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慶市再生稻種植歷史、現狀及發展建議

2023-10-08 06:55陳再高
安徽農學通報 2023年16期
關鍵詞:單季稻季稻安慶市

王 東 陳再高

(1桐城市農業農村局,安徽桐城 231400;2安慶市農技推廣中心,安徽安慶 246000)

1 再生稻種植歷史及現狀

安徽省安慶市地處長江中下游北岸,溫光水資源豐富,在水稻種植上屬于一季有余、兩季緊張地區,適度發展再生稻有利于穩定糧食種植面積和促進農民增收。為此,自20 世紀80 年代起,安慶市就開始再生稻種植試驗研究,但由于當時的水稻品種分蘗能力差、市場上稻谷過剩價低賣難等原因,再生稻生產技術研究一直停滯不前。2000年以后,隨著新型生產經營主體的出現,農民種植農作物的規模越來越大,加上進城務工人員越來越多,農村勞動力減少,留在農村的勞動力人數、體力、文化素質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導致改種植“雙季稻”為種植“單季稻”,雙季稻種植面積不斷減少,單季稻種植面積越來越大。據統計,2000 年安慶市雙季稻種植面積為29.2 萬hm2(其中早稻14 萬hm2,雙季晚稻15.2 萬hm2),單季稻種植面積4 萬hm2,種植面積在3.33 hm2的規模種植比例占5%。到2022年,全市雙季稻種植面積下降到9.86 萬hm2(其中:早稻4.53 萬hm2,雙季晚稻5.33 萬hm2),單季稻種植面積猛增到16.67 萬hm2,種植面積在3.33 hm2的規模種植比例占66.8%。盡管單季稻產量明顯高于早稻和晚稻,但單季稻年產量卻比雙季稻低15%~20%。

為此,自2013 年開始,安慶市開展了再生稻生產技術研究和開發,通過品種篩選、栽培技術配套研究,逐漸形成了一套較為合理的再生稻栽培技術模式,實現“一種兩收”,再生稻種植面積也因此有所擴大,一條糧食增產新途徑基本形成,為沿江江南地區糧食豐收奠定基礎(見表1)。由表1 可知,2019—2022年安慶市再生稻種植面積分別為0.26萬、0.62 萬、1.4 萬、2.05 萬hm2,再生稻種植面積逐年增加;單產分別為11.35、11.47、11.65、11.87 t/hm2,總產分別為2.99 萬、7.11 萬、16.24 萬、24.37 萬t,再生稻產量也逐年增加。

表1 2019—2022年安慶市再生稻種植情況

2021年安慶市縣共建33.33 hm2以上示范片6個,共建面積226.75 hm2,平均年產量12.19 t/hm2,最高達到12.98 t/hm2,較種植單季稻多4.1 t/hm2,增幅46.17%。2022 年全市再生稻市縣共建33.33 hm2以上示范片增加到7 個,共建面積237.87 hm2,在高溫干旱交匯的大災之年,平均年產12.65 t/hm2,比對照單季稻增加0.46 t/hm2,增幅達到3.77%。同時,安慶市農業農村局連續3年分別在桐城市、懷寧縣、望江縣召開了全市再生稻生產現場會,組織數以萬計的新型生產經營主體到再生稻示范點片觀摩學習,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種植再生稻的熱情,農民種植再生稻的積極性空前高漲,種植面積不斷擴大。

2 再生稻種植對水稻生產技術的貢獻

2.1 提升了水稻育秧技術

再生稻育秧一般在3 月中下旬,與早稻育秧處于同一時期,此時氣溫較低且變化較大,必須實行地膜育秧或大棚育秧。而再生稻推廣之前,早稻育秧多是地膜育秧和小拱棚育秧,單季稻多是濕潤育秧,育秧條件差、秧苗素質差。再生稻在3 月中下旬播種育苗,必須實行保溫、增溫栽培,即實行農膜育秧或大棚育秧。隨著再生稻種植面積的擴大,安慶市水稻工廠化大棚育秧得到快速發展。2021年桐城市新建5 000 m2智能化育秧大棚7 座,每座大棚可供333.33 hm2的大田用秧;懷寧縣新建6個3 000 m2以上的育秧大棚,每座大棚育秧可移栽大田200 hm2。育秧工廠建立后,播種流水線、育秧基質生產和應用都上了一個等級,確保了再生稻秧苗素質。在早春不利天氣情況下,這些育秧大棚育秧表現出損秧少、秧苗長勢好、秧苗素質高的特點,為全市再生稻豐產豐收奠定了良好基礎。

2.2 增強了水稻生產技術培訓力度

為了促進再生稻生產發展,安慶市每年都開展技術攻關和培訓,邀請省、市水稻專家對再生稻生產進行培訓和指導。僅2022 年就舉辦再生稻生產技術培訓35 場次,受訓人員4 000 人次。通過技術培訓,再生稻生產中的科技含量大大增強。隨著水稻生產技術培訓力度增加,一些水稻生產新技術得到推廣應用。據統計,全市再生稻測深施肥機插秧同步技術應用面積1.47 萬hm2,機插面積1.9 萬hm2,苗期應用多效唑、壯秧劑和旱育保姆增育壯秧面積2 萬hm2。規模種植再生稻的大戶有657 戶、面積0.55 萬hm2,其中規模種植33.33 hm2以上的大戶22 個、面積0.08 萬hm2。

