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孟州市小麥田農藥減量增效技術示范

2023-10-26 14:27林開創
河南農業·綜合版 2023年10期
關鍵詞:衣劑吡蟲啉拔節期

林開創

孟州市地處河南省西北部,年平均氣溫14.2℃,年均降水量586.9 mm,耕地面積2.7萬hm2,小麥常年種植面積2.4萬hm2。近年,受耕作制度、秸稈還田、氣候條件等各種因素的影響,小麥病蟲草害呈現多發、重發趨勢,為害程度日趨加重,防治成本不斷攀升。為推廣小麥田農藥使用減量增效技術,筆者開展了相關技術探索與示范,通過優化施藥方案,摸索出一套能有效控制小麥重大病蟲防控新模式。

一、材料與方法

(一)示范區基本情況

試驗地設在孟州市城伯鎮西后津村,示范區核心面積666.67 hm2,試驗地土質為中壤土,肥力中等,有機質含量18.6 g·kg-1;全氮含量1.48 g·kg-1;有效磷含量16.4 mg·kg-1;速效鉀含量161 mg·kg-1,地勢平坦、集中連片,地力管理水平等基本一致。

(二)試驗材料

示范區內采用20 cm等行距種植,小麥品種為百農4199,10月20日播種,每667 m2播種量為14 kg。返青拔節前示范區統一化學除草,揚花初期進行“一噴三防”作業,6月3日收獲。供試藥劑為26%苯甲·吡蟲啉懸浮種衣劑、27%苯醚·咯·噻蟲懸浮種衣劑、45%戊唑·咪鮮胺水乳劑、10%聯苯·噻蟲嗪懸浮劑、30%肟菌·戊唑醇懸浮劑、0.01%蕓苔素內酯、22%噻蟲·高氯氟懸浮劑、2.5%聯苯菊酯水乳劑、43%戊唑醇懸浮劑。

(三)試驗設計

本試驗設置3個藥劑處理和1個空白對照,不設重復,處理1至處理3面積均為1.33 hm2,處理4為空白對照,面積667 m2,具體設計為:

1.處理1:播種前用27%苯醚·咯·噻蟲懸浮種衣劑按照種子量的0.5%拌種;返青期至拔節期前每667 m2用45%戊唑·咪鮮胺水乳劑20 mL+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20 mL,兌水20~30 kg均勻噴霧;齊穗期至揚花初期每667 m2用45%戊唑·咪鮮胺水乳劑20 mL+10%聯苯·噻蟲嗪懸浮劑20 mL+0.01% 24-表蕓苔素內酯10 mL+98%磷酸二氫鉀晶體150 g,兌水20~30 kg均勻噴霧。

2.處理2:播種前用26%苯甲·吡蟲啉懸浮種衣劑按播種量的0.5%拌種;返青期至拔節期前每667 m2用45%戊唑·咪鮮胺水乳劑20 mL+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20 mL,兌水20~30 kg均勻噴霧;齊穗期至揚花初期每667 m2用30%肟菌·戊唑醇懸浮劑30 mL+22%噻蟲·高氯氟懸浮劑5 mL+0.01% 24-表蕓苔素內酯10 mL+98%磷酸二氫鉀晶體150 g,兌水20~30 kg均勻噴霧。

3.處理3(農民自防區): 播種前用26%苯甲·吡蟲啉懸浮種衣劑100 mL藥劑拌種;返青期至拔節期前每667 m2用43%戊唑醇懸浮劑25 mL+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30 mL+2.5%聯苯菊酯水乳劑50 mL,兌水20~30 kg均勻噴霧;齊穗期至揚花初期每667 m2用43%戊唑醇懸浮劑30 mL+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30 mL+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30 mL+0.01% 24-表蕓苔素內酯10 mL+98%磷酸二氫鉀晶體150 g,兌水20~30 kg均勻噴霧。

