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外高校教學評估的研究現狀及趨勢分析

2023-10-19 09:04魏丹丹
重慶開放大學學報 2023年4期
關鍵詞:教學評估發文聚類

魏丹丹

(南京中醫藥大學 藥學院,江蘇 南京 210023)

一、引言

高等教育是培養高層次人才的根本,也是培養科學創新型人才的起點。為了保證高等教育的質量,建立高等院校評估制度是世界各國的普遍做法。提高質量是未來十年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發展的核心任務,普通高校教學工作審核評估是我國“五位一體”質量保障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一項重要舉措和抓手[1]。開展教學評估不僅能鑒別學校教學工作的質量和水平,發揮評估指標的導向作用。同時,具有激勵和督促作用,能夠促進學校不斷改善辦學條件、加強教學管理、建立并完善內部質量保障體系、形成自我約束和監控機制。多年來,國內外學者對高校教學評估的主題開展了廣泛的研究,因此,有必要對高校教學評估的研究現狀和發展趨勢進行全面系統的分析和比較研究,為我國高校教學評估的未來研究提供科學的依據。

二、研究工具和文獻來源

(一)研究工具

研究采用文獻計量學的Citespace 研究軟件進行分析,由陳超美教授團隊開發和維護,通過對文獻的作者、機構、國別、關鍵詞等進行分析獲得研究內容之間的關聯性,總結相關研究領域的熱點問題及其演化路徑,并對其研究前沿進行科學推斷,近年來被廣泛應用于自然科學及人文社科領域[2-5]。本研究利用Citespace 軟件對國內外高校教學評估相關研究進行文獻計量與共詞分析,以歸納總結其研究熱點和學術前沿,以期為新一輪教學評估相關研究提供參考和借鑒。

(二)文獻來源

分別以中國知網(CNKI)、科學之網核心合集(Web of science core collection)數據庫為數據來源,以“高校教學評估”、“university teaching evaluation”為主題進行檢索,發表的年份是從1996 年到2023年,分別檢索出4029、2952 篇原始文獻(截至時間為2023 年4 月25 日)。為確保文獻的代表性與質量要求,將中文期刊來源限定為科學引文索引(SCI)、工程索引(EI)、北大核心、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CSCD)、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期刊綜合評價指標體系(AMI),共檢索出811 篇原始文獻,進一步手動剔除CNKI 源會議通知、新聞、征稿,以及無作者、無關鍵詞文獻及重復文獻,共得到690 篇高校教學評估相關文獻。剔除WOS 核心合集文獻中的會議摘要、議事論文、編輯材料、信函、書籍章節、書籍評論等,共得到2888條WOS源數據。對于作者不能自動識別的文獻,手動進行識別修改。中文、英文文獻時間窗口設置依次設為1996—2023、2002—2023,時間切片為3 年,節點類型分別選擇作者、發文機構、國別、關鍵詞,運行軟件對樣本文獻進行數據分析。在對結果進行聚類后,分別從作者、關鍵詞、機構合作等角度繪制不同類型的圖譜,呈現該領域研究的發展現狀及其前沿趨勢。

三、研究結果

研究結果分為七個部分,包括中英文文獻發表的年份分布比較,中英文文獻作者分布及合作情況的比較,國內外研究機構發文統計及合作情況的比較,中英文文獻的國別統計及合作情況的比較;中英文文獻關鍵詞共現分析的比較,中英文文獻關鍵詞聚類分析的比較,中英文文獻關鍵詞突現分析的比較。

(一)中英文文獻發表的年份比較

對1996—2023 年的高校教學評估研究的發文數量統計顯示:高校教學評估中文研究文獻數量在2005—2010年呈現相對高位狀態,并于2006年(90篇)和2008 年(103 篇)達到頂峰,2009 年之后文章數量急劇下降并于2016年達到谷底(6篇),后續雖然于2019 年達到一個小高峰(29 篇),但總體而言年發文量均小于20篇。反觀英文文獻年發文量一直穩步增長,并于2020—2022年達到高峰,年均發文量均在290篇以上。

(二)中英文文獻作者分布及合作情況的比較

結果顯示,中文文獻中發文最多的作者為鐘秉林(15 篇),發文最少為1 篇,發文量排名前十的作者見表1。作者合作情況顯示,從整體上看,中文作者合作網絡形態比較松散,主要以同一院校2~3人之間的合作為主,不同高校間的合作尚未成熟,整體形態較為松散。對高校教學評價的研究形成3個比較穩定的高發文團隊,其中發文量最多、研究規模最大的是鐘秉林—魏紅、李延?!傡?、李志義—朱泓—劉志軍等為代表的團隊,這些團隊合作較為緊密。

