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診定案”:名校長工作室個性化培養方案的研制策略

2023-09-20 23:46龔孝華
中小學管理 2023年8期
關鍵詞:個性化培養

摘要如何精準研制針對入室校長的個性化培養方案,是名校長工作室培養工作中需要深入研究的問題?;诙嗄陞⑴c名校長工作室培訓指導工作的實踐與思考,提出“三診定案”的研制策略。首先是診個人,基于對校長個性特長的充分了解形成培養初案;其次是診學校,基于現場診斷全面把握學校特征及優勢,調整培養方案;最后是專家會診,基于專家視角催生新的理解和思考,最終形成一人一案。

關鍵詞 名校長工作室;校長專業發展;個性化培養;個性化診斷;現場診斷;專家會診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2384(2023)08-0014-03

名校長工作室是由工作室主持人和入室校長學員組成,通過以師帶徒的個性化培養方式促進學員專業成長的重要載體?!皞€性化培養是一個基于校長個性特質,滿足校長個性化需求,針對校長個性化情境,促進校長個性化成長的系統培養工程?!盵1]校長的個性特質不同,所在學校情境不同,其培養方案亦應有所不同。如何精準研制并形成基于特定校長、特定學校的個性化培養方案,是名校長工作室培養工作中需要深入研究的問題。

個性化培養方案包括“個性化的個人和學校診斷”“個性化的發展目標與計劃”“個性化的研究問題與課題”“個性化的選修課程”“個性化的選讀名著”“個性化的專家指導”“個性化的支持平臺”等。其中,個性化診斷是基礎,研究問題與課題是核心。工作室需根據入室校長的研究問題或課題,選擇合適的課程,選讀相關名著,參訪標桿名校,選擇權威專家,選擇個性化展示平臺,如此多措并舉才能引領入室校長實現個性化成長。筆者所在的廣東省中小學校長培訓中心負責管理全省83個名校長工作室,并出臺名校長工作室開展入室學員培養的管理辦法,包括如何制定學員培養方案、如何開展過程培養等。筆者作為理論導師,先后深度參與省內多個名校長工作室的培訓指導工作。在此,筆者結合具體案例講述工作室通過“三診定案”研制校長個性化培養方案的具體策略。

一、診個人:基于校長特長形成培養初案

了解入室校長的個人特質是對其進行個性化培養的基本前提。初診的目的即幫助入室校長認識自我,發現特長,初步擬定未來發展目標和需要研究的問題,進而形成培養初案。培養初案的內容一般包括如下幾項:開展專業閱讀(推薦閱讀書目、組織讀書分享會等)、提升專業知識(參加相關課程學習等)、提升專業能力(承擔相關專題講座或業務培訓等)、參與教育科研(完成課題立項、研究論文或論著等)、導師專業指導(配備理論導師和實踐導師)以及制定年度目標和培養計劃等。工作室在對入室校長進行專業發展診斷時,應著力挖掘他們的特長、閃光點、積極面,鼓勵校長學員從特長入手開展工作,這樣更容易獲得成功,進而建立專業自信。對于年輕校長而言,這些尤為重要。

為了精準診斷校長的個人特征,廣東省中小學校長培訓中心研制了《校長自我發展分析及提升計劃表》,作為工作室指導入室校長進行自我診斷的工具,內容包括校長的個人基本信息、教育主張、管理風格、學習研究情況、入室學習目標、擔任校長的動機等方面。通過對入室校長的自我診斷進行分析我們發現,校長的個人經歷、家庭背景、性別、年齡、職稱等因素中隱藏著非常重要的個人信息;同時家庭背景、工作經歷、年齡、性別等因素對校長的思維方式和行為影響很大,構成校長專業發展的底色。此外,在校長的任教專業和業務情況中隱含著校長的學科優勢與專業領導力,校長作為名師、學科帶頭人,若有屬于自己學科上的輝煌,就可以更好地引領教學改革;校長的領導風格不同,管理優勢就不同,如變革型領導者可以用生動的語言和極具感染力的方式描繪團隊愿景,點燃團隊激情;校長的職業動機是其干事創業的動力,一名校長對教育有理想有追求,就有推動教育實踐變革的動力;校長博學專業,有學習和研究的習慣,就能夠敏銳地抓住教育教學改革契機,讓政策和研究成果賦能學校發展和師生成長。

