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流媒體“Vlog+新聞”在黨的二十大報道中的應用及傳播策略

2023-10-29 21:32劉建偉
西部廣播電視 2023年15期
關鍵詞:二十大受眾

劉建偉

(作者單位:運城市廣播電視臺)

2022年10月16日,備受國內外矚目的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成功召開。在黨的二十大期間,以人民日報、中國日報、山東廣播電視臺為代表的主流媒體,紛紛以“Vlog+新聞”的形式拓寬其關于黨的二十大報道的宣傳路徑,推出了《浙大女孩14年從電表工成長為勞?!贰睹绹伯a黨員:我來到了二十大現場》《山東黨代表張連鋼亮相“黨代表通道”:堅定不移自主創新》等一大批膾炙人口的傳媒產品,取得了良好的傳播效果。本文首先分析主流媒體“Vlog+新聞”在黨的二十大報道中流行的現象及其原因,然后剖析其在傳播中使用的社交化圈層傳播、大小屏聯動傳播、重視主流話語和正能量引領等策略,以期為深融語境下時政報道的創新傳播提供參考。

1 黨的二十大期間,“Vlog+新聞”的流行及原因分析

早在2019年的全國“兩會”期間,“Vlog+新聞”便得到了主流媒體的“重用”,在黨的二十大期間,主流媒體“Vlog+新聞”更是呈現出“百花齊放”之姿。這既與媒體深度融合和文化視覺化轉向的大背景有關,也與“Vlog+新聞”本身具備的人性化、社交化、移動化優勢有關。

1.1 “Vlog+新聞”的流行

Vlog是一種以第一人稱視角真實記錄生活的視頻日志,往往集文字、圖像和音頻于一體,主題非常廣泛,具有較強的個人色彩。艾媒咨詢數據顯示,從2018年到2021年,中國Vlog用戶增長了3億,未來Vlog用戶規模將保持穩定增長態勢[1]。隨著Vlog逐漸進入大眾生活,越來越多的主流媒體成為Vlog的生產者。而在黨的二十大期間,Vlog這一新傳播方式也在主流媒體的新聞報道中得到了廣泛的使用。

一般而言,主流媒體“Vlog+新聞”與如今在嗶哩嗶哩(bilibili,簡稱“B站”)、微博等平臺流行的生活類和旅游類Vlog相比,其數量相對較少,關注度相對較低。但在黨的二十大期間,主流媒體的“Vlog+新聞”卻迎來了爆發期。筆者以“Vlog+新聞”為關鍵詞在百度指數上進行搜索,發現其在2022年10月呈現明顯的高峰狀態。以人民日報、中國日報、山東廣播電視臺為代表的主流媒體,通過各自的官網、官方手機應用程序(Application, App)、微博賬號、B站賬號、微信公眾號等發布了大量的Vlog,引發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截至2022年10月22日,僅在微博,二十大代表Vlog話題的閱讀量就已突破1.8億人次。如今,以“二十大Vlog”為關鍵詞在各大資訊平臺、社交平臺、視頻平臺進行搜索,都能發現海量的相關內容。從整體上看,呈現出傳播范圍廣、受眾參與度高、話題討論度熱的大流行態勢。

1.2 “Vlog+新聞”流行的原因分析

1.2.1 “Vlog+新聞”流行的內因

在內因上,主流媒體真正做到了以代表委員、媒體記者的第一視角看黨的二十大,以Vlog形式講述黨的二十大故事。這些“Vlog+新聞”呈現出三大特點:其一,真實性強。不同于一般Vlog“編劇+剪輯”所營造出來的部分真實,這些“Vlog+新聞”有著樸素的非虛構性,以真實記錄為內核,追求完整敘事與從容講述,有效融合了主流媒體傳統新聞報道與新媒體傳播的特點。其二,專業性強。嚴格遵循“尋找靈感—確定選題—中期拍攝—后期剪輯—發布推廣”的生產流程,不僅主題呈現上兼具思想性、審美性,也做到了視頻剪輯靈活流暢、字幕生動活潑、背景音樂潮流帶感、觀賞性強,符合年輕人的信息接受喜好。其三,生活化程度高?!癡log+新聞”主要以記者和代表的自拍視角記錄黨的二十大、表達思想和講述故事,充滿生活氣息和親切感,具有較強的代入感、儀式感,對受眾極具吸引力[2]。

1.2.2 “Vlog+新聞”流行的外因

在外因上,“Vlog+新聞”的流行與當前媒介文化的視覺化轉向有關。隨著人們從圖文時代進入視頻時代,短視頻成為媒介文化的主導形態,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與信息接收習慣,而“Vlog+新聞”作為一種更真實化、專業化、生活化且更具討論價值的短視頻,自然更容易吸引受眾的注意力。與此同時,“Vlog+新聞”的流行也與主流媒體近年來關注度的提升有關。與以往攝制和發布Vlog的主力——自媒體相比,主流媒體擁有強大的資源和影響力優勢,隨著其越來越多地將注意力轉向Vlog,其獨有的渠道、先進的技術、豐富的形式等也在Vlog的生產傳播中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為黨的二十大“Vlog+新聞”的流行創造了先發優勢,奠定了受眾基礎。