表1 排名前10的中文高發文量作者統計

英文文獻中,發文量最多的作者是Holme Thomas A,共發文14篇,發文量最少為Knight Jenny等,共發文3篇,發文量排名前十的作者見表2。作者合作情況顯示,英文作者合作網絡形態整體比較松散,不同結構間的合作不夠成熟。其中,美國愛荷華州立大學的Holme Thomas A和Raker Jeffrey R合作發文量最多,德國哥廷根大學Raupach Tobias和德國漢堡埃彭多夫大學Anders Sven合作發文量其次。

表2 排名前10的英文高發文作者統計

(三)國內外研究機構發文統計及合作情況的比較

國內從事高校教學評估研究的機構共計202家,發文量15 篇以上有四家,依次為華中科技大學、北京師范大學、中山大學、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武漢理工大學、清華大學并列第十(表3)。發文量排名第一的華中科技大學和排名第四的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合作網絡關系顯著,已形成相對穩定的合作群體,該群體由11家單位構成,此外還包括湖北省教育科學研究院、湖北科技學院、湖北第二師范學院、武漢科技大學、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技大學、吉林大學、北京科技大學、山西大學、中國地質大學,該合作群體主要關注實踐教學;其次為北京師范大學和廈門大學為首的合作群體,該群體由9家單位構成,以北京師范大學和北京大學為中心節點。研究成果排名前五的研究機構中,中山大學和大連理工大學的合作網絡關系不顯著,表明某個研究機構即便高產,也未必與其他高產研究機構有密切的合作關系。

表3 中文發文量排名前10的機構

國際從事高校教學評估研究的機構共計200家,發文量最多的是倫敦大學(77篇),發文量50篇以上的機構依次為倫敦大學、加利福尼亞大學系統、佛羅里達州立大學系統(表4)。國際多數機構合作網絡關系顯著,如表4中發文量排名前十的研究機構均已形成合作網絡。

(四)中英文文獻的國別統計及合作情況的比較

通過對WOS核心合集源發文國別統計分析可知:美國發文量最高共978篇,單篇引用次數最多的為655次;其次為英國,發文量457篇,其中單篇引用次數最多的為437次;我國發文量124篇,位列第七(表5)。美國和英國雖然發文量最大,但它們與其他國家的合作并不顯著;我國學者在高校教學評估方面和瑞典合作發文20篇,與韓國合作發文13篇。

表5 英文發文量排名前10的國家

(五)中英文文獻關鍵詞共現分析的比較

對中文論文的關鍵詞進行共現分析,結果表明中文文獻關鍵詞共326 個,其中,“教學評估”是最大的節點,出現頻次最高(118 次),“高校教學”(83次)和“教學質量”(38次)次之。排名前十的關鍵詞見表6,其中,“專家組”和“高等學?!辈⒘械谑?6次)。英文論文關鍵詞的共現分析表明:英文文獻關鍵詞共495 個,“教育評估”是最大的節點,出現頻次最高(535 次),“學生”(83 次)和“醫學教育評估”(276次)次之,排名前十的關鍵詞見表7。

表6 排名前10的中文文獻高頻關鍵詞

表7 排名前10的英文文獻高頻關鍵詞

(六)中英文文獻關鍵詞聚類分析的比較

結果表明,中文文獻關鍵詞網絡密度Density=0.0075,Q=0.8581,說明該網絡結構聚類結構較好;S=0.9563,同質性高,不同聚類劃分較佳;在前十大聚類中,以“教學評價”“高等教育”“教學評估”為首。前五大聚類的平均年份在2006—2009 年,說明相關研究在此時期成熟,這與中文文獻發文量在該時期達到頂峰相吻合。其中,最大的聚類為“教學評價”,年份為2009年,共包含29個關鍵詞,主要的關鍵詞有教學評價、學生評教、研究熱點、高校教學、文本分析等,該聚類主要關注教學評價的對象和方法(表8)。

