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森林防火救災的現狀問題及火災撲救解決措施

2023-09-15 01:30王亞峰
森林防火 2023年2期
關鍵詞:救災隱患基礎設施

王亞峰

(宜春市消防救援支隊,江西 宜春 336000)

森林資源是我國的基礎性資源,保護森林資源有助于提升生態環境質量,維護生態平衡健康發展,促進我國生態文明建設。近年來,我國倡導“綠色”發展理念,使森林資源保護取得極大成就。但森林火災問題日益突出,導致我國森林資源減少,影響森林資源整體建設。我國發生的特大火災較多,導致物力與人力損失慘重,給火災地帶來嚴重經濟損失,因此森林防火防災成為森林資源管理的重點工作內容[1-3]。森林防火工作的開展,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火災發生率,但在防火工作開始出現基礎工作未長期堅持,風險隱患整治不到位,撲救能力不足等問題。解決森林防火防災問題需了解問題的根本原因,指定有針對性的解決措施,從管理意識,管理制度,基礎建設全方位提高防火救災水平,為我國安全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1 研究方法

以A市作為研究對象,通過實地調查,圍繞著研究主題,參與當地森林草原防滅火專項整治工作,收集當地近年來森林火災調查報告事件,統計當地森林火災防控治理研究資料。通過半訪談結構式訪談工作管理一線對象,分析當地森林防火現狀存在的問題及原因,針對其薄弱環節結合工作實踐與當地所執行的情況提出適宜的防火防災,提高火災撲救能力的對策。

2 研究結果

2.1 A市森林資源分布現狀

此地整體地勢呈現出西北部高,東南部較低的特點,東西部氣候特點不同,東部暖和,西部涼爽。但是全市溫度適宜,全面降雨量較少,無霜期一年為337天。近年來,A市綠化覆蓋面積逐漸擴大,但是森林資源分布不均勻,西部森林資源較豐富,東部資源較少。生物種類豐富,植物種類共有3 977 種,其中29 種屬于重點保護植物,鳥類資源豐富,共計440 種,自然保護景觀資源統計圖見表1。其中森林公園數量較多,說明A市森林資源十分豐富。

2.2 A市防滅火基礎設施現狀

A市現擁有森林防火設施設備與信息指揮系統。森林防火設施設備包括野外監控,氣象預警監測,森林防火檢查站,瞭望塔,火險因子采集站,森林防火道路,防火水源地,森林防火物資儲備等[4-6]。野外監控在A市14 個區均有分布,監控范圍約為2 985 萬hm2,統計有效監控面積為2 354 萬hm2。設設置氣象預警監測點共1 個。森林防火檢查站全市共10 個。瞭望塔全市14個?;馂囊蜃硬杉救? 個,防火道路通達性高達74%。防火水源地的各類型的水庫共有266 座。森林防火物資儲備庫共有128 個,設備齊全,包括風力滅火機,運兵車以及水泵等。A市擁有相應的森林防火信息指揮系統,包括基礎網絡平臺建設,應用系統以及森林防火通信系統。詳細基礎設施數量統計見表2。

表2 A市各基礎設施統計Tab.2 Statistics of various infrastructure in City A

2.3 A市森林火災引發原因

A市近年來共發生300 起火災,引起火災的原因包括人為、林下可燃物多、氣候條件特殊。主要原因為人為因素,具體包括旅游燒烤,煉山造林,上墳燒紙,野外吸煙以及取暖做飯等。詳細見表3。

表3 森林火災引發原因Tab.3 Causes of forest fires

上墳燒紙是引發林草火災的主要原因之一,A市林內墳頭較多,且分布較廣,不利于當地管理。且我國大部分地區仍然存在祭祀習俗,在特殊節日上墳人員較多,用火屢禁不止,增加用火隱患。A市旅游業發展快速,每年有大量游客進入林區旅游,增加當地防火的難度。在游玩過程中因為防火措施不到位,游客出現吸煙,野炊行為,極大增加防火隱患與防火壓力。A市實施大量增綠措施,增加全市的森林面積,有效改善全市的生態環境。但林下可燃燒資源逐漸增多,能源結構出現改變,成為森林火災的隱患[3]。氣候干燥,當地降雨量減少,給森林草原滅火工作帶來嚴重困難,導致森林發生火災。

2.4 A市森林防火救災存在的現狀問題

A市防火救災存在基礎性工作未抓實,風險隱患整治不到位,責任邊界不清晰以及基礎設施建設比較慢等問題[7-10]。

2.4.1 基礎性工作未抓實

A市未全面排查各種風險隱患,相關部門并未掌握重大隱患與風險底數,不能針對現存問題及時有效的處理。部分基層單位工作人員在進行森林防火基礎工作時未抓實抓到底,森林防火工作流于形式,基礎性工作出現掛空擋的現狀。

