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K 雙元聯動”下“幼兒行為觀察與分析”混合式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

2023-10-09 09:31楊方嬌孫玉潔姜曉麗
順德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23年3期
關鍵詞:課程目標幼兒園模塊

楊方嬌,孫玉潔,李 靜,姜曉麗

(青島濱海學院,山東 青島 266555)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在工作要點中再次明確指出,要全面推進高等教育教學數字化,推動高等教育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改革[1]。為深入貫徹全國教育大會精神和《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全面落實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精神,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落實“以本為本、四個回歸”的要求,以“四新”建設理念為引領,聚焦教學創新,推動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創新發展,國內外學者在課程改革的理念、目標、內容等方面作出了貢獻,利用信息技術進行課程改革持續成為熱點話題,但大都停留在理論層面,結合U-K 雙元聯動模式嘗試混合式課程改革的研究還是一片空白。同時,幼兒園崗位要求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越來越高,但大部分教材編制主要以觀察與分析的理論知識為主,疫情緣故,學生無法到幼兒園實地觀察,學生實踐能力薄弱,在這樣的背景下,如何借助于信息技術,重構教學內容,完成基礎知識、實踐應用、創新拔高的進階發展,真正實現“以學為中心”的轉變,培養出更加符合新時代發展需要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刻不容緩。

基于此,本研究以U(高師院校)-K(幼兒園)雙元聯動為視角,充分發揮和利用高師院校在學前教育理念與理論上優勢、幼兒園在學前教育實踐方面的專長,將二者有機結合,形成“雙聯動、三模塊、四重塑”的線上線下融合交互式的課程教學模式。

1 幼兒行為觀察與分析課程教學現狀

幼兒行為觀察與分析課程實踐性很強,通過本門課程的學習,學生能識記學前兒童行為的觀察方法、設計和實施學前兒童行為觀察,能夠準確評價幼兒發展水平,為教育活動確定準確的發展起點和最近發展區;與學前教育科研方法等課程學習結合,能夠初步開展學前兒童發展與教育科學研究活動。它作為學前教育崗位要求的支撐條件之一,為學生的實習、畢業論文課程的學習打下了基礎,同樣作為實踐能力培養的重要課程,其重要性被學校、用人單位認可。雖然許多高校作出改革,但依然存在一些問題,使實習達不到預期,具體表現在:

1)教材編制以理論知識為主,缺乏具體的實踐指導案例,陳舊的理論知識無法滿足新的崗位需求,“學起來無挑戰性”。2)缺乏對學生觀察與分析能力的精準訓練,一方面疫情大背景下學生缺乏實踐練習的機會,另一方面實踐訓練體系不完善導致學生實踐能力薄弱,“學了不會用”。3)教學評價體系不完善,形式單一,不夠全面準確,傳統的課程評價只是由高校教師針對平時表現與期末卷面成績給出最終分,評價主體與形式較為單一,容易出現“高分低能”的現象。

2 幼兒行為觀察與分析課程改革與實踐

2.1 課程目標對應與設計

U(高師院校)-K(幼兒園)聯動,共同制定以幼教崗位需求為導向、以行為觀察為主線的課程目標,將學生畢業所需要達到的能力與用人單位的需求納入進來,課程目標共分為五個,分別對應的畢業要求如表1、表2 所示。同時在目標表述時,增加了高階性的行為動詞,最終應實現的培養目標如圖1所示。在結合畢業要求的同時,課程目標采用布魯姆的教學目標分類法,由最初的初級認知,到應用分析能力,再到學會評價的能力,最終“能在實施觀察實踐的研究中發現不足,主動找出關鍵問題并加以改進,形成反思意識”。在目標的表述上,注重目標的具體性、可測量性。

圖1 課程目標

表1 課程與畢業要求支撐矩陣圖

表2 課程目標與畢業要求支撐對應關系

2.2 課程改革理念與思路

課程以“新文科”建設為指導,在“院園一體,產教融合”的人才培養模式下,確定了以“學生為中心,產出導向,持續改進”為教學理念,針對課程三大痛點問題,提出了“雙聯動、三模塊、四重塑”的改革模式,如圖2 所示。其中雙聯動是指課程在“U(高校)與K(幼兒園)”聯動下進行建設,構建了聯動機制,重構了課程內容的三模塊:基礎理論模塊、應用實踐模塊、創新拔高模塊,重塑了聯動的混合式教學模式、視頻庫與“讀懂兒童”APP 的強強聯合、重塑了優秀作業庫、多元化的評價模式。

