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營商環境背景下政府紓困中小企業政策探討

2023-09-08 06:20牟政杰
國際公關 2023年14期

摘要:中小企業的發展對于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在新的營商環境下,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措施,從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到完善創新創業環境,力求為中小企業提供更好的發展平臺。中小企業也要不斷努力,積極適應市場變化,提高自身的競爭力和創新能力。本文結合案例,分析新營商環境背景下政府紓困中小企業存在的問題,提出對策方案。

關鍵詞:新營商環境;政府紓困;中小企業

隨著后疫情時代的到來,中小企業在嚴峻的市場環境中遭遇了重挫,政府針對中小企業制定了一系列紓困政策,幫助中小企業渡過難關。與此同時,中小企業也需要加強自身建設,提高競爭力和創新能力,適應市場變化。政府和社會各界應該共同努力,為中小企業的發展創造更好的營商環境和條件。中小企業是中國經濟發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政府要繼續加大對中小企業的支持力度,為其發展提供更好的政策環境和營商條件,推動其持續穩定發展。

一、政府紓困中小企業政策現狀

新冠疫情的蔓延速度之快、波及之廣,讓中小企業陷入了生存發展的危機之中,面臨著停工停產以及資金流中斷等突出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在多次會議上強調:“要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盵1]為了貫徹落實這一重要指示精神,國家各部門制定并出臺了相關政策,以統籌促進我國市場經濟的建設。為了更好地支持中小企業,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這些政策涉及各個領域,包括財政紓困、稅收優惠、金融支持、基礎設施建設等,旨在為中小企業提供更好的營商環境和政策保障,支持中小企業渡過難關。[2]此外,政府還加強了對中小企業的指導和支持,幫助企業適應市場變化,提高自身的競爭力和創新能力。

2020年,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稅務總局發布 《關于擴大階段性緩繳社會保險費政策實施范圍等問題的通知》,通知中明確規定,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和餐飲業、零售業者等五大特困產業社會保障費緩繳時間延長至2023年底。針對特困行業,將緩繳醫療、失業、工傷三項社會保險費的優惠適用范圍進一步擴大,以幫助中小企業盡快恢復正常生產經營。[3]

此外,對于需求持續增長的行業,財政部和國家發展改革委也出臺了相關政策,如免征防疫藥品和醫療器械注冊費。各地政府也采取了具體措施來支持中小企業,如北京市在2020年3月發布了措施來支持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廣州市在2021年6月也發布了措施來幫助企業應對疫情。中國政府在疫情期間高度重視中小企業的發展,并通過出臺針對性的政策措施,為他們提供了支持和幫助。中國政府一直高度重視中小企業的發展,不斷加大對其的支持力度。除了出臺政策措施外,還通過落實銀行貸款政策、開展再貸款再貼現、擴大小微企業稅收優惠等措施,促進中小企業的發展。中國政府還在建立更加完善的金融服務網絡,提高小微企業的信用評價體系,幫助他們更好地獲得

資金支持。[4]

2021年11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 《關于進一步加大對中小企業紓困幫扶力度的通知》,提出要繼續加大地方政府對中小企業的紓困力度。政府在各個層面都作出了重大政策部署,包括減少營業稅、延長對中小企業的扶持期限等。此外,各級政府還出臺了多項支持中小企業的優惠政策,為企業迅速恢復生產提供了幫助。政府從減稅降費、融資、社會用工等多個方面出臺了政策支持,以幫助中小企業降低運營成本,重新回歸正常生產運營。其中,針對受困企業的金融服務工作得到了特別關注。財政部和稅務局發布了 《關于實施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所得稅優惠政策的公告》。這些政策和措施的出臺,為中小企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障,促進了企業的健康發展。

二、政府紓困中小企業案例分析

(一)A公司存在的困境

A公司成立于2009年,公司的注冊資金為56萬元人民幣,屬于典型的中小企業。主要的經營范圍為:小型家用電器、汽車配件、農機配件的生產與銷售;五金、機電產品 (不含小轎車)、液壓元件、低壓電器的銷售等。公司擁有優秀的技術研發人才和精良的生產、測試設備。