2.4.2 風險隱患整治不到位

林業生態工作開展成效顯著,A市森林面積逐漸增加,但林下出現大量枯落物,地被逐漸增厚,天氣炎熱時遇見火源易引發火災,造成救火困難。部分林區沒有安排專員管理,導致林下存在大量的可燃物,林區部分電力規劃未嚴格按照相關規范進行施工,遺留安全問題[4]。防火區對火源管控不強,沒有全面發布禁火令。即使在高火險時段,也沒有相應的禁火令,重點部位與區域沒有安排人員專守,導致人為火災頻發。外部管理林草的工作人員巡護責任未落實到位,沒有嚴格管理野外用火,防火宣傳力度不足,不能有效整治火災風險隱患。

2.4.3 責任邊界不清

森林草原防火救災工作應按照屬地管理制度以及分級責任制度進行管理,A市地方各級行政均承擔相應區域內的工作責任,責任劃分清晰,有助于提高管理水平。但A市在運行網格化中的責任體系長期責任交叉不清、部門之間工作任務劃分不明,防火工作內容不明確,工作標準模糊,這導致當地防火相關部門難以追責。且防火滅火表現出銜接不夠緊密,防火各細節之間存在防撲脫節的問題[5]。主要的防火經營主體未明確劃清相應的責任邊界,致使防火措施執行力度不足。森林管理基層人員責任意識不足。重點防火卡口缺少護林護草人員駐守。分析原因為當地沒有將火災事件與個人和集體業績與獎懲掛鉤,所以防火責任難以落實落地。A市在專項森林草原防滅火整治中提高了應急處置能力。但防火指揮機構整體結構層級的發生一定改變,尚未進行實戰檢驗,難以評估具體應急處置能力。

2.4.4 基礎設施建設緩慢

森林防火基礎設施建設在森林防火中起到關鍵作用。A市經濟增長快速,但是森林防火基礎設施并未重新建設,大范圍火災救災能力不足。即使目前A市擁有相應的防火隔離帶、消防水池及消防器材儲備庫,但當地未進行統一規劃管理,直接對森林防火效益產生負面影響。航空可在滅火中發揮著重要作用,A市航空飛機機源滅火力量不足,航站數量較少,不能全面覆蓋全部的森林防火區[6]。專業人才數量不足,滅火保障不夠,航空消防優勢未有效發揮。滅火基礎設施不足,防火蓄水池建設與當地相應得到預警監測體系落后,不能實時有效監測火災發生。A市大部分森林的火險監測站點數量少,使用視頻監控手段頻率低,各基礎設施之間通信不強,設備設施維護困難。

2.4.5 火災撲救能力不足

A市專業撲火隊伍能力不足,當地基層管理機構在林業資源中所獲收益減少,逐漸弱化森林防火責任,降低防火組織功能,骨干力量逐漸減弱,降低當地防撲火能力。林區經濟發展十分迅速,但林區留下的大部分是老年人,沒有足夠防火資金,防火救災人員工作積極性較低,專業撲火經驗不足,延長救災時間,撲火效果不理想。

3 討論與建議

針對A市存在的防火救災現存問題,分析其原因為當地相關工作人員森林防火思想認知不足,防空措施比較單一,體制機制不夠順暢、配套保障不到位及撲救體系滯后所致。針對A市存在的防火救災問題現從管理意識,防控管理,體制機制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提高火災撲救能力提出相關對策[11]。

3.1 增強防火救災意識,落實管理責任

增強防火救災意識,轉變觀念,筑牢得滅火的思想防線。首先全面強化理論學習,當地黨政相關人員主動承擔綠色發展生態責任,主動提高政治站位,組織相關干部一同學習森林草原防滅火政治理論知識[12-14]。邀請專家授課,召開專題討論會,深刻認識森林草原滅火的重要意義,有效防范草原火災。

樹牢“生命至上”意識?;馂膿渚冗^程中應首先明確火情,了解救災氣象與地形,經驗不足的工作人員不能的打火,此外,溫度過高,氣象條件不好均不能打火,如果可視度較差也不能打火,遵循科學撲救原則,始終將撲火安全牢記心中。

推行林長制,落實責任制度。林長制度有利于層層落實責任,當地可采取生態政績考核,提高政府防災滅火的工作效能。將生態文明建設放在防災滅火工作首位,將滅火防災工作納入生態建設責任考核,建立相應工作機制,落實部門分工責任。

3.2 增強隱患整治力度,提高防空水平

加強市內森林火災風險隱患整治,多方排查鄉鎮內火災風險隱患,尤其是防火高風險地區,進行地毯式排查,對一切林區可燃物進行排查,不留隱患與死角。林區周圍居民生活生產用火進行徹底排查。林緣附近50 m避免用火。加強散墳管理,建立相應信息數據庫。