2 黨的二十大期間,主流媒體的“Vlog+新聞”的傳播策略

在黨的二十大期間,主流媒體充分發揮“Vlog+新聞”的“在場性”優勢,采用柔性化表達方式,適應當下信息過載的傳播環境,滿足了受眾對黨的二十大的內容的了解需求和視聽需求。

2.1 重視具體議題

黨的二十大立足于百年黨史新起點,是中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關鍵時刻召開的一次大會,承載著重大意義、肩負著新的歷史使命。同時,在全球經濟復蘇充滿不確定性、國際格局發生復雜深刻變化的重要時刻,世界各國也對本次大會充滿期待。黨的二十大著重關注和反映哪些議題,成為社會各界與海內外媒體關注的重點。因此,盡管主流媒體推出的“Vlog+新聞”在風格、形態上差異巨大,但無一不重視黨的二十大的具體議題,這些議題包括國內生產總值、居民消費價格、居民收入、進出口、糧食安全、生態環境質量等[3]。以中國日報2022年10月17日發布的《美國共產黨員:我來到了二十大現場》為例,該Vlog通過中國日報記者——美國共產黨員伊谷然的講述,回顧了過去10年中國所取得的成就——消除絕對貧困、人均GDP顯著增加、人均收入大幅增長等,還關注了未來需要完成的艱巨任務——高質量發展的新展望與新進展、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從這個Vlog里,受眾不僅能夠看到調研、數據和民生關切,更能看到黨和政府面對發展痛點、難點的那份坦誠。這一“Vlog+新聞”發布后,在互聯網平臺獲得了廣泛的關注,并受到了年輕受眾的普遍歡迎。

2.2 融入平民話語

互聯網時代成長起來的年輕網民,在看新聞時較難接受說教意味濃烈的話語模式,喜歡平等化、輕松化的話語模式,這是傳統的新聞現場報道所缺乏的。在黨的二十大期間,主流媒體的“Vlog+新聞”以記者、代表為視頻博主,通過記者、代表的發現、感受和講說幫助受眾了解黨的二十大、學習黨的二十大。這些記者、代表在介紹、講說中融入自己的語音,一改傳統新聞現場報道的模式化、刻板化問題,增強受眾看新聞的欲望。人民日報的“二十大代表”系列Vlog除了展示多元化的面孔和場景,還融入了較多的平民話語。例如,在《浙大女孩14年從電表工成長為勞?!分?,講述者通過“帽子一戴,頭發一扎,藍色工裝一套,大家就根本看不出來是個女孩子”“你好,屏幕前的你”“看到我背的工具包了嗎?猜到我的工作了嗎?”等簡潔、樸實、有力的話語,為受眾勾勒了黨的二十大代表——有著14年基層經歷的國網杭州供電公司員工徐川子的勤勞、干練形象。該系列Vlog打破了以往的話語壁壘,讓硬新聞軟著陸,也讓受眾看到主流媒體的轉變,從而改變對其嚴肅、說教的刻板印象[4]。同時,平民話語會形成多個話題點、傳播點,能夠高效聚集受眾注意力,放大傳播效應。例如,在微博平臺,話題浙大女孩14年從電表工成長為勞模在發布后迅速登上熱搜,并被數十家媒體轉載報道,受到網民的廣泛熱議,產生了較大的互聯網聲量。

2.3 突出個性化

Vlog是一種極具人格化色彩的表達方式,主流媒體的“Vlog+新聞”也融合了這一特點,從第一人稱“我”的視角切入的同時,突出個性化,以引發情感共鳴,增強受眾黏性。在傳統的新聞現場報道中,政務工作人員、記者及其工作過程,都是不為人知的,而“Vlog+新聞”注重分享及體驗,在“Vlog+新聞”中記者、代表會將工作日常及場景通過極具個人風格的方式展現給受眾,同時突出對話思維,以對話代替宣傳,在契合受眾需求、契合主流價值的框架內傳遞黨的二十大的聲音,從而增強Vlog的親和力。仍以中國日報的《美國共產黨員:我來到了二十大現場》為例,其除了關注中國的現代化發展,也記錄了記者伊谷然一天的工作情況:從進入人民大會堂開始,到現場聆聽黨的二十大報告,再到在“二十大新聞中心”分享個人對黨的二十大的感悟,一反傳統的敘事方式,為受眾展現不一樣的黨的二十大。該Vlog注重個人表達、情感和觀察視角,彰顯“以人為本”的生活底色,不僅回應了受眾關切,也增強了視覺說服力和吸引力,可以幫助受眾迅速進入新聞空間。