圖2 課程建設思路

2.3 課程改革具體實施

1)構建“U-K”雙元聯動機制。

首先,搭建了聯動平臺。青島濱海學院學前教育學部與其附屬幼兒園合作搭建了聯動平臺,根據幼兒園、教師、幼兒的發展需求,明確了課程聯動目標,組織建立了聯動制度,在“院園一體,深度融合”的育人模式下,確定了課程聯動評價模式,組建了由高校任課教師、幼兒園骨干教師組成的聯動隊伍。

其次,選擇聯動載體。幼兒行為觀察與分析課程、科研課題作為本次聯動的載體,從課程建設的問題出發,結合幼兒園幼兒活動的實際情況,形成橫向課題,由課題帶動課程建設,繼而引領課堂行動,通過具體的課堂行動驗證課題的成果,建立實踐-理論的堅固橋梁。

最后,構建了聯動路徑。圍繞著課程建設的目標,青島濱海學院根據教師隊伍建設需要,開展課堂指導、專題講座、觀察培訓等形式,促進高校、幼兒園教師的專業成長,逐步形成穩定的教學團隊。

2)重構“U-K”聯動的三模塊課程內容。

為了解決陳舊的課程理論知識無法滿足新的崗位需求的問題,教師團隊重構課程內容,著重培養學生觀察與分析能力,將課程分為了基礎理論知識、應用實踐、創新拔高三個遞進模塊(見圖3),并將融合教育、學前兒童發展心理學相關知識融入其中。

圖3 三模塊教學內容

基礎理論模塊:簡單易懂的知識主要支撐課程目標1,這一部分主要包括:幼兒行為觀察的基礎知識、兒童發展的基本理論,觀察、記錄、分析的方法,采用了線上(依托職教云)的課前任務的形式完成學情分析,難點部分采取翻轉課堂的形式,先由各小組合作完成并分享,最后在教師指導下通力解決。

應用實踐模塊:將學前兒童心理學+融合教育相關知識、幼兒園具體情境、幼教崗位最新的要求融入進來,在具體情景中學生借助“讀懂兒童”APP進行觀察、記錄,運用心理學相關知識深入分析,撰寫觀察報告。同時,為每個教學班配備小中大班的實踐指導教師,高校教師負責實操要點的指導,幼兒園實踐導師負責實操后的反饋評價,通力解決課程的重難點,這一部分主要支撐課程目標2、3。針對這一模塊主要采用“六步走”的實踐訓練模式:幼兒園實踐導師分享活動資源——高校教師下達實踐任務——學生進行實踐訓練——高校教師評價——學生進行修改,進一步優化——實踐導師反饋評價的閉環訓練模式,提高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

創新拔高模塊:針對掌握能力較高的同學展開練習,嘗試進行初步的教育研究,如研究工具的設計與使用討論,為畢業論文的撰寫打下基礎,同時,針對部分研究能力高的學生納入教師課題團隊中,形成師—生共研、共進共學的成長共同體,這一部分主要支撐課程目標4。

通過基礎理論、應用實踐、創新拔高三模塊的進階學習,培養學生不僅學了會用,還要在實踐中養成主動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綜合實踐能力,最終達成課程目標。

3)重塑“U-K”聯動的線上線下混合式課堂教學模式。

基于“園院一體、產教融合”的培養模式,本課程聯合幼兒園教師共同教學,交叉研討(見圖4)。

圖4 “U-K”聯動混合式教學模式

首先,與幼兒園骨干教師成立“教學共同體”,幼兒園教師提供視頻資源豐富線上資源,供學生學習,合力借助于職教云平臺,實現數據助力翻轉課堂,由課前(詞云分析定學情)——課中(交互式完成翻轉)——課后(拓展練習定風格)三部分串聯完成線上教學。

(1)職教云平臺——數據分析助力翻轉課堂。

①課前:詞云分析定學情,通過詞云分析精準定位教學重難點,學生通過豐富的資源庫及相應的任務完成自主學習,實現學情分析。除此之外,本環節可以有效促進生生、師生之間的互動,學生可以對別人的觀點進行評論、點贊,針對熱度較高的觀點,會統計TOP10 的排行榜,成為評價指標之一。