表8 中文文獻前五大聚類的主要關鍵詞

英文文獻關鍵詞網絡密度Density=0.0053,Q=0.7989,說明該網絡結構聚類結構良好;S=0.9208,同質性較高,不同聚類劃分較好;在前十大聚類中,以“牙科教育”“學生”“有機化學”為首。前五大聚類的平均年份在2009—2015 年,說明相關研究在此時期成熟,雖然這一時期發文量未達頂峰,但經過前期不斷的蓄積已初具規模并形成一個小高峰。其中,最大的聚類為“牙科教育”,平均年份為2015年,共包含34 個關鍵詞,主要的關鍵詞有牙科教育、以學生為中心學習法、探究式學習、高校學生科研項目、融合教育等,該聚類主要關注牙科教育方式和學習方法。第二大聚類依然為高頻關鍵詞“學生評估”,平均年份為2011年,由33個關鍵詞構成,主要關鍵詞包括學生評估、教學策略、知識評估、心理健康評估、高校生評估,該聚類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中心”和“以人為本”的思想,不僅關注學生知識的掌握情況,同時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第三大聚類為“有機化學”,同樣包括33個關鍵詞,主要關鍵詞為有機化學、高校二年級、翻轉課堂、問題式學習、形成性評價等,該聚類關注有機化學這一具體學科的教學形式、學習方法、成效評價等方面,體現了有機化學這一化學化工、醫藥衛生、生命科學等領域的基礎學科的重要性。第四大聚類為“主動學習”,由主動學習、高等教育、教育活動評估、分子生物學、混合式學習等33個關鍵詞組成,主要關注主動學習、混合式學習等學習方式,分子生物學這一學科同樣作為關鍵詞入圍表明這一生命科學領域基礎學科的重要性。第五大聚類為“高校醫學教育”,由高校醫學教育、護理教育、標準化病人、研究生醫學教育、護理等30個關鍵詞組成,主要關注醫學和護理教育(表9)。

表9 英文文獻前五大聚類的主要關鍵詞

(七)中英文文獻關鍵詞突現分析的比較

對中文文獻關鍵詞進行聚類分析,得到15個高校教學評估研究領域的突現詞:“教學評價”“專家組”“教育部”“長效機制”“檔案材料”“新一輪”等。其中,“教學評價”“專家組”“教育部”突現時間較早,均在2000年之前,為教育部組織專家進行高校教學評估的準備階段。第二個階段的關鍵詞為“長效機制”“檔案材料”“新一輪”“問題探討”,突現時間為2005—2010年之間,此階段正值第一輪高校教學水平評估。第三個階段關鍵詞為“合格評估”“審核評估”“績效管理”“工分制”“教育評價”“教師考核”“大學排名”“質量評估”,其突現時間為2011—2019年之間,此階段為第二輪高校教學審核評估階段?!皩徍嗽u估”突現強度最大,突現時間為2014—2022年,持續時間達9年之久,是高校教學評估相關研究的熱點。

英文文獻關鍵詞聚類分析共得到62個高校教學評估研究領域的突現詞,關鍵的突現詞為“標準臨床能力”“臨床能力”“教育測量”“住院醫師”“可靠性”“體驗”“學院”“大不列顛”“教學方法”“醫務工作者態度”“英國”等。其中,“標準臨床能力”“臨床能力”“教育測量”“住院醫師”“可靠性”“體驗”“學院”“大不列顛”突現時間較早,起始時間為2000—2001 年。第二個階段的關鍵詞為“教學-方法”“醫務工作者態度”“教學方法”“英國”“課程設置”“醫生”,起始時間為2004—2007年之間。第三個階段關鍵詞為“高中/化學入門”“化學教育研究”“高校/普通高校一年級”,起始時間為2012—2013 年之間。第四個階段關鍵詞為“實驗室教學”“虛擬現實”“遠程教育”“電腦輔助學習”“心理健康”“有機化學”“參與”“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其突現起始時間為2019—2020年之間。在以上的關鍵詞中,“標準臨床能力”突現強度最大,其次為“教學-方法”“臨床能力”,持續時間最久的為“臨床能力”,突現時間持續13 年之久,是高校教學評估相關研究的熱點。

四、討論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論述,如2017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上海代表團審議時指出:“辦大學,最重要的是人們心中的聲譽,是自己的底蘊,是自己的積累。這是需要長期積淀之后在人們心中形成的?!秉h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加強基礎學科、新興學科、交叉學科建設,加快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學和優勢學科”。在新時代新征程上,推動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辦好人民滿意的高等教育,是祖國和人民賦予高等教育工作者的重托和期許。開展高校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工作,把提高質量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是高度重視教學工作、狠抓教學質量的體現,同時是構建中國特色高等教育質量監控和保障體系的重要步驟。