工作室要基于對入室校長個性特質的診斷,從校長的實際和個人特長出發,幫助他們擬定適切的發展目標,努力讓校長成長為更好的自己。以針對廣東省清遠市佛岡縣第一中學潘麗云校長的個人診斷為例,潘校長是廣東省胡展航名校長工作室的入室學員,她事業心強,工作作風扎實,思維清晰,在入室學習時已獲得歷史專業副高級職稱七年,擔任正職校長一年;其所在的佛岡一中作為一所縣域高中,近幾年辦學質量出現下滑,辦學水平亟待提升?;诖?,潘校長為自己制定的個人發展目標包括以下內容:提升個人的研究水平,發表研究論文2~3篇;初步形成自己的辦學策略,提高學校辦學水平。在課題研究方面,她非常欣賞李希貴校長提出的“教師第一”的辦學主張,傾向于開展“新課程背景下縣域高中教師校本研修策略研究”。根據潘校長的個人發展目標,在培養方案設計上是考慮個人專業發展優先還是學校管理能力提升優先?選擇什么樣的研究課題,能使其兼顧做強自己和辦好學校的雙重目標?經過初步診斷,工作室認為潘校長是教學副校長出身,若從教師校本研修策略研究入手,則可以同時提升個人研究水平和學校教師專業水平,實現個人和學校發展的互融互促。因此工作室肯定了潘校長的這一研究課題,并為其初步設計了三年培養方案。

二、診學校:基于學校特征調整培養方案

診斷入室校長所在學校,目的在于研究校長培養目標的可行性以及研究課題的合理性。校長的成長不囿于書本,不限于課題,必須扎根于真實的學校管理實踐。校長的辦學思想是在辦學實踐中形成的,研究成果也應該是基于辦學實踐的系統思考,是面對復雜辦學情境的理性探究,而不是脫離現場的抽象論證,更不能是劍走偏鋒的偏執結論?;诖?,對校長進行個性化培養必須依托學校具體實踐,工作室要指導入室校長分析研究所在學校,尋找學校的特征優勢,在最大化引領學校發展的同時實現校長個人專業成長。

企業家伊查克·愛迪思的經典著作《企業生命周期》為整體研究學校提供了理論框架。愛迪思揭示,每一個企業都有生命周期,包括孕育期、幼兒期、學步期、青春期、壯年期、穩定期、貴族期、官僚早期、官僚期、死亡期。[2]組織的每個發展階段存在不同的問題,有些是組織自身可以解決的“正常問題”,有些是需要外部干預的“病態問題”,甚至是需要避免的“致命問題”。愛迪思的研究還發現,企業可以通過最優路徑快速到達壯年期,保持功能和形式、靈活性和自控力協調一致的壯年狀態。[3]

我們認為,學校和企業一樣,同樣具有生命周期,并且在不同發展階段存在不同的問題和優勢。因此,在學?,F場診斷中,需要研究學校所處的生命周期,快速識別學校發展的階段特征,分析學校發展的優勢和問題,尋找學校發展的最優路徑。此外,現場診斷既包含基于學校整體發展的全面診斷,又有基于特定校長、特定研究課題的主題性診斷,而后者能夠更加精準地研判校長培養方案的可行性以及研究課題的合理性。

例如:在針對佛岡一中的現場診斷中,工作室圍繞“新課程背景下縣域高中教師校本研修策略研究”這一課題確立了四個關鍵診斷點。第一,通過分析學校發展面臨的新形勢和階段特征,論證本研究能否助力學校愿景目標的實現,成為學校發展的內在動力,以此確定本研究的實踐意義。第二,通過分析學校教師隊伍的素質結構、工作狀態,尋找符合佛岡一中教師隊伍發展要求和實際的校本研修策略,為未來研究提供技術路線支持。第三,充分分析佛岡一中現有的校本研修運行機制,力求實現新建機制與原有機制的有效轉化,并與學校工作有效銜接。第四,支持潘麗云校長結合課題研究和個人工作特點完善并細化年度培養方案。

三、專家會診:基于專家視角形成一人一案

一般而言,基于對入室校長及其所在學校的初診和再診活動,基本可以完成學員的三年培養方案以及課題研究方案;但考慮到工作室內校長和學校的多樣性和復雜性,校長個性化培養方案的確定還需要專家會診,最終基于專家視角形成一人一案。