3 黨的二十大期間,主流媒體的“Vlog+新聞”帶來的啟示

面對“Vlog+新聞”這一全媒體報道中的“輕騎兵”,主流媒體注重使用社交化圈層傳播、大小屏聯動傳播、主流話語和正能量引領等策略,在拓寬黨的二十大宣傳路徑、擴大影響力優勢的同時,也讓我們看到主流話語傳播的更多可能性。

3.1 社交化圈層傳播

傳統的時政報道遵循自上而下的線性傳播模式,具有模式化、單調化的特點,對當下的年輕受眾缺乏吸引力,以至于觸達率并不高。在黨的二十大期間,主流媒體以受眾的反饋和互動為衡量傳播效果的重要尺度,為“Vlog+新聞”傳播注入新的活力——以社交需求為中心點,以互動場景為主體,將內容生產權限擴散至普通受眾。以人民日報的“二十大代表”系列Vlog為例,其依托人民日報的客戶端、微博賬號、微信公眾號、B站賬號,構建了新的內容生成、傳播機制,以點對點的人際傳播替代了點對面的大眾傳播,傳播的互動性、直接性得到了極大的增強。人民日報在微博發布該系列Vlog后,受眾可以在觀看Vlog的過程中即時發送彈幕、點贊、收藏及參與評論區互動,通過這種互動、共享行為,為受眾之間建構了穩定的情感聯結,如此一來,受眾不再是“獨樂樂”,而是“眾樂樂”[5]。與此同時,在這種傳播模式下,個體作為傳播網中的基本單位,其作用被充分激活。隨著互動的增加,傳播者與受眾雙方的界限逐漸模糊,受眾也擁有了更多自由參與傳播的空間。

3.2 大小屏聯動創新傳播

發揮主流媒體傳統優勢,又融入新特色,是黨的二十大擴大影響力的一個重要突破點。因此,在黨的二十大期間,我們看到“Vlog+新聞”大小屏聯動創新傳播、立體化觸達受眾的諸多嘗試。以山東廣播電視臺的“Vlog+新聞”傳播為例,首先,布局報道矩陣,形成全面立體覆蓋,以山東廣播電視臺旗下閃電新聞App、齊魯網、山東網絡臺、山東廣播電視微矩陣、交互式網絡電視等為主要渠道,將“Vlog+新聞”投放到“電視+網絡+移動端”,進行多端口傳播,大小屏聯動,擴大“Vlog+新聞”的宣傳面;其次,多層次發揮渠道功能,在發布視頻的同時,將相關圖文、文字發布到閃電新聞App和齊魯網,不僅提升了Vlog本身的新聞價值,也產生了聯動和整合效應,提高了對受眾的觸達率;再次,創新將直播與Vlog結合,如《山東黨代表張連鋼亮相“黨代表通道”:堅定不移自主創新》這一“Vlog+新聞”作品,就將黨的二十大代表張連鋼在代表通道的新聞直播與記者對其進行的“Vlog形式采訪”進行了整合制作,將代表的發言與記者所提的問題進行了有效的銜接,通過新的傳播方式為“黨代表通道”這一傳統新聞場域注入的新的活力。與此同時,這種利用大屏端優質制作資源在小屏輿論場中傳播造勢,又將小屏端的人氣引流大屏深度訪談內容的模式,不僅能夠有效豐富“Vlog+新聞”形態,也有助于對真正實現宏觀主題與微觀話題的交叉融合進行有機催化。

3.3 引領大于迎合

對于主流媒體來說,引領永遠大于迎合。具體而言,就是要做到以下兩個方面:一是傳遞權威聲音。在黨的二十大期間,主流媒體的“Vlog+新聞”的關注點包括黨的二十大開閉幕會、各場新聞發布會和記者會、大會文件發布等各項程序報道,旨在向海內外傳遞權威聲音,忠實履行了主流媒體作為黨和政府耳目喉舌的職責使命。二是拓寬報道視野,把百姓聲音帶到會場。例如,深圳衛視的《我在現場 趙暢VLOG》系列,以記者與領導干部之間淺顯、直接的對話代入新聞場景、展示黨的二十大新聞信息,就受眾關切的“我國能源的生產消費如何能夠更有韌性、包容性和可持續性?”“如何守住能源安全底線?”“粵港澳大灣區如何建設?”等話題進行了充分的討論和分享,既反映出黨的二十大尊重民意、集中民智的特點,又在一定程度上搭建受眾、媒體和權威聲音互動溝通平臺,形成會內會外相互呼應的輿論氛圍。

猜你喜歡
二十大受眾
二十大頌
放歌二十大
喜迎黨的二十大
喜迎二十大
喜迎二十大
迎接黨的二十大召開:奮斗吧 青年
用創新表達“連接”受眾
用心感動受眾
媒體敘事需要受眾認同
電視節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眾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