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遺資源在城市文化建設中的開發利用研究

2023-10-16 19:12吳菲余姿
美與時代·城市版 2023年8期
關鍵詞:城市文化開發策略非物質文化遺產

吳菲 余姿

摘 要:魯繡作為濟南市的非遺資源,其文化內涵深厚,對于城市文化的建設有著很大的潛力。以濟南魯繡為個案,采用實地調研和訪談的研究方法,梳理濟南魯繡現存的開發模式,發現其薄弱和不足之處,并通過分析發展困境,探究出能促進魯繡的傳承與發展的創新開發策略。

關鍵詞:非物質文化遺產;魯繡;開發策略;城市文化;文化建設

一、非遺資源在城市文化建設中的價值

(一)城市文化與非遺資源

城市文化作為城市的一部分,有著與文化相似的紛繁龐雜的體系和模糊不定的界限。從廣義的層面上來講,城市文化是指城市的居民在城市發展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城市文化的地域性特征表明了一個城市的文化是在當地的歷史經歷、政治變革、經濟水平的影響下形成的。因此,城市文化承載的是歷史長河的記憶,蘊涵的是時代精神,呈現的是一方水土的人民生活。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民族特性、民族審美習慣的鮮活體現,蘊藏著深厚的傳統文化內涵。非物質文化遺產在人類生產生活中創造、形成并長期積淀而發展成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其存在于特定的時空環境。但隨著中國現代化進程的推進,部分非物質文化遺產賴以生存的時空環境遭到了破壞,其經濟作用持續下降,致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開發手段滯后,也影響了非遺資源的保存和利用。

(二)非遺資源在城市文化建設中的價值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在城市的發展變革中形成的,是一個城市的鮮明符號,其傳承與發展必然依托城市。同時,非物質文化遺產也是各類文化的重要載體,是民族精神特征的直接呈現,更是民族精神的凝結和綿延。

從城市文化產業層面上講,非物質文化遺產能夠為城市文化產業提供豐富的資源,合理利用這些資源,有利于城市文化品牌的逐步構建,彰顯城市個性,增強城市在旅游業、人才招攬方面的競爭力。從城市文化精神層面上講,非遺資源的充分開發,有利于增強地域文化的影響力,提高城市居民的文化自信,從而留住城市人才,提升城市的文化實力。從城市文化生活層面上講,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華人民祖祖輩輩留下來的實用技藝,將非遺資源應用到人民生活當中去,有利于提高城市居民生活水平,豐富城市居民精神生活,促進城市文化建設。

二、濟南魯繡在城市文化建設中的開發利用困境

(一)地域文化的大眾認知度低

魯繡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很大的城市產業化空間,但就目前來看,存在于城市文化中的魯繡文化在人們心中仍有很大一部分缺失,這導致現存開發水平較低且流于表面。民間傳統美術工藝穩定生存的環境已被打破,在快節奏的城市生活中,人們很難從這些傳統手藝中尋找到樂趣。另外,魯繡的文化價值傳播與發揚出現了斷層。20世紀末,很多魯繡工人面臨被迫下崗的困境,從那以后,熟練掌握魯繡的技術工便越來越少。消費者與魯繡接觸少、文化認知度低,這對魯繡融入城市文化產業造成了不利的影響。

(二)傳承人匱乏

職業傳承人的數量少。濟南市開展“非遺進校園”項目中,學生雖習得簡單的縫繡技法,但很難激發學生對魯繡的熱愛,更不能促使其選擇成為一名職業的魯繡傳承人。在社會公益傳承中,如山東博物館魯繡研究中心的學員,他們一般是一兩個月速成教學,對魯繡技藝的掌握都是非常淺顯的,所繡出的作品工藝簡單,內容雷同。

職業傳承人的技藝不純正、不精湛?,F存的工作室創作的運作模式,是注重市場需求的商業模式,在有利于非物質文化遺產魯繡傳承與發展的同時,也為城市居民提供了就業崗位。但歷代多種多樣的魯繡針法傳到如今,能夠真正掌握并熟練運用它的人已經不多了。如濟南百花洲魯繡工作室里的繡娘,她們有很多人是學了蘇繡后才學魯繡的,如今繡出來的作品,就帶有很明顯的蘇繡風格。高端魯繡作品不夠純正,魯繡的文化特色就難以凸顯出來。