發文量情況是衡量某個領域研究熱度的重要指標,基于Citespace 軟件進行共現分析可以有效刻畫特定學科領域中通過合作方式所形成的團隊情況。本研究顯示:我國高校教學評估領域研究經歷了爆發性增長然后回落趨于穩定的發展歷程,2005—2010 年是研究高峰期,此時正值我國第一輪高校教學水平評估時期。國際高校教學評估領域研究則穩步增長,近三年達到研究高峰。國內高發文團隊主要為北京師范大學鐘秉林—魏紅團隊、中山大學李延?!傡硤F隊、大連理工大學李志義—朱泓—劉志軍團隊,以“高校教學評估”為研究主題的核心作者團隊在我國尚未形成。國際高發文團隊主要為美國愛荷華州立大學的Holme Thomas A—Raker Jeffrey R 團隊、德國哥廷根大學Raupach Tobias—德國漢堡埃彭多夫大學Anders Sven 團隊。國內和國際間作者之間缺乏廣泛的研究合作關系,導致高校教學評估領域研究機構之間的跨平臺、跨學科以及協同意識不強。目前,國內從事高校教學評估研究領域的核心機構主要包括華中科技大學、北京師范大學、中山大學、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等,這些核心機構不僅具有科研人才優勢,而且國家和地方政府的扶持力度也較大,因此,高校教學評估領域的成果相對較為豐碩,是推動高校教學評估領域研究發展的主要力量。國際從事高校教學評估研究的核心機構包括倫敦大學、加利福尼亞大學系統、佛羅里達州立大學系統、多倫多大學、莫納什大學等。國際單一機構發文量超過20篇的共計49 家,而國內發文量超過20 篇的研究機構僅有2 家。一方面,表明我國研究機構相對分散,尚未形成大的研究系統,反觀國際研究機構如美國各州立大學系統由多個研究機構組成形成集團效應;另一方面,表明國內從事高校教學評估研究的多為獨立機構,不同機構間的合作強度較弱,尚未形成廣泛的合作網絡關系,有待跨學科、跨區域構建有效而廣泛的研究機構合作關系。國際從事高校教學評估研究領域的核心國家主要包括美國、英國、澳大利亞、加拿大、德國,我國發文量排名第七,與英美等科技強國和教育強國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

通過對高頻關鍵詞的研究,可以解釋一段時間內某個領域的研究熱點。在本研究中,中文文獻關鍵詞共326 個,其中“教學評估”“高校教學”“教學質量”“教學評價”“審核評估”等關鍵詞,將成為國內未來該領域新的研究方向。英文關鍵詞共495個,“教育”“學生”“醫學教育”“技能”“課程”等關鍵詞是國際高校教學評估領域的主要研究方向。英文關鍵詞排名前十的“教育”“學生”“技能”“表現”“課程”“知識”“醫學教育”“醫學生”等均未出現在中文高頻關鍵詞表中,僅“高等教育”這一關鍵詞在中文和英文文獻關鍵詞中共同出現,表明在高校教學評估研究方面我國和國際關注重點不同。我國關注的焦點為教學評價、審核、評估等質量監控工作,國際關注點則在教育本身,課程設置及配套服務聚焦于學生的知識和技能表現情況。同時,醫學教育在整個高校教育體系占比較重,這可以通過排名前十的高頻關鍵詞中有三個高頻關鍵詞——“醫學教育”“醫學生”“醫學高校教育”緊密圍繞醫學開展可見一斑。中文關鍵詞聚類以“教學評價”“高等教育”“教學評估”“教育部”“人才培養”為首,國際關鍵詞主要聚類為“牙科教育”“學生評估”“有機化學”“主動學習”“高校醫學教育”等,表明學科教育和基礎學科在國際高校教學評估領域占據重要地位。國內高校教學評估研究領域近年來的熱點主要為“績效管理”“工分制”“教育評價”“教師考核”“大學排名”“質量評估”等突現詞。該領域國際近年來的熱點則為“實驗室教學”“虛擬現實”“遠程教育”“電腦輔助學習”“心理健康”“有機化學”“參與”“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等突現詞,關注的重點有所不同。綜合來看,“審核評估”和“臨床能力”不僅突現強度高,而且距離時間近,依次為國內和國際高校教學評估研究的熱點。

五、結語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教育興則人才興、教育強則國家強。高等教育作為最主要的人力資源供給陣地、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的重要陣地,肩負為國育人、為黨育才的重要使命。對“高校教學評估”這一主題近30年中外研究熱點和趨勢的比例分析,有助于厘清我國和國際高校教學評估工作之間的差異,為后續相關研究提供如下建議以供參考:1.持續推進高校教學評估相關研究工作,避免出現研究斷層。2.相關學者及研究機構加強合作,形成規模效應,提升影響力。3.高校教學評估工作重心由審核、評估等管理工作轉向與學生密切相關的課程、技能等,更加重視學生基礎知識和技能的培養。期望本研究結果能助力發揮我國高校教學評估研究的特色和優勢,同時,借鑒國外研究的成果和經驗,服務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

猜你喜歡
教學評估發文聚類
中等職業學校英語教學評估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10條具體舉措! 山東發文做好返鄉留鄉農民工就地就近就業
基于教學評估及反饋的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晨課改進
高校教學評估成績影響因素的分析
校園拾趣
爺孫趣事
以牙還牙
基于DBSACN聚類算法的XML文檔聚類
基于高斯混合聚類的陣列干涉SAR三維成像
“五個度”見證我國高等教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