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支持高新技術和“專精特新”企業發展服務安徽科創金改試驗區建設

2023-09-27 10:30外匯局安徽省分局課題組編輯章蔓菁
中國外匯 2023年1期
關鍵詞:專精特新外債專精

文/外匯局安徽省分局課題組 編輯/章蔓菁

2022年5月,國家外匯管理局進一步擴大跨境融資便利化試點(下稱“試點”),支持包括安徽省在內的17個?。ㄊ校┓蠗l件的高新技術和“專精特新”企業在一定額度內自主借用外債,助力企業加快創新發展。外匯局安徽省分局(下稱“安徽省分局”)深刻把握地區戰略定位,緊扣服務安徽經濟高質量一體化發展的目標任務,深入推進跨境融資便利化試點,以外匯力量支持涉外經濟高質量發展。

立足區域發展戰略定位 充分認識試點意義和基礎

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指出,要“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發揮科技型骨干企業引領支撐作用,營造有利于科技型中小微企業成長的良好環境,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從區域經濟特點看,科技創新和新興產業已成為近年來安徽經濟發展的新引擎,2021年安徽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產值比重達到41%,對工業增長的貢獻率超過65%;戰略性新興產業涉外收支占比逐年提升,2022年上半年達到全省涉外收支的近六成。入圍跨境融資便利化試點,對于安徽省培育壯大科創企業、賦能區域經濟發展、服務國家科技創新戰略具有重要意義。同時,科技創新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也為試點的落地提供了有利的前期基礎條件。

科技創新優勢為試點厚植根基。安徽始終堅持將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全力打造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科技創新策源地,現已成為全國第二個國家創新型試點省份,首批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首個國家實驗室均已落地安徽,全省大科學裝置布局建設數量居全國前列,量子技術等前沿領域獲得多個首創重大成果,區域創新能力連續十年穩居全國第一方陣??萍紕撔乱呀洺蔀榘不盏淖畲髢瀯莺妥顝娀?,這為試點政策的落地奠定了根基。

新興產業發展為試點培育受益主體。安徽以科技創新驅動產業發展,加快構建以“芯屏汽合”“集終生智”為標識的現代產業體系,著力打造具有重要影響力的新興產業集聚地。在發展新興產業過程中,安徽注重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加大高新技術和“專精特新”企業培育力度。截至2021年末,安徽省累計培育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3218家,爭創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家數居全國第7位;高新技術企業從2012年的1742家增加到2021年的11368家,居全國第8位。新興產業的蓬勃發展和企業創新主體的活躍,為試點政策的推開提供了豐富的受益主體。

金融支持科創氛圍的形成為試點營造有利外部環境??苿撈髽I具有輕資產、高成長特征,普遍存在初創期資金需求迫切的問題。對此,安徽在金融支持科技創新,尤其是解決小微科創企業融資難、融資貴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通過設立科技企業貸款風險補償資金池、出臺科創企業初創期信貸服務指導意見、開展金融支持科技型企業創新發展專項行動等舉措,不斷優化金融支持科創企業的政策供給。同時,注重引導金融機構增強支持科創、服務科創的意識,推動金融機構在組織架構、產品體系、授信服務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強化對科技創新的金融支撐。金融支持科創氛圍的形成為試點推進營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

厘清政策脈絡和市場需求 推動試點落地見效

從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全局性角度看,高新技術和“專精特新”企業是創新驅動發展的重要力量,支持這類企業開展跨境融資便利化試點,在一定額度內自主借用外債,助力企業加快創新發展,是外匯局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落實穩經濟一攬子政策措施、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的重要舉措,也是外匯領域支持科技創新的重要政策供給。

從外匯管理改革政策脈絡看,跨境融資便利化試點政策是原有外債管理政策的重要補充,重點在跨境融資額度方面給予了高新技術和“專精特新”企業更大的選擇空間。按照原有外債管理框架,企業如果選擇“投注差”管理模式,實際可借外債額度≤(投資總額-注冊資本)×外方注冊資本到位比例,并且中長期外債以發生額計算占用額度。在全口徑跨境融資宏觀審慎管理模式下,企業可以在凈資產一定比例的風險加權余額上限范圍內借用外債,跨境融資風險加權余額上限=資本或凈資產×跨境融資杠桿率×宏觀審慎調節參數。與這兩種模式相比,試點政策給予了高新技術和“專精特新”企業第三個選項——對于安徽等8個新參與試點?。ㄊ校┑南嚓P企業,可按照實需原則在不超過等值500萬美元額度內自主借用外債,對于前期已試點的9個?。ㄊ校﹨^域的相關企業,可在不超過等值1000萬美元額度內自主借用外債。此外,試點政策規定,參與試點業務的試點企業,不再適用全口徑跨境融資宏觀審慎及外債“投注差”管理規定。試點企業在參與試點業務前已借用尚未償還的外債余額,占用試點業務額度。對于凈資產規模較小的初創期企業和部分“投注差”額度較小的外資科創企業而言,試點政策可以幫助其解決外債額度不足的問題,有利于企業拓寬融資渠道,進而加大研發投入。

