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紅色文化國內研究的發展脈絡及前沿熱點
——基于CiteSpace的可視化分析

2023-09-14 07:05何夷倫
關鍵詞:紅色價值觀精神

蘇 卉,何夷倫

(1.西安建筑科技大學 公共管理學院,陜西 西安 710055;2.西安建筑科技大學 管理學院,陜西 西安 710055)

一、引 言

紅色文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在努力尋求民族解放、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中逐漸積淀下來的強大文化精神和偉大實踐[1],是黨和國家最寶貴的精神財富[2]。新時期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與引領力的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更需從紅色文化中汲取精神力量,促進紅色文化的傳承[3-4]。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反復強調,“共和國是紅色的,不能淡化這個顏色”,要把紅色基因一代代傳下去。國內學術界也掀起了紅色文化研究的熱潮,尤其是近年來,紅色文化研究成果不斷涌現,所涉及的研究學科領域、研究方法也不斷拓展。為了更準確地把握紅色文化研究脈絡及前沿熱點,指導和推進紅色文化研究的不斷深入,研究擬開展紅色文化的文獻計量研究及可視化分析,梳理紅色文化發展脈絡,客觀分析紅色文化現有研究狀況及發展態勢,拓展新的研究思路。

二、數據來源與研究方法

1.數據來源

為保證原始數據的科學性、準確性和權威性,本研究使用CNKI數據庫作為基礎文獻來源庫,以CSSCI來源期刊作為檢索對象,檢索主題設置為:紅色文化或含紅色基因或含紅色精神,檢索時間截至2021年12月。將檢索到的文獻進行手動清洗,刪除書評、雜談以及明顯與主題無關的文獻等,篩選后共得到406篇有效文獻作為本研究的樣本數據。

2.研究方法

常用的文獻計量分析、繪制知識圖譜的工具主要有CiteSpace、Ucinet、Vosviewer、pajek、gephi等,相比較而言,CiteSpace軟件具有操作簡單、圖譜清晰等優勢,且可以對于所研究領域在一定時期內的研究趨勢、研究機構、主要研究學者及其相互關聯等進行可視化呈現,還可以借助該軟件對于所研究領域的前沿趨勢、熱點問題及知識關聯狀態進行呈現,是通行的文獻計量分析軟件。因此,本研究擬采用CiteSpace5.5.R2作為分析工具,進行紅色文化國內研究文獻的計量分析。

三、紅色文化研究的文獻計量分析

1.研究階段

紅色文化作為中國的歷史文化現象至今已有百余年的歷史,自1917年陳獨秀、李大釗在國內傳播馬克思主義開始,紅色文化在國內逐漸扎根并與中國革命相結合[5]。但在學術研究領域,“紅色文化”在2004年才作為專門的學術概念出現[6],研究在近十幾年的發展過程中,逐步壯大為燎原之勢,得到了思想政治教育、文化旅游、黨史黨建等相關學科的關注和推動。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之后,紅色文化在國內的研究掀起了新的高潮。紅色文化研究領域文獻數量年度分布及變化情況如圖1所示。

圖1 紅色文化研究文獻數量的年度變化

從發文量的趨勢來看,國內紅色文化研究文獻數量呈年度波動增長的趨勢,結合趨勢線變化情況,可以大致將國內紅色文化的研究分為三個階段:(1)起步階段(2004—2011年),該階段紅色文化研究文獻相應比較零散,研究也主要集中于對紅色文化、紅色精神的介紹性文章;(2)平穩發展階段(2012—2018年),該階段紅色文化研究的文獻數量呈現出明顯的增長態勢,研究的主題、所涉及的學科領域也不斷拓展;(3)蓬勃發展階段(2019年至今),自2019年開始,紅色文化研究文獻數量呈現出跳躍式的猛增,總發文量從2018年的1 254篇增長至2019年的2 658篇,增幅接近120%。其中2021年達到峰值,總發文量為3 026篇,在短短十余年的時間內,發文量增長了13倍之多。

2.學科分布

從紅色文化研究的學科分布情況來看,目前紅色文化研究所涉及的學科領域主要集中在思想政治教育、文化旅游、黨史黨建、新聞傳媒、政治等領域,此外在文學、歷史、行政學等領域也有所分布。

