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莞市大嶺山森林公園陸生野生脊椎動物物種多樣性*

2023-09-27 08:23袁財圣溫偉東鄭海西張語之羅鵬飛周春慧張禮標何向陽
林業與環境科學 2023年4期
關鍵詞:大嶺獸類樣線

袁財圣 溫偉東 鄭海西 張語之 羅鵬飛周春慧 張禮標 何向陽

(1.東莞市大嶺山森林公園管理處,廣東 東莞 523900;2.廣東省科學院 動物研究所/廣東省動物保護與資源利用重點實驗室,廣東 廣州 510260)

生物多樣性是人類賴以生存的最基本條件,并且在維持生態系統穩定性和功能性等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1-2]。對陸生野生脊椎動物的調查,以樣線法為主[3-4],對其中的大中型獸類和地棲型鳥類則可采用紅外相機監測法[5-7],而對小型獸類則需要采用專項調查[8]。森林公園作為自然保護地的一部分,同樣也承載著物種保育﹑科學研究﹑引種馴化﹑科普傳播等重要功能。對森林公園進行動物多樣性調查,是對其自然生境﹑瀕危野生生物資源的重要措施[9-11]。

東莞市自然保護地的陸生野生脊椎動物多樣性研究較少,張亮[12]記錄了東莞市銀瓶山自然保護區陸生脊椎動物共173 種。東莞市大嶺山森林公園地處經濟活躍的珠三角地區,且周邊人類活動較為活躍,公園的生物多樣性具有一定的典型性﹑獨特性和代表性。為了摸清該公園的動物的資源本底,2021 年11 月至2022 年12 月,對大嶺山森林公園的陸生野生脊椎動物進行了調查,為公園的野生動物保護管理提供參考。

1 研究方法

1.1 研究區域

東莞市大嶺山森林公園于2003 年開始規劃,并于2006 年建成。森林公園位于廣東省東莞市西南部,珠江口的東北部(113°42′22″~113°48′12″E,22°50′00″~22°53′32″N),處于羅浮山斷緣的北東向博羅大斷裂南西部﹑東莞斷凹盆地中,海拔范圍為15~530 m。下轄2 個森林公園﹑一個市屬林場和3 個自然保護區,即廣東大嶺山省級森林公園﹑東莞市大嶺山市級森林公園﹑東莞市國營大嶺山林場﹑東莞市馬山市級自然保護區﹑東莞市燈心塘市級自然保護區﹑東莞市蓮花山市級自然保護區,管轄總面積約79 km2。

根據張榮祖[13]《中國動物地理》區分,大嶺山森林公園屬東洋界華南區(VII)的閩廣沿海亞區(VIIA),屬亞熱帶季風氣候濕潤區,年平均氣溫為23.1 ℃,年平均降水量1 700~1 800 mm,以4—9 月為雨季,降雨量占全年的80%以上。

1.2 調查方法

調 查 時 間 為2021 年11 月 至2022 年12 月,共進行4 次野外實地調查,分別為:2021 年11 月23 日—29 日﹑2022 年3 月28 日—4 月3 日﹑8月12 日—18 日﹑12 月11 日—17 日。調查方法參照《全國第二次陸生野生動物資源調查技術規程》(國家林業和草原局2011)[14]。樣線布設依據不同動物類群對生境的選擇喜好,并在森林公園不同區域進行選擇。

1.2.1 兩棲類和爬行類 采用樣線法,沿溪流布設樣線,晚上開展調查,白天進行補充調查。樣線長度為1~5 km,單側寬度為5 m;共布設8 條樣線,樣線總長度26.2 km。兩棲類和爬行類的調查同時進行。樣線跨越的生境類型主要包括山間公路﹑路邊灌叢﹑溪流﹑池塘﹑沼澤﹑稻田和常綠闊葉林等。

1.2.2 鳥類 采用樣線法﹑結合紅外相機法監測地棲型鳥類。樣線長度為3~5 km,單側寬度為120 m;共布設11 條樣線,樣線總長度42.2 km。樣線覆蓋森林公園主要的生境類型,調查時間集中在每天上午6:00—10:00 時和下午15:00—18:00 時。

1.2.3 大中型獸類 采用紅外相機監測法,對大嶺山森林公園采取系統抽樣方案進行監測,并結合實際對森林公園全區域進行網格劃分,利用ArcGIS 將森林公園劃分成31 個1 km×1 km 的公里網格,每個公里網格安放一臺紅外相機。紅外相機設置為拍照+視頻模式,連續2 次拍照最短時間間隔1 min,采用24 h 全天候監測。選擇動物活動痕跡較多的地點,作為相機監測位點,如:獸徑﹑水源點﹑取食痕跡較多處。相機固定于離地面30~50 cm 的樹干上,相機鏡頭與地面平行或與地面呈<5°的俯視角。每隔4 個月更換電池和內存卡。