自2018年外匯局首次在北京市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開展外債便利化試點,允許中小微高新技術企業在一定額度內自主借用外債以來,安徽省分局對先期試點的進展情況予以密切關注。2021年,圍繞安徽在全國創新版圖中的重要地位和獨特優勢,安徽省分局跨前一步,在省內就跨境融資便利化試點開展需求調研,實施試點可行性評估。調研結果顯示:

一是資金缺口普遍存在。中小高新技術企業早期研發投入大、回報周期長,存在迫切的資金需求。近半數調研企業表示,在沒有新增融資或收入的情況下,賬面資金僅可維持六個月運營;約兩成企業表示,自身存在較大資金缺口和急迫的融資需求。

二是多數調研企業較少開展跨境融資。參與調研的中小高新技術企業外部融資來源以境內信貸和財政補貼為主,近八成調研企業曾獲得銀行貸款,近半數企業從地方政府部門獲得了財政性資金補貼,但通過跨境融資渠道獲得資金的占比較小。這既與企業跨境融資意識不強、缺少跨境融資信息來源和資金渠道、對跨境融資政策缺乏了解有關,也與企業自身業務背景、融資習慣有關。

三是融資難、融資貴現象在跨境融資中同樣存在。調研結果顯示,制約中小高新技術企業境內融資的信息不對稱、授信抵押不足等問題在境外融資過程中同樣存在,甚至更加突出。約七成企業認為自身經營規模偏小是影響其獲得融資的主要障礙,近半數企業反映存在抵押物不足的問題,超三成企業反映受到盈利狀況不佳影響融資。而從融資服務供給情況看,銀行對中小高新技術企業境內信貸支持力度較大,但在中小企業跨境融資業務門檻、手續流程等方面仍有提升空間。

2022年5月,安徽正式納入跨境融資便利化試點,安徽省分局結合調研中掌握的企業情況和國際金融市場環境,分類施策、有序推進,對有涉外背景的企業重點加強需求摸排和政策輔導,對沒有涉外背景的企業重點加強政策宣導、協助其搭建融資渠道,發揮政策對市場的引導作用。

一是持續做好政策分析和調研,找準政策落地關鍵點。其一,厘清試點政策與現行外債管理政策之間的內在關聯,把握政策要領實質,做到政策理解“準”。其二,堅持問題導向,綜合運用實地走訪、問卷調查、座談交流等多種方式,調研省內科創小微企業生產經營情況和資金需求,摸清科創小微企業跨境融資的現實制約因素,做到實情掌握“準”。其三,堅持有的放矢,注重把握試點政策導向,認真分析市場需求,努力尋找政策和市場的結合點,做到目標鎖定“準”。其四,堅持實事求是,既尊重市場規律,直面國際金融市場環境變化帶來的新挑戰,又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分析政策落地關鍵節點,努力尋找突破口,做到發力方向“準”。

二是加強政策宣傳,確保政策傳導到位。為讓更多高新技術和“專精特新”企業對試點政策應知盡知,安徽省分局全力暢通政策傳導,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其一,制作“解讀跨境融資便利化試點”圖表、“跨境融資出新政 助企紓困解難題”短視頻,通過官方網站和公眾號多渠道做好政策解讀,公眾號點擊量逾4000人次。其二,分析企業涉外背景和跨境融資行為特征,針對性開展政策推送和輔導。試點推出以來,全省累計開展座談培訓近110次,政策直達企業2400余家。其三,組織多場銀行政策座談會,鼓勵和動員全轄銀行發揮網點貼近市場、貼近客戶的一線優勢,摸排和走訪高新技術和“專精特新”企業客戶,發揮好銀行在試點政策傳導上的“橋梁”作用,覆蓋企業逾3000家。

三是統籌多方力量,破解政策落地難點。試點政策為科創企業跨境融資提供了更大的額度空間,但最終能否落地生效,不僅取決于額度的突破,還取決于對中小企業跨境融資固有難題的解決效果,這些難題包括:中小企業在跨境融資中面臨信息不對稱;多數沒有涉外業務背景的中小企業缺乏跨境融資意識和跨境融資渠道;中小科技創新類企業因規模小、輕資產、缺乏擔保抵押手段而難以獲得銀行跨境融資的增信支持。面對這些難點,安徽省分局從打通渠道、尋求增信、財政支持等方面統籌并進,尋求破解方法。其一,積極協調和尋求政府政策支持,為試點政策實現最大成效爭取共識、創造條件。其二,合理運用激勵考核手段,充分調動金融機構積極性,鼓勵銀行加大國際業務、授信、普惠等跨部門協作力度,強化產品和業務模式創新,積極幫助科創小微企業尋求海外融資來源,打通跨境融資渠道。其三,加強與地方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的溝通,為資信擔保不足的小微高新技術和“專精特新”企業爭取增信空間,并將財政補貼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支持高新技術和“專精特新”企業跨境融資嵌入支持中小微企業匯率風險管理及貿易投融資“一攬子”政策措施,尋求財政等相關部門支持,推動形成政策合力。