進一步結合學科分布占比情況(圖2)來看,圍繞思想政治教育、高等教育、教育理論等學科領域的研究文獻占總體的比重為39.67%,說明學者們普遍認同將紅色文化作為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載體,在新時期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時代背景下,進一步促進紅色文化教育功能的發揮[7-9]。圍繞文化、旅游、文化經濟等學科領域的研究文獻占總體的比重為29.09%,說明除教育功能外,紅色文化在樹立文化自信、促進紅色旅游等方面的作用也得到了關注[10-11]??傮w來看,紅色文化研究越來越呈現出多學科交叉融合的特點,經濟學、社會學、傳播學、文化遺產保護等各種新的研究視角、研究方法不斷被引入進來,推動紅色文化領域研究不斷深入發展。

圖2 學科分布占比

3.研究機構

通過分析紅色文化主要研究機構的發文信息情況可以看出,國內有關紅色文化的研究機構以南昌大學最多,頻次為21次。除此之外,發文量在10篇以上的研究機構還包括西南大學、江西師范大學、政法學院、湘潭大學傳播學院和東北師范大學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這4家研究機構。

表1 CSSCI發文量前10機構排名

進一步分析研究機構之間的合作關系,可以發現紅色文化研究機構總體而言較為分散,機構之間的合作較少。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紅色文化在我國分布廣泛,不同研究機構結合各自所在區域紅色文化賦存情況展開研究。其中東北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部、贛南師范大學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與文化資源研究中心、復旦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之間存在較為明顯的合作關系;廣西民族大學、中國紅色文化研究會之間存在一定的網絡合作關系。此外,杭州電子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浙江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兩所研究機構論文數量也較為豐富。

4.研究作者

紅色文化研究學者發文數量及質量能夠有效反映出學者的研究能力。截至2021年12月,圍繞紅色文化的研究作者共涉及1 071位,CSSCI發文總量為808篇,部分論文署名兩位及兩位以上合作者。其中CSSCI發文量居前三位的分別是代玉啟(10篇)、王海穩(8篇)、劉潤為(5篇)。代玉啟來自浙江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其研究主要圍繞紅色基因、思想政治教育等主題[12-13];王海穩來自杭州電子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其研究主要圍繞紅船精神、政治價值觀等主題[14];劉潤為來自中國紅色文化研究會,其研究主要圍繞紅色文化、文化自信等主題[15]。

表2 CSSCI發文量前10作者排名

借助研究作者合作網絡圖譜(圖3)可以看出,紅色文化研究學者們呈現出整體分散、部分集中的態勢,團隊合作聯系微弱,學者們仍處于相對獨立研究的階段。目前已經突現的小規模集聚作者合作網絡包括:一是劉潤為、閆玉清、王濤、羅洪新等圍繞紅色文化所形成的合作網絡;二是孫學文、王曉飛、謝昀昀圍繞紅色文化傳承發展形成的合作網絡;三是馬靜、劉玉標圍繞紅色文化科學發展形成的小規模合作網絡。此外,王海穩、代玉啟兩位研究者論文共被引頻次較高在合作網絡圖譜上突現為兩個較為明顯的網絡節點。

圖3 研究作者合作網絡圖譜

四、紅色文化研究熱點分析

開展紅色文化研究熱點分析,有助于梳理紅色文化研究知識演變脈絡,明確學者們在特定時間段內所關注的紅色文化核心問題。

1.關鍵詞共現

研究利用CiteSpace對關鍵詞進行關鍵詞共現知識圖譜分析,選擇節點類型(node types)=“keyword”、時間切片(time slicing)=各發展階段時間范圍,設置“years per slice= 1”,對時間切片內排名前50的關鍵詞進行知識圖譜分析,清晰呈現紅色文化研究在不同時間段研究熱點情況(圖4)。圖譜中節點符號的大小表示關鍵詞出現的頻次,符號的大小與關鍵詞出現次數之間呈正相關。節點的顏色表示關鍵詞共現程度的高低,即關鍵詞的中心性。中心性越強,說明該關鍵詞與其他關鍵詞共同出現的頻次越高,在關鍵詞共現網絡中的影響力也就越強。

圖4 紅色文化研究關鍵詞共現圖譜

2.關鍵詞聚類

為了進一步考察紅色文化研究熱點及覆蓋的領域,考察研究熱點在不同時間段的演進情況,研究運用CiteSpace對關鍵詞進行聚類分析,得到圖7所示的紅色文化研究關鍵詞聚類圖譜,該聚類圖譜模塊值(Q值)為0.778 8,滿足>0.3的條件,表明劃分出來的聚類機構是顯著的;聚類平均輪廓值(S值)為0.979 5,滿足>0.5的條件,表明聚類結果是令人信服的。結合紅色文化關鍵詞聚類圖譜我們可以發現,學者們圍繞紅色文化主題展開了研究,形成了紅色基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紅色文化資源、紅色旅游、紅色文化傳播、紅色教育等關鍵詞聚類研究熱點(表3)。