1.2.4 小型獸類 采用專項調查方法,翼手類采取棲息地和網捕法調查,嚙齒類和食蟲類采取鋏夜法和陷阱法調查。針對翼手類(蝙蝠)的活動特點和行為習性,主要采取日棲息地﹑夜棲息地和網捕法調查。蝙蝠日間聚集于日棲息地休息,如自然溶洞﹑穿山水利洞,下水道﹑樹洞等,進入棲息地進行調查﹑捕捉;夜晚蝙蝠捕食間期有可能利用廢棄的樓房等作為夜棲息地進行休息﹑處理食物,于晚上對此類棲息地進行調查﹑捕捉;傍晚開始在蝙蝠潛在的捕食區或飛行路線上布網捕捉。

對嚙齒類和食蟲類以鋏夜法為主進行調查。根據其生活習性﹑當地地形﹑植被類型等,選擇穿過多種生境的路線,于下午17:00—18:00 時在每條路線放置20 個鼠夾,鼠夾間隔5 m,以帶殼花生作為誘餌;次日早上07:00—08:00 時收鼠夾及被夾到的動物。與此同時,輔以陷阱法,通過挖坑放置小桶捕捉食蟲類動物。

1.3 數據分析

對樣線法調查到的兩棲類﹑爬行類和鳥類數據進行多樣性分析。利用Berger-Parker 優勢度指數﹑Marglef 豐富度指數﹑Shannon-winner 多樣性指數和Pielou 均勻度指數分析各類動物的優勢物種﹑以及動物的豐度﹑多度和均勻度。此外,對紅外相機數據進行分析,包括物種相對多度指數和物種網格占有率。采用動物的拍攝率作為其相對多度指數,即某一調查區域內,每100 個單位相機日所獲取某一物種在所有相機位點的獨立有效照片數(RAI=Ai/N100,其中Ai為該物種在所有相機位點的獨立有效照片數,N為相機日)。物種網格占有率也稱為物種相機位點出現率,即某一調查區域內,某物種被拍到的相機位點數占所有相機位點數的百分率(Goi=ni/N100%,其中ni為該物種的相機位點數,N為所有相機位點數)。

(1)Berger-Parker 優勢度指數(D)

式中Ni為某一物種的個體數,N為所有物種的總個體數。D為優勢度指數,D≥0.1 為優 勢 種,0.1 >D≥0.05 為 亞 優 勢 種,0.05 >D≥0.01 為常見種,D<0.01 為稀有種。

(2)Marglef 豐富度指數(D')

式中S為調查到的物種總數目,N為觀察到的所有物種的個體總數。

(3)Shannon-winner 多樣性指數(H)

式中Pi為第i個物種的個體數占總個體數的比率。

(4)Pielou 均勻度指數(J)

式中H'為實際觀察到的物種多樣性指數,Hmax為最大的物種多樣性指數,S為調查到的總物種數。

2 結果與分析

2.1 物種組成及保護現狀

本次調查共記錄到陸生野生脊椎動物126 種,隸屬于4 綱18 目57 科103 屬(表1)。其中,以鳥綱為主,物種占比超過一半(59.5%),其次為哺乳綱(18.3%)﹑爬行綱(14.3%),而兩棲綱物種占比最少(7.9%)。

表1 東莞市大嶺山森林公園調查到的陸生脊椎動物不同分類階元組成Table 1 The composition of differential terrestrial vertebrate taxonomic category during survey in Dongguan Dalingshan Forest Park

在調查到的陸生野生脊椎動物中(表2),被列入國家二級保護名錄的有12 種,其中爬行類1種:三索頜腔蛇Coelognathus radiatus;鳥類10種:褐翅鴉鵑Centropus sinensis﹑小鴉鵑Centropus bengalensis﹑黑冠鳽Gorsachius melanolophus﹑普通鵟Buteo japonicus﹑蛇雕Spilornis cheela﹑領鵂鹠Glaucidium brodiei﹑白胸翡翠Halcyon smyrnensis﹑畫眉Garrulax canorus﹑黑喉噪鹛Garrulax chinensis﹑仙八色鶇Pitta nympha;獸類1 種:豹貓;被列入廣東省重點保護名錄的有9 種,其中鳥類8 種:黑水雞Gallinula chloropus﹑白喉斑秧雞Rallina eurizonoides﹑黑翅長腳鷸Himantopus himantopus﹑池鷺Ardeola bacchus﹑白鷺Egretta garzetta﹑中白鷺Ardea intermedia﹑大白鷺Ardeaalba﹑白眉鹀Emberiza tristrami;獸類1 種:紅背鼯鼠Petaurista petaurista。此外,被列入CITES附錄Ⅱ的有6 種﹑CITES 附錄III 的有3 種;被列入IUCN 紅色名錄易危(VU)等級的有5 種。

