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粵稻百年路 科技保糧安
——廣東水稻高質量發展研討會暨廣東省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史《粵稻百年風華》發行會在廣州舉行

2023-09-19 18:46中稻宣
中國稻米 2023年4期
關鍵詞:優質稻秈稻科學院

2023年6 月27 日,廣東水稻高質量發展研討會暨《粵稻百年風華—廣東省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發展史(1908—2020)》出版發行會、“國家野生稻種質資源圃(廣州)”揭牌儀式和水稻新品種新技術現場觀摩會在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舉行,中國科學院謝華安院士、廣東省農業科學院院長陸華忠,廣東省科技廳、農業農村廳等領導分別致辭,中國工程院院士張洪程、中國科學院院士劉耀光參加了發行和揭牌儀式并在研討會上作學術報告,來自全國水稻界的專家等共220 余人參加會議?!痘浀景倌觑L華—廣東省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發展史(1908—2020)》由王豐主編、倪根金執行主編,廣東經濟出版社出版發行,全書81.3 萬字,詳實記錄了廣東省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百年奮斗歷程與輝煌成就,以及科學家的創新精神與高尚品格。程式華、陳志強、王豐、周少川、鐘旭華研究員也在研討會上作了報告。

在中國水稻育種歷史與發展中,廣東絕對是一個突出的存在。早在1926年,被譽為“中國稻作科學之父”的丁穎院士開創了中國水稻雜交育種先河,他利用栽培秈稻與普通野生稻自然雜交,選育出著名的水稻品種中山1 號,并由此衍生育出中山紅、中山白、包選2 號、包胎矮、鋼枝占等華南地區當家品種,推廣時間超過60年,累計推廣面積達800 萬hm2。被譽為“半矮稈水稻之父”的黃耀祥院士則開創水稻矮化育種,先后育成廣場矮、廣陸矮4 號、珍珠矮、桂朝2 號、特青等一系列矮稈高產良種在生產上廣泛種植,為中國南方水稻增產作出了重大貢獻。隨后,在矮化育種基礎上,王豐、周少川、何秀英等繼承和發揚了老一輩育種家優良傳統,在優質稻育種、雜交稻育種和超級稻育種方面潛心研究,取得優異成績。據國家水稻數據中心統計,全國推廣面積最大的5 個常規秈稻中,3 個為廣東育成。有專家(劉定富)分析,第一,2022年農業農村部發布的全國水稻主導品種29 個中,秈稻品種19個,其中“廣東造”“廣東芯”“二代廣東芯”品種共11 個,占57.8%,超過半壁江山!第二,2021年推廣面積前20 名雜交稻品種“粵芯”占七成,秈型常規稻品種“粵造”占四分之一。第三,至2022年全國可冠名超級稻的品種133 個,其中“粵造”14 個,“粵芯”則有華占(中國水稻研究所發掘)、1212、1377、天豐A、五豐A 等育成系列品種,數量更多。并概括為“粵稻(秈稻)現象”,指出“粵稻現象”的主因是“核心種質資源”或“骨干親本”。

得益于香港、澳門對優質稻米的需求,廣東省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在全國較早開展優質稻育種,育成黃華占、美香占2 號、五山絲苗、粵禾絲苗、粵農絲苗、象牙香占等常規優質稻品種,泰豐優208、美香占2 號更是在最近的四屆全國優質稻食味品質鑒評中唯二獲得最多三屆金獎的秈稻品種,在廣東、廣西及江西等地大面積推廣。

猜你喜歡
優質稻秈稻科學院
從稻名演變看秈稻的起源
2021年無為市優質中秈稻品種比較試驗
咸寧市農業科學院情況簡介
咸寧市農業科學院農機所簡介
《河北省科學院學報》稿約
一位科學院院士的文學人生
推廣優質稻 種出“好糧油”
雜交秈稻花藥基部開裂性狀的遺傳研究
優質稻“豐優香占”高產保優施肥技術探討
漳州市早秈優質稻新品種比較試驗初報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