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問題導向的干預模式對2型糖尿病患者自護能力及健康行為的影響

2023-10-13 11:54朱雷嚴
實用臨床醫學 2023年4期
關鍵詞:導向血糖方案

朱 青,朱雷嚴

(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a.內分泌代謝科; b.急診科,南昌 330006)

2型糖尿病(T2DM)作為終身慢性代謝性疾病,其尚無治愈方案,患者需長期使用降糖藥物,以良好控制血糖水平,預防并發癥發生。但T2DM患者受疾病影響,加之需長期控制飲食、用藥等,可能會產生不良情緒,降低治療依從性,影響自護能力[1]。相關研究[2]指出,T2DM患者自護能力作為血糖控制重要積極因子,良好的自護能力能夠約束患者不良習慣,建立健康行為,提高血糖控制效果。常規護理干預重點在于T2DM患者疾病本身護理,雖講解相關疾病知識、進行心理疏導等,但未重視患者自護情況,整體護理效果有限[3]。問題導向的干預模式作為新型干預方案,其將問題作為引導、目標,讓患者以自我審視方式發現問題、思考解決方案,從而培養患者學習主動意識,調動其主觀能動性,促使不良行為轉變[4]。目前,問題導向的干預模式已廣泛用于癌癥、慢性病管理等,且具有較好的應用效果[5]。鑒于此,本研究探討基于問題導向的干預模式對T2DM患者自護能力及健康行為的影響。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2022年4月至2023年2月收治的95例T2DM患者,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48例和研究組47例。納入標準:T2DM符合相關診斷標準[6],且經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確診;年齡18~80歲;意識清晰,理解能力正常;知情同意本研究。排除標準:合并臟器器質性病變;合并T2DM嚴重并發癥;合并腫瘤;合并精神疾病;有視聽障礙;哺乳或妊娠期患者。2組性別、年齡、病程、文化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本研究經本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表1 2組一般資料比較

1.2 護理方法

1)對照組行常規護理干預。于患者入院后,密切監測患者血糖變化,了解患者飲食習慣,制定科學飲食方案,并加強T2DM基礎知識宣教、用藥指導、運動指導等干預,同時評估患者心理狀況,幫助其排解不良情緒,強調建立健康習慣、自我護理重要性等;于患者出院后每周進行1次電話或上門隨訪,了解患者自護情況,并積極引導干預方案轉變。干預時間為3個月。

2)研究組基于常規護理,行基于問題導向的干預。①組建干預小組。由1名護士長、5名??谱o士組成管理小組,干預前小組成員均需接受“問題導向”概念知識培訓,掌握干預技巧,并采集患者基礎資料,建立個人檔案,以實施個體化干預。②明確問題。設計案例、創建問題情境,以開放式提問、誘發性提問等方式與患者交流,引導其以回憶的方式自我審查既往T2DM自我管理行為,識別并記錄患者自我管理行為中存在的問題,并詢問其現階段自認為存在的問題與希望改善的問題,如缺乏正確血糖自我監測、疾病知識認知不足、飲食不當等。③制定目標。將待解決的問題為導向,以經驗交換、知識交流等形式,結合患者生活、行為習慣,與其共同協商、制定科學的目標;同時,根據目標提出解決的方案,并讓患者分析各方案可行性,并選擇其認可、具有可行性的方案實施。④干預實施。健康宣教:住院期間指導患者自我生命體征監測、血糖檢測方法,若發現問題,及時告知醫師處理;在病房走廊內張貼防跌倒標識,利用廣播宣講防跌倒技巧等;利用微信平臺,錄制糖尿病健康知識微視頻,將視頻傳輸給患者,囑其觀看、學習相關內容;每周舉辦1次糖尿病??浦v座,講解降糖藥物使用、胰島素使用技巧等知識,普及足部護理內容,并講授自我管理保健重要性,同時引導患者積極提問,根據其詢問進行針對性解答。飲食調整:根據每日熱量攝入標準,合理搭配食物,盡量以蔬菜、谷類等為主,并要求患者定量定時進餐,且講解飲食標準計算方法。心理支持:每周進行1次“一對一”心理交談,評估患者心理狀況,并分享音樂療法、漸進性肌肉放松療法等,引導其宣泄不良情緒,保持積極心態,并以自我管理效果好的患者為典范,樹立“榜樣”,讓患者積極轉變,交談30 min·次-1。干預周期為3個月。