②課中:交互式學習完成翻轉。依據學生課前自學的個性化數據分析,有針對性地設置課堂活動,師生共同完成本次課重點,充分利用職教云課堂提供的豐富的教學互動功能,如簽到、討論、測驗、頭腦風暴等功能。利用頭腦風暴等線上互動考核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理解能力,對于有疑問的知識點,學生也可隨時發出提問,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詳細講解,從而實現了教師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模式,體現了學生-學生、學生-資源、學生-老師交互式學習理念。

③課后:依據學情不同,分層次推送拓展資源,提供個性化拓展練習,通過教師端統計學生作業數,課堂教學數、學習通過率等,可以快速統計學生的學習進度、課件的訪問數、訪問時長、筆記等數據信息,對學生表現進行評價、總結,這些數據信息還可以導出以便統計分析,通過分析學生學習行為,歸類不同學生學習風格,從而分析總結學生薄弱知識環節,進行有針對性一對一輔導,實現個性化教學。

由表3 可知,視頻類學習資源的訪問頻率高達68%,而文本類訪問占比較少,這一部分學生能夠準確、及時完成測驗,但是在提問環節參與率較少?;诖?,在線下課堂上通過觀察,發現此類學生不擅長主動發言,但被提問后能做出積極的反應,由此可以分析出此類學生的喜好以及學習風格,針對不同類型的學生,通過豐富學習資源的類型來滿足學生的不同學習喜好、發揮“互幫”作用帶動內斂型學生的學習,引導學生積極參與。

表3 部分學生學習數據統計

此外,綜合學生的學習表現,評價打分,及時反饋,增強教學過程的交互性,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2)線下課堂——課堂演練與雙主體講授的方式解決重難點問題。

針對線下課堂環節,主要采用課堂演練與雙主體講授的方式集中解決學生學習中遇到的難點和重點問題。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學習匯報,利用課堂取樣了解學生的知識點和技能的學習情況,同時,注重學生的分析講授,把握學生利用先修課程的背景知識開展講授的水平,如:如何利用所學幼兒園課程、游戲來解決幼兒行為存在的問題。

4)重塑“U-K”聯動的教學手段——讀懂兒童APP 與視頻庫強強聯合。

首先,為解決學生無法及時有效到幼兒園進行實踐訓練的問題,打造高校(U)、幼兒園(K)聯動資源,以及線上線下多元素融合教學資源。首先,聯合幼兒園教師錄制幼兒活動片段,包括一日活動(進餐、午睡、如廁)、游戲活動、五大領域教學活動、社會交往活動形成視頻庫,借助于“讀懂兒童”APP進行敘事記錄、COA 記錄、大動作記錄等實踐練習,在記錄的過程,學生可以借助于軟件提供的幼兒各個領域的發展指標,快速判斷幼兒的發展水平,并依據COA、《指南》參考評價體系進行分析評價。

其次,建立線上在線課程、幼兒視頻、習題庫、線下幼兒行為觀察室、自編教材多元素融合教學資源,切實提高學生的觀察與分析能力。

5)重塑“U-K”聯動的優秀作業庫。

如圖5 所示,在開學初,借助于幼兒園視頻庫+“讀懂兒童”APP,學生對幼兒一日活動(進餐、午睡、如廁)、游戲活動、五大領域教學活動、社會交往活動進行觀察記錄與分析,在高校與幼兒園教師的指導下提出針對性教育策略,最終形成一套干預前的觀察記錄資源庫。幼兒教師借助于一手資源庫,對幼兒進行為期一學期的干預,在學期末,學生進行干預后的觀察記錄,測量干預前后的效果,撰寫研究報告,評選出優秀作品作為優秀作業案例庫,既可聯合幼兒園進行實驗研究,助力學生完成畢業論文設計,又可以幫助幼兒園建立“成長檔案”,不斷反思、改進教育策略,加快實現高校與幼兒園的“雙向奔赴”。