眾多校長的辦學實踐表明,校長個性特征不同,學校不同,相應的管理思想和治校策略就會不同;甚至同一所學校在不同發展階段,也需要不同的管理思想和治校策略。此外,根據“個體-環境-行為”三元交互理論,校長的行為不僅取決于其個體特征,還受到所在學校的影響。研究校長個性特征與學校情境的復雜交互作用,有利于幫助不同類型的校長在治理不同狀態的學校時,選擇最恰當的突破口和管理策略。專家會診的任務就是通過集體論證,確認入室校長的個性化培養方案,核心是幫助入室校長充分挖掘利用自身特長和學校優勢,找到兼顧自身和學校優勢的突破口和最佳策略,并借助課題研究的方式實現自我發展和學校變革。

組織專家會診,首先需要考慮專家的組成,其中既要有理論專家,又要有一線名校長,理論專家重在純粹的理性思考引領,名校長重在鮮活的實踐智慧啟迪;其次要考慮專家的研究方向、學術專長和名校長的辦學實踐經歷,專家研究方向與校長的研究課題需要有一致性,防止“歪嘴的和尚念錯經”;再次是考慮專家指導的持續性,通過導師制的實施避免“蜻蜓點水”的“指指點點”。專家會診是一個對話過程,通過對話可以超越個人見解,催生入室校長的研究課題,催生新的理解和思考,使校長學員進一步明確自我發展方向和學校變革路徑。

在專家會診階段,首先需要明確校長的研究課題。校長的研究課題應該是學校發展中的真實問題,要體現校長追求、區域訴求、國家要求的統一,同時至少符合四條標準。第一,研究課題是基礎教育發展中重大的、具有普遍性和前瞻性的實踐性問題,而不是具體的學科問題;第二,校長可以圍繞研究課題,通過努力在現實中做出預期成果,即有可預期和可操作的藍圖;第三,針對問題的研究和解決至少須經由行動研究的路徑;第四,校長在研究問題的同時,可以達到提升自我、改善實踐、影響理論、引領他人的目標。[4]入室校長通過課題研究和學校變革,可以打通過去、現在與未來的歷史關聯,建立理論與實踐的現實關聯,形成自己的辦學思想,促進學校自主發展。

例如:在針對潘麗云校長的專家會診中,工作室根據其研究課題和培養方案,邀請廣東省教育研究院校本教研基地的專家和多學科省級教研員作為理論專家,長期跟蹤指導佛岡一中的學科基地建設項目;邀請廣東實驗中學高中部校長和廣州市第六中學校長作為實踐專家,并推進這兩所名校與佛岡一中結為對口幫扶學校。通過專家會診,工作室建議潘麗云校長的課題研究方案做出以下調整。第一,充分利用鄉村教育振興和縣域高中振興的機遇,發揮兩所名校的結對幫扶作用,支持佛岡一中提升教師專業發展水平。第二,結合佛岡一中教師年齡偏大、高職稱骨干教師少的現狀,按照“一科一策”的研修策略,加強教師科組團隊建設,在省教研院教研專家指導下,成立以新課標實施為重點的學科攻關團隊。第三,提升校本研修方案的設計水準,充分利用國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臺的資源,形成任務驅動的研修方案,實現從知識習得到能力提升,促進行為改變和成果生成。工作室還根據專家建議,幫助潘校長進一步細化年度目標和培養計劃,最終形成個人培養方案,包括開展專業閱讀,確定推薦書目和讀書分享會場次;提升專業知識,確定需要參加學習的課程門類;提升專業能力,明確每年承擔的校內外相關專題講座或業務培訓次數;參與教育科研,明確完成課題立項、課題研究、預期研究論文或論著的要求;加強專業指導,明確理論導師和實踐導師的指導內容與次數;等等。

參考文獻:

[1] 陳丹,胡淑云.校長個性化培養的內涵、價值和路徑[J].北京教育學院學報,2016(2):13-18.

[2] [3] 伊查克·艾迪思.企業生命周期[M].王玥,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7:2,17-22.

[4] 龔孝華.校長領航,何處啟航[N].中國教育報,2015-05-29.

(編輯 王淑清)

注釋:① 本文系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十三五”規劃2019年度教育學一般課題“‘新師范背景下教師教育協同發展模式及組織研究”(項目編號:BAA190238)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歡
個性化培養
《計算機輔助工業設計》的個性化培養研究
卓越教師培養模式的改革創新與實踐
導師制下的個性化專業素質及能力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
以科研課題驅動企業研究生工作站中個性化培養
淺析分層次教學模式在職業院校體育教學中的開展
基于分層教學,促進高中生個性化培養
語文學科閱讀和寫作教學中個性化的培養與強化
初中體育課學生個性化培養的探究
高職英語分類教學模式探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