A公司的利潤空間小,為更好地促進發展,急需融資以改善企業發展結構。A公司融資渠道有限,并且隨著人民幣貶值,A公司的利潤空間縮小,限制了其發展。

雖然政府已經逐步放寬對中小企業貸款的門檻,并降低了中小企業的貸款基準利率,但就中小企業目前發展狀況看,貸款成本仍然很高,還款期限也沒有放寬。由于行業良莠不齊沒有形成統一的標準和規范,直接限制了市場的發展。銀行為進一步刺激市場,通過增加實際貸款利率減輕貸款回收的負擔,A公司的內部融資不能滿足其發展的需要,導致資金不足,周轉不開。

由于市場環境的限制,A公司的融資成本比其他公司要高出20%。銀行貸款利率高、準入門檻高、融資渠道單一、市場壓力不斷加大,這些都是目前中小企業發展面臨的困境。再加上融資困難的現狀,中小企業為謀求自身發展,只能一味順應銀行的要求,這不僅限制了中小企業的發展,一定程度上還影響了市場的良好金融風氣。

(二)A公司存在困境的原因分析

A公司融資問題得不到解決,使得企業發展受到阻礙。只有解決了資金問題才能更健全地發展中小型企業。根據當前的市場情況看,需要完善市場制度,大力整頓市場上的亂象,為中小企業的發展掃清障礙。這些都需要政府出臺經濟政策繼續進行支持,同時制定對中小企業發展有促進作用的政策,擴大中小企業生存發展的空間,讓其融資問題能得到解決。目前,國家優惠政策重點偏向于大型的重工業和國家扶持的投資建設項目,中小企業未達到優惠的標準,并不能達到優惠政策的范圍。此外,中小企業因自身的固有弱勢,比如創新能力不強、不具備核心技術優勢、小額信貸資產規模少、企業擔保制度不夠健全、信息透明度整體處于低水平等,造成道德風險概率飆升。部分金融機構即便有心將金融資源向中小企業傾斜,但因信息不對稱問題的客觀存在以及對自身資金投放的安全性、收益的穩定性的考慮,最終結果是授信額度進一步降低,提升信貸成本,以此作為風險補充。另外,信用責任監管方面也是當下的薄弱環節。因此,中小企業要獲得更好的發展,需要國家多出臺有利于中小型企業發展的政策,從而促進市場的進一步繁榮。

(三)政府紓困A公司的策略

各個政府部門通力合作,工商部門、商業銀行和稅務局要實現信息共享。監督企業的經營狀況,廣泛收集中小企業的信息,不斷完善自身的機制,與企業更新的速度同步。全面了解公司的財務信息和公共管理,對信貸進行風險評估報告,嚴查壞賬和爛賬。借用第三方平臺和外部信息的信息網,減少因為信息遲滯造成的損失。評估中小企業的信用評價體系對中小企業的評判和風險做出報告,更好地為政府服務。培養中小型企業重視信用的良好觀念,讓中小型企業認識到信用意識的重要性。打造信用監督機制,對失信行為進行嚴厲打擊。建立健全風險投資體制,使之成為中小企業發展強有力的融資手段。將融資租賃作為主要手段,融資租賃模式注重于租賃產品使用權、所有權的分離,為存在強烈融資需求而又有一定物資作為抵押的中小企業解決了實質性問題。同時,政府可以積極發展信用保險、個人擔保融資等模式,進一步為企業融資方面豐富相應的渠道。出臺相應的政策提高失信企業的違約成本,減少中小型企業的顧慮,降低銀行準入門檻和貸款基準利率。完善產權管理制度,對各項行為有明細的財產界定,通過制度保障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為其提供支持。

三、政府紓困中小企業存在的問題

(一)宣傳落實不到位

政策宣傳不夠到位,許多中小企業并不了解政府當下的幫扶措施,這也導致了實施成效不理想。缺乏科學管理辦法,許多時候只關注措施而忽視了具體的實施細節,這種情況同樣影響了政策的實施效果。