林區輸配電設施火災隱患也需及時排查,建立矢量化檔案與電子臺賬,加強對老化設備的的日常維護和改造。配合有關部門定期清除可燃物,制定清理計劃,編制一隱患一方案,徹底開展防火專項工作。

加強野外火源管控。制定火災案件工作制度,嚴格查處野外用火行為,針對容易構成火災應從重處理。加強宣傳教育,建立相應宣傳教育體系,充分發揮基層群眾防火主體作用,給予經濟獎勵,并建立有獎舉報制度與責任連帶機制,讓基層群眾互相監督。政府加強森林防火常態化宣傳,可利用宣傳片,宣傳冊等形式進行宣傳,讓群眾針對性學習森林防火知識[15]。

3.3 建立防火體制機制,為防火提供支撐

火災發生后立即處理,可較大程度地降低火災損失,避免小火災成為大火災。需要提高應急處置綜合能力,建立相應的工作機制。一是加強火災治理體系建設,例如滅火工作機制體制,在防火指揮機構領導下明確各工作人員的職責,劃清職責邊界,建立專業的撲救隊伍。二是建立滅火機構,建立防火組織保障體系。有專職人員長期負責防滅火日常工作,形成火險預警中心。三是構建災群防治基層治理體系。引導群眾積極參與火災應急處理工作,讓村委及相關干部加入防火工作中,形成群眾相互制約的防火工作格局。四是完善綜合風險治理制度,建立治理信息系統,實時監測監控隱患,進行防災防火隱患排查,可以有效提高防災工作效率。建立林區網格化管理機制,加強護林員巡護,將巡林過程中發現的問題整理為問題清單,全面整改。

3.4 使用科學撲救方法,降低火災損失

所采取的撲救措施應能隔離可燃物,或減少可燃物的蒸汽量使其低于著火下限;隔離空氣,或使空氣中氧的含量低于14%~18%;還應使可燃物的溫度降到燃點以下,可使用森林火災撲救方法包括窒息法、冷卻法、隔離可燃物。首先,可使用窒息法,如復土、噴灑滅火劑和撲打等,可隔離燃燒所需的空氣,達到滅火目的。適用于火災發生初期。其次,使用冷卻法,即在著火可燃物上覆蓋濕土或灑水等,使著火可燃物的溫度降到燃點以下而滅火。最后,隔離可燃物,如開設防火線,將已燃可燃物與未燃可燃物徹底分離;在可燃物表面噴灑化學阻滯劑,或大量澆水形成阻燃帶,使其難燃或不燃。此外,還可手動設置防火線。在火災發生前,選擇一處植物稀疏,與主風向相垂直的地方。同時,將火場周圍的易燃物全部清理干凈。防火帶寬度通常不小于30 m,長度要根據火焰的擴散范圍來確定,伐倒的植被向著火的一側傾斜。在開啟消防通道時要重視質量,對質量不合格的要及時返工。當防火防線形成時,應在外圍留出充足人手把守,形成嚴密的防火防線。

3.5 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提高防火信息水平

建立規劃森林防火基礎設施,完善防火宣傳教育設施設備,加強宣傳教育力度,在鄉鎮、村等宣傳欄進行防火知識宣傳,在醒目位置放置宣傳牌,提高宣傳基礎設施的覆蓋率。做好防火物資配備,提高專業撲救能力,為每一個救援人員提供充足的撲火工具。完善防火信息系統,擴大信息數據平臺覆蓋面積,避免各部門信息“孤島”的問題,接入統一數據格式,建立健全資源共享機制。加強防火智慧中心建設,例如消防數據資源中心,消防決策信息系統化及數字化管理系統。提高撲救能力,完善火場指揮機制與指揮專業水平,并全力加強森林火災撲救隊伍建設。

4 結語

我國森林資源豐富,防火救災是保護森林資源的重要措施。針對防火救災存在的基礎工作不落實,風險隱患多,責任邊界不清,防火思想認知不足,配套保障措施不到位等問題,本文從導致防火救災存在問題的原因提出要及時轉變觀念意識,落實責任。及時排查風險隱患,提高防控水平。積極完善體制機制,加快基礎設施保障,最后提高撲救能力,應急處置能力,為我國提高森林防火救災工作水平奠定基礎。

猜你喜歡
救災隱患基礎設施
航母救災
隱患隨手拍
隱患隨手拍
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有望加速
互聯網安全隱患知多少?
隱患隨手拍
公募基礎設施REITs與股票的比較
防汛救災 應急先鋒沖在前
滅火救災分秒不能耽誤
振動攪拌,基礎設施耐久性的保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