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媒體時代時政報道“出圈”策略研究

2023-10-14 16:04龐瑞妍
新聞愛好者 2023年9期
關鍵詞:出圈全媒體變化

【摘要】全媒體時代,傳統媒體時政報道環境發生深刻變化,在競爭態勢、營收模式、產品形態、發布流程方面呈現出不同于以往的特點。面對這些新變化,現以大河報·豫視頻時政產品集群的實踐為樣本進行解讀,從架構、選題、運營、表達、創意角度給出應對策略,探討提升時政報道傳播力、引導力和影響力的有效路徑。

【關鍵詞】時政報道;全媒體;變化;策略

眾所周知,時政報道政治性、政策性強,承擔著統一思想、提振信心、凝聚共識的社會責任,在新聞傳播中一直占據著制高點。在媒體融合加速發展,媒體生態和傳播格局深刻變革的當下,面對全新的移動化、視頻化互聯網傳播環境,如何提升時政報道的傳播力、引導力和影響力,凸顯主流媒體的主流價值,進而實現媒體品牌再造,是擺在從業者面前的一道課題。

面對新變化,時政報道要“出圈”,需要有新的應對策略。2023年1月,河南日報社大河報·豫視頻組建全新的時政產品集群,創新架構了“1?N”產品矩陣模式。運行半年來,大河報·豫視頻時政產品集群依托全媒體聯動優勢、深度報道策劃與產出能力、短視頻創作與傳播強大內生動力,在2023年河南省“兩會”、全國“兩會”、河南“三夏”、高考等一系列重大主題報道,以及淄博燒烤現象等眾多熱點時政事件中,策劃先行,創新引領,創意賦能,實現了破圈傳播,流量與口碑兼具,成為主流媒體時政報道創新變革的一個典型樣本。

一、架構策略

創刊于1995年的《大河報》,28年來始終屹立于時代潮頭,連續20年位居中國品牌500強。2021年,《大河報》進行重塑性改革,將品牌升級為全新的“大河報·豫視頻”,以移動化、視頻化、全平臺傳播為特色,全面進入互聯網和視頻化時代,致力于打造“媒體?政務商務服務”的新型主流平臺。2022年10月,大河報·豫視頻啟動了第二輪重塑性改革,2023年年初正式實施集群制運營架構,深耕垂類領域,將融媒轉型推向縱深。為強化“運營主導?內容賦能”理念,遵循“產品導向”“就近相關”“孵化裂變”的原則,各集群加速重組、重建。

其中,全新成立的大河報·豫視頻時政產品集群,不再像傳統媒體設置諸如“時政部”或“省會部”,而是“無產品不機構”,以垂類產品名稱代替傳統部門設置,強化運營賦能,探索“媒體?政務商務服務”模式,創新性地架構了“1?N”的產品矩陣模式——“1”,即一個引領性的時政深度觀察欄目——首席觀瀾;“N”,即多個以政務商務服務為特色的IP,包含“大河助農團”“大河教育?”“找大夫問輝哥”“律媒團”“技能河南”等產品,從內容傳播、影響力打造等方面全面發力。

以往時政各線口推出深度報道時容易“各自為政”,零散不成系列,缺乏統一的內容出口和鮮明的品牌標識,不能對整體產品打造形成引領和助推,此次重新架構后較好地解決了這一問題。比如“首席觀瀾”,定位高端、權威、及時、深度、主流,聚焦國家部委、省四大班子、省廳局委重大戰略部署、重大民生政策,第一落點?深度觀察,打造大河報·豫視頻時政報道的高地、第一政務報道IP。半年來,在時政產品集群主導下,“首席觀瀾”和集群內N個政務產品真正實現了賦能發展、充分融合、抱團提升。