(三)魯繡產品設計創新不足

功利化的市場引導人們趨同的審美,對民俗或傳統文化的信仰度直線下降,導致現代人的審美受市場限制。審美趨同化嚴重,使魯繡失去本身的文化特點。一方面,濟南魯繡紡織廠公司產業多為電腦刺繡,且滿足大批量訂貨的商家,如濟南百花刺繡有限公司,以流水線形式大量生產,產品樣式雷同。各地都有很多打著“魯繡”名號的刺繡廠,但其產品是否為魯繡還需進一步商榷。另一方面,具有辨識度的魯繡產品離城市居民的生活越來越遠,作品大多是仿制名人名畫,與普通消費者的生活需求相差甚遠,魯繡難以為城市居民的生活增添文化氣息。

(四)市場化運行機制不完善

1.合作意識薄弱

濟南魯繡的現有傳承人大都是20世紀任職于濟南市刺繡廠的工人。傳承人本應合作共贏,但魯繡傳承人之間卻存在競爭關系。這種競爭關系不僅體現在魯繡作品的銷售上,更多體現在涉及相關利益的各級評審活動中,所以如今傳承人往往各自開展魯繡的創作銷售活動。

2.從業人員綜合能力不足

對于城市文化產業來說,技藝也好,文化內涵也好,都只是產業開展的基石。要想非遺資源得到較好開發,一專多能的人才是關鍵。如今濟南魯繡產業的從業者往往僅精通魯繡技藝,缺乏創新意識和營銷技能,對設計理念、銷售、文化理論研究方面不甚了解。缺少懂設計、善管理、能策劃的銷售團隊,這就導致不能構建完善的魯繡品牌,對當前將魯繡利用到濟南文化建設來說,無疑是最大的瓶頸。

三、魯繡在濟南城市文化建設中的開發利用策略

(一)利用數字化

近年來,中國城市的數字化發展非常迅速,其中文化消費和地方文化產業做出很大貢獻,例如:電影、音樂、IP創品等。將魯繡開發與數字城市文化的建設結合,能夠為城市發展和社會進步注入文化活力。例如建立魯繡資源數據庫,將與非物質文化遺產魯繡相關的文字記錄、學術研究、影音紀實資料等系統地整合在多元化交互式的知識服務平臺上,為研究者提供更寬闊的學術視野和新穎的研究路徑。這樣既方便了普通民眾查閱和學習,也使更多的人加入城市非遺資源的保護開發行列。

(二)注重魯繡產業的人才隊伍建設

針對職業傳承人匱乏的問題,職業學校仍然是專業人才的培養基地??梢砸札R魯文化為支撐,在高中以上學校開設魯繡工藝的實踐課程,并對專業性人才進行培養和教學,提高魯繡技藝水平的同時,也增強了學生的創新設計意識;培養學生的地域文化認同感和傳統文化自豪感的同時,也促使他們將個人價值轉換成社會價值,利用魯繡建設城市文化。

針對傳承人綜合能力不足的問題,需重視城市文化產業相關的人才,加大投資力度,促使高校培養出更多針對非遺資源開發的專門性管理人才。魯繡傳承人把時間利用在潛心創作上,保證魯繡的傳承與作品創新。建立較為完善的組織架構和生產鏈條,從產品開發到運營銷售,專門性人才可以彌補魯繡及其他城市非遺資源開發流程不連貫的漏洞。

(三)魯繡產品創新

1.工藝禮品

以文化傳播為目的的工藝禮品是魯繡市場上的主要品類,這種高端的藝術欣賞品,應正確賦予其深厚的文化內涵,使作品內容豐富而不蕪雜,形式多樣而不失典雅。文化與審美的不同使刺繡藝術在底布上塑造不同的題材與含義。必須傳承好魯繡的特殊技藝,保護好其體現的文化內涵,魯繡才會標新立異,持續發展。另外,與其他魯繡產品不同,工藝禮品要想突破銷售瓶頸,應當形成品牌效應或消費者口碑相傳。既要將齊魯地域文化融入工藝禮品的品牌形象當中去,也要加強傳承人的影響力,以傳承人帶動魯繡作品經濟效益提升。

2.服裝飾品

從古至今,服裝飾品上的刺繡并不罕見。當下,純手工刺繡的服飾多為定制的“奢侈品”。服裝飾品在女性消費的品類中占據很高的比例,魯繡若要擴展市場,就要對服飾上的刺繡進行創新??梢约涌炜萍紕撔?,使電腦刺繡更具品質,更具魯繡的特征,以降低人力成本,用價格贏取市場。還可以將傳統魯繡融入當今流行服飾風格當中去,例如千禧風、街頭、新中式等。文化底蘊深厚的傳統魯繡與時新的剪裁風格產生碰撞,將會吸引不同受眾人群的關注與購買,從而更好地占有市場。