1.3 觀察指標及評價方法

1)疾病感知:干預前、干預3個月,2組均用簡易疾病感知問卷(BIPQ)[7]評價,量表涵蓋認知描繪、綜合理解、病因認知、情緒描繪4項,共9個條目,其中病因認知為開放新提問,不計入總分,其余條目均計0~10分,分值0~80分,分值越高則疾病感知越高。2)自護能力:干預前、干預3個月,2組均用糖尿病自我管理行為量表(SDSCA)[8]評價,量表涵蓋血糖監測、總體飲食、吸煙、足部護理等6項,共12個條目,其中吸煙項不計分,其余條目均計0~7分,分值0~77分,分值越高則自護能力越高。3)健康行為:干預前、干預3個月,2組均用健康行為能力自評量表(SRAHP)[9]評價,量表涵蓋營養、運動、心理安適、健康責任4項,共28個條目,各條目均計0~4分,分值0~112分,分值越高則健康行為越好。

1.4 統計學方法

2 結果

2.1 2組疾病感知比較

干預3個月,2組BIPQ評分均較干預前升高,且研究組評分較對照組更高(P<0.05)。見表2。

表2 2組干預前后BIPQ評分比較 分

2.2 2組自護能力比較

干預3個月,2組SDSCA評分均較干預前升高,且研究組評分較對照組更高(P<0.05)。見表3。

表3 2組干預前后SDSCA評分比較 分

2.3 2組健康行為比較

干預3個月,2組SRAHP評分均較干預前升高,且研究組評分較對照組更高(P<0.05)。見表4。

表4 2組干預前后SRAHP評分比較 分

3 討論

T2DM多因胰島β細胞功能缺陷、胰島素抵抗引起,容易導致糖代謝異常,使機體處于高糖環境。同時,T2DM患者機體血糖水平長期較高,容易引起微血管病變、神經病變等,引發糖尿病并發癥、心腦血管疾病,嚴重時會威脅患者生命安全[10]。但T2DM患者疾病感知不足,治療期間容易出現抵觸情緒,降低治療依從性,加之其缺乏自護意識、自我管理能力低下,從而影響血糖水平控制效果,導致疾病進展。

近年來研究[11]發現,T2DM患者接受有效護理干預,能夠增強其自護能力?!皢栴}導向”作為新型護理概念,以咨詢、問題講解、行為干預為統一主體,通過引導患者自我發現問題,探索解決方法,能夠培養患者對疾病負責態度,樹立自護意識,從而改變不健康行為[12]。同時,基于問題導向的干預可引導患者思考,激發其自主學習意識,調動自身潛能,從而提高自我管理意識與行為,促使疾病轉歸[13]。目前,基于問題導向的干預已用于多種慢性病護理,鄭梅等[14]研究指出,該護理方案利于改善冠心病患者術后自我管理能力,提升治療依從性,提高整體康復效果。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3個月,研究組BIPQ、SDSCA、SRAHP評分均較對照組高,說明T2DM患者采用基于問題導向的干預利于提高疾病感知,改善自護能力與健康行為。分析原因在于,干預期間通過組建干預小組,對組內成員進行“問題導向”概念知識培訓,可確保護理專業性;設計案例、創建問題情境,以提問的方式引導患者回憶既往疾病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可使其自主思考;將現存問題與希望改善的問題作為引導,結合患者個體情況共同制定科學的目標,并選擇患者認可、具有可行性的方案實施,能夠提高患者認可度與依從性。同時,在方案實施期間進行健康宣教,以微視頻形式傳輸疾病相關知識,講解用藥方案、自我保健重要性等,能夠提高患者疾病認知,增強感知度,指導其合理調整飲食,積極給予心理支持,能夠緩解患者不良情緒,保持積極心態,從而樂觀面對疾病治療,提高自護能力,建立健康行為[15]。

綜上所述,T2DM患者采用基于問題導向的干預可增強疾病感知,提高自護能力,改善健康行為。

猜你喜歡
導向血糖方案
以生活實踐為導向的初中寫作教學初探
細嚼慢咽,對減肥和控血糖有用么
爛臉了急救方案
一吃餃子血糖就飆升,怎么辦?
“偏向”不是好導向
定邊:一份群眾滿意的“脫貧答卷” 一種提供借鑒的“扶貧方案”
需求導向下的供給創新
妊娠期血糖問題:輕視我后果嚴重!
犬只導向炮
豬的血糖與健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