綜合以上軟件輔助研究結果,本研究確定如下紅色文化的研究熱點:紅色基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紅色精神、紅色文化資源、紅色教育。以下圍繞不同的主題進行詳細分析。

3.研究熱點

(1)紅色基因。 紅色基因是黨在長期奮斗中錘煉的先進本質、思想路線、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16],傳承紅色基因,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現實課題[17],學者們提出,應激活紅色基因,不斷豐富紅色文化載體,讓紅色基因融入中華民族的血脈和靈魂[18]?,F有研究圍繞紅色基因的內涵及意義、紅色基因的形成、紅色基因的傳承發展等問題展開了較為豐富的研究。①有關紅色基因的內涵及意義方面,程小強[19]提出,紅色基因是中國共產黨薪火相傳的“遺傳密碼”,要堅持紅色基因繼承性與創新性的統一;黃細嘉等[20]提出從本質上來講,紅色基因是中國共產黨以人民為中心的政黨文化結晶,是中國革命、建設與改革偉大實踐的精神要素凝結,是先進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核心要義聚合;蔣篤君[21]指出紅色基因為我們黨立黨興黨提供了豐厚的滋養,是百年大黨的“根”與“魂”,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力量源泉。②有關紅色基因的形成,學者們結合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論述、人民軍隊建軍精神、紅船精神、長征精神等梳理紅色基因的形成,闡發紅色基因的精神內核及時代價值[22-23],同時對紅色基因的生成邏輯進行剖析,如黃細嘉等[24]從思想根源、歷史根脈、實踐根基、主體根魂四個方面對紅色基因的生成與賡續機理進行了分析;施小琳[25]提出應堅持立根鑄魂、凝心聚力、成風化人、守正創新,在傳承紅色基因中汲取奮進力量等。③有關紅色文化基因的傳承發展方面,除傳統的挖掘和利用紅色資源、加強紅色教育基地建設、擴大紅色基因傳播等傳承發展策略之外,學者們還注意到新技術手段的應用在促進紅色基因傳承方面的積極作用,如陶俊怡[26]提出構建“主體—載體—介體”三維一體的文化記憶策略來實現有序傳承;周子淵[27]提出在智能化時代,應在媒介與技術延伸人的身體或心靈的語境中,實現紅色基因的場景化傳播,來促進紅色基因外顯于行、內化于心、踐行于實等。

(2)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黨的十九大提出要將培育與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戰略工作,紅色文化的研究也開始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重要的研究內容,研究主要圍繞以下兩方面:①探索紅色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關系。如丁恒星[28]提出紅色文化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思想來源和精神資源,紅色文化在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過程中具有重要的激勵導向和涵養培育價值,兩者應緊密結合起來;劉曉華[29]提出紅色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均是中國共產黨帶領廣大人民群眾在不同歷史條件下創造和培育的先進文化成果,紅色文化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基因追溯、精神內核、價值指向等方面具有同根、同質、同向的內在同構性等。②研究紅色文化如何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如張泰城等[30]指出,紅色文化資源蘊涵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應充分運用紅色文化資源,不斷強化紅色資源教育培訓、積極開展紅色旅游、大力推進紅色資源進校園進課堂進教材等方式,以紅色資源的有效利用來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孫紹勇等[31]系統分析了紅色文化能夠增進政治認同、經濟認同、文化認同和社會認同,應通過弘揚紅色文化的當代價值,來增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凝聚力和感召力;梅嵐等[32]指出加強教育是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礎,同時指出對于當代大學生,應通過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研讀紅色經典等方式來培育當代大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

