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校外培訓機構治理的舉措、特點及啟示

2023-09-11 03:36王瑾明
新教師 2023年7期
關鍵詞:文部協會機構

王瑾明

一、日本校外培訓機構治理的舉措

日本的校外培訓機構被稱為“學習塾”。學習塾大致開設三類課程:學科課程、升學課程和特色課程。20世紀60年代開始,學習塾迅猛發展,大量中小學生涌入學習塾接受校外補習,這不僅給學校的教學秩序帶來干擾,也使得學生的課業負擔越發沉重。因此,日本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對學習塾進行治理。

1.頒布法律法規,保障健康發展。日本《教育基本法》明確規定“必須使人們可以隨時隨地學習”。在此基礎上,《社會教育法》對社會教育組織與政府的關系作出規定,“國家和地方各級政府不得以任何方式對社會教育組織施加不合理的控制”。此外,日本政府不斷完善《商業登記法》《消費者契約法》《特定商業交易法》等法律,以對學習塾的注冊登記及經營進行約束?!督逃痉ā窞閷W習塾“走到陽光下”提供條件,而經濟領域的法律又對其進行適當約束,保障了學習塾的有序健康發展。

2.明確部門職責,實現協商共治。日本學習塾的規范化發展離不開行政部門的各司其職、協同履職,文部科學省、厚生勞動省、經濟產業省三部門的有序配合為校外培訓機構的健康發展提供有效保障。

文部科學省主要負責學習塾的發展指導。文部科學省曾多次對學生課外培訓參與情況開展調查,收集學生參與培訓的相關數據,組織專家進行分析,將最終結果反饋給其他部門和社會各界,并提出學習塾發展的改進建議。

厚生勞動省負責保障學習塾教師的合法權益。學習塾的教師大部分為兼職教師,為保障這些兼職人員的合法權益,厚生勞動省和文部科學省曾兩次聯合發表關于大學生兼職的勞動條件保證的聲明。這兩次聯合聲明的發布,有效地督促了學習塾采取措施以保障教師的權益。

經濟產業省對作為服務行業的學習塾進行監管。經濟產業省頒布相關法律法規,要求學習塾履行相應的經濟義務,不得侵害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否則會受到相應處罰。如禁止學習塾進行虛假宣傳及脅迫購買等行為;學習塾與消費者訂立合同時,必須以書面形式寫明重要事項等。

3.推動課后服務,發揮補償功能。為滿足學生課后活動的多元需求,減少學生對學習塾的依賴,從2007年起,日本政府陸續制定了《放學后兒童計劃》《放學后兒童綜合計劃》等政策,從政策法規層面確立課后服務的價值與定位,為課后服務的有序推進提供依據。為保障法律政策的落實,促進學校課后服務活動的開展,日本各地成立了“放學后兒童俱樂部”和“放學后兒童教室”。這兩個機構分別由厚生勞動省和文部科學省主管,活動場地以學校為主,以兒童館、公民館等為輔,為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課后服務活動?;顒觾热莶粌H包括學習補習,還有傳統游戲、體育運動及生活指導等,可以有效減少學生對學習塾的依賴,發揮教育補償功能。

4.制定規章制度,引領行業自律。校外培訓產業規模龐大、發展迅速,難免會出現質量低下、監管不力等問題。因此,日本政府希望學習塾能夠開展行業自治。于是,校外培訓行業自律組織——全國學習塾協會正式成立。全國學習塾協會制定了一系列規章制度,如《全國學習塾協會自我管理規約》《學習塾行業的認證制度與認證基準》《學習塾事業活動正當化的自主基準》等,不斷完善行業政策環境。全國學習塾協會還設計了教師資格認證制度——《學習塾講師檢定制度》。這些規章制度的頒行有利于學習塾聘請優質教師,教師也能夠選擇可靠的學習塾,減少彼此間的勞務糾紛,實現雙向共贏。此外,完善的規章制度讓學生在選擇學習塾時沒有了后顧之憂,行業的信譽也提高了。

