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雙減”背景下小學數學作業設計策略

2023-10-04 22:43李筱瑩
新教育·科研 2023年9期
關鍵詞:作業設計雙減教學策略

李筱瑩

【摘要】在“雙減”政策深度推進的教育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師要從明確作業目標、控制作業數量、創新作業形式、升級作業評價等角度入手,優化調整數學作業內容,創意設計數學作業類型,改善小學數學作業教學生態,為學生數學學科興趣培養和能力提升創造有利條件。

【關鍵詞】“雙減”;小學數學;作業設計;教學策略

“雙減”政策要求教師充分結合學生身心發展客觀規律,針對性改進和調整數學作業設計策略,幫助學生減輕作業學習負擔,進一步提高學生數學作業學習品質。小學數學教師要圍繞“減負”“增效”兩大核心目標,優化數學作業內容整合,創新數學作業組織形式,不斷提高數學課堂作業、課后作業設計質量,充分體現數學作業對學生數學學科認知鞏固、學習能力提升的促進作用,為學生數學學科核心素養成長提供更多助力。

一、明確作業目標,凸顯適度意識

教師凸顯適度教學意識,基于班級學生學情特點和認知屬性,設置更多分層作業、生活作業,引導學生在已有學科認知、生活經驗基礎上展開遷移學習,順利達成數學作業訓練目標。

1.設計分層作業

小學生身心發展存在明顯的階段性、個體差異性特點,不同的學生在數學學科學習中表現出的學習能力、接受水平參差不齊,需要教師因材施教地設計作業教學應對方案。教師遵循分層教學原則,深入班級學生群體當中,準確把握學生的學情差異,按照學生數學學科認知能力、思考能力、應用能力等要素的差異,科學地將學生分成多個層級,差異化設置數學作業學習任務和學習目標,從而有效保護學生數學作業學習積極性和自信心,提高學生數學作業學習參與效度。

學生在前面已經學習了“觀察物體(一)”和“觀察物體(二)”,對觀察物體的知識有了一定的認知。在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第一課“觀察物體(三)”的教學時,教師側重引導學生實踐操作,讓學生通過擺弄小方塊完成觀察、思考、推理、驗證的過程,鍛煉學生的空間想象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在相關作業的布設時,教師結合學生概括能力、推理能力不同的學情,布設不同層次的作業內容,對于需要依賴具體形象材料來理解抽象邏輯關系的學生,布置利用小方塊排列表現不同的幾何圖形作業內容,讓學生觀察不同方向所看到圖形的區別;對于空間邏輯思維能力強的學生,布置看圖形繪制幾何體的作業內容,引導學生探索在固定小方塊數量的情況下,符合圖形的幾何體有多少種。不同層次作業的布設,讓學生不僅僅停留在觀察上,為學生展開空間想象提供了平臺,培養學生從不同角度觀察、分析事物的能力。

2.設計生活作業

教師從學生日常生活中發掘數學規律、數學問題、數學模型等教學元素,加強數學作業與學生生活的對接融合,設計更多生活氣息濃厚的數學作業內容,能夠增強數學作業教學的真實性、生動性,帶動學生數學作業學習熱情,培養學生用數學視角觀察和分析現實生活的學習意識。教師要緊扣數學課堂教學核心知識設置生活作業訓練目標,選擇與學生生活經驗、生活場景更為貼近的要素內容展開作業設計,引發學生數學作業學習情感共鳴,鍛煉學生數學學科應用能力。

教師在教學“長方體的認識”時,利用多媒體展示生活中的高樓、冰箱、魚缸等長方體的圖片,要求學生說一說教室里有哪些長方體。學生通過觀察,能夠發現講臺、課桌、文具盒、空調等是長方體。為了讓學生更好地認知長方體的特征,教師布設實踐任務,要求學生將蘿卜切成長方體的形狀,并給長方體的棱涂上顏色。學生通過觀察、記錄發現長方體有6個面、12條棱,以及相對的棱長度相等、相對的面完全相同的知識。教師布設相應作業,要求學生制作不同的長方體框架,觀察所有木條的長度能夠分為幾組,在小組內討論、交流。學生能夠匯總木條長度分為兩組和三組,兩組是因為制作的長方體有兩個面是正方形,三組是因為制作的長方體六個面是長方形。通過作業的完成,學生掌握了長方體的特征,為后面學習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以及體積打下了基礎。

二、控制作業數量,堅持適量原則

教師堅持適量原則,改變“題海戰術”傳統訓練模式,合理控制數學作業數量,減少低效化作業、機械化作業內容設計,以高質量的作業內容設計,為學生數學作業學習思維帶來更多啟迪。