(3)紅色精神。 紅色精神作為紅色文化的內核,是紅色文化研究的重要主題之一。學者們圍繞紅色精神的內涵、價值、塑造及弘揚等方面展開豐富的研究:有關紅色精神的內涵方面,黃遵斌[33]分析了紅色精神與中國夢的內在邏輯,指出紅色精神與中國夢相生相容于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偉大實踐中,兩者存在內在統一性;冉琴[34]提出紅色精神具有諸多歷史形態,應以不同時代的紅色精神,來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馮剛等[35]梳理了中國共產黨百年紅色精神譜系,分別對于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社會主義建設探索時期、改革開放時期、新時代的紅色精神內涵和發展進行了分析等;有關紅色精神的塑造及傳承弘揚方面,王永志[36]提出大力弘揚紅色精神必須植根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的偉大實踐,應通過觀照紅色歷史、傳承紅色文化、保護紅色資源、開展紅色教育等方式,形成新時代弘揚紅色精神的實踐進路;王妮[37]對于紅色精神滋養時代新人的價值旨歸與現實路徑進行了分析,提出通過豐富教育內容、挖掘新媒體平臺潛力、拓展實踐活動等方式來提升時代新人的精神品格;杜波等[38]提出在新的歷史語境中,理解和傳承紅色精神需要豐富的媒體形式和創新的敘事方式,才能達到更好的傳播效果,要緊貼時代對紅色精神進行新的詮釋等。

(4)紅色文化資源。紅色文化資源作為紅色文化的載體,新時期如何通過加強紅色文化資源的保護和利用來弘揚紅色文化,也引起了學者們的廣泛關注。有關紅色文化資源的研究主要圍繞以下方面:一是紅色文化資源價值及其實現,如李慧琳[39]提出應客觀理解紅色文化資源的科學內涵、深入認同精神內核,發掘時代價值;萬生更[40]提出紅色文化資源具有歷史見證價值、經濟發展價值、精神教育價值等價值形態;李喬[41]強調紅色文化資源的政治導向價值、德育價值以及文化傳承價值等。二是紅色文化資源的保護及開發,如許麗[42]在分析當前紅色文化資源發展存在問題的基礎上,提出應加強紅色文化資源數字化保護,利用數字技術來進行紅色文化資源的采集、保存、管理、修復、再現、展示以及傳播;張迪等[43]以內蒙古紅色資源為例,提出通過開發與保護并舉擴大傳播影響力、借助新媒體方式提升可參觀性、融入當地特色文化等方式,來挖掘紅色文化資源的旅游價值等。三是紅色文化資源的教育傳承,如卞成林[44]提出將紅色文化創造性地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張泰成等[30]提出應不斷強化紅色資源教育培訓,提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接受度,同時通過積極開展紅色旅游,推進紅色資源進校園、進課堂、進教材等方式,來提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實效性等等。

(5)紅色教育。紅色文化具有思想引領和導向作用,因此與思想政治教育緊密聯系在一起,被認為是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優良載體和有效方式[30]。有關紅色教育的作用及功能的研究,李霞等[45]提出通過紅色教育可以發揮思想引導、政治駕馭、道德示范、心理優化、審美熏陶等方面的功能;王愛華等[46]分析了紅色資源的時代價值和教育功能,指出紅色資源有利于提高大學生思政教育的實效性,有利于培養正確的“三觀”,有利于大學生堅定共產主義理想信念。有關紅色文化如何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陳銘彬等[47]提出要與馬克思主義大眾化、與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等育人工程相融合,實現紅色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張有武[48]指出高校要在課堂教學、校園文化建設、文體活動、社會實踐、智慧校園建設等方面,將紅色文化多角度、全方位地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五、紅色文化研究的演化趨勢分析

為了解紅色文化研究的演化趨勢,本文進一步運用CiteSpace軟件,利用時區視圖對紅色文化國內研究的演化趨勢進行分析。時區視圖能夠清晰地將文獻中關鍵詞出現的時間以及相互之間的關聯關系呈現出來,從而有助于我們了解紅色文化知識的演進趨勢。時區視圖中橫軸表示關鍵詞首次出現的年份,圖中節點大小表示對應關鍵詞出現的頻次大小,節點之間的連線則反映出兩個或兩個以上關鍵詞同時出現在同一篇文章中,同時連線也可以體現出包含相同關鍵詞的研究在不同年份之間存在先后關聯。

對關鍵詞進行聚類分析,顯示出在特定時期內出現頻次較高的突現詞,有助于我們更清楚地了解紅色文化研究的演化趨勢。從圖5可以看出,“紅色基因”突現的持續時間為2005—2009年,“實踐價值”“重要窗口”“精神要素”“紅船精神”突現持續的時間均為2005—2011年,這說明早期有關紅色文化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延續紅色基因、弘揚紅色精神、彰顯時代價值等方面;“紅色旅游”突現的持續時間為2008—2013年,反映出學者們開始關注將紅色文化與旅游要素結合;2010年之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突現為新的高頻關鍵詞,2019年之后,學者們關注點又轉移到契合新時期弘揚紅色文化的時代需求,開展紅色文化保護傳承弘揚的研究,“新時代”突現詞的持續時間從2019年延續至今,反映出當前的研究趨勢已轉移到結合新的時代需求推動紅色文化的創新發展研究。