圖5 作業模式

6)重塑“U-K”聯動的評價體系。

本課程構建了全過程、多維度、目標導向的評價體系,如圖6 所示。評價的主體由高校任課教師與幼兒園實踐指導教師構成,評價的內容主要包括過程性表現(60%)+“雙卷制”期末考核(40%)。過程性評價又分為:課堂表現(占比10%)、線上學習(占比10%)、平時作業(占比20%)、單元測試(占比10%)、讀書筆記(占比10%)。期末考核分為:卷一(學分)+卷二(觀察報告),不同考核內容支撐不同的課程目標與畢業要求,最終通過計算目標達成情況,不斷反饋與修正評價體系與教學模式的合理性。

圖6 評價體系

3 課程教學改革成效

1)課程目標達成情況較好,觀察分析的實踐能力得到提升。

依據教學班級的過程評價和終期評價實際成績,對應具體課程子目標的實現程度和相應認定的權重,匯總形成該門課程目標達成評價值。

課程總目標達成評價值=課程目標1 達成度*目標1 權重系數0.2+課程目標2 達成度*目標2 權重系數0.3+課程目標3 達成度*目標3 權重系數0.2+課程目標4 達成度*目標4 權重系數0.3,課程目標達成值在0.7 及以上為該目標達成。

通過本次教學實踐改革,課程目標總達成為0.79,達到了預期的教學效果。其中,課程目標2 的達成情況最好,說明學生通過混合式教學以及模塊化教學能夠較地掌握幼兒行為觀察與分析的技能。

2)課程成績有所提升。

在相同考核標準下,普通班與教學改革班的學生成績形成鮮明對比,教學改革班的低分學生數量減少,高分段人數增加,其中普通教學班的優等級比例為7.9%、良等比例為36.8%,教學改革班優等級比例為12.5%、良等比例為62.5%,不及格率也在減少,成績明顯提高。結合座談及問卷調查發現,學生觀察的實踐能力增強,能充分利用背景知識進行知識體系建構。

3)形成了U-K 教師學習共同體。

高校教師、幼兒教師經過“U-K”聯動教學,教師的整體水平普遍得到提高,任課教師承擔多項教學改革項目、橫向課題,將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應用到該課程之中,以教促研、以研促改,以賽促教,以師為師,教研成果豐富,分別形成了穩固的教師學習共同體。

4 總結與展望

目前,幼兒行為觀察與分析課程形成的“雙聯動、三模塊、四重塑”的混合式教學實踐模式目標達成情況較好,該模式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觀察分析的實踐能力得到提升?!癠-K 雙元聯動”式的教學實現了“教、學、做、評”一體化,進一步體現了“學生中心、產出導向、持續改進”的理念,達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此外,此模式已經輻射幼兒園以及教學團隊其他的相關課程教學,下一步將構建知-行一體的課程思政體系,在加強理論與實踐技能的同時,增強學生的專業認同感。

教學改革的過程是自我革新、不斷完善的過程,取得一定成績的同時,也會面臨一定的問題與挑戰?;跉v史和現實的視角,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課程主要從三個方面進行改進,首先,打造系統的思政育人教學體系,在落實課程思政的基礎上,結合持續更新的縱橫軸交叉式教學內容,以立德樹人為思政目標,構建知行合一的思政教學體系。其次,實施課程聯盟,完成精品課程系列化、綜合化,依托豐富的教學平臺,進一步進行教學方法的改革與創新,創建精品課程,并以點帶面,多學科交叉融合,實現課程聯盟,完成精品課程系列化、綜合化。最后,繼續加強“雙師型”教學團隊建設,深化“U-K 雙元聯動”混合式教學模式,秉承U-K雙元聯動目標,更新聯動體系,加強“雙師型”教學團隊建設,聘請專家型幼兒園園長或教師授課,由幼教專家、高校專業教師、幼兒園園長和骨干教師組成課題組,通過加強教研,申請教改項目等形式,進一步實現“院園一體、學崗融合”的人才培養模式。

猜你喜歡
課程目標幼兒園模塊
28通道收發處理模塊設計
“選修3—3”模塊的復習備考
國內外高中化學課程目標比較與啟示
基于混合式教學模式下課程目標達成度分析
我愛幼兒園
歡樂的幼兒園
愛“上”幼兒園
歷史課程目標及其分類的探索
淺談蘇教版初中語文教材課程目標的達成程度
集成水空中冷器的進氣模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