1.減少低效作業

“減負”“增效”是“雙減”政策對小學數學學科作業教學提出的關鍵目標,要求教師既要減少數學作業數量,減輕學生作業學習負擔,還要篩選更優質的數學作業訓練素材,提高學生數學作業學習效率。教師必須優化數學作業內容選擇,整合更多典型性、代表性特點突出的作業內容,最大化發揮出每個高質量數學問題的教學訓練效果,達到“精題精練”的訓練目的。

基于前面學習的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在進行“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的教學時,教師加強動手操作內容,讓學生搜集廢舊紙盒,沿著棱剪開后平鋪在桌面,觀察紙盒展開后的形狀,并分別用上、下、前、后、左、右標明六個面。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能夠把展開后的各個面與展開前相應面的位置進行聯系,了解每個面的長、寬與長方體的長、寬、高之間的關系,明白表面積的含義。教師在作業布置時,結合學生生活實踐,根據當前教學內容,要求學生回家測量空調的長、寬、高,并計算做一個空調罩所需用布的面積。作業的布置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入手,引導學生學習學科知識的同時,學會運用學科知識解決生活問題。

2.減少機械作業

以往小學數學學科作業教學中,教師習慣設置很多機械性較強的作業內容,不利于學生數學學科學習潛力挖掘。教師拓展數學作業訓練的思維深度和廣度,根據數學課堂教學內容特點,以更具深度性的訓練內容替代機械作業,使學生能夠在作業驅動下,優化數學學科學習方法,更加深入地理解數學學科要點知識,掌握數學知識的應用場景和應用技巧,提高學生數學學科探索學習和知識應用的思維靈動性。

學生在三年級的學習中,已初步認識了分數,知道分數各部分的含義,以及同分母分數的大小比較等知識。教師在進行“分數的意義”的教學時,引導學生在原知識基礎上概括出分數的意義,比較完整地從分數的產生、分數的意義、分數與除法關系三方面入手,加深學生對分數意義的理解。這節課的教學難點是讓學生建立單位“1”的概念,培養學生從具體實例中理解分數的意義。在作業的布置時,教師加入趣味性、實踐性元素,要求學生利用剪紙藝術將紙剪成五朵四瓣花的形狀,分別計算兩個花瓣在一朵花和五朵花的占比情況,對比將一朵花為一個整體和五朵花為一個整體的區別,從而理解單位“1”的意義,培養學生抽象概括能力。

三、創新作業形式,追求靈動多樣

“雙減”政策背景下,教師要樹立創新教學意識,追求作業類型設計的靈動多樣,將更多的書面作業改編為互動作業、操作作業,增強學生數學作業學習認知體驗。

1.增加互動作業

教師有意識地在數學作業教學中滲透互動要求,合理組織學生展開合作研學,可以鍛煉學生數學語言說理能力和表達能力,推動學生數學應用學習思維的碰撞,促使學生構建豐富的數學知識表象理解。教師可立足課堂教學目標,設定針對性較強的合作學習作業任務,驅動學生以學習共同體為單位,通過交流互助、協作討論共同探究作業任務,激發學生數學作業學習思維活力,提高學生數學知識建構的準確度。

教師在教學“圖形的運動(三)”時,充分利用多媒體展示多組旋轉和平移的圖片,幫助學生理解旋轉和平移的概念、特征、性質,總結平移需要具備方向和距離兩個條件,旋轉的三個要素是中心、角度、距離。為了讓學生能夠應用這些現象解決問題,教師拿出由四張卡片構成的拼圖,打亂排列順序,要求學生通過平移或旋轉移動卡片,記錄每張卡片的運動過程。學生仔細觀察卡片移動前和移動后的照片對比,交流獲取的數學信息,能夠形成空間意識,順利內化圖形運動的知識。教師增加互動作業布設的同時,加大訓練難度,出示由16張卡片構成的拼圖,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合作移動卡片,記錄卡片運動的軌跡,并展示拼成的圖案,說一說拼的過程,引導學生通過復盤成長空間想象力,助力學生的語言表達準確性。

2.增加操作作業

“雙減”政策對小學數學學科作業類型選擇提出減少書面作業類型,增加注重操作性、實踐性的作業類型的要求。小學階段數學學科教材中編排了大量需要學生動手操作完成的教學內容,教師以教材編排內容為抓手,深入挖掘數學操作作業教學設計切入點,以學生校園生活、家庭生活為平臺,增設數學實踐學習活動,實現數學靜態知識與實踐操作的有機結合,強化學生數學學科動手操作能力和科學探究意識,促進學生幾何直觀、空間觀念等維度的核心素養發展。