圖5 Top10關鍵詞突現圖譜

六、研究結論、現有研究不足及展望

本研究進行紅色文化相關研究的文獻計量分析及知識圖譜可視化呈現,分析紅色文化研究現狀及發展脈絡,明晰研究熱點及其演進。研究的結論、現有研究的不足及未來展望總結如下。

1.研究結論

(1)從年度發文量的數據來看,國內有關紅色文化國內紅色文化研究文獻數量呈年度波動增長的趨勢,可以大致分為三個階段:起步階段(2004—2011年)、平穩發展階段(2012—2018年)、迅猛發展階段(2019年至今)。(2)從學科分布情況來看,目前紅色文化研究所涉及的學科領域主要集中在思想政治教育、文化旅游、黨史黨建、新聞傳媒、政治等領域,此外在文學、歷史、行政學等領域也有所分布。(3)從研究熱點來看,結合高頻關鍵詞統計、關鍵詞聚類及關鍵詞共現分析等方法,識別紅色文化研究的熱點主要集中在紅色基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紅色精神、紅色文化資源、紅色教育等。(4)從演化趨勢來看,在起步階段,研究主要圍繞紅色基因、紅色旅游、紅色文化傳播等主題,在平穩發展階段,研究進一步拓展,圍繞紅色精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文化自信、紅色文化教育等的研究不斷涌現;在蓬勃發展階段,隨著新時期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增強文化自信等的提出,習近平總書記也多次公開強調紅色文化傳承弘揚的重要性,紅色文化的研究逐漸集中到新時代紅色精神的弘揚、紅色文化創新發展等方面。

2.研究不足

整體而言學科交叉不夠深入,研究視野有待于進一步拓寬,新的研究方法也有待于進一步引入和改進;目前紅色文化的研究總體而言較為分散,機構之間的合作關系微弱,作者之間的合作較少,仍處于相對獨立研究的階段;對于新的技術手段在紅色文化保護傳承中的作用、如何在智能時代推動紅色文化傳播創新等方面的研究,還有待于進一步加強。

3.研究展望

考慮到當前培育及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紅色文化所面臨的新的時代需求,后續紅色文化的研究在研究視角、研究主題及研究方法上有待進一步豐富和發展,未來研究需要在以下方面進一步強化。

一是研究視角的交叉及合作關系的加強。紅色文化內涵豐富,未來需要契合對紅色文化的時代需求,進一步推進馬克思主義及科學社會主義、文化學、政治學、黨史黨建、教育學等多學科的交叉融合,共同開展紅色文化及其傳承發展問題的研究。另外需要進一步推動圍繞紅色文化研究的不同機構、不同學者之間合作關系的深化。

二是研究主題的拓展。契合當前新的時代需求,紅色文化的研究未來有望在以下方面拓展:①紅色文化的創新發展,如何深化人工智能、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在紅色文化保護、傳承、弘揚中的應用,以技術手段賦能紅色文化,深挖紅色文化內涵,形成新產品、新場景、新體驗、新模式,讓紅色文化融入公眾生產生活之中;②紅色文化精神的弘揚,如何積極拓展紅色精神傳播平臺,讓公眾對于紅色精神的誕生、發展、意義有更深的理解,增強公眾尤其是年輕群體的文化自信,堅定理想信念;③紅色旅游開發,如何推進紅色旅游數字化、智能化發展,形成紅色旅游數據庫,打造紅色旅游品牌,完善紅色旅游產業鏈條。

三是研究方法的改進?,F有關于紅色文化的研究仍然以定性分析方法為主,尤其是圍繞紅色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紅色教育等方面的研究,普遍缺乏定量研究方法的應用。未來圍繞紅色文化基因的傳承、紅色文化資源的開發、公眾對紅色精神的感知等問題,可以廣泛引入社會學、文化經濟學等定量研究方法,同時還可以結合紅色景區大數據統計分析、GIS、計算模擬等方法,豐富和拓展定量研究方法在紅色文化領域的應用。

猜你喜歡
紅色價值觀精神
我的價值觀
虎虎生威見精神
論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
紅色是什么
圖說 我們的價值觀
紅色在哪里?
初心,是來時精神的凝練
拿出精神
追憶紅色浪漫
知名企業的價值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