(二)政策制定一刀切

近年來,政府陸續出臺了許多針對中小企業的支持政策,如投資扶持、減免稅費等,但實際效果并不盡如人意。據 《經濟日報》報道,一些地區政府的投資鼓勵政策并不符合中小企業的實際需求。

(三)政策執行不到位

優惠政策對于中小企業非常重要,從國家到地方,各級政府都已經出臺了一系列政策來幫助企業渡過難關。然而,政策的執行和落實是當前的關鍵問題。盡管政策多、舉措多,但在實施過程中,還存在一些操作性差、缺乏監控和反饋的問題,這使得政策的效果不盡如人意,需要更多地跟進和落實。

(四)企業缺乏自救意識,缺少產業鏈協同機制

新冠疫情暴發以來,中小企業普遍受到了很大的沖擊。盡管政府出臺了很多支持措施,但中小企業的規模通常較小,企業家的素質不高,抗風險能力也較差,很多企業主希望政府能提供更多的扶持政策。然而,環境只是一種經營條件,中小企業需要發揮自身內在動力,樹立自救意識和危機意識。

四、政府紓困中小企業的對策建議

(一)確保政策可操作性

為了有效支持中小企業,政府需要加強監管和指導,督促各相關部門和地方政府落實執行政策,避免政策的滯后性和落實不力的問題。政府需要加強配套政策的建設,如加強金融支持、提高貸款審批速度和審批效率、支持企業申請短期貸款;加強稅收減免政策,幫助企業降低生產經營成本;加強人才支持政策,幫助企業解決人才短缺的問題。政府還需要加強對中小企業的評價,根據中小企業的發展情況,評估政策的效果,及時調整政策,確保政策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二)針對企業特點分類施策

1.服務業。各級政府應提供政策保障,通過減少租金、全額返還已繳稅款、結構性減免稅、減少基礎設施投入等方式,減輕企業暫時性的經營壓力,從而減少企業的經濟風險。

2.制造業。在新的營商環境中,政府可以采取多項措施來幫助中小企業。政府應努力解決企業用工輸入和輸出地之間的銜接問題,并通過提供資金和提供交通工具等方式,幫助員工回到工作崗位。政府還應支持企業通過網絡平臺進行招聘和辦公,以減少人員短缺的問題。此外,政府可以加大對企業出口誠信和融資的保障力度,以穩定企業的進出口貿易。

3.高新科技產業。在新的營商環境下,政府通過采用 “虛擬審批”和 “容缺審批”等新的審批方式,有效地加速了一批新技術企業的發展。這種新的審批方式通過縮短審批時限,幫助推動了5G網絡、工業互聯網、電腦、生物醫藥、醫療設備、大數據和區塊鏈等創新型領域的進展。

(三)加強監管機制建設

政府應該引入相應的法律法規,確保政策的執行情況得到有效保障。這可以通過制定相關的法律法規,對政策的實施進行法律的保護,以確保政策的執行情況得到有效保障。此外,政府還可以通過引入監管措施,對違反政策規定的行為進行懲戒,以確保政策的執行情況得到有效約束。

五、結束語

新營商環境下,中小企業面臨著各種挑戰,為了幫助他們渡過難關,政府推出了各種紓困政策。然而,政策的實施效果仍然不盡如人意,因此有必要加強監管機制,確保政策的執行到位。通過一系列的政策執行及監管措施,進一步加強政府對中小企業紓困政策的實施,從而促進中小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朱其安.遼寧省財稅政策扶持中小企業發展探討[J].合作經濟與科技,2023(09):176-178.

[2] 于泉.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財稅政策研究[J].中國市場, 2023(01):145-147.

[3] 陳美蓮.激勵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的財稅政策研究[J].商業觀察, 2022(31):37-40.

[4] 唐晨.中小企業財稅政策現狀及對策研究[J].營銷界, 2022(13):152-154.

作者簡介: 牟政杰,男,漢族,重慶人,碩士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區域發展與政府治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