2.3 提高了優質品種比例

2013 年安慶市在開展中稻品種試驗的同時[1],從中選擇準兩優608、準兩優527、深兩優5814 等高產品種作再生稻品種。這類品種產量較高,但品質差、口感不好,再生稻米連種植戶都不愿意吃。為解決高產不優質的問題,筆者在望江縣、桐城市、懷寧縣等地進行了一系列的品種比較、篩選試驗,從中選擇高產優質的水稻品種作再生稻種植品種;懷寧縣對推薦的再生稻品種實行專家推介和供種招標制度,杜絕了一些種子經銷企業虛假廣告宣傳給農民造成損失。2019年開始,農業部門引導農戶選用徽兩優898、豐兩優香1號、天兩優616[2]、徽兩優1898、野香優航1573等中秈稻品種作再生稻品種,2019年優質再生稻品種0.1 萬hm2,占0.26 萬hm2再生稻面積的38.46%;2020 年優質再生稻面積0.37 萬hm2,占0.62 萬hm2再生稻面積的59.68%;2021年再生稻中有0.8 萬hm2是優質雜交品種,占1.4 萬hm2再生稻面積的57.14%;2022年全市2.05 萬hm2再生稻有80%是達到部頒三級優質米標準的品種。

2.4 提高了種植效益

再生稻的頭季稻產量從最初的9 t/hm2增加到2021 年的9.5 t/hm2,高產田塊達到11.25 t/hm2。再生季稻產量也從2.35 t/hm2增加到3 t/hm2以上。桐城市昊農農作物種植專業合作社在范崗鎮曉棚村流轉耕地從事再生稻種植,由2013年的13.33 hm2發展到2019年的26.67 hm2,2019年種植的品種為徽兩優898,當年頭季稻產量10.25t/hm2,再生季3.02 t/hm2,年產量13.27 t/hm2,產值2.25萬元/hm2,扣除成本,純收入1.05萬元/hm2,較種植單季稻增收0.45萬元/hm2。2020 年再生稻種植面積擴大到40 hm2,品種為徽兩優898。安徽省推廣總站組織專家對再生稻進行年產量測產,結果顯示頭季稻實產9.88 t/hm2,再生季實產4.33 t/hm2,年均產量14.21 t/hm2,經濟效益較好。桐城市青草香米業公司按照2.8 元/kg 稻谷收購,較市場收購價高0.3 元/kg,頭季稻增收2 964.15 元/hm2。合作社對再生季稻加工銷售,大米銷售價10 元/kg,稻谷的整精米率為50%,再生季加工銷售產值2.16 萬元/hm2,而中稻價格2.56 元/kg,產值1.11 萬元/hm2。相較之下,再生稻增收1.06 萬元/hm2,兩季共增收1.35 萬元/hm2[3]。

2.5 提高了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

種植再生稻投入產出比高,經濟效益高,省工、省力、省種、省肥、省藥、省秧田,與單季稻種植管理用工錯開,解決了當前農村勞動力不足問題。再生稻頭季稻留樁較高,割后稻草量少,再生季稻稻草也少,有效緩解秸稈焚燒造成環境污染問題。再生季稻灌漿期間溫差大,有利于營養物質積累,且生長期間不施藥、少施肥,米質和安全性明顯優于單季稻。桐城市將再生稻與富鋅稻、有機稻米等功能稻米發展結合起來,前景更廣闊。

3 對策建議

3.1 制定再生稻生產扶持政策

3.1.1設置再生稻種植補貼再生稻能夠確保糧食種植面積基本穩定,為國家糧食安全作出貢獻,因此國家要將再生稻生產納入相關補貼范圍并給予重點補貼。目前安慶市大多數縣(市、區)就在稻谷補貼中切塊對再生稻生產實行補助;有的糧食生產大縣還從國家給予的糧食生產大縣獎勵資金中切塊給予規模種植戶以補助,這也是安慶市再生稻生產快速發展的重要“助推器”。建議國家將再生稻作為雙季稻納入稻谷補貼、一次性補貼和政策性保險等強農惠農政策中;同時,在現代農業發展資金、糧食大縣獎勵資金中切塊用于再生稻生產發展。

3.1.2增設再生稻配套設施補助種植再生稻要早播早栽,必須搭建育秧大棚、添置播種流水線和插秧機等,實行設施育秧。要增加生產成本,還要承擔前期氣溫多變帶來的影響(往往會出現爛種、爛秧現象),給種植再生稻的農民在添置再生稻生產育秧、插秧、烘干、儲藏等配套設施上給予補助。建議對規模種植再生稻面積達到33.33 hm2以上的大戶自愿建立育秧工廠的一次性給予20 萬~30 萬元的配套設施建設補助,讓其能夠建立3 000~5 000 m2的育秧大棚,確保能夠按時育秧和儲藏稻谷。