在進行“折線統計圖”的教學時,教師利用已學的統計表知識進行舉例,展示兩個學校不同年級學生的近視狀況,要求學生動手繪制近視人數的折線統計圖,說一說通過統計圖讀取到的信息。學生通過觀察統計圖中逐漸上升的曲線,能夠分析出隨著年齡的增長,近視的人數在逐年增加,認識到預防近視的重要性。為增強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教師在作業布設時融入實踐元素,要求學生通過各種渠道搜集過去10天不同城市的溫度變化,繪制復式折線統計圖進行對比,總結不同城市的溫差特點、適宜出行的時間段等信息。學生將搜集到的信息進行整合,并完成復式折線統計圖繪制,對數據進行簡單分析的過程,有利于發展其的統計意識,提高統計能力。

四、升級作業評價,強調反思內化

教師高度尊重學生在數學作業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升級作業評價模式,推行自評作業、互評作業等作業形式,培養學生主動反思、善于反思的良好學習習慣,促進學生數學作業學習認知內化。

1.推行自評作業

教師推行自評作業活動,改變學生被動接受數學作業任務的學習地位,將學生變為數學作業評價的主導者,使學生數學作業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得到充分體現。小學生自我評價的學習經驗相對欠缺,教師要扮演好引導者角色,根據學生數學語言表達能力差異,滲透相應學法指導,幫助學生梳理作業自評內容及思維脈絡,提高學生數學學習思維的邏輯性和有序性。

教師播放美國“挑戰者號”航天飛機失事視頻,讓學生了解不合格零件的危害性,導入課題“找次品”,在生產的過程中難免會出現次品,有外觀瑕疵可直接肉眼分辨,有重量不合格的產品需要利用天平進行辨別。教師以循序漸進的方式探究找次品的方法,讓學生先從兩個零件中找次品,再逐漸增加到3個、4個、50個等,要求學生解答至少稱幾次才能保證找到次品的問題,并分析、評價自己解決問題的思路、方案,以及自己認為的最優解。學生經歷對生活化問題的觀察、猜測、畫圖、實驗、推理、反思等操作過程,能夠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場景,初步培養數學學科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及運用優化的方法解決問題的有效性。

2.推行互評作業

小學生在完成數學作業時,容易受思維定式影響,陷入片面化認知理解中,出現“鉆牛角尖”的學習問題,難以發現自己解題思維、解題思路的局限性。教師推行學生互評作業,可以有效彌補學生自主思考存在的思維片面性,讓學生借助互相評價發現彼此數學知識理解的遺漏和錯誤,更好地完成查漏補缺和能力強化。教師拓寬數學作業互評域度,在互相評價作業答案、學習成果的基礎上,鼓勵學生互相評價數學作業的解題思路、解題過程、解題方法等,構建更具立體性的作業互評框架,引導學生數學作業評價思維向更廣層面蔓延。

從小學生的生活經驗來看,都有通知他人的生活經歷。教師結合學生的綜合知識儲備,在進行“打電話”教學時,利用突發地震事件視頻搭建時間緊迫的情景,讓學生在一通電話需要用時1分鐘,要讓15個站點在10分鐘內收到通知的條件下,探究最快需要多久能全部完成通知。教師將學生進行分組,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設計不同的打電話方案,并計算出該方案所用的時間。每個學生能夠通過畫圖設計通知方案,由組內其他成員對方案進行討論、評價,共同整理方案,探究用時最少的方案進行展示匯報。教師在巡視中了解學生設計方案的情況,選擇有代表性的方案進行點評指導,讓學生通過了解別人的方案設計,打開思維方式,修正、完善自己的方案,提升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小學數學教師要主動適應“雙減”政策提出的新要求,加快教學觀念和教學意識轉變,圍繞減輕學生數學作業學習負擔、改善學生數學作業學習品質展開積極教學應對,提升數學作業教學實效性。明確作業目標、控制作業數量、創新作業形式、升級作業評價等,都是“雙減”政策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師優化數學作業設計質量的有效路徑。

【參考文獻】

[1]李亞娜.“雙減”政策背景下小學數學有效作業設計[J].數學教學通訊,2023(07).

[2]于獻會,馮磊.例談“雙減”背景下小學數學開放性作業設計[J].安徽教育科研,2023(07).

[3]常四鋒.“雙減”背景下小學數學校本作業設計策略研究[J].安徽教育科研,2023(08).

【課題項目】本文系廣西教育科學規劃2021年度“雙減”專項課題“‘雙減’背景下小學數學‘三精準’作業設計的實踐研究”(編號2021ZJY1293)的課題研究成果。

猜你喜歡
作業設計雙減教學策略
“雙減”出臺,校外培訓面臨巨震
省教育廳基礎教育處一行到莒縣開展“雙減”工作專項調研活動
持續推動“雙減”,強化學校育人主陣地作用
低年級寫話教學策略
談以生為本的群文閱讀教學策略
寫話教學策略初探
淺談復習課的有效教學策略
蘋果園實現化肥農藥“雙減”的路徑選擇
新課程背景下小學語文作業設計的探討
關于優化小學語文作業的教學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