4.處理4:空白對照(CK)。

所有處理均在小麥返青期至拔節期前統一化學除草,每667 m2噴施6.9%精惡唑禾草靈水乳劑40 mL+3%雙氟·唑草酮懸乳劑30 mL。

(四)調查項目與方法

1.苗情調查。越冬期調查各處理區的基本苗數,返青期調查分蘗、次生根等。

2.紋枯病防效調查。在返青期至拔節期,5點取樣,每點取樣50株, 記錄發病株數和嚴重度級別并計算病情指數和防效。

3.白粉病防效調查。在灌漿末期,采取5點取樣法,每點隨機檢查50片葉(旗葉、倒二葉、倒三葉),記錄調查總葉片數及各級病葉數,計算病情指數及防效。

4.赤霉病防效調查。采用5點取樣法,于灌漿末期,每點調查100穗,記錄調查的總穗數及各級病穗數。按赤霉病分級標準計算病情指數及防效。

5.蚜蟲防效調查。 在小麥灌漿期調查穗蚜發生情況。采取5點取樣法,每點20株,調查記錄穗蚜量。統計植株上穗蚜量,計算防治效果。

6.產量調查。于蠟熟末期,每個小區5點取樣,每點取0.667 m2,單獨收獲,統計總穗數并脫粒稱質量,籽粒含水率使用谷物水分測定儀測定,10次重復,取平均數,并計算實際產量。同時在各處理取有代表性1 m2樣段進行考種,調查穗數、穗粒數、千粒質量。

二、結果與分析

(一)不同處理對小麥生長指標的影響

各處理結果如表1所示,基本苗、單株莖蘗數、次生根與空白對照相比均有所增加。

基本苗中處理3表現最好,但與其他處理差異性未達到顯著水平,處理1、處理2單株莖蘗數最多且與空白對照差異性達到極顯著水平。各處理次生根數與空白對照相比均有一定程度的增加,且差異性均達到極顯著水平,除空白對照出現了輕微的凍害之外,其他處理表現較好,未發生凍害;各處理長勢葉色差異不大,空白對照略差。

(二)各處理對小麥病蟲害防控效果

近年,示范區內紋枯病、赤霉病、白粉病等越來越重,通過藥劑處理發現(見表2),與空白對照相比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紋枯病以處理1防效最好,達到了88.5%且與其他處理均達到了極顯著水平,白粉病、赤霉病以處理2防效最好,分別達到了95.9%、86%,與其他處理也達到了極顯著水平,蚜蟲以處理1防效最好,但與處理2差異不顯著,與處理3達到了極顯著水平。

(三)綜合效益調查結果分析

通過室內考種可知(見表3),藥劑處理對產量三要素均有一定影響,處理2在穗粒數、千粒質量指標中

表現較好,處理1在畝穗數表現最好;在穗粒數、千粒質量指標中,各處理差異性均達到了極顯著水平。通過實際測產,處理1、處理2、處理3每667 m2產量分別達到了500.6 kg、506.8 kg、465.4 kg,與空白對照相比增產率分別為33.1%、34.7%、23.7%,且3個處理的差異性達到了極顯著水平。每667 m2純收益指標中,與空白對照相比,處理1、處理2分別增加了235.7元、245.2元;每667 m2藥劑施用量,處理1、處理2分別比處理3下降了37.8%、30.8%。

三、結論

小麥播種前進行藥劑拌種不僅對小麥分蘗、次生根的生長、預防凍害產生有利影響,而且可以極大地壓低土傳病害,如紋枯病、莖基腐病等發病基數,返青拔節期前科學噴施殺菌劑可以進一步降低小麥后期的白穗率。抽穗至揚花初期,進行以赤霉病為主的“一噴三防”工作。處理1、處理2模式通過3次用藥,小麥全生育期病蟲害得到了有效控制,穗粒數、千粒質量得到了進一步提高。與對照相比,增產率分別達到了33.1%、34.7%,每667 m2純收益分別增加了235.7元、245.2元;與處理3相比,處理1處理2的農藥使用量分別下降了37.8%、30.8%,達到了農藥減量增效的目的。處理3農民自防區,未根據小麥病蟲害的發生特點及時用藥,甚至亂用濫用農藥不但造成用藥量較大,而且防病效果和增產能力較差。

在實際生產中,應根據小麥病蟲害的發生特點選擇防治適期及對路藥劑進行科學防治。小麥田土傳病害較為嚴重的地塊可選用處理1模式進行處理,白粉病、赤霉病等發病較嚴重可選用處理2模式進行防治。

(責任編輯? ?劉素芳)

猜你喜歡
衣劑吡蟲啉拔節期
70%吡蟲啉水分散粒劑劑的配方研制
噻蟲嗪、吡蟲啉灌根防治蘋果綿蚜及砧穗組合抗性試驗
2021年山西省小麥返青拔節期主要病蟲發生趨勢預報
不同種衣劑在鮮食玉米“申科糯601”上的應用效果初報
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在蠶種生產上的應用報告
不同種衣劑處理對青瓜生長及產量影響的研究
不同種衣劑對黃瓜種子萌發及幼苗生長的影響
2017年巴西進口近8000t吡蟲啉價格上漲感受明顯
拔節期弱光脅迫對揚麥15麥秸營養成分和體外發酵的影響
天然高分子小麥種衣劑作用機理研究與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