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省采煤沉陷區生態修復治理存在問題及對策

2023-09-09 01:27
有色冶金節能 2023年4期
關鍵詞:安徽省規劃生態

蘭 春

(安徽省土地開發復墾整理中心 自然資源部江淮耕地資源保護與生態修復重點實驗室, 安徽 合肥 230601)

0 前言

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必須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開展采煤沉陷區生態修復是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生態文明思想的具體行動,是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重要內容。安徽省煤炭資源豐富、煤質優良、地下潛水位高,是典型的高潛水位煤糧復合產區。大量煤炭資源的開采形成了大面積的采煤沉陷區,采煤沉陷區呈現范圍廣、深度大、與糧食主產區重合度高[1]、積水嚴重的顯著特征,造成耕地實際保有量銳減,破壞礦區生態環境,影響糧食產量、群眾生活和社會穩定,制約城市的建設發展。當前,安徽正在打造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區,進一步推進采煤沉陷區生態修復[2],是全省域、全過程、全方位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舉措,對于推動皖北地區資源型城市高質量發展、全面建設現代化美好安徽具有重要意義。

1 采煤沉陷區現狀及政策

1.1 采煤沉陷區形成機理

安徽省兩淮礦區含煤地層為石炭系、二疊系,可采煤層5~24層,總厚度25~40.5 m,采煤深度200~1 000 m,含煤地層上部為第三系和第四系松散沉積層,煤層基底為奧陶系灰巖。因煤炭資源的長期開采,礦區頂板巖石和覆蓋層巖石在自重壓力下,產生彎曲、變形和位移,當頂板巖石的拉張應力超過巖石抗拉強度時,頂板巖層發生斷裂破碎和冒落,產生地面塌陷。

1.2 采煤沉陷區現狀

安徽省煤炭開采歷史悠久,已有120年開采歷史,是國家14個億噸級大型煤炭基地之一,為支撐全省乃至長三角地區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安徽省每年煤炭開采量約1.1億t,長期的資源開采形成了一批采煤沉陷區、獨立工礦區等特殊地區。煤沉陷區主要分布在兩淮礦區,涵蓋皖北六市的10區9縣,集中分布在淮南市與淮北市,這兩個市的采煤沉陷區占比達75.02%。目前,淮南市采用“生態修復+文旅產業”為主的治理模式,將九大礦區采煤沉陷區、淮西湖采煤沉陷區等建設成為城市生態公園,同時大力發展“光伏+沉陷區治理”,激發綠色能源潛力;淮北市探索總結出“深改湖、淺造田,不深不淺種藕蓮;穩建廠、沉修路,半穩半沉栽上樹”的綜合治理模式,推進市場化礦山生態修復。據不完全統計[3],2007年安徽省采煤塌陷區總面積為250 km2,塌陷深度在1.5 m以上的面積達到127 km2;2020年采煤塌陷區總面積722 km2,塌陷深度在1.5 m以上的面積達到265 km2;截至2022年底,全省共有采煤沉陷區105個,塌陷區總面積為759 km2,已治理192 km2。

1.3 沉陷區生態修復政策

我國一直十分重視采煤沉陷問題,從早期礦區自發開展“土地復墾”,到有組織地進行“采煤塌陷地綜合治理”“采煤塌陷地綜合治理規劃”,不斷厘清責任與義務,為解決采煤沉陷區治理難題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近年來,國家、安徽省出臺了多項政策(表1),針對采煤沉陷區生態修復,堅持宜耕則耕、宜林則林、宜水則水、宜農則農的原則,積極探索采煤沉陷區綜合治理利用新模式;鼓勵社會資本參與生態修復,探索利用市場化開展生態修復的途徑,因地制宜采用多種方式開發、利用、保護、修復采煤塌陷的土地。

表1 采煤沉陷區生態修復政策

2 安徽省采煤沉陷區治理存在的問題

2.1 治理修復任務重

1)隨著煤炭資源的大量開采利用,沉陷區面積將進一步擴大,采煤沉陷區治理面臨舊賬未清、新賬又欠的問題。安徽省煤層埋藏深、地下潛水位高、開采周期長,沉陷區多次疊加,且不易穩沉現象普遍,治理修復效率不高[4]。

2)搬遷安置用地難以落實。采煤沉陷區擴大導致搬遷的村莊增加,安置用地需求量逐步增大。除少數可通過盤活存量土地及歷史遺留工礦廢棄地等措施解決之外,大部分要通過征收土地解決。村莊壓覆的煤炭資源一經開采,易形成大面積深層沉陷,地陷坑常年積水,積水深度大于1.5 m的沉陷通常無法復墾,導致難以通過增減掛鉤方式解決新村安置用地問題,制約壓煤村莊搬遷安置工作[5]。

2.2 資金投入缺口大

估算治理現有剩余沉陷面積至少需要投入千億元,資金投入壓力巨大。目前,多元化投入機制尚不完善,受沉陷區地類和權屬復雜、現有政策整合不夠、支持政策不夠明確等因素影響,市場投資主體參與采煤沉陷區治理修復的積極性還沒有完全激發出來,甚至還有一些企業存在顧慮。比如,目前治理恢復的土地絕大部分是農用地,產出效益低,難以達到“誰治理、誰受益”“誰投資、誰受益”目的,影響了社會資本投資沉陷區治理修復的積極性。