3.旅游紀念品

濟南地區文化經濟發達,地理環境優美,為城市旅游業提供了較大的發展空間??梢月糜尉皡^及高速服務區的旅游紀念品為宣傳點,創造一些新穎的、與當地旅游特色相結合的魯繡產品。例如,可以專門根據濟南的眾多景點繡制魯繡文化創意品,包括大明湖風景系列手包、英雄山景區平安符等。旅游紀念品的設計創作采取全景開放式的,讓游客也參與進來,充分體現旅游業的娛樂性質。這在擴展魯繡產品的銷售渠道的同時,也將使濟南市的文化形象植入人心,提高濟南城市文化的影響力。

(四)成立魯繡行業協會,形成規模效應

非物質文化遺產魯繡作為剛剛起步的文化產業,應提高魯繡傳承人的合作意識,摒棄“同行相輕”的傳統觀念,共同致力于魯繡的發展工作,互相借鑒經驗,抱團取暖。另外,統籌城市資源,建立魯繡的保護部門,組織成立魯繡行業協會,凝集魯繡傳承人的智慧與技藝,籌劃較大規模的研學活動,鉆研魯繡不同技藝,積極創新技法,形成聯動效應,進一步提高魯繡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五)走魯繡品牌化路線

首先,找準品牌定位,做好市場細分。讓情感定位作為魯繡品牌定位的重要方式,如將“用魯繡美化生活”這一概念植入人心,讓人們從情感上接受認可魯繡,從而引領人們對于魯繡的審美。在魯繡品牌概念進入消費者日常生活的基礎上,為了更多地占有市場,應根據年齡、消費喜好、消費水平等標準將顧客分為多個顧客群。針對不同的顧客群,需生產不同的魯繡作品、制定不同的產品價格、采用不同的銷售策略,從而更好地滿足消費者對魯繡產品的多樣化需求,促進魯繡的生產企業將各種資源合理利用到目標市場。

其次,創新銷售平臺,做好品牌宣傳。規劃好魯繡品牌的營銷策略,必須依賴自媒體平臺、社交網絡、多媒體展覽等傳播方式,提高其對市場的適應能力。只有搭建完善的銷售平臺,形成順暢的銷售流程,才能改善魯繡線下銷售缺陷,突破魯繡產業開發的瓶頸。將魯繡的文化價值融入品牌宣傳,利用新媒體助推傳播,例如,對于帶有魯繡元素的服飾來說,策劃拍攝的廣告短片需將魯繡文化內涵展現出來,確保服飾與穿著者本身的和諧、傳統工藝美術魯繡與現代審美的和諧。

四、結語

非物質文化遺產魯繡與當代城市文化產業之間是辯證統一關系。一方面,大眾對傳統地域民俗文化的認知斷層與非物質文化遺產魯繡的開發困境是當前面臨的問題;另一方面,人們對非遺資源越來越多的關注讓傳統文化逐漸回歸大眾視野,是城市文化建設開發面臨的機遇。利用濟南魯繡這一非遺資源促進城市文化建設應從整體出發,分層次地同步進行,處理好非物質文化遺產魯繡傳承事業和城市產業開發、遺產保護和市場利用之間的關系,實現非物質文化遺產魯繡真正意義上的傳承與可持續性發展。

參考文獻:

[1]胡彩霞.西安城市文化建設研究[D].西安:西安理工大學,2009.

[2]劉熙平,張宇航,王婷婷.嫩江流域滿族非遺傳承人保護發展策略研究:以克東滿繡為例[J].今古文創,2021(39):74-75.

[3]付偉安.濟南市魯繡傳承發展現狀分析與思考[J].人文天下,2018(23):61-65.

[4]殷航.傳統魯繡的創新設計與應用研究[J].山東工藝美術學院學報,2021(6):93-96.

[5]楊艷霞,張爾君.基于消費者視角的手工藝類非遺項目開發利用研究:來自四川省綿陽市的調查與思考[J].四川戲劇,2019(10):159-162,168.

[6]袁其玲.基于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數字化保護與開發的研究[J].文化產業,2021(35):88-90.

[7]郎家麗.傳統手工藝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在高等特殊教育中的傳承路徑研究:以聽障大學生為例[J].教育理論與實踐,2020(24):25-27.

[8]周鼎,李芳.基于WebGIS的非遺資源數據庫知識服務平臺構建[J].科技與出版,2022(2):47-51.

[9]郭靜.中國傳統魯繡的造型藝術審美特征淺析[J].讀寫算(教研版),2015(12):7.

[10]高英培.魯繡傳統藝術研究及設計應用[D].北京:北京服裝學院,2015.

猜你喜歡
城市文化開發策略非物質文化遺產
南京歷史文化街區體驗旅游開發ASEB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