其一,“首席觀瀾”發揮“引領者”“生力軍”角色,在時政產品集群內,賦能到“大河助農團”“大河教育?”等產品的重點新聞打造中。比如從2023年1月份到5月份陸續推出的河南省市教育系統重要人事任命、機構調整系列報道,報道了鄭州大學黨委書記調整、鄭州市教育局新局長到任、河南新設立多所大學等,報道不僅僅停留在消息本身,而是延展到背后的教育理念更迭、省市教育改革、河南科教興省戰略的實施等層面,引起社會層面廣泛關注,在微博、短視頻平臺上引起了網友熱議和跟評。

其二,為更好地發揮聯動優勢、集中兵力“打大仗”“打勝仗”,時政產品集群成立“聯合運營組”,集群分管負責人擔任組長,班底主要來自“首席觀瀾”。根據重點策劃和重點項目需要,隨時抽調集群優秀采編力量,發揮“尖刀連”“突擊隊”作用,通過打好關鍵“戰役”,帶動影響力突破。比如2023年3月份推出的《問道龍頭》系列策劃報道,在一系列調查研究的基礎上,聚焦現代化農業強省打造、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培育等方面,圍繞糧食生產、畜牧業、果蔬業、中藥材、油料產業等發展現狀、難題等,推出一系列深度觀察,占領報道高地,也為后期的持續采訪介入提供了有效接口。

截至目前,“首席觀瀾”推出報道70余期,其中關于營商環境、民營經濟、河南公共品牌建設等多篇報道,獲政府部門、企業、學界等高度認可,被國內主流媒體、權威智庫機構引用、轉載近千次。在實現重點品牌塑造過程中,也通過賦能集群各產品項目,實現了大河報·豫視頻時政報道影響力的再提升、再塑造。

二、選題策略

重大主題性時政內容是傳達黨的方針政策的重要窗口、社會公眾了解時政的重要渠道,也是時政產品的“競技場”。如何做到叫好又叫座、出新又出彩,是對策劃能力、創新能力的檢驗。為講好河南發展新偉業,展示河南發展“核心密碼”,2023年河南省“兩會”期間,大河報·豫視頻時政產品集群牽頭,聚焦河南全局及重大戰略部署,圍繞時政熱點、科技創新、法治、教育、健康醫療、農業、技能與就業等細分領域,重磅推出“大河報·豫視頻MCN矩陣報兩會”系列策劃報道。

其中,《廳局長面對面》聚焦交通、科技、教育、統計、農業等多個重點領域,圍繞廣大市民、企業、行業關心的熱點話題,“首席觀瀾”邀請多位廳局委負責人接受訪談,談政策走向,談下步重點,為建設現代化河南提供“河南方案”。比如在教育領域設置重要議題——2023年河南如何支持“雙一流”高校建設,更好地滿足廣大河南學子“上大學”的美好愿望?河南省教育廳黨組書記毛杰帶來河南“雙一流”高校建設的發展“路線圖”。該組策劃報道反響熱烈,共計超過10個話題沖上全國熱搜榜,其中單篇報道微博最高閱讀量就達到了1.3億人次。

三、運營策略

重大時政熱點報道要敢于“亮劍”,對于社會熱議的焦點話題,要跳脫蕪雜的信息表層,用更深一層的視角去解讀、分析傳播,回應受眾關切。2023年開春以來,淄博燒烤“爆火”,成為現象級傳播事件,此時網絡上關于淄博燒烤的信息十分蕪雜,當下的淄博究竟如何,它能帶來哪些啟示?大河報·豫視頻時政產品集群迅速成立聯合運營組,展開策劃報道。其中一組主題為“營商環境看淄博,淄博‘出圈’的背后”,通過大量的走訪式報道,揭示一個最真實的淄博;第二組策劃報道反觀河南,尋找河南版淄博,主題為“從好客山東到老家河南,城市品牌打造背后的文化基因”,推出一系列網紅城市,比如洛陽擦亮文旅名片,信陽打造美食之都……探討城市爆火背后的文化基因、行政思路、城市氛圍營造等。兩組系列策劃報道站位高,不就事論事,跳出淄博看河南,對河南相關城市品牌進行了很好的推介,為地方主政者提供了有益的參考,實現了黨心民心的同頻共振,在一眾淄博燒烤報道中脫穎而出。

