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策略探析

2023-09-07 08:48高瑩麗
新教育·科研 2023年8期
關鍵詞:建設策略一體化思政課

高瑩麗

【摘要】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帶有系統性特征,教師對學科教材內容進行研究,對學生學習經歷和認知進行梳理和歸結,根據學生學習要求展開教學設計,組織學生進入實踐性學習環節,在充分思考、體驗、歸結、內化中完成學科認知構建。作為高中政治學科教師,在教學設計和組織時需要有觀照意識,對學生思政認知有科學評估,以便推出適合的教學策略,確保學生身心的健康成長。

【關鍵詞】高中政治;思政課;“一體化”;建設策略

習近平總書記對辦好思政課有重要指示,作為政治學科教師,要以創新實踐的姿態兌現新課標精神要求,為學生創造適合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在思政課“一體化”建設中成為受益者。教師深入教材展開研習行動,確立思政課“一體化”建設目標,優化思政課“一體化”建設程序,創新教學實踐,促進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追求系統性、創造性,高中政治學科教師需要有前置分析和思考,針對學生小學、初中階段思政課學習實際做出教學判斷和分析,以做出準確調整,提升政治學科教學品質。

一、確立根本任務,啟動思政課“一體化”建設程序

教師執行思政課“一體化”教學策略時,要對教材內容做深度解析,觀照學生思想成長經歷,從“一體化”建設角度展開教學設計,以促進學科教學的健康發展。

1.統籌教材編寫

統籌教材內容,這是學科教師執行教學設計的前提。思政課有固定的教材,教師對大中小學思政課教材展開深度研究,從“一體化”教學建設角度進行學術探索,都能夠獲得豐富學習體驗和啟示,也能夠矯正學科教學設計方向,為學生提供適合的學習環境,以滿足學生主動探索的愿望。思政課教材比較固定,為教學“一體化”建設提供內容支持,教師從學科特點角度出發展開教學研討和教學設計,吸納更多教材之外的內容,同樣可以獲得嶄新教學輔助效果。

如教學高中政治必修4哲學與文化“時代精神的精華”,教師對教材內容進行梳理,要求學生學習相關學科概念,并對一些問題進行辨析。如:為什么說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是哲學的基本問題?為什么說真正的哲學是自己時代精神的精華?學生進入研討環節,教師適時參與其中,與學生展開多重互動討論。在深度研學之中,教師鼓勵學生展開獨立思考,提煉出一些哲學思考問題,將問題在小組內展示出來,為小組集體辨析提供資源。學生對哲學話題有自己的思考,所提及的問題也比較有思考性,教師組織學生進入到小組集體研討環節,課堂研學氣氛逐漸形成。教師設計投放問題,學生有主動研討的責任感,教師鼓勵學生設計問題,為學生提供深度研學的機會,這些教學設計都帶有“一體化”教學特征,學思結合、動靜結合,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將學習實踐推向深入。

2.建立建設程序

“一體化”建設體現觀照性、系統性特點,教師對學科教學內容做深入研究后,推出系統性教學策略,為學生順利進入學科學習創造條件。高中生思想趨于成熟,教師針對性布設學習任務,組織學生展開多種形式行動研學活動,都能對學生形成心靈觸動,也能夠給學生提供實踐探索的機會。學生進入思政課“一體化”建設環節,從創新實踐角度進入研學行動,其感知體驗會更為深刻。

在教學“探究世界的本質”這部分內容時,教師組織學生理清知識概念和信息,設定研學任務:聯系自然界事物變化特點,說明自然界的物質性;社會發展有自身規律,聯系我國社會改革現實,說明人類社會的物質性。兩個選題任意選擇,確定思考點,進入不同研學團隊,展開集體研討活動,進行多重研討互動。學生開始自主選擇,進入到不同研學團隊之中,開始了主動研學行動。教師在學生研討過程中,適時提出一些思考問題,組織學生進行學術性討論,給出一些后續研學任務,對學生個性觀點進行專業點評,讓更多學生都能夠順利進入到學科核心?!耙惑w化”教學追求“學、練、用”結合,教師推出研學任務,組織學生展開討論學習,體現“一體化”教學特征。

二、形成目標體系,優化思政課“一體化”建設品質

政治學科“一體化”建設有自身規律,教師從中小學不同角度不同教育特點展開深度研究,從“一體化”建設特點出發展開設計,根據學生學力基礎打開教學程序,以提升課堂教學品質。

1.關聯目標設置

思政課教學設計包含多種環節,教師精選教學內容,設計教學目標,推出教學程序,確?!耙惑w化”教學體系的構建。思政課教學“一體化”建設有自身特點,教師以教學目標設計為起點,推出一些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學活動方案,引導學生展開主動性學習和研究行動,都能夠創造更多研學契機。