表2 東莞市大嶺山森林公園陸生脊椎動物瀕危等級Table 2 The conservational status of terrestrial vertebrate in Dongguan Dalingshan Forest Park

本次調查結果在前期調查的基礎上增加了44種(表1),其中兩棲類增加2 種﹑爬行類5 種﹑鳥類21 種﹑獸類16 種。增加的物種中,有7 種屬于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

2.2 樣線調查物種多樣性

樣線法調查的兩棲類Berger-Parker 優勢度指數排名前三名的物種為(表3):黑眶蟾蜍(0.612)﹑花狹口蛙Kaloula pulchra(0.129)﹑沼水蛙Hylarana guentheri(0.103),爬行類排名前三名的物種為:中國壁虎(0.190)﹑黃斑漁游蛇Xenochrophis flavipunctatus(0.071)﹑ 變 色 樹 蜥Calotes versicolor(0.071),鳥類排名前五名的物種為:暗綠繡眼鳥(0.197)﹑黑領噪鹛Pterorhinus pectoralis(0.123)﹑紅耳鵯Pycnonotus jocosus(0.085)﹑白頭鵯Pycnonotus sinensis(0.085)﹑珠頸斑鳩Spilopelia chinensis(0.048)。

表3 東莞市大嶺山森林公園陸生野生脊椎動物名錄、保護級別、優勢度指數Table 3 The list, conservational status, and dominance index of terrestrial vertebrate in Dongguan Dalingshan Forest Park

樣線法調查兩棲爬行動物和鳥類(表4),Shannon-winner 多樣性指數和Marglef 豐富度指數均是鳥類最高,其次為爬行類,而兩棲類最低;Pielou 均勻度指數則是爬行類最高,其次為鳥類,兩棲類仍為最低。

表4 東莞市大嶺山森林公園樣線法調查的動物多樣性指數Table 4 Diversity index of terrestrial vertebrate of line transect survey in Dongguan Dalingshan Forest Park

2.3 紅外相機監測結果

安放紅外相機30 臺,并回收數據。根據紅外相機的監測結果,累計相機工作日10 240 臺日,拍攝到的野生動物有效照片共2 706 張,鼠類﹑蝙蝠等不易鑒定的照片未計入,其中,鳥類有效照片2 059 張,占比76.1%;獸類有效照片647 張,占有效照片的23.9%。鑒定到鳥類36 種﹑獸類6種,合計42 種(表5)。

表5 東莞市大嶺山森林公園紅外相機監測鳥類和獸類Table 5 The aves and mammals information of infrared camera trap survey in Dongguan Dalingshan Forest Park

根據紅外相機監測結果,監測期間大中型獸類優勢種為野豬(RAI=3.07),其次為豹貓(1.61)﹑鼬獾(0.88)和赤腹松鼠(0.70),而紅腿長吻松鼠(0.03)和花面貍(0.03)較為少見;林下地棲型鳥類優勢種為紫嘯鶇(6.90)﹑虎斑地鶇(4.11)﹑灰背鶇(3.88)﹑珠頸斑鳩(1.16)等(表5)。

根據紅外相機監測的網格占有率,最高的是豹貓,30 個網格均拍攝到(GOi=1.00),其次為野豬(0.93)﹑赤腹松鼠(0.60)﹑鼬獾(0.47),而紅腿長吻松鼠(0.10)﹑花面貍(0.07)的網格占有率則很低;鳥類中網格占有率超過0.50 的物種分別是虎斑地鶇(1.00)﹑灰背鶇(0.93)﹑紫嘯鶇(0.90)﹑珠頸斑鳩(0.63)﹑褐翅鴉鵑(0.57)﹑烏灰鶇(0.53)﹑黑領噪鹛(0.53)(表5)。

