根本。(1)應堅持精準引才,圍繞財務共享服務需求,著力引進具有計算機、數據統計、云計算等專業背景的畢業生進入高校財務隊伍,積極拓寬人才引進渠道,豐富學校人才引育層次,提高財務團隊的綜合能力。(2)應聚焦人才培育,支持財務人員進入高水平大學和企業開展調研學習,汲取外部先進理念,接觸財務發展新動態,開拓思維,從而培養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能力。高校應實施財務人員培育計劃,出臺相關制度及政策,拓寬職業發展路徑,構建層次分明、銜接緊密的專業人才培養機制,提升財務人員綜合素質能力。

(二)“頂層設計”加速構建財務共享服務體系新格局

面臨新一輪改革發展的契機,高校需要結合內因與外因,以及自身事業發展與目標任務,建立高校財務共享服務的頂層設計和戰略規劃,在原有的信息化建設基礎上進一步加強數字化校園平臺的主數據建設,充分運用行業領先的大數據與人工智能技術規范財務管理,提升財務共享服務的深度及廣度。(1)明確整體設計原則與目標。財務共享服務建設應以數據標準、應用集中、流程簡化、門戶統一為原則,以預算分配、控制和分析、優化資源科學配置為特征,以實現管理、業務與財務的一體化管理服務架構,形成“基礎財務、管理財務、戰略財務”三級財務管理體系為目標。(2)體系架構。第一,軟件及硬件支持層,包含系列基礎設施及各類數據庫等,通過網絡基礎設施及虛擬系統的建設,主要承擔數據的收集、存儲及交換功能;第二,應用層,包含各類用戶操作平臺及終端,通過預算管理、網上報銷、勞務申報、銀?;ヂ?、在線繳費、招標采購、商旅平臺以及財務分析等模塊,為使用者提供全方位的財務服務;第三,服務支撐層,包含用戶身份認證、云數據中心、存儲與計算等平臺等,為財務應用提供空間支持。(3)制度規章。高校還應改進現有財務制度體系,出臺政策指引及操作規范,加大相關財務制度執行力度,確保共享服務體系的正常運轉。

(三)“深度融合”優化財務共享服務應用成效

目前,大部分高校已上線網上預約報銷、財務機器人、零散采購平臺等,同時開展了大量的財務知識及應用指南等宣傳普及工作,但如收取報賬單、單據分類、聯系師生修改單據以及退回不規范單據等業務的工作量較傳統的線下報銷方式大幅增加;高校預算管理與核算系統相分離,財務內部業務流程不連貫、數據分析壓力大的矛盾仍十分突出。要想實現財務系統能智能判斷業務端的數據分流及整合以及財務一體化管理,還需要對財務和共享業務進行深度交融和解析,通過財務共享服務平臺整合各類業務,精簡業務流程及審批環節,建立業務執行標準及數據共享標準,實現跨部門、跨校區業務協同。最終實現財務主數據貫穿全校各業務流程及其與業務管理系統的融合,使學校財務工作對外能與財政、稅務、銀行數據對接,對內能與教學、資產、科研各個環節融合的現代管理服務體系。

(四)“制度落實”提升財務信息安全保障水平

國內高校財務信息安全保障制度建設仍處于摸索階段,各高校應結合自身信息化水平以及先進企業或學校相關經驗,保障校內財務信息安全:(1)健全信息安全內部控制機制,高校應針對財務數據的收集、傳輸、分析等環節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規程,落實信息安全責任制度及數據備份制度,用制度規范數據融合。(2)建立集約化數據治理平臺,與校內信息中心緊密協作,開展互聯網暴露信息排查、財務敏感信息檢測、漏洞排查、信息系統滲透測試等預防工作。(3)建設信息安全防控體系,在全面梳理財務信息安全風險各項內容的基礎上,從網絡安全、硬件設施、系統維護及財務環境等方面建立預警指標,掌握影響風險變化的因素,從而實現對各項信息風險的準確識別和判斷,通過數據的實時上傳與比對,確定信息化風險等級,執行相應數據安全應對措施。

結語

綜上所述,現階段我國高校財務共享服務發展仍存在很多問題,需要在人才引育、體系構建、服務應用以及信息安全等方面加以改進,才能使財務共享服務體系發揮出最大價值,促進高校持續健康發展。

猜你喜歡
大智移云財務財務管理
黨建與財務工作深融合雙提升的思考
財務管理
論事業單位財務內部控制的實現
欲望不控制,財務不自由
強化醫院財務管理是醫改的重要環節
廊坊智慧城市建設思考
“大智移云”助力河北產業升級
水利財務
基于“大智移云”技術的C2C網絡交易稅收征管創新措施探討
“大智移云”時代企業財務共享業務流程再造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