2.3 監督管理機制尚不健全

對礦企執行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土地復墾方案的情況缺乏強有力監督管理,有關技術標準、監測體系未能有效指導地質環境保護和生態修復,尚未建立形成系統的、清晰的修復技術思路和土地價值評價、利用的途徑,缺少與國土空間規劃、生態修復規劃、皖北片區專項規劃、礦產資源總體規劃、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規劃等規劃的銜接,未形成立體修復任務目標體系。

2.4 生態治理技術待提升

安徽省高潛水位、多煤層開采不易穩沉,以往生態治理均是在穩沉后開展,不利于生態系統的保護和恢復。預計未來10年將新增沉陷面積173 km2,采煤沉陷區精準預測和生態治理協同的關鍵技術尚未解決。沉陷的位置和范圍尚不能精準預測,缺乏系統性的監測管理數據作支撐,按照礦山“邊開采邊修復”生態治理技術要求,無法協同開展新增沉陷區的生態保護和修復工作。歷史形成的采煤沉陷區生態修復更注重提高區域林木覆蓋率,利用水域水面建設濕地公園,以控制和減少水土流失,但目前對恢復采煤沉陷區原生生態系統的生態治理技術并無研究。井工煤礦沉陷區土地復墾、水系重構、生態重建等關鍵技術有待進一步提升總結和推廣到各礦山開展生態治理。

3 采煤沉陷區治理路徑

3.1 政府部門統籌規劃,加強監管

1)編制專項治理修復規劃。省級應在調查摸清沉陷區底數的基礎上,按照“多規合一、綜合治理、生態安全、礦地融合、產業升級”的原則,依據國土空間規劃、國土空間生態修復規劃、采煤沉陷區綜合治理規劃、礦產資源總體規劃、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規劃,科學編制沉陷區修復治理規劃,強化規劃的指導性和約束力。

2)建立多元主體協同治理格局。需要政府、社會、個人多主體協同推進、共同參與,應加大對生態修復資金投入和人才培養力度,鼓勵采煤企業與政府、社會開展合作;搭建政府、社會組織、礦企聯動互助平臺,鼓勵國際基金、社會組織積極參與采煤沉陷區修復治理;探索“互聯網+”服務模式,應用“一張圖”系統實現生態修復規劃、皖北規劃對采煤沉陷區的精準投遞,切實解決“參與主體不充分”等難題。

3)加快完善配套政策??h級人民政府加強沉陷區治理標準、項目實施管理、資金管理、后期管護、群眾合法權益維護方面的研究,制定能夠落實落地的政策文件,為采煤沉陷區生態修復治理提供依據。

3.2 礦企落實治理責任,分類實施修復

1)根據規劃,實施項目化推進,切實做到以項目作支撐,實行清單化管理、工程化調度,確保采煤沉陷區生態治理工作扎實向前推進。督促企業拿出明確的治理時間表,每年確定一個治理目標,然后定任務、定責任、定方案、定路線圖,確保每年解決一批、逐步消化存量。

2)按照市縣實施,分類確責、突出重點,分區施策、因地制宜的原則,加強統籌謀劃,優先保障采煤沉陷區居民住房安全,切實改善采煤沉陷區的生產生活條件,加快礦區生態環境恢復治理。

3.3 加強信息化賦能,加大科研力度

1)加強互聯互通,建立采煤沉陷區數據庫,健全省、市、縣、企業四級監測體系,陸續開展各礦權范圍內專項地質調查,結合礦企地面沉降動態監測和地質災害監測,矢量化礦企歷年沉陷區治理修復項目基本信息,實現動態監控和數據共享,督促和指導企業實時開展治理,預防突發性地質災害。

2)鼓勵省內高校、企事業單位發揮科研優勢、人才優勢,聚焦采煤沉陷區生態修復不斷創新集成技術,主動與地方發展戰略對接、跟企業發展需求接軌,研究制定減緩采煤沉陷速度的技術方法,以研究促進地方、企業人才隊伍的優化建設。

3.4 創新資金投入渠道,實施生態修復

1)申報國家及省級重點生態修復資金項目,推進采煤沉陷區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規范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恢復基金的計提和使用,用于采煤沉陷區生態環境保護、治理修復、土地復墾等。

2)探索推行市場化運作、科學化治理的模式,規范和暢通項目融資渠道,鼓勵和吸引社會資本參與相關項目建設。制定激勵政策措施,運用“生態保護修復+產業導入”模式,加強礦山生態修復,推動實現生態效益和經濟社會效益相統一。

4 結束語

采煤沉陷區雖是日積月累形成,但治理卻不能等靠,需充分認識治理的必要性和緊迫性,因地制宜分類治理。深入挖掘采煤沉陷區的生態修復潛力,發揮政府引導作用,壓實治理主體責任,充分調動市場積極性,利用“信息化+生態修復”的模式,確保采煤塌陷區向“綠水青山”的方向持續發展。

猜你喜歡
安徽省規劃生態
成長相冊
“生態養生”娛晚年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進條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進條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進條例
住進呆萌生態房
生態之旅
規劃引領把握未來
快遞業十三五規劃發布
多管齊下落實規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