3.1.3完善再生稻種植保險制度再生稻生產受自然災害和病蟲害影響較大,稍有不慎就有可能減產甚至虧本。因此,要充分發揮農業保險分散化解生產風險作用,引導再生稻種植農戶整體參保,對參保者投保費用按照政策性保險標準給予補助,對再生稻參與農業保險按照兩季水稻進行保險和補貼。同時,在財政扶持、貸款等方面實行優惠、優先,在資金扶持上給予更多的傾斜。

3.1.4及時收購再生稻稻谷再生稻頭季收獲一般在8月上中旬,此時早稻收獲結束、單季稻尚未開鐮,而種植大戶多數沒有倉庫儲藏,只能即收即售。否則,收獲的稻谷只能霉爛或者賤賣,農民得不到較好的收入。因此,政府在有再生稻種植的區域要及早啟動保護價收購,特別是要啟動國家糧食大庫的導向性收購,讓農民種植的再生稻能夠賣得掉、價格好、效益高。

3.2 把握技術關鍵

3.2.1加強再生稻苗床管理再生稻播種必須在3月上中旬,而每年這個時期總是寒潮、低溫相伴出現,對在田秧苗生長十分不利,這就要實行工廠化集中基質育秧[4]。同時,加強秧田期的管理,防止寒潮凍苗、高溫燒苗、缺肥瘦苗等現象發生,確保秧苗清秀無病蟲,實現壯苗移栽,奠定高產穩產基礎。

3.2.2適當增加再生稻移栽密度大量的田間調查數據表明,再生稻產量不高的原因之一是大田密度不足,生產上一般都在18 萬穴/hm2以下,而大田密度達到22.5 萬穴/hm2以上就能夠實現高產,年產量達到12 t/hm2以上(其中,頭季8.25 t/hm2,再生季3.75 t/hm2)。因此,在再生稻移栽時,要加強宣傳,引導農民插足插好基本苗。

3.2.3加強再生稻中后期施肥由于生產水平不同,不少田塊出現中后期缺肥早衰現象,導致結實率低、粒重下降,進而產量不高不穩。因此,要指導農民增加高氮高鉀肥和硅肥的使用量[5],在再生稻頭季稻的幼穗分化期的二、三期和齊穗期[6]增施1次肥料,確保灌漿結實所必需的養分供應,實現穗大粒多,進而實現豐產豐收。

3.2.4加強再生稻后期病蟲害防治安慶市地處沿江,再生稻抽穗揚花期與梅雨期相遇,造成后期紋枯病、稻瘟病大發生[7]。因此,在做好病蟲害預測預報的基礎上,要早作準備,防止后期病蟲害暴發,實現青稈黃熟、高產穩產的目標。

3.3 完善早稻和再生稻生產發展服務

3.3.1多措并舉開展指導服務,提高產量水平按照“穩產量、提品質、增效益”工作思路,提升保障糧食安全能力和服務水平[8-9]。一是加強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確保高產穩產、旱澇保收。二是調優品種結構,按照“單一品種規?;N植、標準化生產,單收、單儲和單加工”模式,強化優質專用再生稻品種推廣。三是大力發展育插秧社會化服務,以生產主體、專業化服務組織為主導,突出抓好工廠化集中育秧和無人化機械作業,力爭在3 月底前搶時播秧。四是推進配方施肥,做好病蟲監測預警。五是推廣先進農機裝備應用,提高生產效率和產量水平。

3.3.2助力農民發展訂單生產,組織農業部門搞好技術指導在早稻生產關鍵時期,省、市、縣(市、區)、鄉(鎮)各級農業技術人員要分片包干,特別要做好種植大戶的技術服務工作,避免技術不到位造成減產減收,解除農民種植早稻的后顧之憂,同時,通過訂單增加經濟收入[10-11]。

3.3.3引進新型機械,開展社會化服務現行水稻收割機機收后輪壓面積達30%以上,若將輪壓面積降至10%以下,可以提高再生稻產量25%。因此,應試驗示范新型農業機械,減小頭季稻收獲時對稻樁的壓值。有條件的地方要組建病蟲害綜合防治服務隊、配方施肥服務隊、統一供種技術服務隊、水管服務隊等,為農民提供優質高效服務。

3.3.4開展再生稻米市場開發,提高農民種植效益再生稻的再生季生產少施肥、不打藥,所產稻谷安全衛生;灌漿結實一般在9—10月份,此時氣溫由高轉低、晝夜溫差大,所產稻米米質優、營養豐富;再生稻因米質優、安全衛生深受消費者歡迎。建議對有一定規模、有市場銷路的再生稻種植者或者加工者給予資金支持。鼓勵將再生稻米同富硒、富鋅米開發結合起來,推向市場。

猜你喜歡
單季稻季稻安慶市
再生稻綠色豐產增效技術
我想養一只貓
安慶市小精靈畫室抗疫作品
安慶市水產路橋梁設計方案研究
頭季稻與再生稻稻米品質比較試驗
再生稻高產栽培技術研究
紹興市單季稻機插項目通過專家組驗收
十年辛苦不尋常:記安慶市關工委常務副主任殷成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