2023年是拼經濟的重要一年。從政府到企業層面都在發生著一些新的變化,作為時政領域報道者需要見微知著、由表及里,從小切口做好大文章,用小變化折射大時代。今年以來,河南多地選派優秀年輕干部,赴經濟發達地區跟班學習,時政產品集群敏銳地捕捉到這一干部培養新氣象后,迅速開展策劃報道。采訪南陽、駐馬店、鶴壁等同樣采取過跟班學習的省轄市,采訪省委黨校、省社科院專家,深度剖析為什么學、怎樣學、學了什么、成效如何等,系列報道推出后,引起很大反響。河南日報社全平臺接力傳播,《河南日報》以《跟班學習尋發展良方》進行刊播,大河網以《河聲:干部跟班學習?須久久為功》為題發表評論員文章,將該話題聲量再次擴展,形成聲勢。

四、表達策略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讀者在哪里,受眾在哪里,宣傳報道的觸角就要伸向哪里,宣傳思想的著力點和落腳點就要放在哪里?!焙幽鲜寝r業大省、“中國糧倉”,每年“三夏”都是場硬仗,全省、全國人民十分關注。進入麥收季后,連續陰雨天氣和復雜輿情走向給河南今年的“三夏”報道提出新的挑戰。為全力備戰2023年“三夏”報道,時政產品集群牽頭成立了“三夏”報道專班,為適應當下移動化、視頻化傳播趨勢,增強報道吸引力和感染力,最大限度地觸及更廣泛受眾,此次報道中充分利用大河報·豫視頻視頻化和全媒體優勢,創新思路,精心策劃。

在“三夏”報道上,大河報·豫視頻重磅推出系列原創短視頻和夏收MV,從不同角度展現了夏收一線的正能量畫面。其中,《100秒!全景看河南,戰“三夏”搶收忙!》視頻以央視權威報道聲音切入,用100秒時間直面記錄了河南平頂山、駐馬店、許昌、安陽、洛陽五地搶收現場,時間跨度從白天到晚上,充分反映了在這場“夏糧搶收戰”中,河南各地迎難而上全力搶收的責任與擔當。該視頻極具視覺沖擊力和內容感染力,在看量超過3000萬,并登錄抖音熱榜,得到上級主管部門主要領導的關注與表揚?!兑刮疵?河南多地夜以繼日搶收》原創短視頻,展現了豫南多地搶收一線的場景,再配以動人的音樂,表現出了農民與天氣賽跑搶收的決心,讓人動容。首部夏收MV《我要從南收到北,我還要從白收到黑》,對崔健《苦行僧》歌詞進行改編,創作出“我要開著最酷的車,風雨兼程往前追”“我收的麥它不只是小麥,還是你每天吃的飯烙的饃”等展現夏收一線畫面的歌詞,致敬“三夏”時節每一滴汗水;該音樂MV全網流量超過5000萬,很多網友被視頻戳中,紛紛在評論區留言。

為讓社會大眾更加直觀地感受到夏收一線的真實情況,進一步增強共情心理,加深價值觀認同感,時政產品集群牽頭策劃了豫南四市“機收大會戰”、豫北三市大規模機收直播,重點展示夏糧搶收一線積極作為的壯觀場面,渲染河南搶收夏糧的高昂斗志,營造良好輿論氛圍。整組“三夏”報道主打短視頻傳播,認真細致吃透精神,深入基層,善用圖文、視頻、海報、直播等多種融媒體形式去表達,獲得河南省農業農村廳等部門的高度認可。

五、創意策略

新技術大大豐富了時政新聞的報道形態。隨著互聯網技術和新媒體平臺的不斷發展,短視頻內容和形式也在不斷創新,需要找準創新元素與報道內容的最佳結合點,選取最佳表現手段,創新內容載體,讓技術助力時政報道提檔升級。