試點支持科技創新成效初顯

一是高新技術和“專精特新”企業融資需求得到一定程度的滿足??缇橙谫Y便利化試點推出以來,安徽共有9家中小高新技術和“專精特新”企業參與試點,試點主體涉及光學電子器件研發、油氣設備制造等多個行業,多為擁有相關領域專利或先進技術的“小而美”企業,個別企業還參與了相關國家標準的起草。截至目前,上述9家企業合計辦理試點業務10筆,跨境融資逾1.9億元人民幣,外債額度不足的問題得到緩解。例如,某公司是一家從事挖掘機履帶鍛造的中小外資高新技術企業,因業務發展和經營需要存在一定資金缺口,急需從境外母公司融入資金,但外債額度在“投注差”模式下已用畢,試點政策及時解決了企業面臨的困境,助力其從母公司獲得280萬美元的融資。

二是銀行支持科創企業的金融產品和業務模式體系更加完善。試點政策的生效離不開金融機構的支持,在試點推進過程中,安徽省各級銀行將試點政策與跨境融資產品相結合,廣泛開展政策宣講和產品推介。工商銀行安徽省分行積極向海外分行詢價,為企業推薦合適的跨境融資產品,成功為2家中小高新技術企業爭取海外分行資金支持2300萬元人民幣。建設銀行安徽省分行組建了跨部門、跨條線的柔性團隊,從授信安排、辦理流程、資金使用等方面綜合謀劃,為客戶量身定制跨境融資方案,幫助某科技公司獲得跨境融資3000萬元人民幣。銀行在跨境融資領域的積極探索,形成對科創企業信貸支持的有益補充。

三是支持科創的政策合力進一步顯現。以試點為契機,全省在支持科創企業發展方面的政策合力不斷增強,試點推進工作得到了相關政府部門以及政府性擔保體系的積極支持。例如,某公司是一家從事油氣運輸設備制造的中小高新技術企業,擁有7項專利,因參與項目投資急需擴大融資,但面臨抵押擔保物不足的問題。外匯管理部門積極協調地方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在不占用企業自有資金和授信額度的基礎上,由地方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為企業提供擔保增信500萬元人民幣,解決了企業授信不足問題,助力企業獲得跨境融資。

服務科創金改試驗區建設再出發

2022年11月,人民銀行、發展改革委、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銀保監會、證監會、外匯局印發《上海市、南京市、杭州市、合肥市、嘉興市建設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總體方案》,對金融支持長三角協同創新體系建設,加快構建廣渠道、多層次、全覆蓋、可持續的科創金融服務體系提出更高要求。作為長三角五城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之一,安徽省合肥市將在5年內打造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科技創新策源地和新興產業聚集地。如何深化金融領域改革,進一步助力安徽發揮科創和產業優勢,成為擺在外匯管理部門面前的重要任務,安徽省分局將以服務科創金改試驗區建設為新的起點,以更高標準、更大力度,持續推進跨境融資便利化試點政策提質增效。

一是精準宣導,摸清科創小微企業跨境融資需求。目前,安徽已建立“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科技領軍企業”的梯度培育機制,并正在實施“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倍增行動方案。安徽省分局將立足試點政策扶早、扶小、扶新特點,進一步篩選具有涉外背景、初創期等特征的中小高新技術和“專精特新”企業,摸準市場需求,建立小微高新技術和“專精特新”企業需求名單,提高政策傳導和滲透效率,實現政策精準滴灌。

二是促進對接,引導外匯資源與服務向科創領域集聚。外匯資源與服務是金融生態鏈的重要組成部分,安徽省分局將繼續促進更多有跨境融資需求的企業和銀行建立對接,鼓勵和引導銀行從科創金改試驗區建設大局出發,增強服務科創的意識,積極創新跨境融資產品和業務模式,加強與海外分行溝通,開展多元化跨境合作,促進信息互通和撮合交易,幫助企業搭建跨境融資渠道,解決資金來源問題,不斷提升外匯服務科技創新的質效。

三是協同聯動,增強金融改革政策供給合力。安徽省分局將以服務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為契機,不斷思考和尋求試點政策與其他科創企業金融支持政策的銜接點,加強與相關部門的溝通交流,增強協同聯動,共同發力,為健全科創企業全生命周期金融生態體系持續貢獻外匯力量。

猜你喜歡
專精特新外債專精
聚焦硬科技領域 765 家專精特新“小巨人”已上市
山西新培育認定“專精特新”企業744戶
“專精特新”軸承企業之檢測與試驗初探
一圖讀懂“專精特新”
起底中資房企海外債
合規視角下的外債業務
外債及其他信貸業務
中小企業走“專精特新”發展道路的實踐及建議
新常態下鯉城區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突圍發展探析
實體書店多元經營的創新嘗試及思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