3 討論與結論

本次在東莞市大嶺山森林公園進行為期一年的調查,共記錄到陸生野生脊椎動物126 種,其中兩棲類1 目6 科10 種,爬行類1 目9 科18 種,鳥類11 目32 科75 種,獸類6 目10 科23 種。相鄰的保護地東莞市銀瓶山自然保護區記錄到陸生脊椎動物173 種,其中兩棲類14 種﹑爬行類30種﹑鳥類105 種﹑獸類24 種[12];而東莞市記錄到的陸生野生脊椎動物為244 種,其中兩棲類19種﹑爬行類44 種﹑鳥類151 種﹑獸類30 種[15]。由此可見,大嶺山調查到的陸生野生脊椎動物比銀瓶山少一些,也僅占整個東莞記錄到物種的51.6%。已有研究表明,城市化進程對鳥類多樣性產生影響,物種豐富性隨城市化程度的增加而減少[16-18];人類農業化過程中對水域的改造,造成兩棲類﹑爬行類棲息地的破壞,進而影響了這些動物類群的多樣性[19]。調查期間發現,大嶺山森林公園內公路交通較為發達﹑人類活動活躍,造成了生境的片段化。片段化現象﹑人類干擾等均會對野生動物的分布產生影響,而其中的獸類特別是大中型獸類影響更為明顯[20-21]。

在大嶺山森林公園安放的30 臺紅外相機一年時間共監測到獸類6 種﹑鳥類36 種,拍攝到的大中型獸類與鳥類相比相對較少。廣東云開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61 臺紅外相機一年時間共監測到獸類9 種﹑鳥類34 種[22];廣東鼎湖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及其周邊林地(爛柯山省級自然保護區和小湘林區)60 臺紅外相機2 年時間共監測到獸類12種﹑鳥類63 種[23]。這些差異可能與開展調查強度,即調查次數與紅外相機數量﹑自然保護地的面積,以及人類活動干擾等有關,但是也可以發現,大嶺山森林公園的大中型獸類相對較少,可能與生境片段化﹑植被類型和生境差異﹑人類干擾等有關。此段與第一段是否重復比較根據紅外相機監測結果,大嶺山森林公園內大中型獸類相對多度指數前三名是野豬(3.07)﹑豹貓(1.61)﹑鼬獾(0.88);而云開山保護區則是赤腹松鼠(1.61)﹑赤麂(1.51)﹑鼬獾(1.50)[22],廣東鼎湖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及其周邊林地則是野豬(2.71)﹑鼬獾(1.49)﹑赤麂(1.32)[23]。由此可見,廣東省不同保護地大中型獸類的優勢種有所差異,而野豬和鼬獾通常是優勢種。大嶺山森林公園林下地棲型鳥類相對多度指數前三名是紫嘯鶇(6.90)﹑虎斑地鶇(4.11)﹑灰背鶇(3.88);云開山保護區為紫嘯鶇(1.37)﹑虎斑地鶇(0.98)﹑紅嘴相思鳥(0.89),鼎湖山保護區及其周邊林地為白鷴(11.53)﹑橙頭地鶇(2.77)﹑紫嘯鶇(1.61)。通過對比分析可知,廣東省保護地常見地棲型鳥類為紫嘯鶇和虎斑地鶇。

比較前期東莞大嶺山森林公園的調查記錄(東莞市燈心塘自然保護區總體規劃2018,東莞市馬山自然保護區總體規劃2018,東莞市蓮花山自然保護區總體規劃2018;均為未發表數據),本次調查共新增44 種,包括兩棲類3 種﹑爬行類5種﹑鳥類21 種﹑獸類16 種;其中有7 種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占調查到的大嶺山森林公園12 種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的58.3%。新增的7 種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包括爬行類1 種(三索頜腔蛇)﹑鳥類5 種(領鵂鹠﹑黑冠鳽﹑白胸翡翠﹑仙八色鶇﹑黑喉噪鹛)﹑獸類1 種(豹貓)。因此,隨著調查的不斷深入,以及調查方法的改進,更全面的摸清了東莞市大嶺山森林公園的物種多樣性,為生物多樣性保護決策和自然保護地規劃建設提供了基礎數據。

致謝:本次調查得到東莞市大嶺山森林公園和中國科學院華南國家植物園的支持。廣東省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劉全生研究員﹑袁道歡碩士,以及趙燕輝﹑李巍﹑孔振鴻﹑蔡漢章﹑邱杰君﹑葉潤田﹑邱志雄等先生在野外調查工作和物種鑒定中給予支持和幫助,在此一并表示感謝。

猜你喜歡
大嶺獸類樣線
2021年生物多樣性鳥獸兩爬現狀分析
照片樣線法大豆植被覆蓋度測量精度分析
樣線法在北方基巖性海島植被調查中的應用效果評價
——以北長山島為例
基于ArcGIS應用六棵樹抽樣調查方法
河北省赤城縣伙房—大嶺堡一帶石墨礦地質特征及成因分析
景寧大仰湖濕地自然保護區獸類動物多樣性調查研究
臨海西郊大嶺石窟元代造像題名記所見人物考——兼商榷大嶺石窟造像的始建年代
利用紅外相機調查九寨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鳥獸多樣性
冰雪大嶺——昆侖
冰雪大嶺一昆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