高考報道是每年各媒體PK戰場之一。2023年河南高考期間,大河報·豫視頻時政集群發揮創意優勢,推出的爆款產品成功“出圈”。在前期策劃時,時政產品集群決定引入特別考生ChatGPT,將其作為報道主角。為此,提前制作直播預熱小視頻《“神秘考生”將現身大河報·豫視頻直播間挑戰高考作文,Ta,超級學霸,最強大腦擔當,Ta,全能寫手,江湖名聲大噪,Ta,是誰?》,持續引發網友好奇心,增加關注度。

高考首日重磅揭秘視頻推出?!短貏e考生ChatGPT現場挑戰高考作文,3秒800字,名師給出50分!》《百萬人直播間圍觀AI寫高考作文!名師打分》,兩組創意報道視頻全網傳播量超過1000萬,登上全國熱點榜。

2023年五四青年節,大河報·豫視頻推出由時政產品集群策劃出品的重磅融媒體產品——《信不信?!我們用錘子鑿出一條天河》,網友自動代入為紅旗渠的建設者,帶他們重溫紅旗渠建設歲月,感受那種戰天斗地的英雄氣概。產品以動漫創意的形式,在H5頁面中巧妙地融入點擊頁面、開鑿山體的動態效果,最后隨著工程不斷往前推進,從山體中穿出一條千里紅旗渠,最后生成一張專屬的紅旗渠建設者證書以及專屬編號。通過沉浸式、互動式體驗,將紅色精神傳承、學習“玩出新花樣”。網友反饋“代入感很強,仿佛回到了那個歲月”“在產品中重溫紅旗渠建設,收獲的是感動,對當年的建設者更加崇敬”。通過動漫創意產品、稿件、海報、微博(子話題)、微信、APP等全平臺重點包裝、宣推,全網閱讀量超過3000萬人次,形成爆款產品,實現了裂變式傳播。

六、結語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加強全媒體傳播體系建設,塑造主流輿論新格局”。該報告給媒體發展點明了方向。隨著媒體融合上升為國家戰略,如何適應新的傳播生態、傳播格局,更好地提升新聞傳播效果,讓正能量更強勁、主旋律更高昂,大河報·豫視頻時政產品集群基于當前媒體融合背景下的傳播特點,結合時政報道傳播需求,從產品架構、人員分工、策劃理念、內容生產、創意賦能、技術助力等方面不斷思考、創新突破,推出了一批內容質量高、影響力廣泛的新聞產品,形成了一整套有新打法、有生命力的運營策略,為提升時政報道的傳播力、引導力和影響力,作出了卓有成效的探索。

參考文獻:

[1]戴艷梅.錘煉“四力”,讓時政報道有溫度[J].中國記者,2020(2):106-107.

[2]何祖謀.讓時政報道承載更強聲音[J].東南傳播,2019(11):6-7.

[3]劉砥礪.適應互聯網信息生產方式政知新媒體開創時政報道“新賽道”:北京青年報時政新聞報道“破圈”研究[J].中國記者,2021(2):28-31.

[4]馬勇.媒體深度融合背景下時政報道創新的四個發力方向[J].新聞知識,2022(6):92-96.

[5]陶青.政務新媒體發展現狀、存在問題及能力提升研究[J].新聞研究導刊,2020(17):122-123.

[6]王曉東.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報道的全媒體突圍:基于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時政報道的思考[J].人大研究,2021(4):32-34.

[7]姚明霞.時政新聞在新媒體中如何表現[J].環球首映,2022(4):221-223.

作者簡介:龐瑞妍,《大河報》(大河傳媒)副總經理,時政產品集群分管負責人(鄭州 450008)。

編校:張紅玲

猜你喜歡
出圈全媒體變化
萌囧動物出圈記
探索品牌出圈的底層邏輯
“國潮”出圈之旅:從文化自信到品牌自信
從9到3的變化
紀檢新手“出圈”記
這五年的變化
淺析電視民生新聞的現狀及發展趨勢
全媒體語境下體育新聞教育建設的思索
全媒體環境下主持人競爭力的提升
打造微公益品牌的“全媒體路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