教師組織學生搜集一些教學信息,利用一些生活案例支持學科學習,其感知體驗會更為豐富。如教學“把握世界的規律”,教師設計研學目標,要求學生列舉生活實例,說明世界的多樣性。學生對這個內容比較熟悉,自然有主動參與的熱情。如海洋生態環境的變化、土壤植物的多元化、危害人類健康的自然災害、動物世界的多樣化等。學生精選研學內容,列出對應的生活案例,展開細致的研學行動。在這個教學案例中,教師設定教學目標,給學生提供思考的時空條件,要求學生結合生活經歷展開思考和討論,成功激活學生參與主動性。學生結合自然現象展開對應討論,從課內走向課外,體現“一體化”教學特點,其研學效果大大提升。

2.精選建設內容

精選“一體化”教學建設內容,教師要有學情分析意識,對學生學力基礎有準確判斷,對學生學習方法應用有科學分析,以便做出準確反饋,對教程方案進行對應調整,幫助學生順利進入到研學實踐環節,在主動探索中建立思想認知基礎。學生是學習主體,教師在推行“一體化”建設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學生學習要求和需要,對教學任務、活動目標、評價標準做出優化設計,以提升學科教學實踐品質,促進學生學科綜合能力的培養。

學生思維認知存在個體差異,教師對此有清晰認識,其設計啟迪性更高,訓練效果也會更強。在教學“探索認識的奧秘”這部分內容時,教師推出研學內容: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辯證關系。在具體教學設計時,教師要求學生從這兩個方向展開深度思考,借助網絡等信息平臺,搜集相關信息和素材,為學科學習提供更多支持。學生對社會、對世界的認識需要一個漸進的過程,從小學到中學,其感知體驗不斷增加,其認知發生了質的改變。

三、創新課程形式,促進思政課“一體化”建設進程

創新課程形式,教師在“一體化”教學屬性要求下進入創設環節,結合學生學情展開教程安排,都能夠為學生帶來全新學習體驗,強化“一體化”建設品質,促進學生綜合能力培養。

1.創新教學實施

學生思想覺悟在不同年齡段有不同特點,小學階段屬于“知”的過程,通過學科學習,獲得啟蒙的動力,思政課的主要目標是啟發滲透,讓學生逐漸建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到中學階段屬于“情”的輸入和輸出,思政課以學生綜合素養培養為主要目標,對學生展開道德意識、思想品質的塑造,讓學生自然成長政治認同感。

教師對教材內容進行整合處理,選擇一些重點內容做特別分解,結合一些社會熱點問題進行教學設計和組織,為學生帶來全新學習體驗。如教學“尋覓社會的真諦”這部分內容,教師組織學生梳理思想政治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觀點,然后推出“中國夢”方面的話題討論活動: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中國夢,是中華民族的復興之夢,也是每一個中華兒女個人夢想的集中體現。你有什么樣的人生夢想呢?你的夢想與中國夢有什么關聯?說說你的打算和設計,準備參與班級集體討論活動。思政課“一體化”教學有體系構建特點,整合資源、設定教程、推出方案、組織研討、得出研學結論,教師與學生展開廣泛互動,為學生創造思考、討論、實踐等機會,讓學生在生活實踐中建立學科核心能力。

2.強化建設效果

思政課追求政治正確,教師對學生展開課堂教學時,要從責任感培養、政治認同、科學精神、學習習慣、公共參與、法治意識等角度展開教程安排,組織學生進行系統性學習,促進其學科認知的順利內化。教師要對思政課教學程序、課堂效果做出科學評估,以便做出及時調整和應對,以滿足不同群體學生的學習需要。

在教學“實現人生的價值”這節內容時,教師圍繞價值觀含義角度展開教程安排,啟示學生從人生價值觀培養角度展開思考,推出典型生活案例,讓學生結合案例分析進行價值觀方面的話題討論。如最近有新聞報道,一位見義勇為者,為救落水者犧牲了。面對這種舍己救人的行為,我們該怎樣評價他的人生價值觀呢?學生拿到問題后,都能夠從正面給予肯定。教師繼續追問:如果你是小學生、初中生,或者是高中生身份,能否像這位救人者一樣,義無反顧地跳下激流之中?學生從多角度展開思考與討論,給出比較科學的建議,說明學生對生命價值觀有比較清醒的認識,不會盲動。教師適時參與到學生互動環節,給學生一些學習建議,確保學科教學順利展開,凸顯“一體化”教學屬性特征。