二、日本校外培訓機構治理的特點

1.自上而下,政府主導。日本的學習塾治理主要是在政府主導下,通過自上而下的方式進行,具體表現為以下兩點。首先,日本政府頒布一系列法律法規,為學習塾預留生存空間,也對其注冊登記及經營作出約束。經濟產業省、文部科學省、厚生勞動省等行政部門更是各司其職、協調合作,推進學習塾的規范治理。其次,在經濟產業省的扶持推動下成立全國學習塾協會,協會制定的行業規范成為學習塾行業的自律標準,與相關法律法規相配合,二者構成較為完善的制約監督體系。

2.尊重規律,市場調節。為滿足民眾對課外服務的多元需求,日本政府采取措施改善供給,如提供與學習塾功能相似,但屬于公益性質的課后服務,確保學生放學后可以在一個安全場所開展學習、體育、文化藝術等活動。課后服務活動吸引了大批學生的參與,這種教育補償手段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學生對學習塾的依賴。日本充分利用政府監管與市場調節手段,在規范學習塾的同時,開展公益的課后服務活動,為民眾提供了多方面的優質教育資源。

3.強調道德,自我約束。除行政部門的外部監管,校外培訓行業也進行內部約束。日本的全國學習塾協會在引領行業自律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全國學習塾協會對學習塾及學習塾教師均有一套完整的認證制度,并把“滿足學生與家長的需要”作為評價學習塾服務質量的主要標準。同時,為維護學生人身安全,改善行業信譽,學習塾協會還制定了一系列行業規范。內部規章制度的推行,有效促進了校外培訓行業的健康有序發展。

三、日本校外培訓機構治理對我國的啟示

1.完善法律法規,提供治理保障。當前,我國各省市雖然相繼出臺了一些治理校外培訓機構的政策文件,但相關方面的法律法規還有待進一步確立和完善。為了更好地規范校外培訓機構的運行,保障“雙減”政策的落實,我國可以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加快全國層面校外教育培訓機構運行管理條例的制定,明確校外培訓機構注冊登記、運行和監督管理細則,使校外培訓機構治理走上法制化軌道。有法可依之后,還要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對有關行政管理部門、校外培訓機構及相關人員的監督和約束要落到實處,保障培訓機構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從而維護教師與學生的合法權益。

2.明晰責任分工,深化協調聯動。校外培訓機構的有效治理既要對校外培訓機構進行合理定位,也要相關部門協調配合,共同履職。日本將校外培訓劃分為社會教育,明確各有關管理部門的職責分工,既保證了事事有人管,也避免了多部門交叉亂管。我國在明確校外培訓機構的定位后,相關部門應開展校外培訓機構治理,工商部門要依法監管校外培訓機構的登記注冊及運營情況,同時因為其行業的特殊性,教育部門和文化部門也要對校外培訓機構的運行進行指導。

3.落實課后服務,加強資源建設。校外培訓機構興起的根本原因在于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對優質教育的需求與現有的優質教育資源數量不足、分布不均之間的矛盾。為解決這個矛盾,我國可以在提高教育質量的基礎上,積極開展學校課后服務。師資上,地方教育管理部門可以引導校外培訓機構與學校、社區合作,在當地招募有資質的學校教師、志愿者以及非營利組織的相關人員,為學校課后服務的開展提供師資保障;費用上,各級政府要加大有關課后服務的資金投入,減輕家長的經濟。

4.形成行業自律,促進市場規范。提高校外培訓機構治理效率,根本上要從行業內部進行規范。校外培訓行業可在有關部門扶持下建立行業協會,從而在引領行業自律、維護行業秩序方面充分發揮作用。一方面,行業協會可利用數字化工具收集分析協會成員的發展情況,指明行業的優勢與存在的問題,為有關部門制定規章制度提供參考;另一方面,行業協會要加強對行業教師的管理,建立完善的準入制度,提高教師準入門檻。同時,對行業教師的合法權益也要予以充分保障,減少校外培訓機構與教師的勞務糾紛,以促進校外培訓行業的良性發展。

猜你喜歡
文部協會機構
婁底市翻譯協會簡介
日本:推進免費幼兒教育
西藏當惹雍措地區旅游地質資源評價
《初學記》文部資料探微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