四、組織研學行動,實現思政課“一體化”建設目標

教師組織學生展開研學行動,對思政課“一體化”建設情況展開歸結討論,對學生思想品質成長情況做客觀評估,以推出更多訓練實踐活動,讓學生在主動研學過程中成長學科認知能力。

1.推出教研活動

教師執行教學方案過程要有對接意識,對學生生活認知做科學評估,針對性設計一些教學應對措施,為學生順利進入生活化學習創造條件。高中生有主動研學的意識,教師要做好教學評估,對學生學習情況有客觀判斷,推出一些研學學習任務,鼓勵學生主動進入到研學環節,在探索性學習中建立思政認知。

思政課研學內容極為廣泛,教師針對高中生接受實際,設定適合的學術性課題,無疑能夠創造更多學習契機。如教學“繼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部分內容,教師先期組織學生閱讀教材內容,聯系生活實際分組討論傳統文化的傳承問題,然后推出專業研學任務:繼承中華傳統文化是每一個華夏兒女的歷史使命,深入當地生活展開調查研究,哪些傳統文化被人們所忽視?選擇其中一個點展開研究,寫出研究報告,展示研究成果,為當地傳統文化傳承提出建設性意見,不妨組織研學小組,展開集體性研討。學生接受研學任務后,都能夠積極行動起來,進入到廣泛互動交流之中,逐漸理清研學路線,形成研學成果。教師推出研學活動任務,要求學生深入生活展開調查行動,體現教學“一體化”目標追求,學、練、用相結合。

2.延伸建設維度

高中政治學科教學追求“一體化”建設,教師發揮主導作用,對學科內容做科學分析,對學生學情做合理研判,對教學執行條件做客觀評價,為學科教學“一體化”執行做好堅實鋪墊,讓更多學生都能夠進入到學科核心,在主動探索中建立核心素養。教師有意識延伸教學設計,推出一些課外研究項目,引導學生借助多種信息媒體輔學手段展開研學行動,也能夠創造一些學習動機,滿足學生探索性學習的實踐需要。

如教學“學習借鑒外來文化的有益成果”,學生對教材涉及的內容比較熟悉,接受起來沒有太多困難,教師組織學生先期展示一些外來文化現象,分析這些外來文化帶來的思想沖擊,要求學生展開學術研討:外來文化是一把雙刃劍,有精華也有糟粕,如何才能做到去偽存真,不妨選擇其中一種文化現象做重點研究,寫出研究小論文,參與班級集體研討活動。學生對外來文化現象比較有感,自然能夠積極回饋,課堂研學氣氛逐漸建立。學生進入選題環節,教師跟進觀察,適時做出提示。古印度文化、伊斯蘭文化、近現代西方文化,都屬于外來文化形式,特別是近現代西方文化的滲透尤為突出,對青年學生帶來的沖擊也最為劇烈。如文藝復興,以人為中心的人本主義,體現在所謂尊重人權方面。一些人崇尚西方民主制度,追求絕對的自由。學生大多選擇這個角度展開研究和思考,很快便進入研學核心。

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屬于系統構建工程,教師要有對接、融合、延伸思考的主觀意識,對學科教學內容展開深度研究,對學生學習訴求有準確判斷,對教學條件和環境有優化意識,都能夠有效調動學生學科研學主動性,也能夠提升學生學科核心素養和認知能力。高中政治學科教學有自身規律,教師從觀照角度出發展開教學設計,關注學生小學初中階段思政課學習情況,推出適合性更高的思政課活動任務,引導學生在創意探索中建立“一體化”學習認知。

【參考文獻】

[1]耿以俠.思政課一體化:讓關鍵課程切實發揮立德作用[J].江蘇教育,2022(95).

[2]李娟,李站穩.對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的哲學思考[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22(48).

[3]孟琦.大中小學思政課教學銜接與一體化建設研究:歷程、特征與問題[J].教育科學論壇,2023(03).

【課題項目】本文系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十四五”規劃2022年度教育學一般課題“新時代普通高中科技創新后備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課題批準號BHA220271)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歡
建設策略一體化思政課
新時代高校思政課中中國故事的創新表達
——評《新時代高校思政課的打開方式》
淺議高校學生在思政課中的情感認同
思政課堂這樣“沸騰”——陜師大思政課從“有意思”到“有信仰”
論高職院校保衛工作信息化建設
高校醫學科研機構綜合管理系統建設策略
中高職一體化課程體系建設的探索與實踐
克里米亞完成入俄“一體化”
農村特殊教育學校職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策略探究
青少年對思政課的逆反心理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